朱据作为孙权最器重的女婿,官至丞相权势无人能及,为何最后被赐死?

文史砖家


实际上朱据是被孙弘矫诏赐死的,并非是孙权赐死。但和孙权的制衡之道也有莫大的关系,“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朱据正是因为参与到了太子之位的争夺而被奸人所乘。

朱据做为江东“顾陆朱张”四大家族的代言人之一,参与夺嫡之争,死于非命是非常平常的

孙权在位期间对于江东士族一直都是既离不开江东士族的支持,又时刻打压江东士族的政治主张。因此死在太子之位争夺中的江东士族是比比皆是的,陆逊也因为太子的问题,一代英豪也被孙权骂的郁郁而终。

孙和和孙霸的太子之争本就是孙权一手造成,要知道孙权是非常长寿的,一直活到70岁。前太子孙登病逝之后,又册立了孙和,但是孙权却又非常喜爱孙霸,将孙霸的待遇提升到孙和的一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朱据、施绩、诸葛恪、张休等人为首的太子党,和以步骘、吕岱、孙弘为首的鲁王党。两党之间势如水火,张休就被孙弘诬陷害死。

《三国志·张昭传》为鲁王霸友党所谮,与顾谭、承俱以芍陂论功事,休、承与典军陈恂通情,诈增其伐,并徙交州。中书令孙弘佞伪险诐,休素所忿,二弘因是谮诉,下诏书赐休死,时年四十一。

步骘死后,孙权将女婿朱据越级提拔为丞相,实际上是想看朱据的站队,显然孙权失望了。无论是朱据,还是孙和、孙霸都和江东人走的太近了。孙权后来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孙和废了,又赐死孙霸,将陷入党争的太子党和鲁王党几乎一网打尽。

朱据在太子之位上和孙权决裂,孙权废除孙和的诏书下达之后,朱据与尚书仆射屈晃率领大批朝臣、将军,以泥涂首、反绑双手,集体跪在宫殿外为太子求情,希望皇帝能收回成命。孙权勃然大怒,斥责朱据。朱据并没有屈服又率领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等人上书进谏,这一次孙权大开杀戒,灭族了陈正和陈象,又杖责朱据、屈晃一百,贬朱据为新都郡丞。

实际上孙权是有计划的想要消除江东士族的影响力,因此孙权死后任命的顾命大丞里是没有江东四大家族的。

《三国志·诸葛恪传》:“.....中书令孙弘领少傅........(孙权)召恪、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属以后事。翌日,权薨,弘素与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权死问,欲矫诏除恪。峻以告恪,恪请弘咨事,于坐中诛之。”

孙权虽然将陷入党争的很多官员都清洗了一遍,但是真正的顶梁柱诸葛恪、孙弘都安然无恙,而死掉的张休、陈正、陈象以及被孙弘矫诏害死的朱据都是江东士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孙权自知大限将至,想要消弱江东士族的影响力,但很显然是徒劳的。

朱据虽然是因为党争的余波,但未免有些蹊跷,孙弘隐瞒孙权的死讯,矫诏害死了朱据,还准备害死诸葛恪,被孙峻出卖,被诸葛恪反杀。

朱据之死更像孙权的剧本,而孙弘不过是一颗棋子,顺利让淮泗集团硕果仅存的诸葛恪成功上位。但诸葛瑾显然更清楚诸葛恪的能耐,当年那个被孙权赞誉为蓝田生玉的少年,最终葬送了孙权的江山。

诸葛恪身死族灭之后,东吴虽然依旧屹立在江东大地上,但东吴最著名的人是陆抗。实际上东吴永远离不开江东士族,从孙策踏入江东的土地上开始,东吴就融入了江东世家的血脉。

历史的趋势就是世家的崛起,而九品中正制是世家的开始,也是世家的消亡的起点。


尘子渝


作为吴大帝孙权最为器重的女婿,朱据字子范,吴郡吴县人,是前将军、青州牧朱桓的从弟,大都督朱异的堂叔。据史书记载,朱据才貌双全,不仅仪表堂堂、体格健壮,而且口才极佳,擅长论辩诘难(“有姿貌膂力,又能论难。”见《三国志·卷五十七》),江东士人中鲜有能胜过他的。



孙权因为欣赏朱据,所以在当上吴王后(222年),便征召他为五官郎中,补任侍御史。当时,朱据年仅28岁。等到辅义中郎将张温因罪被免职后,朱据因为文武兼备,所以被孙权任命为建义校尉,领兵驻守湖孰,期间屡建功勋。黄龙元年(229年),孙权自称皇帝,随即便进拜朱据为左将军,封云阳侯,并将爱女孙鲁育(字小虎)嫁给他,并经常赏赐其金帛、奴婢。


