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为何会出现宦官控制皇帝的现象?

亘古怀念说史


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整个唐朝中后期,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到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再到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以及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和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一批批的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那么,唐朝的宦官为何能够拥有如此权势呢?

唐朝宦官崛起自肃宗起,掌握话语权自掌兵权起

与历史上大多数王朝一样,唐王朝最初的几位皇帝,包括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以及半个李隆基都是较为贤明之君,唐王朝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而此时的宦官则仅仅是跟随在他们身边的奴仆而已,对于国家大事根本无权参与。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由于天下承平日久,这位前半生堪称英明之主的皇帝开始逐渐怠慢朝政,再加上政策上的失误,导致唐王朝中衰的隐患就此埋下。与此同时,李隆基还将一部分权力交给了深受宠信的宦官高力士,高力士由此开始成为朝臣与李隆基之间沟通的桥梁,并借此参与朝政,《旧唐书》对此有载“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可见高力士当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决策权。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在逃往蜀地途中遭遇“马嵬驿之变”,之后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称帝,遥奉蜀地的唐玄宗为太上皇。“安史之乱”不仅导致唐朝由盛转衰,更导致唐朝统治者对官员们的信任大打折扣,再加上鱼朝恩、李辅国等人表现出的衷心,唐肃宗李亨不仅开始重用宦官,甚至以宦官监督朝廷官员。《旧唐书》有载“府县按鞫,三司制狱,必谐辅国取决,随意区分,皆称制,无敢异议者”,宦官李辅国的权力可见一斑。

到了建中四年(783年),“奉天之难”爆发,泾源镇士兵暴乱攻陷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奉天,并被叛军包围一月有余,因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在这次动乱中护驾有功,表现出了极大的忠臣,唐德宗于是加封他们为神策中尉。此后,宦官执掌禁军开始成为定制,军权在手的宦官顿时权势滔天。

到了唐顺宗年间,宦官集团的权力便已经开始严重的干扰到了皇权的统治,然而当唐顺宗想要联合朝廷重臣对宦官集团进行打压时,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了,唐顺宗不仅没能压制住宦官集团,反而在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人的逼迫下,唐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而参与“永贞革新”的大量官员也都遭到了贬谪和杀害。

自此之后,宦官集团彻底失去了制约,他们不但牢牢掌控着朝政,更是足以决定皇帝的废立乃至于生死。

唐朝宦官为何能够控制皇帝?掌握军权的他们已经脱离掌控

纵观历史上的宦官专权现象,最初均是源于皇帝对宦官的宠信,而当宦官权力开始无限膨胀之后,便开始逐步脱离掌控,以至于最终达到限制皇权乃至压制皇权的地步。具体到唐朝,宦官之所以能够控制皇帝,主要便是由于宦官掌握了军权。

唐朝的宦官崛起虽然自唐肃宗时期已经开始,但此时的宦官干政更多依赖于皇帝的信任,也就是说他们的力量源泉依旧是皇帝本身,因此这一时期的宦官仍然受制于皇权。皇帝宠信之时,他们自然可以插手政务,然而一旦失宠,皇帝也可以很轻松的将其除去,例如唐代宗处死李辅国和鱼朝恩。

到了唐德宗以后,由于宦官开始牢牢掌握军权,虽说他们能够掌控军权仍然源于皇帝的信任,但禁军作为中央朝廷最为重要的军事力量,掌控了军队的他们,便等于直接掌控了一部分生杀大权,这使得他们的权力源泉便已经开始逐步脱离皇帝。

与此同时,安史之乱后的地方藩镇势力得以迅速发展,并开始逐步摆脱皇权制约,最终形成了中央朝廷与地方藩镇对抗的格局。藩镇的逐步做大,使得皇帝的权力大为削弱,京城的禁军可以说已经是皇权的最后保障,而这股势力却掌握在了宦官手中。

对外没有依靠,对内又没有军权,唐朝后期的皇帝简直如同傀儡一般,而掌握了禁军的宦官虽然对藩镇无可奈何,但却足以轻松掌控中央朝廷,毕竟皇帝和朝中大臣的性命还要依赖他们。


香茗史馆


唐朝宦官开始掌握国家重要权力始于唐玄宗李隆基,高士力就是其中代表。他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深得唐玄宗宠信,而且本人即忠诚又富有谋略,对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最终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

