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並不發達,為何高效仿製藥可輸送全球,外國製藥企業態度如何?

吳堅信


根據國際慣例,人均收入在貧困線以下的國家,可以對關係國計民生的個別醫藥進行有限仿製而不受專利法追究。印度符合這個條件。中國不行,因為已經不在貧困線以下。明白了嗎?


秋色正傑


印度現在整體工業化還是比較落後的,但是出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前段時間印度的高仿藥在全球市場非常火爆,一個工業化如此弱的國家,為什麼藥品這麼發達呢?這其實有著一定的歷史原因的,印度建國以後,當時印度的製藥產業都被不會說壟斷了。所以印度藥品的價格非常的高,而印度國民比較貧窮,很難負擔得起如此高昂的藥價,所以很多印度人生病了,連藥都買不起,就是一般的小病也可能會迎來等死的命運。印度政府為了改變這一艱難的局面,就出臺了很多特殊的政策。

印度政府首先從專利制度上下手,因為樣品的價格這麼高,主要問題就是要交專利費,這種制度規定了沒有專利人許可,印度的企業是不能私自制造藥品的。而印度政府則改變了這種現象,印度政府允許那些企業可以自己製造專利產品,由於不用交專利費了,印度國內的製藥產業發展非常迅速,很多企業為了謀利開始大量生產仿製藥,這樣導致印度藥品的價格變得非常便宜。雖然這種做法侵犯了知識產權,但是卻解決了印度人看病的問題,因為仿製藥的價格一般人都可以買得起,甚至出現了一度的惡性競爭,國內的價格太便宜了,要賣到國外去。所以印度政府的這種政策受到了人民的支持。

但是這卻讓很多的外企利益受損,擁有藥品專利的那些國外公司多次對印度政府進行抗議,但是印度政府總是在哭窮,表示印度很多百姓深受疾病煎熬,這是一種人道主義的做法。不過印度的商人居然找到了牟利的新方法,印度的仿製藥製造的非常好,而且價格也很低廉,有的甚至比正規的藥品療效還要好,所以居然形成了一個產業鏈。後來還打開了國際市場,所以說印度政府的這種做法侵犯了別的國家制藥企業的知識產權,但是解決了自己的民生問題,還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不過印度的這種做法也遭遇了很多的訴訟,因為研發一款新型藥品,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在沒有收回這些成本之前,這些跨國藥企是不會取消專利的,印度的做法讓這些跨國企業都沒有辦法收回成本。所以後來很多的跨國藥企不斷的對印度進行訴訟,但是卻遭到了很多印度國內的輿論壓力,甚至在國際社會上也會遭到譴責,畢竟藥品和科技產品是完全不一樣的。大多數人還是希望這些製藥企業救死扶傷,不過現在印度的狀況似乎有了很大的轉變,這源於印度的經濟發展了很多,所以現在印度政府開始限制這些仿製藥。


四十五度歷史


眾所周知印度產的藥品尤其是抗癌藥很便宜,而原因就是因為印度製藥企業,常常根據本國《專利法》限制其他外國製藥企業在印度註冊高/新藥品的相關專利,而印度政府也對印度製藥企業的仿製持鼓勵態度,所以印度抗癌藥物多為仿製產品,而現在印度每年要生產近100億美元的仿製藥物,其中一半以上對外出口。

而印度這樣的大規模仿製藥品,必然會傷害國際大型製藥企業的利益,而全世界最大的十個製藥企業中有一半來自美國,那為什麼美國政府不對印度仿製藥品進行制裁呢?尤其是“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上臺後,對國外經濟/專利爭端始終持強硬政策,那為什麼單單放過印度的仿製製藥企業呢?這裡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歷史原因,在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化學品洩露事故“印度博帕爾災難”中,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下屬的“印度聯合碳化物”公司由於安全管理裝置落後,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在1984年12月23日凌晨發生了嚴重的“氰化物”洩露事件,直接造成了2.5萬印度人死亡、55萬印度人間接死亡及20多萬印度人永久殘疾。



