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情緒?

Miss張小豆


情緒是指人類的情感波動時出現的喜、怒、哀、樂、悲、恐、驚等意識能量,人類因智力遠高於其它哺乳動物,而成為地球哺乳動物中情緒最複雜的一個族群。

情緒對人類而言有積極的生存繁衍意義,比如因恐懼而快速逃生,因喜愛而創造和繁衍等。

但過度複雜而善變的情緒卻正在抑制著人類智力的發展,尤其是不良情緒,它不僅會佔據和消耗大部分的身體能量,還會產生大量化學毒素,損傷大量腦細胞,包括松果體內的細胞,使人失去獨立思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人類的情緒完全可以轉化成智力能量,首先從邏輯上分析,情緒一定是遇到了某種無法解決和戰勝的障礙或恐懼才會產生的,它只有在退縮和投降的時候才會持續存在,好比飛馳的車輪被迫緊急剎車一樣,是一種被突然抑制的心理能量,習慣性地選擇情緒做為突破口發洩。

既然情緒是一種心理能量,就可以有多種轉化途徑,比如提高自己的能力戰勝負面情緒,亦或放棄目標方向,打開另一條前進的出路等。只要我們學會先於情緒出現而積極尋找出更有效益的轉化途徑,情緒就一定會變消耗為創造,不再是人類的困擾。


容淇369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候會聽到這樣的話:我有情緒了;他在鬧情緒…之類的話。那麼從語義上來解釋的話,放到這種情景中,我們通常指的是負面情緒。而有負面情緒,自然也會有積極情緒。所以問什麼是情緒?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

1.情緒不等同於心情、感情、感覺。

2.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一個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喜怒哀樂等等常見的心情,以及一些微妙的心理反應,如慚愧、嫉妒、自豪等。

3.再者,就是個體的情緒通常又與我們的心情、性格、本質特性等等因素相互作用,甚至還會被我們體內的荷爾蒙和神經遞質所影響。

4.另外,就是我們個體的各種情緒往往是促使我們作出某些行為舉止的動機。比如有些人在生氣的時候,想要打人;有些人在難過的時候,想要找個人哭訴等等。

5.除此之外,不管是積極的情緒,還是負面的情緒,都可能促使我們提升認知,加強學習。也就是說,情緒在某一層面,能夠使得我們瞭解到某些學識。比如,一個小孩在不知道開水會燙手的情況下,他因為爐上滾燙的開水冒出的煙氣, 感到好奇,所以伸出小手想要去一趟究竟,不料被開水燙了一下,疼得哭了起來了。那麼這種痛苦的情緒可能就會使得他在往後記住這一點,滾燙的開水是會燙傷自己的。


總而言之,情緒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大重要部分,隨時隨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以及行為。而這就要求我們個體要學會控制與調節好自己的情緒,避免情緒給我們帶來的不良影響。祝好!

以上內容為每日談心的編輯鄭燕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轉載請聯繫。每日談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學媒體,歡迎關注。


每日談心


\n

情緒是每一個人都會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不斷學習而形成的。他們兩者都是個體對外界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和表達方式。特別是在人際交往的過程當中,個體的情緒和情感問題很容易就會在這個過程當中發生重要的影響作用。所謂的情緒,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喜怒哀樂,這是每個人分分鐘都在經歷的體驗。除了這些是個體的生理現象之外,很大程度上都是與個人的心理狀態有直接的聯繫,並且因為這樣的一些心理變化而導致最終的情緒反應。每個人都沒有辦法獨立於社會的存在,特別是在當下這一個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提高和改善以及經濟飛速發展的條件之下。如果一個人能夠在社會當中做出某種貢獻,而且因為這樣的貢獻得到相應的回報的時候,個體會因此而感覺到在社會生活當中的意義,對生活的滿意度急劇上升,並且因此感到生活非常的充實和愉快。這就是個體的情緒反應,而個體因為這樣積極和樂觀的情緒體驗而讓自己更加適應與這樣的社會生活環境去想。但是假如個體在社會交往的過程當中沒有辦法滿足自己的個人需求,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消極的情感,沒有辦法很好地以積極的情緒去處理算面臨的事情。而且,個體的情緒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髮生相應的變化,也就是說情緒是來源於生活,並且在生活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學習改變的。因此,如果想要以積極的姿態去享受人生的話,就應該學會去培養一些自己的情緒,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問題。


Miss張小豆


如果直接說情緒的定義的話,遺憾的是還無法給情緒下一個具體的定義,就像“時間”這個概念一樣,我們知道它是什麼,卻難以解釋。最近的一個關於情緒的概括是這樣的:情緒是推論出的對某一刺激所做出的複雜反應,包括認知評估、主觀變化、自主的和神經的喚起、行動的衝動以及準備用來對引發這一系列複雜反應的刺激施加影響的行為。

這個定義太抽象了,試著解讀一下,定義中包含幾個重點:

1.情緒是被推論出來的,不是被觀察到的。你感受的是自己的情緒,但是你只能根據別人的面部表情、行為反應語言表達等推論出對方的情緒,尤其是當對方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的時候(嬰兒),證據通常都是間接的。

2.每種情緒都包括三個方面:認知、感受和行為傾向。認知包括評估人們對一個情景或事件進行解釋的方式,如“我感到很危險”。感受很好理解,就是如何感受體驗,也就是感覺。行為傾向是以某種方式準備行動的衝動,即使你可能抑制了這種衝動。認知、感受和行為傾向通常是同時發生的,他們之間有時候很難區分。

3.情緒是功能性的,也就是有用的。情緒既包括對情境的真實反應,也包括潛在的反應。在許多情況下情緒引導我們做出迅速而有效的行動,例如,當我們感到害怕時,我們會試圖逃跑,當有人冒犯我們時,我們會回擊,當有人關心我們時,我們會與他更親密。當然,如果做有些事情時“就是感覺不對”,那麼很可能這是一件你不該做的事。


安慰記


情緒就是你內心最真實的意義。

為什麼這麼說呢?當你處在情緒(發脾氣、生氣、暴躁、傷心等)裡的時候,你的潛臺詞是這樣:可能是恐懼、害怕,也可能是焦慮。

這就是為什麼心理學常說到的,當你處在情緒裡的時候,是最好了解自己的時候。

所以,情緒,是你躁動或流淚的面具下,內心真實的反應。


葵西


什麼是情緒?當你感覺到你體內有股力量想控制你的時候,那個東西就是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