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权力开始做大,从唐德宗李适开始委任宦官掌管皇宫禁军成为了定制,从此宦官的权力变得不可抑制,太监掌控皇宫禁军相当于皇帝把自己的安全全部交给太监掌管。

公元820年唐宪宗李纯暴毙,太监王守澄等拥立李恒为皇帝,即为唐穆宗,穆宗在位几年后病死,死后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唐敬宗李湛在位2年后就被太监刘克明等谋杀,后太监王守澄等又拥立李昂为皇帝,即为唐文宗。



唐文宗继位后对太监干政非常不满,欲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唐文宗与宰相李训和大臣郑注密谋除掉当时以仇士良为首的全部太监,以皇宫内降临甘露为由诱骗所有太监到皇宫中观看,然后全部杀掉,结果事情败露,双方发生激烈战斗,结果以李训为首的众多重要大臣全部被杀死,连同家人也惨遭灭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这是唐朝历史上一次最为激烈的皇帝和宦官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最后以皇帝的失败而告终,之后文帝成为傀儡,从此“天下事皆决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最后郁郁而终。

从此唐朝太监开始掌握国家大全,甚至皇帝的废立都在太监的一念之间,真是可悲可叹!


蚂蚁历史观


每一个朝代到后期,总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包括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参政和识字的明朝。能控制皇帝废立的宦官,不只是唐,早在汉朝就有这样情况出现。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上。一个朝代在建立之初没有太多的朋党和其他政治利益集团,而到中后期,就出现各类团体。这些团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来皇帝的个人统治,那么皇帝就需要拉拢或重新树立一派来牵制原有的政治团体,而这些新贵们,又成为了新的利益集团,重新威胁皇帝的统治。宦官就是这么一个团体。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就是这些人,长期培养起来的信任,使皇帝在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依靠的就是他们。逐渐形成其政治地位,以致可以左右皇帝的废立。东汉后期的“十常侍”就是个典型。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皇帝家族的繁衍。一般宦官当朝的时期,那个时期的皇帝大都是幼年登基的,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幼年登基的皇帝,他所在的朝代,大都是外戚或宦官当权。唯一较为例外的就是康熙了。幼年的皇帝,没有父亲的照顾,父老兄弟姐妹可能是他最大的威胁,那么他能信任就是他的母系亲属和身边的宦官了。


中国拉卜楞


好多朝代到后期,总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包括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参政和识字的明朝。能控制皇帝废立的宦官,不只是唐,早在汉朝就有这样情况出现。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上。一个朝代在建立之初没有太多的朋党和其他政治利益集团,而到中后期,就出现各类团体。这些团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来皇帝的个人统治,那么皇帝就需要拉拢或重新树立一派来牵制原有的政治团体,而这些新贵们,又成为了新的利益集团,重新威胁皇帝的统治。宦官就是这么一个团体。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就是这些人,长期培养起来的信任,使皇帝在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依靠的就是他们。逐渐形成其政治地位,以致可以左右皇帝的废立。中国有两个朝代宦官专权最厉害,一个是唐后期,一个是明中后期。与明代不同的是,唐代的宦官权力似乎更大一些,手段似乎更毒一些,胆子当然也壮了一点。两朝最大的区别便是,明代的宦官再怎样也跳不出皇帝的手心,而唐代的宦官专权对皇帝甚至有生杀予夺的权力。那么唐代宦官专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宦官是为皇室当中的妃子和皇帝提供服务的人,最初宦官在宫中只提供服务,但是不允许干涉朝政,但是在唐朝后期,却出现了一大批的宦官干政、宦官弑帝的现象,唐朝宦官当权的原因是什么呢?宦官专政之所以成为唐朝的顽疾,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时皇帝身边都有一个负责日常事务的宦官,而这些宦官在皇帝身边尽心尽力的服务,取得了皇上的信任,皇上也会允许他们批阅一些公文,后来为了牵制文官武将,皇上就有意提升宦官的权利,这就让很多宦官的地位逐渐上升。这可以说是唐朝宦官当权的原因之一。

