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一社區建居民“大數據”庫 ,每個網格5本賬,畫出“重點人群”生活軌跡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15日訊 一個社區近六成是老年人,4個網格有20個賬本,賬本上社區“戰疫”工作一目瞭然,網格員對“重點人群”生活軌跡“一口清”。日前,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走訪江夏區紙坊街9603社區,該社區建立了自己的居民“大數據”庫,每個家庭人員身體狀況、出入、購物、服務等信息一查便知,事事有記錄,件件有回應。

江夏一社區建居民“大數據”庫 ,每個網格5本賬,畫出“重點人群”生活軌跡

社區里路邊掛著的宣傳條幅。記者林敏 攝


“不落一人不斷一天”

社區建居民“大數據”庫

9603社區是一個軍工企業職工社區,工廠2000年從荊門市搬遷到江夏,目前社區共1320戶3912人,常住居民3400餘人,其中2000餘人是工廠退休職工,是典型的“廠二代”老街坊、老齡社區。

小區裡綠樹成蔭,沿路張貼防疫情宣傳條幅。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在社區服務中心看到很多“賬本”,賬本里圖文清晰地記錄了社區“戰疫”期間的各種工作。

江夏一社區建居民“大數據”庫 ,每個網格5本賬,畫出“重點人群”生活軌跡

9603社區書記樂翠紅介紹“訴求服務工作日誌”。記者林敏攝

“我們有4個網格,每個網格5本賬,一共20本。”社區黨支部書記樂翠紅攤開冊子介紹,5本賬分別是“疫情工作入戶記錄”“入戶排查情況登記表”“訴求服務工作日誌”“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表”和“疫情防護工作記錄”。

在訴求服務日誌中,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看到社區為居民服務的每條記錄。時間、求助人、單元住址、訴求內容、服務內容、完成情況等一目瞭然,服務內容裡有買藥、送診、送口罩消毒水等。在“密接者”醫學觀察登記表裡,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看到一位居民每日的體溫數據和關於“咳嗽”“氣促”的詳細記錄。

“我們對這些信息‘留痕’,不是為了表明做了多少事,而是一旦社區裡查出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或疑似患者,立刻就能查準他的接觸史,包括入戶的社區人員、為他服務的志願者,甚至送診的司機。”樂翠紅說,給“重點人群”建獨立檔案,立即就能畫出他的生活軌跡。

社區網格員對轄區“重點人群”的情況“一口清”,每天保持電話、微信聯繫,身體狀況和生活需求一一記錄。目前該社區已完成三輪地毯式排查,社區“大數據庫”不落一人,不斷一天。


有事沒事都當大事

寧願多收一個,絕不漏掉一人

1月26日,社區發現第一例發熱居民。一位60多歲的李姓婆婆有些低燒,詢問得知李婆婆在年前因胃病在省人民醫院住過院,22日回社區的。“這是我們碰到的第一例發熱,如臨大敵,還好是虛驚一場。”樂翠紅介紹,當天就叫來救護車把婆婆送到醫院,接著就對婆婆所在的樓棟進行一日兩次消殺、門口貼提示卡告知鄰居樓棟裡有發熱住戶,同時給婆婆建了“檔案”,並開始對李婆婆的老伴和她80多歲的婆婆每日進行監測和問詢。

江夏一社區建居民“大數據”庫 ,每個網格5本賬,畫出“重點人群”生活軌跡

社區工作人員馬榕每日收集信息及時“做賬”。記者林敏 攝

後來醫院診斷李婆婆只是一般感冒發燒。“根據我們對她家人的監測,也排除了風險,但仍要求他們全家進行14天隔離,寧嚴不松。”樂翠紅說。

還有一位“密接者”居民,根據跟蹤記錄,要把他的愛人也送去隔離點,但他們家中還有位80多歲的老人需人照顧。“為了大家安全,乾脆把他們都送去隔離。”樂翠紅說,這家人很配合,也覺得小心是對大家負責。“有事沒事都當大事,寧願多收一個,絕不能漏掉一人。”樂翠紅說。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正採訪時,一位居民來社區諮詢出行。她說她丈夫是肺癌患者,需去醫院插管治療,回來時能否進社區?樂翠紅答覆,只要不是去發熱門診,就能再回社區。“前期宣傳多,居民意識也強,進出報備深入人心了。”樂翠紅介紹,社區裡的老街坊們相互信任,不會瞞報,還積極提供線索,都非常配合。

負責每日記錄的工作人員馬榕說,每天下午四點,各網格員上報情況,她就彙總。“起初有點耗時,但每天堅持做,日日結清就好了,不記錄的話回憶更難、也不準確。”


居民賣菜間隔3米

“定時定點定量”還要登記

14日我市發佈通知要求住宅小區一律實行封閉管理。實際上,9603社區在大年初一就自行把小區封了。接到疫情通知後,小區物業設了檢測卡口,外部車輛一律嚴禁入內。

“我們第一時間就把通往環山綠道的小門給封了。”樂翠紅介紹,小區背後就是青龍山,社區老人多,平常都會去環山路鍛鍊和散步。”我們封了門,再好好勸他們,老人們也支持工作,他們知道要他們待在家裡不出門肯定是有道理的。

小區裡有些老人在靠山的空地裡種菜。平時吃不完的菜就在社區一塊空場地上賣,買菜的也是社區居民。封閉小區後,社區為“不聚集”,要求老人們賣菜要事先登記,每天下午三點到四點的固定時段擺攤,“攤位”間還要間隔3米遠。

江夏一社區建居民“大數據”庫 ,每個網格5本賬,畫出“重點人群”生活軌跡

老人們按要求“定時定點定量”賣菜。記者林敏 攝

14日下午三點半,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看見七八個簡易“菜攤”,蔬菜已被分成小份捆好,每個攤位豎著支付碼牌子。

“外面菜場關了,老人不會用手機送菜也不方便,我們就要買菜的居民快買快走,儘量用手機掃碼支付。”樂翠紅說。一位陳姓大媽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她用的是兒子的支付碼,兒子再把錢轉給她。“社區幫我們做的支付牌子。”目前已有10個老人登記賣菜,蔬菜價格低於市場價。

快到以前的下班時間,場子上的菜攤也快收攤了。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步行出小區時,樂翠紅為那位肺癌患者叫的救護車正駛進小區。目前9603社區已做到“應收盡收”,排查出的7名疑似新冠肺炎居民,17名密切接觸人員,已全部送往定點醫院或隔離點。(記者林敏 通訊員肖璐 徐雲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