這次事故舉世震驚,在事後的調查中印度發現,美國的“聯合碳化物公司”其實就是一個將高汙染/高危害物品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企業,而印度在此次事故中充當了美國的“危險品處理廠”,為此印度與美國打了一個長久的官司,而最終的結果僅是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向印度政府賠償4.7億美元了事。 而在事後,部分“博帕爾”災難的印度受害者成為了美國製藥企業的“試驗者”,共參與了10多項美國製藥企業的藥物實驗,而這些“試驗者”並不完全知情,結果共有14名“試驗者”在接受3項藥物實驗的測試中死亡,還有5名參與者在實驗結束後死亡。 而這次美國政府在自知理虧的情況下,不得已向在印度沒有“藥物專利法”的情況下,對印度開放了涵蓋;美國所有經其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在美國上市或曾經上市的全部藥品可查詢註冊信息、相關文件、專利數據、市場保護等相關信息的“FDA”數據庫。

而印度也就藉此開始了大規模仿製美國及國外的製藥產品,而美國製藥企業也利用印度展開“藥物實驗”,兩者在此後的幾十年裡形成了一個“非常默契”的合作。 而印度製藥企業所仿製的藥品,對美國本土的返消也很少,沒有觸及到美國製造企業的根本利益,所以美國也就對印度仿製藥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雖然印度近年來靠著仿製藥品,成功讓很多人脫離了高藥價的煩惱,也讓很多人對印度製藥報以肯定的態度,甚至很多國人還藉此理由抨擊國內的製藥企業,但是印度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極其高昂的;根據部分國外媒體的報道,一些西方製藥公司,在未爭得印度不識字印度病人同意的情況下,就利用其對藥物展開“實驗”,僅2007年-2010年間,就有上千名印度人在參加“實驗”中/後死亡。

而據估算,僅截止到2011年印度政府登記在冊的,就有1852項藥品臨床實驗,共有15萬印度人參與,而其中最少造成1730人死亡 。



而在這些印度“小白鼠”中甚至還有印度兒童,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道,印度最高法院的文件顯示,歐美製藥公司甚至利用9歲的印度兒童,當做“抗宮頸癌疫苗”的臨床試驗者,這些9歲的試驗者在參加測試的過程中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噁心、頭暈、疲勞、體重減輕等問題,而這些兒童與父母甚至都不知道他們正在為歐美製藥企業測試“新藥品”。 印度造仿製藥合法,美國為什麼不制裁印度? 所以印度的那些仿製藥品,其實是付出了非常高昂的代價才換來的…………而這種代價“天真”希望永遠都不要發生在我們身上。


憂傷的孤寂鳥


現如今的印度雖然大富豪不少,但真正有錢的卻只是極少的一部分,絕大多數人仍舊處在貧困線以下,生活遠遠達不到正常的水準。

而為了讓這些貧困到了極點、買不起國外特效藥的百姓們不至於因為買不起藥丟掉性命, 印度人從剛加入WTO開始,就一直執行著一些對國外藥企來說等同於“流氓行徑”的做法。

印度藥企能生產專利保護期限藥品的原因

最開始的時候,印度向WTO提出了十年專利過渡期的申請。

讓Wto同意給予他們十年的專利過渡期、讓他們國內的藥企能在那10年時間中繼續生產國外藥企的專利藥品。

對於他們的申請,Wto也同意了,給予了他們十年的專利過渡期,允許他們在加入WTO後能繼續在其他國家藥企不同意的情況下、不支付任何費用生產其花費龐大資金研發的藥品。


只是讓WTO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是,印度在那10年過渡期中竟然沒有能按照他們自己想象中那樣發展起來,過了過渡期後,很多人仍舊窮得買不起藥。