  唐朝宦官当权的另外一个原因要从唐玄宗时期说起,当时凡是大将出征,为了对将士在边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朝廷就会派一名随行的宦官,这些宦官的地位比起领兵的将领来说丝毫不弱,于是就凭借着皇上的权威,很多宦官就开始在军中勒索,瞎指挥,欺凌将士们,但是将士们却又无可奈何。宦官当权和宦官在朝廷中处在的一个特殊机构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秘书处是当时的重要决策的机构,而这个机构就是以宦官集团为主要支撑的,宦官在这里,有些才干的大臣就会被集团排挤,剩下的就狼狈为奸,祸国殃民。而且从唐德宗时期开始,皇帝把守卫京城安全的机构的将领也替换成了宦官,这一举措让宦官的地位又上升了一大步,也开始掌握国家的军事权利。

  唐朝宦官当权的时间有近一百年,是所有朝代中宦官当权时间最长的。唐朝宦官当权开始于唐肃宗时期,唐肃宗手下的李辅国是一个当权的大太监。李辅国因为拥立唐肃宗有功,唐肃宗就将朝政交于李辅国处理。程元振是唐肃宗后期当权的宦官,他在唐肃宗后期打败了李富国,成为朝廷中的大人物。他将国家大事掌控于自己的领导之下,架空了皇帝。唐朝宦官当权的时间最长的一位是俱文珍,俱文珍经历了三朝皇帝,分别是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俱文珍在唐德宗时期发迹,执掌了朝廷大权。唐顺宗继位以后,发动永贞革新,俱文珍密谋政变,将唐顺宗废掉,立太子李诵为皇帝。

  唐穆宗是唐朝后期的一位皇帝,唐穆宗生性懦弱,并且喜好玩乐。宦官王守澄善于投其所好,深得唐穆宗的喜欢。王守澄与唐穆宗玩半夜捉狐狸的游戏,使得唐穆宗在白天无法理政。唐穆宗将朝廷的大权交给了王守澄,王守澄位于唐朝宦官当权时间的后期。唐朝宦官当权时间贯穿了唐朝中后期,仇士良是最后一位当权的宦官。仇士良在当宦官的时候,善于迎合皇帝。仇士良与唐文宗发生过争斗,在甘露之变中,唐文宗想要除掉仇士良,但是仇士良提前得到消息,派兵挟持了唐文宗,并且诛杀了一千官吏。其后仇士良辅佐唐武宗上位,仇士良晚年的时候,告老还乡,唐朝的宦官当权自此结束。

  宦官当权,对唐朝的统治者而言,是伤脑筋的一件事情。在当时,宦官的权利不仅可以干预国家的政事,还有甚者甚至能在朝廷当中呼风唤雨,让皇帝对宦官都退让三分。而唐朝宦官当权的影响又是如何的呢?宦官当权,最先影响的就是朝廷官员的积极性,当时的朝廷官员几乎都被宦官压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宦官欺上瞒下,让很多官员迫于压力都不敢说实话,而人民群众就活在了长期的剥削和压榨当中,皇上却完全被宦官蒙在鼓里。

  唐玄宗时期,开创了宦官随军队监军的例子,这就让唐朝宦官当权的影响开始进入到了军队当中。当时但凡是有大的军事活动,都是在宦官的监督下进行的。这些随军监督的宦官,权利比随军将领都大,大多数宦官不懂军事指导,在实际作战当中,总是乱指挥一通,还凭借着自己的权利,在军中捞好处,自己赚个盆满钵满,这样让军队的纪律和将士们的士气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唐朝宦官当权的影响在国家权力上也有体现,宦官权利的不断上升,就让皇上权利逐渐变弱,面对有些宦官的苦苦相逼,皇上甚至都没有了牵制宦官的实力,这样的形式让唐朝在步入中后期以后,宦官逐渐嚣张起来,类似的宫变也是层出不群。国家大事的决定权全掌握在了宦官手中,而后来,宦官也成了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唐朝灭亡,宦官专权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唐朝的发展历程当中,宦官当权是一个最大的特色。在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的宦官能够拥有这样的地位,可以公开的干预朝政,甚至是当时的一些朝廷官员都在地位上和宦官相差很大,那么唐朝宦官当权有哪几位?

