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共買了多少艘外國軍艦?

捕捉新視界

我來簡單一點說這個問題吧,方便大家理解。

很多人對於清朝海軍的認識,大多數都停留在北洋水師上面。這個很正常,因為它是清政府重點培養對象,大把大把的銀子往裡砸出來的。

清政府主要有四支現代化海軍: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廣東水師、福建水師。

但是除了北洋水師之外,其它三支海軍艦隊,主要軍艦都是自產的,外國購買的相當少。比如福建水師,它的軍艦基本都來自福建船政局,所以福建水師實際上也是隸屬於福建船政局的。

再比如說南洋水師,本來家底子就不行,在北洋水師面前還要無條件認慫。南洋水師本來花錢買了“鎮邊”“鎮中”“鎮東”“鎮南”“鎮西”“鎮北”六艘非常先進的炮艇。但是李鴻章知道以後,把這六艘“鎮”字號炮艇都“換”給了北洋水師。南洋水師換來的,是非常老舊的四艘“蟻炮船”。

所以這個問題主要說說北洋水師吧。

北洋水師1888年正式成立,是四支艦隊中實力最強大的,當時有主要大小軍艦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多人。當時的實力是東亞第一,世界第九。

北洋水師的艦艇中,前期主要購買的都是英國軍艦。比如剛才提到的六艘“鎮”字號炮艇,就是來自英國。

“揚威號”、“超勇號”撞擊巡洋艦來自英國。

“致遠號”、“靖遠號”穹甲防護巡洋艦也來自英國。

這樣一來,北洋水師主力戰艦就是10艘是來自英國的。

再說來自德國的,北洋水師後來從德國購買更為先進的軍艦,實力大大增強。

“濟遠號”穹甲防護巡洋艦;“經遠號”裝甲防護巡洋艦;“來遠號”裝甲防護巡洋艦;“鎮遠號”鐵甲艦;“定遠號”鐵甲艦(旗艦)。

這5艘來自德國的,相對先進強大一些,尤其是旗艦“定遠號”,裝甲厚度達到了300毫米以上。

這麼強大的一支艦隊,為什麼在黃海海戰中打不過日本艦隊?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海軍軍費的削減。清政府花了2000萬兩打造的一流海軍,本來是稱霸東亞的,但是清政府之前沒有想到,先進的海軍是需要持續投入的,訓練、維護、更新都需要銀子。

1891年的時候,當時的戶部尚書,也是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主張,嚴禁北洋水師再添加新的“艦、炮、軍火”。

李鴻章沒有辦法,只能在天津的兵工廠自己造炮彈,這些炮彈的質量奇差,大多都是無法爆炸的實心彈,海戰中就是個鐵疙瘩,基本沒有殺傷力

沒有錢之後的北洋水師,連好一點的煤都燒不起,到了甲午海戰前夕,軍艦的鍋爐基本都處於報廢階段,但是清政府就是不願換鍋爐。

還有更致命的,就是戰艦無法更新升級,有些軍艦本來就缺乏主炮或者尾炮,更別提更新速射炮了。

黃海海戰日軍為什麼敢跟北洋水師打?因為日本舉全國之力打造海軍,那是砸鍋賣鐵,“以國賭運”!黃海海戰的時候,日本的海軍力量已經超越了北洋水師。

黃海一戰,這支曾經強大的北洋艦隊,走向了覆亡,十分可悲可嘆。


七追風

除開鴉片戰爭時期曾有少量購買西式帆船的情況外,清朝購買外國蒸汽軍艦始於太平天國戰爭時期,不過當時主要是有需求的戰區沿海各省購買,船型亂七八糟,又沒有詳細資料,到底這些船是原本就是軍艦,還是商船改裝,都不得而知。而其所有權也不一定是政府。例如1854年,寧波的幾位大商人為了對付海盜,曾經購買了一艘明輪蒸汽船,命名為”寶順”號,船體是廣東造的,動力系統則是進口的。該船雖然不是正式軍艦,卻戰績斐然,在四個月的時間裡,就消滅海盜船68艘、海盜2000餘人。還多次參加對太平軍和沿海各路農民軍的鎮壓。

今人想象的寶順模型

有了”寶順”號的成功經驗,沿海各省紛紛自行購買輪船軍用,兩江(江蘇、江西)有”孔夫子”、”鐵皮”、”威林密”、”海生”、”伏波”等,閩浙有”長勝”、”靖海”、”福源”、”華福寶”、”福勝”等,兩廣有”飛龍”、”鎮海”、”澄清”、”綏靖”、”恬波”、”安瀾”、”鎮濤”。

清政府正式購買外國軍艦,則是著名的”阿思本艦隊”。但是沒有經驗的清政府賠了夫人又折兵,本來清政府是想購買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但實際操作此事的英籍海關總稅務司李泰國卻將其視為由海關控制的緝私艦隊,其組織形式和軍艦性能都令清政府不滿,同時還引發了漢族督撫對恭親王的政治攻擊,因此該艦隊被清政府遣散,李泰國也被免職。

阿思本艦隊旗艦”鎮吳”號,被賣於日本,改名”春日”,參加了倒幕戰爭的多次海戰和西南戰爭,是日本海軍史上的一代名艦



在阿思本艦隊的當頭棒擊之後,清政府一度致力於國產軍艦,這一時期江南製造局和福建船政建造了大批蒸汽軍艦。但是在1874年的日軍侵臺事件中,清政府發現雖然造了那麼多軍艦,卻不敵日本購買的兩艘鐵甲艦,從此患上鐵甲艦恐懼症以及不信任國產軍艦併發症,開始轉向購買外國軍艦,這種崇拜進口貨的思潮一直延續到清王朝滅亡。


