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这是一个问题


生与死,这是一个问题


生死面前,一切看淡。

全民一起面对生死这个话题时,是在这次的疫情里,是在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在03年非典时期。

时间越是临近,记忆越是深刻,08年的汶川大地震,至今被大家记忆着,当时其他省份更多的是将目光投向四川,还不能有亲临其境的直面感受。

而这一次,疫情以蔓延之势,遍及全国,其威力之强,让人不得不重视,不得不认真对待。及至封城,封村,停工停产,停止一切聚集,不出门,14天又14天,只为狙击这病毒。

在这次疫情里,生与死,会是一些人思考的。而这一直是很多人很少去思考的。而当人去思考时,回想这一生,要的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吗?还是迷失了方向,在物质与欲望的角逐中,活在世俗的眼球中。

司马迁说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史铁生说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保尔柯察金道: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当然,在宗教的世界里,更是生与死他们绕不开的议题,甚至是核心,并形成一整套理论系统,影响着信徒们。

当下的人生活是幸福的。

不因食物的短缺而苦恼,更多的是为选择吃什么而伤神。

不必担心上不到学校,而是为选择上什么样的学校而伤神。

不会太多的担心人身安全,更多的是思考该如何挣钱。

.....

很少人会真切知道,这是有一些人在捍卫着、付出着,直到面临生死存亡之时,我们才感受到他们的存在,他们的付出。

当然,很多事总是会让人头痛一下,如果非要争辩对错的话。但如果你往更高维度看一下,争辩对错已成枉然。

生与死,这是一个问题。古往今来,多少人会思考呢?更多的人是活在《好了歌》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