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將已是暮年的李善昌處死?此舉也為明朝覆滅埋下禍根


朱元璋為何將已是暮年的李善昌處死?此舉也為明朝覆滅埋下禍根

說起中國歷史上最為硬氣的朝代,那一定就是明朝,自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到崇禎皇帝結束,明朝終其一朝,不和親,不賠款,不納貢。並且,明成祖朱棣奪得皇位之後,將國都從南京遷往北京,人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也就導致了無數的明粉誕生。而明朝最為精彩的,應該是明朝初期,那一個個鮮明的文臣、武將,而今天要說的便是明朝開國功臣之一的李善長

劉邦之蕭何

在提起這件事之前,我們先來講一講,李善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李善長之於朱元璋而言,就相當於劉邦的蕭何,既有能力,又深得朱元璋信任。若是沒有李善長,那就不一定能夠有明朝,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劉伯溫雖然厲害,然而他的主要成就,其實是集中在文學或者是內勤方面,而前期,戰場上的調度,主要還是李善長的功勞。

朱元璋為何將已是暮年的李善昌處死?此舉也為明朝覆滅埋下禍根

朱元璋還是一個無名小卒的時候,就像劉備請諸葛亮一樣,朱元璋兩次才請得李善長,而李善長也沒有令他失望,輔佐朱元璋,從最底層一步一步的,用16年的時間建立了明朝,成為了歷史上最能代表底層群眾的朝代之一。開國之後,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被封為六公之一,文官之首,最後官至中書省左丞相可以說是為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開國之後的朱元璋勵精圖治,發誓要將天下治理好,給百姓一個幸福的生活,明朝就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君臣共同努力,慢慢的增強了國力。可此時的朱元璋就有些變了,開始變得猜忌他人,將這些開國功臣,全部屠戮一空,其中就有李善長。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洪武三年,朱元璋按照慣例封了六公二十八侯,給予了這些開國功臣們應有的回報,說起朱元璋最為驕傲的幾個開國功臣,那麼一定有:

李善長,劉伯溫,湯和,徐達,常遇春,唐勝宗,藍玉,胡惟庸等等,而這些人中,除了湯和得以善終,其他人都被朱元璋以謀反罪處死。

朱元璋為何將已是暮年的李善昌處死?此舉也為明朝覆滅埋下禍根

首先是二十八侯之一的廖永忠,他掌管著朱元璋手下最為重要的水軍力量,為朱元璋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卻在洪武八年之時,被朱元璋以

僭用龍鳳,意圖謀反賜死廖永忠的死就像是黃河決堤,一發不可收拾。

之後,朱元璋先從文官下手,最為著名就是胡惟庸案,胡唯庸曾被李善長賞識,推薦給朱元璋,在建國之後逐步得到重用,後來官至左丞相,朱元璋對他頗為信任,而沒想到,胡惟庸竟然霍亂專權,大肆排除異黨,不把朱元璋放在眼裡。

而後,胡惟庸又毒殺劉伯溫,致使劉伯溫死亡,然而,這是否是朱元璋授意的,不得而知,但這之後,朱元璋一怒之下便殺了胡惟庸,並且將與胡惟庸有過接觸的,無論遠近,一律處死。據史料記載,這次的屠殺牽連者,共計三萬餘人,大小官員不計其數,一時間,朝堂之上,人人自危。

朱元璋為何將已是暮年的李善昌處死?此舉也為明朝覆滅埋下禍根

朱元璋對文官集團打擊完之後,接下來自然就是武官集團了,胡庸案之後,沒過多久,便爆發了藍玉案,牽連者更為多,並且將朱元璋開國功臣之中的唐勝宗、陸仲亨等一併誅殺,致使開國功臣名將文臣中,倖存者不足一二。

而其中,李善長也是因為受到了胡惟庸案的牽扯,在電視劇《朱元璋》中,寫的是李善長被一併處死,但在真實的歷史上,李善長雖然是被胡偉庸案牽連,定為謀反,但其實,李善長死於公元1390年,也就是胡惟庸案過後的十年,朱元璋稱帝后的23年,從而可以看出,殺李善長,是因為胡惟庸確實是有些太會與牽強了。

