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寒潮中的上海突然宣布入春,网友:我是不是穿越了

2月15日晚上,上海气象部门宣布,上海已于2月11日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天,上海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海发布”随即发出了这条消息。

什么情况?寒潮中的上海突然宣布入春,网友:我是不是穿越了

​“上海入春”消息发布时,正值寒潮爆发南下,上海各地北风呼啸,气温急剧下降,甚至可能在夜间降雪,和春的感觉完全不般配。正因为此,很多网友直呼看不懂,上海发布的高赞留言网友表示“春天在哪里?”“明天零下,还春天?我是不是穿越了”等等。

什么情况?寒潮中的上海突然宣布入春,网友:我是不是穿越了

​事实上,上海气象部门确实是“依规办事”。按照简标划分法,在上半年,日均温在21.9度和10.0度之间即为“春日”,连续五个春日即可宣布入春。

什么情况?寒潮中的上海突然宣布入春,网友:我是不是穿越了

​日均温是怎么计算的呢?是拿每天2点、8点、14点和20点的气温加起来除以四。而今天,上海徐家汇的四个整点气温分别为14.2、14.2、7.6、3.8度,加起来除以四,均温是9.95度。

什么情况?寒潮中的上海突然宣布入春,网友:我是不是穿越了

9.95度不是还没到10度吗?国标规定里还有一句,就是不管观测还是均温数据,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因此,9.95就要四舍五入,正好是10.0度。而2月15日之前四天,上海徐家汇的日均温分别是10.5、12.5、12.6、14.1,连同2月15日的10.0,正好连续5天日均温在10.0--21.9这个区间内,所以宣布入春,完全符合规定。

什么情况?寒潮中的上海突然宣布入春,网友:我是不是穿越了

​但确实,这次的“入春”,可谓完全贴着线过。如果任一时次的气温低了0.1度,2月15日的均温就会变成9.925度,按照国标小数点后一位要求四舍五入,就是9.9度,没有达到春日要求;如果2月15日没有达到春日,那么前面四天春日就前功尽弃,无法入春。

什么情况?寒潮中的上海突然宣布入春,网友:我是不是穿越了

​这也是简标的弊病所在。简标简标,特点是简单明了,但也失之于一刀切和粗暴。尤其对换季时气温变化频繁的南方来说,简标常常闹出尴尬,譬如入春后返冬,再入春后再返冬,或者入春后比冬天还冷。就比如这次入春后,上海有可能出现2019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气温,让全年的最低温出现在春天,不仅不符合大众认知,也会对数据统计、科学研究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其实,国标中还有一种换季的规定,那就是滑标。简单地讲,我们还是一样要计算某日的日平均气温,然后再计算某日均温加上之前连续四天的日均温共5天均温的滑动平均值,我们可以把这5天视为一组;接着就是要观察此后能不能凑够连续5组或以上滑动平均温度满足换季温度,如果满足,就选择第一组中第一个满足换季温度的日期作为换季日;如果不满足,就推倒重来。这是第一阶段。随后,还要通过查验气候均值等方式,进行多次判定。

以2018年福建漳州的入夏为例。可见,漳州当年3月30日的滑动平均气温其实就是3月26日~30日连续5天每天的日平均气温之和除以5得到21.78,而从3月27日~31日的第一组一直到4月1日~5日的第六组已经连续有6组滑动平均气温高于22.0度,也就是说有6个夏组(夏组指滑动平均达到22.0度的简称),超过了5组的要求,因此漳州本次滑标入夏成功。最后,我们寻找第一组中出现的第一个夏日即3月30日初步作为本次入夏起始日(换季日)。

什么情况?寒潮中的上海突然宣布入春,网友:我是不是穿越了

完成了上面的计算仅仅只是结束滑标计算中的第一阶段,接下来事情还没有完。前文说过,有些年份出现的极端天气容易造成异常结果,虽然滑标通过滑动平均的方法过滤了一部分极端情况,但还是难免出现意外事件,因此滑标为了万全起见同样有二次判定的要求,不过这个二判与简标大不相同。接下来就是滑标计算中同样麻烦的第二阶段。

我们需要将某地1981-2010年的30年气候数据进行整编,计算出单日的常年平均气温,对照每日温度同样按照前面滑动平均气温计算方法得出常年平均换季时间(比如北京常年11月1日入冬)。得出这个日期后,再与之前第一部分初步得出的换季日进行比较,如果两个日期相差在±15天及以内,那么之前初步得出的换季日就不用再考虑返季问题直接作为最终结果;但是如果超过了15天,就必须考虑返季的问题了,也就是进入滑标计算的第三阶段——二次判定。(比如漳州常年同期是在4月底入夏,很显然2018年3月30日的入夏时间严重偏早了,这就需要进行二次判定)

万一经过前面第一第二阶段的计算,还需要进入第三阶段进行二次判定,就比如前面提到的漳州入夏,情况就更麻烦了。二次判定的具体办法如下:接着前面的计算方法一直算下去,直到出现第二次有连续5组或以上达标的情况,然后比较两次达标之间满足换季温度和不满足换季温度的组数,如果满足的多,则之前初步得出的换季日就确定为最终结果;如果不满足的多,则之前初步得出的换季日就作废了,需要重新开始计算。

接下来我们依然举漳州的例子:根据之前计算漳州在3月30日已经满足换季的要求,但是此时距漳州常年平均入夏时间早了近一个月,所以必须进行二次判定。根据此后十几天计算的滑动平均气温,一直到4月12日~16日才又出现了连续5组的夏组(滑动均温达到22度),然后我们比较前后夏组和春组个数,从3月31日第一次达标到4月12日第二次达标的前一天,共出现了8个夏组、4个春组,由于8>4即夏组多于春组,所以二次判定中返春失败,漳州2018年的入夏时间就确定为之前初步得出的3月30日。

什么情况?寒潮中的上海突然宣布入春,网友:我是不是穿越了

​显然,滑标解释起来比较费口舌,操作起来也相对复杂,有时往往需要十几二十天才能得出最终结果,很明显对追求时效性的新闻媒体报道不利,所以在社会服务方面存在局限性。但是严格来说,滑标计算方法有效过滤了气温在换季温度附近时上下波动的干扰,从而反映出温度的实际趋势,因此相较于简标更加严谨科学,很多省份目前就是使用滑标来计算换季的。不过现阶段只能说提倡使用滑标计算换季,当然也不反对继续使用简标换季标准——尤其是在新闻报道方面,两者当前处于“双轨并行”的模式。

什么情况?寒潮中的上海突然宣布入春,网友:我是不是穿越了

​按照滑标,上海当然不能在2月11日入春。当然,入不入春,只是一个人为规定的标准,大家只需要知道,今夜上海还有雪,明后两天气温还会创新低,是寒冷的巅峰,保护好自己,这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