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病毒还是其他艰困,这8个字是唯一的解药

善用知识。

提升能力。

1

首先我想推荐一篇头条上的文章《佛系新加坡?这个国家防控新冠病毒带来的启示》:

http://news.sina.com.cn/c/2020-02-12/doc-iimxyqvz2320688.shtml

在阅读的时候,希望能够平心静气,因为有人可能会因为新加坡禁止中国人入境而愤怒,所以拒读关于新加坡的任何内容。

在新闻中有提到:

“新加坡政府长久以来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技术专家治国政体(technocracy)的典范。所谓技术专家治国,指的是由在技术上拥有高水平的专家来决定政策,其特点是在决策中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考虑因素最小化,强调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主导地位。”

简单来说,是理工科思维。

理工科思维有个重要特点,就是试图解决问题而非掩盖问题。

问题不会自己消失,虽然有时候会有神迹发生,或者说,事物会遵循的规律决定了有可能自己消失,比如新冠病毒怕热,那么,入夏以后,全国普遍高温,原则上来说疫情会结束,但也不排除病毒进化成耐高温的新品种,那样的话,仍然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这次疫情,可以说是一次彻底的暴露。

我也不想说太多,只说家庭层面和个人层面。

而且,我这里所说的,不包括武汉人民,因为他们的情况非常特殊,我们身在城外,做不到感同身受。

作家叶倾城是武汉人,因为家里停电而在微博上感慨了一下,就引发了大面积攻击,说她矫情。

但如果这些人家里停上一天的电和水,他们会抓狂不已,甚至迹近疯癫。

到那时候,他们才会明白,原来看上去普通的停电停水,会比病毒更可怕。

因为封闭在家,只要有电有水,基本的生活秩序仍然可以维持正常,但是现代社会对电的依赖性太大,没了电,不能上网,不能看电视,不能取暖,没了水,不能饮用,不能做饭,不能洗澡,不能冲厕所。

事实上,现代文明有时候非常脆弱,我们要对此有充分认识,在平常就要做好思想准备,而不是在大疫到来时,人先崩溃了——武汉人民如果崩溃,那是有道理的,但非疫区而崩溃,是个体的脆弱。事实上很多武汉人非常坚强,秋叶大叔就是好例子,在封城的情况下,他写书、做直播、小伙伴动员、网课促销……有一样说一样,做得都出类拔萃。

我不担心我在武汉的所有朋友。

因为我相信他们的能力。

今天中午,给小斑发消息,说突如其来的想她。

小斑在北京。

不是担心,就是看着窗子透进来的阳光,突然间的想念。

之所以不担心,是相信作为生活小能手的小斑,完全可以做好任何的防范。我若叮嘱,固然是关心,但也是多余。

我的好朋友们,不管在不在武汉,没有一个惊惶失措的。

我的家人们,也都镇定自若。

大家该做的防护都会做,但不会防卫过度。

那些生活和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其实多出于过度恐慌。

在太多庞杂的信息面前,失去了判断力。

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来应付突如其来的灾难。

但是,总应该吸取教训吧?

疫情过后,难道一切都和原来一样?

曾经痛下决心要改进的,会不会忘记?

已经养成的好习惯,会不会随着开禁而终止?

2

有个道理,一定要明白。

有些东西一旦被打破,就不可能复原。

我一直不相信那些“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的鸡汤,因为不可能。

比如现在,当疫情过后,一切会不会恢复到从前的平静?

表面上也许会,但是深层里并不会。

有很多事情,都再也回不去了。

特别是受过伤的人们。

对于逝者,永无再来的机会。

对于受到邻居、同事甚至家人举报,遭遇到疏远、谩骂的生者,也会有很长的时间活在阴影里,所谓“人间自有真情在”,在某些特殊时刻,变成空话。

那些为了自保而不惜举报、诬陷他人的人们,过后,可能也不会内疚,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所为,代表正义。这些人,在和平时期,会是良善之辈,但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就会露出狰狞的一面。

这样的事例,以前历史上,曾经发生过。

疫情本身是可怕,但是,比疫情更可怕的,是人心。

有多少人背井离乡受尽煎熬和歧视?回到住地后,假如他们和湖北、武汉沾上边,可能会被排斥。而在国外,假如和中国沾上边,也可能受排斥。

事实上,这些排斥别人的,往往还不是别国人,而是本国人、华人。

疫情摧毁了很多东西。

生活中其他的磨难也是这样。

所以,不要指望破镜重圆,而应该小心翼翼地,尽量不要打破镜子。

不要大咧咧地觉得,犯过错也没什么,而是小心地不要犯错,那样,也就不需要补救。

在我不拥有足够信息的时候,我没办法做出举报他人这样的事情,因为我会顾虑到,假如冤枉了对方呢?假如我是错了呢?事情终会过去,而我如何面对他人?以及,如何面对自己?