  唐玄宗时期,一名叫做李辅国的宦官进了宫,在太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因为尽心尽力而成为了太子的心腹。后来唐朝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唐玄宗仓促逃跑,留下了太子安抚民心和迎抗敌人,而在李辅国的计策下,不仅顺利平乱,太子还登基成为了皇上,鉴于在安史之乱之中的表现,李辅国深得皇上的信任,那个时期,他几乎全揽军事政事。除了最出名的李辅国之外,唐朝宦官当权有哪几位?俱文珍是在德宗时期一名宦官,因为德宗的信任,当时朝廷上,俱文珍几乎是为所欲为。德宗去世以后,顺宗继位,他不甘心受到宦官的牵制,打算以政治改革的方式来改变宦官专权的弊端,却不料被俱文珍相逼,当皇帝仅仅七个月,就退位当了太上皇。唐宪宗时期,皇帝信赖长生不老之术,后宫当中奢华,无人愿意为国家大事担忧,宦官王守澄就是当时的一名奸臣,由于宪宗长期服药,让宪宗脾气暴躁,而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命不受到威胁,以王守澄为首的一干宦官竟然谋杀了皇上,帮助太子继位,也顺势把国家大权转移到了自己的手中。

  唐后期皇帝都被宦官杀了好几个,可见宦官专权的荼毒之深。然而,不可预料的是,宦官这个职业,只要存在专制统治必然需要,因此宦官专权并不可免,只能加以控制。


行道者啊亮


大家好,我是小观点大历史,我来回答。

导语

宦官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人,也是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

历史上唐朝并非宦官专权的重灾区,出现宦官专权现象是在唐朝中后期,从唐穆宗后的九位皇帝,其中就有七位是宦官所立,唐敬宗、唐文宗更是被宦官所杀。

唐朝宦官之所以能够操控朝政,甚至废立皇帝,原因在于中央的兵权落到了他们的手里。

神策军

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而神策军的领导权在宦官手中。

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国力日衰。在代宗执政期间,广德元年,西北吐蕃犯边,直驱长安。代宗李豫无奈只能出逃陕州,鱼朝恩率神策军充当禁军,保护代宗的人身安全,此事让代宗感动不已,因此唐代宗对鱼朝恩倍加宠信,任他为天下观军容处置宣慰使,专典神策军,时常出入禁中,权宠无比。

大历五年,鱼朝恩获罪被处死,神策军恢复了由兵马使统率的先例。但建中四年,原凤翔节度使朱泚发动叛乱,长安失陷,德宗慌乱出逃,期间只有宦官在旁忠心伺候。待神策军收复长安,迎回德宗后他却认为宦官才是最值得依赖的,而神策军是最勇猛的两者联合必定事半功倍,从此宦官掌控神策军。

唐朝为何宦官掌权可以操控皇帝

1、唐朝宦官集团长期控制皇权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掌握神策军兵权,以神策军为工具控制皇权。

2、有了兵权就操纵朝政,使政治愈加黑暗腐朽,大多数宦官没有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缺乏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才干,只会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无恶不作。

3、宦官专权使封建割据局面更加严重,宦官专权以后,地方藩镇的节度使任命多操纵在其手中。

总而言之唐朝中后期宦官可以为所欲为的操控皇帝就是因为中央大权——军队,掌握在宦官手中。


小观点大历史


在唐肃宗时期,宦官集团的权利拓展到了军事领域,以李国辅宦官为首的开始掌握兵权,并且还能对军队管理系统提出一条的意见,这就进一步提升李国辅等宦官在朝中的实力了,刘询《旧唐书》中记载,此时的李国辅意见全倾朝野,府县按均,三思制狱,以接国辅觉得,意见区,皆称制,无敢异议者,由次开始。



小志剪辑视频


宦官干政本不稀奇,皇帝的身边人,处于权力的中心。但凡在皇权旁落时,宦官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唐朝安史之乱前,皇帝身边的宦官大都没什么机会参政。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逃到四川,让太子李亨留下平定叛乱,宦官李辅国有很大功劳,他拥立李亨为帝,就是唐肃宗。唐肃宗很看重他,让他做了中书令,这个官职相当于唐朝的宰相。从此宦官掌握权力。

代宗继位后,吐蕃攻打到长安,代宗逃亡陕西。此时赶来救驾竟不是武将,而是宦官鱼朝恩率领的一支边军神策军。代宗感激涕零重用鱼朝恩,废掉程元振,并且把神策军作为禁军的核心,让鱼朝恩掌管。从此宦官掌握了军权。

以后宦官的权力越发不可收拾,甚至可以干预皇帝的废立。直至唐朝灭亡。


历史研究课


宦官专权,自秦朝赵高专权便已有之,在后世王朝更是屡见不鲜,而在唐朝后期却出现了宦官专权的高峰期,宦官们任意废黜拥立皇帝,满朝文武无人能拦。那么,为什么唐朝的宦官会如此放肆擅权呢?

