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封城27天:我不敢看醫護人員的朋友圈

武漢封城27天:我不敢看醫護人員的朋友圈


最近迎來了節後返程潮,無數歸鄉的子女,又迎來了和父母告別的時刻。

只是,今年有點特殊,我們和疫情的戰役還未結束,子女的一舉一動都依然牽動著父母的心。

網友們也紛紛分享了爸媽給自己帶的裝備:

擔心孩子路上不安全,於是自制了防護服,提前囤了50元一個口罩;擔心孩子回去沒飯吃,凌晨5點就起床做包子花捲,讓孩子帶上。


在父母心裡,無論你多大年紀,都還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


你離開家的那一天,他們的心就空了。給你裝再多的行囊,也塞不滿想念你的心。

武漢封城27天:我不敢看醫護人員的朋友圈


這世上,最普通卻又最珍貴的東西,就是父母的愛,和兒女的情。


因為疫情,我們得以享受到和父母家人朝夕相伴的日子,而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卻是有家不能回。


在這場戰役之中,有多少人挺身而出奔赴一線,就有多少個家庭正承受著分離之苦……


武漢封城27天:我不敢看醫護人員的朋友圈

“我不想哭

哭花了護目鏡沒法做事”


在廣東醫療隊,記者採訪到一位護士,她叫朱海秀,97年出生,在很多人眼裡她還是個孩子。


可就是這麼一個孩子,在除夕之夜主動報名,成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首批支援湖北疫情醫療隊23名隊員中,年齡最小的一員。


她告訴記者,來武漢的時候沒告訴父母,但是前幾天被父母知道了。


她說:“那是我22年以來,第一次看到我爸哭。”


武漢封城27天:我不敢看醫護人員的朋友圈


當記者讓她對著鏡頭給父母報平安時,她擺了擺手說:“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沒法做事。”


轉身說了句對不起,淚水卻還在眼裡打轉。


才22歲的年紀,同樣為人子女。同齡人都還依偎在父母懷裡,她卻已經披上了鎧甲。


武漢封城27天:我不敢看醫護人員的朋友圈


疫情之下,像海秀這樣原本可以和父母團聚,卻不得不忍受分離的前線人員還有很多。


他們有人瞞著父母,面對鏡頭,用手遮臉生怕父母認出自己,替自己擔心。


武漢封城27天:我不敢看醫護人員的朋友圈


還有人申請赴前線後,一直不知如何告知年邁的父母。然而父母的一通電話,就讓她淚流滿面。


武漢封城27天:我不敢看醫護人員的朋友圈


就像有位醫生說的: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就是群孩子換了身衣服。


可在災難面前,他們挺身而出和死神搶人,卻忘了自己也為人兒女,是可以心安理得躲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


武漢封城27天:我不敢看醫護人員的朋友圈

“17年前我送母親抗非典

17年後母親送我戰新冠”


來自四川的孫穎,是四川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的主治醫師。作為第四批四川援鄂醫療隊的一員,她於2月4日“出征”馳援湖北武漢。這次出征對她的意義非同凡響。


因為這不僅是一次出征,還是一次接力。


孫穎的媽媽劉澤明是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醫生,17年前非典爆發的時候,她主動請戰,成為了瀘州第三批抗擊“非典”醫療隊隊長,入駐瀘州市傳染病醫院。


那時候孫穎還在讀高中,媽媽的英勇和義無反顧在她心底留下了深深地烙印。


高考結束後,她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學醫的志願,在武漢一呆就是10年。


武漢封城27天:我不敢看醫護人員的朋友圈


英雄的母親也必定會養育出勇敢的孩子。這次疫情爆發後,孫穎做出了和17年前的媽媽同樣的選擇,請戰前往一線。


“媽媽,我來接班了,您可以放心退休了!”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母女傳承,最為讓人動容。她們讓我們相信:雖然黑雲重重,但天使在人間。


武漢封城27天:我不敢看醫護人員的朋友圈

“孩子,爸媽打完怪獸就回家”


疫情之下,很多人感嘆:這大概是我和娃親子時光最長的一個假期了。但對很為人父母的一線人員來說,這卻是他們最窩心的一個寒假。


寧夏固原,父母都去了一線,6歲的女孩獨自在家。為了她的安全,爸媽在家裡裝了監控。

一個人在家,女孩想爸媽了就對著監控說話:爸爸,你看看我畫的畫,這是紅綠燈,這是媽媽,這個是我。

說完,她坐在椅子上,默默地抹眼淚。

武漢封城27天:我不敢看醫護人員的朋友圈

孩子越懂事,父母越心疼。

我們不知道還有多少這樣的“爸爸”和“媽媽”,在災難之中挺身而出,卻留下了放不下的牽掛。

河南周口,女孩早早趕到醫院,提著給媽媽的飯。醫生媽媽出來了,卻只能跟家人隔著一條隔離帶。

小女孩說:“媽媽,我真的好想你!”

醫生媽媽說:“等媽媽把病毒戰勝,就回去了!”

最後,母女二人只能隔空擁抱。隔離帶對面的母親這麼近,又那麼遠。

武漢封城27天:我不敢看醫護人員的朋友圈

做父母的,即使再怎麼弱小無助,在孩子面前,也願意強撐著做個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