这样思考,有很多事就不会去做。原则很清晰地在那里,首先是给自己。

这其实也是一种系统思考,不要只看到眼前,还要看到未来,甚至是遥远的未来。

在生命尽头,我们可否少一些遗憾?

可否不要亲手去制造一些遗憾?

如果看透了这整个循环,那么,就可以安稳地度过疫情,过好这一生。

无论是病毒还是其他艰困,这8个字是唯一的解药

3

我真是从头到尾没慌过,因为没什么可慌的。

18日凌晨,我将从伊斯坦布尔机场起飞,当天到达香港,然后乘船到蛇口码头,然后回家。

行前,我会先完成回深人员申报,也会按照规定量体温。

路上我会带好口罩,随身携带免洗消毒喷雾。

如果顺利进家,我将深宅不出。

所以我不觉得有什么危险。

危险主要来自于人群聚集,增大感染概率。我不出门,这个概率就小了很多。

而我分析过数据,看法和新加坡政府一致,致死率不高。一千多位逝者令人难过,新冠病毒是个引子,摧毁了他们的防御系统,让别的病症有机可乘。也有少数是壮年去世,令人扼腕痛惜,但数据不会说谎,我们要学会正确解读数据,而不是一味相信一些煽风点火的媒体和自媒体。

比如有几天里不少新闻标题用的是类似《肺炎潜伏期最长24天》,引发了一片恐慌,钟南山后来澄清:

“我们根据患者讲述过接触传染源时间以及症状最早出现的时间进行计算,最长的是24天。但实际上真正叙述有24天的病人只有1例,也就是说1099例中只有1例。”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不就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明辨是非?

能够在需要用到知识的时候,快速调用?

为什么说疫情是一次个人能力的暴露?

身体

心理

技能

现金流

房子

兴趣爱好

家庭关系

社会关系

平常看上去可能花团锦簇,在疫情面前,却千疮百孔。

我们不能等到决堤时束手无策,而应该居安思危,在日常就巩固大坝。

我在深圳宅居期间,回到伊斯坦布尔住进airbnb后的这段时间,都遵循正常的生活节奏,该吃饭吃饭,虽然可能简单,该锻炼锻炼,没有瑜珈垫,就用地毯代替。刚出门的时候还因为深圳冷而有点咳嗽,现在已经完全没有症状。

在这里逛街的时候买了钩针,准备带回深圳用。因为快递还没恢复,就算在网上订了也未必能够收到。在这里很忙,忙于写文章、完成其他工作任务,回深后一样。

无论是病毒还是其他艰困,这8个字是唯一的解药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在平常所做的所有修炼,在关键时刻都派上用场。

有人问我,如果想成为自由幸福的女性,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马华兴老师以前总结过发现幸福的37种人生基本能力,我做成了思维导图:

无论是病毒还是其他艰困,这8个字是唯一的解药

这张图看似简易,但要培养成这些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然而,就算再艰难,也是值得。

为了少经历疫情期间的困窘,为了应付人生各种艰难苦况,拥有自由和幸福,这些,是必备的修炼。

满目疮痍中,也还是必须要爬起来。知识并不能保证我们不失业,但可以帮助我们在失业之后还可以快速找到工作。知识并不能让我们突破自然规律,但可以让我们学会坦然地面对生老病死,智慧地面对一切,处理一切。

我想,你们需要这本书——我和剽悍一只猫写的《知识变现》:

在尼泊尔徒步时,战隼老师对我说,这本书可惜了,他觉得非常有用,应该广为关注才是,但似乎关注的人远远不够。

我说大概是因为,我们教授的方法,虽然很有效,但是普遍属于长线,而不是教人暴富。

但是暴富的方法,往往有风险。就像乐华旗下艺人黄智博,在疫情期间虚假贩卖口罩,非法获利28万,结果被抓了。

好的解药,不应该有副作用,要保证长久的平安。

4

我在微博上提问:

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有很多回答,比如:

吃火锅

见客户,签订单

谈个恋爱

好好休息一下,好好睡上几天

去做一直想做却一直未做的事 不让自己再留遗憾

剪头发

上学

去见想见的人

……

我没有特别想做的事,因为对我来说,日子一直是我想过的样子。

每一天,热烈起劲地生活。

每一天,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这是知识化生存应有的样子。

愿你我都能够拥有。

加油,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