因此還沒等WTO要求印度遵守國際間的專利規則,印度就再度提出了另一個方法來保障他們國內藥企對那些專利藥品的生產。

這個方法就是Wto規則內的“強制許可權”,在“強制許可權”這杆大旗被他們祭出來後,Wto不也得不再度同意了印度繼續生產其他國家專利藥品的做法。

時至今日,印度國內的眾多藥企仍然可以隨意地仿製、生產其他國家藥企還在專利保護期內的藥品。

由於他們生產的這些藥品根本沒有任何研發成本、只有生產成本,所以價格也特別低廉,往往百倍便宜於原廠藥,比如原本賣幾萬塊錢的專利藥,他們的仿製品就僅賣幾百塊。


印度的做法從情理上沒錯

在看待印度這些行為的時候,大多數人其實都會本著以人為本的態度去讚揚印度的專利期限內仿製藥,覺得這是值得讚賞的事情、是為窮苦老百姓著想的好做法。

從現實的角度上來說,大家的想法也沒有錯。

畢竟世界上也並不是誰都那麼有錢,也不是誰都能消費得起那一盒幾萬塊錢、一個月就需要用一盒的特效專利藥。

如果藥價都是那麼貴的話,那麼絕大多數人都是消費不起的,很多人最後都會迫於無奈放棄治療,慢慢地在病痛折磨中死去。

從這點來說,印度的做法並沒有錯,確實有認認真真在為他們國內的民眾們著想。

對醫學發展不太好

但是這種行為對於那些致力於研發新藥品的藥企來說就不太好了。

一般來說,很多人在看到那些藥企把藥品賣得特別貴的時候,都會譴責那些藥企發不義之財、吃人血饅頭。

說實話,有這種想法的人我覺得大多數是不瞭解一個藥企研發一個藥品所需要的研發成本的。

每一個藥企要研發一款新藥,所需要花費的成本都極其的高昂。

一般要花費很多年時間、很龐大的資金,才有可能研發出一款有效果的新藥,如果運氣不好的話,可能在投入多年時間、大筆資金後,都研發不出一款效果理想的新藥。




關於藥企研發新藥所需要花費的資金有多麼龐大,大家只用通過格列寧母公司的案例就可以明白。

在2011年的時候,格列寧母公司每年投入在藥品研發中的資金就達到了96億美元,在後來幾年時間中,雖然藥品研發成本一直起伏不斷,但也基本保持在了每年90億美元以上。

90億美元,就相當於600多億人民幣。

看著這個數據,想必大家就已經明白藥企研發新藥所要投入的成本了。

如果每個國家都如同印度一樣不遵守專利法、任意讓自己國內的藥企生產那些還在專利保護期限內的藥品,那麼我覺得世界上可能就沒有國家會繼續再投入大筆資金研發新藥了。


畢竟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收回成本以及有人竊取自己血汗成果的情況下,是個正常的商人都不會有那個心思繼續投入重金研發新藥。

商人的目的就是賺錢,不是做慈善,一旦發現賺不了錢,必然就會立馬放棄研發新藥的決定,把多餘的錢投入到其他產業中或者只是簡單地生產固有藥品,不再搞創新。

而這種狀況如果出現的話,那麼大多數病患者就會面臨到一個很讓他們絕望的事實,那就是會發現自己最終會變得無藥可醫,即便有著再多的錢,也沒有辦法挽回自己的生命。

就如同白血病的案例一樣,在格列寧出現之前,大多數白血病患者只能活個三五年的時間,命運十分悽慘。

不過在格列寧出現之後一切就變得大不一樣了,在格列寧出現後,90%的患者都能支撐過5年的艱難期,雖然暫時無法根治,但是隻要藥品研發繼續進行,誰又能斷定以後不會有藥到病除的藥品出現呢?


從這方面來說,印度的行為就不太值得讚賞了。

不過也幸好只是他們一個國家這樣,要不然對藥企研發新藥積極性的打擊絕對是大家難以想象的。

印度並不能把專利期內的藥品出口到國外

當然,印度是並不能把他們那些專利仿製藥出口到全球各地的,他們能出口的僅僅只有那些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限內的仿製藥,要是他們仿製的藥品還在專利保護期限內,那麼就不能出口了。

而這樣的狀況我覺得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印度藥企自產自銷就已經很讓那些國際藥企很不高興了,再繼續出口到國外的話,絕對會讓那些國際藥企暴跳如雷、肯定會通過自己的國家對Wto施加壓力。


孤客生


印度的高效仿製藥是來自於對於專利的強制授權。

印度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取消醫藥產品專利,第二個階段經濟自由化改革以及加入WTO的印度醫藥制度改革,第三個階段是恢復對醫藥產品的保護。