高力士—唐朝宦官势力的崛起

高力士在玄宗当临淄王时就跟随着他,在玄宗诛杀韦后一党和平定太平公主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唐玄宗即位后,任命高力士为骠骑大将军,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高力士从此权倾朝野,各地奏表都先由他过目,小事则自行裁决。对此,玄宗曾说“力士当上(值日),我寝乃安”。

与高力士一样,玄宗身边的杨思勖、黎敬仁、林招隐、尹凤祥等宦官都因为功勋受到重用。他们或是带兵出征,或是代皇帝巡视四方,在玄宗一朝甚是威风。值得说的是,高力士一生对玄宗对大唐都算是忠心耿耿,就是在玄宗逃难蜀地以及做太上皇时,他都一直相伴左右,忠心服侍。而一些监军宦官,到了地方则是吃拿卡要,为所欲为。在平定安史之乱初期,就因为监军宦官的谗言,大唐先后折损封常清、高仙芝等大将。

李辅国—宦官势力大权独揽

马嵬兵变之后,李亨在灵武称帝,尊玄宗为太上皇。作为有拥立之功的贴身宦官李辅国,被唐肃宗李亨任命为元帅府行军司马,掌握兵权。

李辅国与肃宗皇后张氏一起里应外合,打击异己,控制朝政。天下大事基本上全部都由李辅国决定,朝臣所奏之事都要先经李辅国之后再报肃宗。李辅国还专门派人去监视朝廷大臣动向,对有不从自己的大臣严厉打击,就连地方的节度使也由李辅国委派。

唐肃宗晚年病重,张皇后密谋杀掉太子拥立越王。闻讯的李辅国抢先杀掉张皇后和越王,拥立太子李豫即位,即唐代宗。此后李辅国更是日益骄横,曾对唐代宗说:“大家(皇帝的俗称)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闻此僭君之言,唐代宗虽心有不快,仍要表面优待辅国,尊之为“尚父”,封司空兼中书令,李辅国成为宦官宰相第一人。

从李辅国起,大唐皇宫禁军大权就落入宦官之手,以至于随后的宦官们可以随意废立皇帝,屠杀大臣。


时光山人


唐朝后期,指的是从安史之乱到唐朝灭亡的这段时间,期间大概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历经十四帝,分别为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景宗。大权在握的宦官有李辅国,陈元振,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六个。

查阅资料不难发现,唐朝后期宦官能够控制皇帝主要有一下几点。

1.从肃宗开始,后期的皇帝性格偏弱,在位时间偏短,无法稳定当时的朝局,只能依靠宦官。

2.不难发现,大权在握的宦官都有拥立之功,初期都得到皇帝的重用,后期还手握兵权,大权在握。

3.唐朝后期党争严重,著名的有牛李党争,皇帝控制不住党争,只能靠宦官稳定朝局。

以上就是个人对唐朝后期宦官能够控制皇帝的观点,望采纳!


清石茶馆


每一个朝代到后期,总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包括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参政和识字的明朝。能控制皇帝废立的宦官,不只是唐,早在汉朝就有这样情况出现。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上。一个朝代在建立之初没有太多的朋党和其他政治利益集团,而到中后期,就出现各类团体。这些团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来皇帝的个人统治,那么皇帝就需要拉拢或重新树立一派来牵制原有的政治团体,而这些新贵们,又成为了新的利益集团,重新威胁皇帝的统治。宦官就是这么一个团体。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就是这些人,长期培养起来的信任,使皇帝在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依靠的就是他们。逐渐形成其政治地位,以致可以左右皇帝的废立。东汉后期的“十常侍”就是个典型。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皇帝家族的繁衍。一般宦官当朝的时期,那个时期的皇帝大都是幼年登基的,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幼年登基的皇帝,他所在的朝代,大都是外戚或宦官当权。唯一较为例外的就是康熙了。幼年的皇帝,没有父亲的照顾,父老兄弟姐妹可能是他最大的威胁,那么他能信任就是他的母系亲属和身边的宦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