殺李善長的原因

首先,朱元璋對李善長可以說是頗為信任的,這一點在無論是從史料還是電視中都能夠看出,他同樣也相信李善長絕對不會參與謀反,可他卻依舊將已是暮年李善昌按謀反罪處死,從這兒就能知道,朱元璋是故意殺李善長的,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兩個字,那就是

權利。

朱元璋為何將已是暮年的李善昌處死?此舉也為明朝覆滅埋下禍根

在我國,封建君主專制的巔峰是在清朝,然而,離清朝最近的明朝時期,君主專制就已經相當嚴密了,同樣,從秦始皇開始的丞相一職,也是在明朝被廢除,在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後,李善長為左丞相,徐達為右丞相,然而,徐達要帶兵出征蒙古,從而在權力上,就成了李善長一家獨大,而後,為了制約李善長,朱元璋將胡惟庸提拔上了丞相的位置。

而後,隨著胡惟庸的步步高昇,李善長和徐達被排除出中書省,之後便是資歷尚淺的胡惟庸,而經過胡惟庸案一爆發,三萬餘人全部被處死,這樣一來,丞相這個官職就空閒下來,朱元璋也有理由能夠廢除丞相這個官職了,畢竟,這麼多的丞相都意圖謀反,從而不能再有丞相。後來,明成祖朱棣設立內閣,到了清朝軍機處的設代替了丞相的職能以及作用。

再加上藍玉案的牽連,導致明朝能打的將領沒有多少,敢於進諫的文臣也沒有多少,從而使得在燕王朱棣奪位的戰爭之中,勢如破竹,最後奪位成功。

朱元璋為何將已是暮年的李善昌處死?此舉也為明朝覆滅埋下禍根

明朝滅亡根由之一

其實李善長並沒有錯,錯的只是他在丞相這個位置上,位高權重而引發了朱元璋的猜疑,經過朱元璋廢除丞相之後,君主專制逐漸朝著頂峰發展,然而,朱元璋卻沒有想到,他為加強君主專政的一個措施,竟然會成了明朝滅亡的一個原因。

這是為什麼呢?首先,丞相被廢除,中書省也隨之不在,也相當於,統領百官,並且制衡百官的人沒有了,要知道,丞相雖然不是皇帝,然而,在國家危亡的時候,丞相卻比皇上還要急,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他在這個國家,可以說是僅次於皇帝的地位,這個國家就是他的靠山,若是這個國家完了,那他去哪當丞相呢?

就算是改朝換代,依舊能夠做官,但也不會比這個丞相的官職大吧?這就好比,一家公司的股東,公司的利益與他息息相關,所以,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他一定會努力的把公司管理好,並且督促手下的人努力工作,畢竟公司的利益是與自身利益相連的,丞相也是這個道理,只有國家好,他自己才能過得更好。

朱元璋為何將已是暮年的李善昌處死?此舉也為明朝覆滅埋下禍根

可沒有了丞相,意義可就不一樣了,股東都沒了,剩下的官員,就相當於是一群打工的,我就那你這點俸祿,換個地方做官,依舊能拿,那我幹嘛對你這麼上心?從而,對國家的責任感也就沒有那麼重了。畢竟就算是王朝更替,這些官員也不過是換一身衣服做官罷了,自己的利益沒有絲毫減少,沒準還可能更高。

可以說,朱元璋的這一舉動,確實加強了中央集權,然而,也間接地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直到李自成在攻打明朝的時候,崇禎要求大臣們出糧出錢,可大臣們都哭窮,而李自成入京後,大肆搜刮,所搜出的白銀高達上千萬,使得李自成搖頭嘆息。從而可以看出,丞相的存在,雖然對君權產定生了一定影響,可對於國家政權的鞏固,還是很有好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