取消醫藥產品專利階段


這個階段發生在1970年,1970年印度頒佈專利法,取消了醫藥產品專利,這時候的印度企業可以合法的對西方的大型醫藥企業的專利藥品進行仿製。

“專利”和“商業機密”是不一樣的,商業機密是秘密的,比如說可口可樂的配方就是商業機密,因為它沒有公開過。

而專利則是公開的,不但公開,而且必須要寫的詳盡,這樣別人在查詢專利的時候才知道是不是侵權了。

1973年印度又頒佈了外匯管制法案,要求外資企業佔比不能超過40%,導致大批的跨國公司企業遷出,這給印度製藥業掃除了競爭對手。

1978年印度又頒佈新的藥品政策,鼓勵印度本土醫藥發展,並且在次年定下了藥品分級定價的機制,把347個原料藥和4000多種製劑納入價格控制。

可以看到:廢除專利,讓印度廠商可以仿製,外匯管制驅逐了西方藥廠,藥品政策鼓勵本國廠商發展,這一系列的組合拳下來,印度的製藥業終於啟動了


自由化改革和加入WTO


印度自由化改革不是主動的,而是被動的,是1991年印度爆發的收支危機的結果。

但是很巧的是,也就是因為如此,印度製藥業反而獲得了一次新的發展,此時的印度製藥業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和程度,需要逐步放開管制。

印度首先對藥物政策和價格法案進行調整,並且放寬了外商的持股比例,從40%調整到51%,這樣外商就有了控股的可能,且大幅度消減了價格控制的原料藥。

1994年,印度有簽署了TRIPS協議,也就是和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印度獲得了10年過渡期的保護,印度藥廠利用這個既可以對外銷售,又不受專利約束的時期瘋狂發展,印度政府此後也頒佈了新科技政策,建立國家創新基金,扶持醫藥企業,並且強行規定製藥企業必須投入一定的比例進行研發,且這個研發投入給予免稅政策。

這大大加強了印度的製藥企業的競爭力。


恢復醫藥產品的專利保護


2005年,新專利法出臺,結束了印度藥廠合法仿製外國藥,但是為了確保本土醫藥企業的主導地位,印度專利法又在小細節上下功夫,比如說不支持藥物混合以及衍生藥物專利,不支持有長青專利。


很多人誤以為,只要一個國家加強專利保護,就必然帶來創新的增加,這個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在許多情況下,加強專利保護只對於技術生產和輸出端的發達國家更有利,而發展中國家屬於技術轉移者,實際上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並不能為帶來多大利益。


這道理就體現在1992年中國在加強專利保護後的很長時間內,國內的醫藥產品研發創新不明顯,而且加強專利保護同時還限制高質量仿製藥的研發


同時發達國家允許印度這麼幹還有一個非常隱蔽的原因:發達國家把藥物試驗地放在印度,由於印度缺乏對實驗者的保護,發達國家節省了大批的藥物臨床試驗問題。


印度製藥行業的成功也給中國帶來一個啟示: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才是正確的選擇。

而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做正確的事,那也是錯誤的。

不要盲目相信西方,不要人云亦云。該保護的堅決保護,而該開放的可以放開。


李建秋的世界


印度仿製藥只是一個目的,治病救人,不是謀求暴利,把生命當成大蛋糕


icar2


印度人口眾多,當然對藥品需求大,印度政府無視知識產權保護,公開同意可以進行藥品仿製,這為印度製藥公司提供了"護身符",外國製藥公司對仿製藥品的印度製藥公司非常痛恨,但也很無奈。


跪射俑


仿製藥,首先是成分的分析,用光譜,色譜,並非難事,不承認別國的知識產權,也不付版權費,對外貿易不利,人家也可以,不承認印度的知識產權,


藍色的火焰111046962


我10年前就說過,永遠不要小瞧印度,10年前,世界都承認世界加工廠是中國,世界辦公室是印度,。印度的人口基數,地理環境,都佔優勢,一旦印度,覺醒,肯定爆發。我敢肯定,將來的最有實力的對手,不是美俄,而是印度。


潤家家紡銷售中心


不要小看印度,13億多的人口大國一直雄心勃勃,野心很大,企圖進入常任理事國夢想破滅,以達到在南亞稱王稱霸之目的。看起來,印度似乎在中美俄日法英德等大國間的平衡外交玩的得心應手,周旋迎刃有餘。隨著經濟飛速發展,軍事擴張實力也隨之大增,併吞周邊小國,蠶食大小國家領土到了瘋狂的地步。繼日本和越南之後,印度已成了亞洲一股不穩定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