朱据为人谦虚、喜欢交际,并且视金钱如粪土,经常拿钱财来应酬,或者资助贫寒的士人,因此俸禄虽然优厚但却常常入不敷出,端的是个豪爽之人。朱据因为深受孙权的欣赏,所以仕途起初很顺畅,然而在东吴建立后没多久,朱据因为被曹魏间谍隐蕃蒙蔽,并跟他结为好友,由此给自己招致无穷的麻烦。



黄龙三年(231年),隐蕃反叛失败后被诛杀,先前跟他交好的官员、士人都受到牵连,朱据因此被免官,在家中禁足4年后才被重新启用。经此一事,朱据成熟很多,再不肯轻易结交他人,由此重新获得孙权的器重,并在十余年后被提拔为骠骑将军。朱据在职期间,以清廉勤勉、忠心为国著称,但就是这样一位能臣、直臣,最终却落得被杀的下场。一切,还要从孙和、孙霸兄弟间的太子之争说起。


赤乌四年(241年),太子孙登病逝,皇三子孙和在次年被册立为储(孙权的次子孙虑此前已病死)。据正史记载,孙和的综合能力和个人形象非常好,不仅爱好文学、擅长骑射,而且礼贤下士、尊敬师长,颇为朝野所瞩望。从各种迹象来看,孙和的确是一个合格的储君,将来也必定会成为一代明君。


然而孙权在册立孙和为太子的同时,却又溺爱皇四子鲁王孙霸,让他享受跟太子一样的饮食、起居标准,并特许其建造宫殿、设置幕僚。孙霸是个骄狂之徒,因为得到其父的溺爱,渐渐地便滋生出夺储之心,为此纠集党羽陷害兄长及其支持者,意图将其扳倒。而孙和也不甘示弱,也指使手下人连番控告孙霸,幻想能除掉这个心腹大患。



随着太子与鲁王的争斗日益尖锐,朝臣们也因为立场的不同而分化。其中,朱据与大将军诸葛恪、大都督施绩等人拥护孙和,属于“太子党”;丞相步骘、上大将军吕岱、中书令孙弘等人支持孙霸,属于“鲁王党”。两个集团之间党同伐异、互相攻击,导致东吴的政局动荡不安,若不加以制止的话,必然会造成国家的分裂,给曹魏提供入侵的良机。


赤乌十二年(249年),步骘病死,朱据越过很多老资格的重臣,被孙权进拜为丞相。孙权任命朱据为相的初衷,是希望他能起到弥合“太子党”与“鲁王党”之间矛盾的作用,但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朱据为相期间,多次在孙权面前表示要誓死保卫太子,态度十分恳切。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非但没有化解,反而呈扩大之势。



出于对国家安危的考虑,孙权斟酌再三后,最终决定同时铲除两大对立集团,以强硬的手段化解危机。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下诏废黜孙和为南阳王(3年后被权臣孙峻逼令自杀),将孙霸赐死,并大肆诛杀、贬斥孙和与孙霸的党羽。经此一劫,东吴朝堂近乎被清空。不久,孙权又册立幼子孙亮为储君。


诏书颁布后,朱据与尚书仆射屈晃率领大批朝臣、将军,以泥涂首、反绑双手,集体跪在宫殿外为太子求情,希望皇帝能收回成命。孙权对此十分反感,并斥责朱据等人无事找事。然而朱据并没有被岳父的恐吓吓倒,此后又率领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等人上书进谏,再度请求宽恕太子。孙权勃然大怒,下令将陈正、陈象灭族,朱据、屈晃杖责一百并罢职,同时还罢免数十名参与其事的官员。



孙权虽然罢免朱据的相位,但出于对他的器重,并顾及女儿的颜面,并没有杀掉他的想法,只是将其贬为新都郡丞,并打算过几年后再将他召回朝中。然而中书令孙弘因为嫉恨朱据的缘故,利用孙权病重在床、罕闻外事的良机,竟然矫诏将还没有正式上任的朱据赐死。作为孙权最器重的女婿,朱据一心为国,最终却落得被杀的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文史砖家


朱据虽是孙权最器重的女婿、又居丞相高位显耀一时,可惜卷入皇权斗争成为牺牲品,不幸被同僚孙弘嫉恨伪诏将其杀害,忠贞卫国还是冤死九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