在規模最大、裝備最好、訓練有素的北洋海軍中,基本上是外國軍艦的天下,其中4艘巡洋艦、6艘蚊子船、1艘魚雷艇是英國貨,2艘鐵甲艦、3艘巡洋艦、12艘魚雷艇是德國貨。共計購買外國軍艦28艘。

定遠級鐵甲艦,購自德國

致遠號巡洋艦,購自英國

經遠號巡洋艦,購自德國

濟遠號巡洋艦,購自德國


超勇號巡洋艦,購自英國


鎮西號蚊子船,購自英國

右隊一號魚雷艇,購自德國






屈居第二的南洋水師,有2艘巡洋艦從德國購買,4艘蚊子船從英國購買。福建船政從英國購買2艘蚊子船,廣東水師有1艘蚊子船從英國購買,11艘魚雷艇從德國購買,共計購買外國軍艦18艘。

福建船政福勝號蚊子船,購自英國

南洋水師南琛號巡洋艦,購自德國


南洋水師”策電”號蚊子船,購自英國

廣東水師”海鏡清”號蚊子船,購自英國

廣東水師雷字號魚雷艇,購自德國



在甲午戰爭之前,清政府購買外國軍艦48艘,不過其中37艘是蚊子船、魚雷艇這樣的小船,真正能夠出海作戰的軍艦不多。

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重整海軍,北洋水師從英國購買巡洋艦2艘、魚雷炮艦1艘,從德國購買巡洋艦3艘、魚雷炮艦1艘、驅逐艦4艘。南洋水師從德國購買魚雷艇4艘。湖廣從日本購買江防炮艦10艘、魚雷艇4艘,共計從外國購買軍艦29艘,依然是大艦少、小艦多。

北洋水師海天號巡洋艦,購自英國

北洋水師海容號巡洋艦,購自德國

北洋水師飛霆號魚雷炮艦,購自英國

飛鷹號魚雷炮艦,購自德國

北洋水師海龍級驅逐艦,購自德國

湖廣購自日本的楚字號炮艦

湖廣購自日本的湖字號魚雷艇

1909年清政府準備擴張海軍,派考察團到歐美考察,訂購了一批新式艦艇,準備仿造,但是這批艦艇還未完工,清王朝就滅亡了。其中在英國訂購巡洋艦2艘,在美國訂購巡洋艦1艘,在德國訂購川江炮艦2艘、驅逐艦3艘,在日本訂購航海炮艦2艘,在意大利訂購驅逐艦1艘,在奧地利訂購驅逐艦1艘。共計購買外國軍艦12艘。不過其中在美意奧訂購的軍艦由於民國財政問題,最終被轉賣,實際回國的只有9艘軍艦。

肇和號巡洋艦,購自英國

永豐號炮艦,購自日本

長風級驅逐艦,購自德國



綜上所述,清政府共計購買外國軍艦86艘(不含非正規軍艦和其他輔助船隻)。


海軍史研究會員

清朝早期基本還是以福州船政局和江南製造局自行建造為主,但也有少部分外購軍艦包括1867年向法國購買的鎮海級炮艦三艘、68年向英國購買的廣東號炮艦、75年向美國購買的建勝級炮艦兩艘,這些軍艦基本都於甲午海戰前已退役或於中法戰爭中被擊沉。

中期清朝軍艦開始以外購為主,絕大多數軍艦參加了中日甲午海戰,包括76-80年間陸續從英國購買的包括鎮字六艦在內的共十一艘同級炮艦、79年向英國購買的超勇級兩艦,由福州船政設計德國製造於83年下水的南琛級兩艦、85-87年陸續服役的定遠級兩艦、濟遠號巡洋艦、致遠級兩艦、經遠級兩艦。

後期即甲午海戰期間和之後訂購的戰艦,包括85年服役的英國製造的飛霆號驅逐艦和德國製造的飛鷹號驅逐艦、96年服役的由英國製造的海天級兩艦、德國製造的海容級三艦、99年服役的由德國製造的海龍級驅逐艦四艘、1906年由英國製造的肇和級兩艦,另有由清政府於1909年訂購但實際於1913年即民國二年方交付的由德國製造的建康級驅逐艦三艘。這一系列軍艦除海龍級四艘於1900年庚子事變期間被八國聯軍奪取外,其餘各艦存活至民國期間,部分戰艦存活至二戰期間,基本均於南京保衛戰期間自沉。


哏兒都的小胖子

清朝一共買了多少條外國軍艦?

這問題還真有點深奧,

清朝有幾條軍艦是自己造的?

稱得上號的也就一條平遠號巡洋艦!

北洋那會的北洋水師八大遠,定鎮致濟靖經來。再加上超勇楊威兩條

定遠,鎮遠,濟遠,經遠,來遠購自德國。

致遠,靖遠,超勇楊威購自英國,鎮字號炮艦購自英國(鎮東鎮南鎮西鎮北鎮中)廣甲乙丙同上


再加上一群實在找不動的海天,海榮,海圻,海籌,海琛,應睿肇和飛鴻等巡洋艦

海字號的基本有一條算一條南京堵塞作戰一條,所以一個比一個名聲不顯,至於肇和啊,應睿哎,這兩條死宅表示我老婆系列的稍微有點名氣,但是也就那樣

還有

飛霆,飛鷹,龍湍,建威,建安,建康,豫章,同安等驅逐艦

(得,一條也沒聽過)

炮艦什麼的,饒了我吧...一大票了,寫不完那....把中國外購戰艦寫出來,怕是得從十九世紀一路寫到二十一世紀......

這工作量一言難盡

所以嘛工作量太大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