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将家长学生意见纳入教师师德考核,你怎么看?

百姓茶馆话人生


学生怎么评价老师?试想:那学生把手机带学校了,老师是管还是不管?管?跟学生结怨。学生没完成作业,怎么管?这种无视学校纪律的学生,能不写作业,能大胆在学校玩手机,会怎样评价老师?我持怀疑态度。


晋京六六


看到这个消息,作为老师,我真的是无以言表,老师啊,为什么谁都可以评价你?

本人认为,真的是在瞎胡闹。


我们先说孩子心中的好老师形象,一般是:

第一:作业少。

第二:不厉害。

第三:和孩子们能融为一体。

第四:长相漂亮甜美。

小孩子的标准更在乎自己的第一感受,和老师的师德教学真没什么关系。

我前年的搭档,一位漂亮的小姐姐,孩子们特别喜欢,一下课就围在她身边,但课堂上几乎乱的不像样子,小姑娘声音温柔,对任何不听话的孩子一律不管,只管上自己的课,成绩就不用说了,一塌糊涂。

但就这是这样的老师,走的时候(成绩太差,学校忍受不了),孩子们哭的伤心极了。但这样的老师真的好吗?


再说家长心中的好老师形象,一般是:

第一:纪律严明,班风正。(当然,有的家长也不喜欢厉害的)

第二:成绩好,只要成绩好。

第三:不打孩子,但孩子都很怕老师。

第四:作业少,但成绩很好。

家长对老师的主要标准实际就是成绩成绩成绩,这和师德有很大关系吗?

师德这个概念无非是不打骂孩子,不收受礼品,不有偿补课,这几项,家长怎么监管评价?

难道家长一边求着老师补课,一边告发?

难道家长一边给老师送着礼,一边揭发?

如果老师批评了孩子,家长肆意报复呢?

如果家长三观不正,没有起码的道德底线呢?

难道家长眼中的标准就是最佳的?最值得相信的?

看到了吧,家长和学生眼中的好老师的标准都是不同的,有些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听谁的?

我们的老师不是任人宰割的绵羊,等待着家长和学生的主宰。如果那样,教师还有什么人格和尊严?

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老师们严以律己,恪守职业道德,维护好自身形象,但让家长学生来评价,是不是太盲目了?

老师让谁来评价都行,个人认为就是不能是家长。不然我们的家长对老师就苛刻了,感觉自己权利更大了,你不好好对待我孩子,我就给你师德划不及格,老师们还怎么工作?

现在家校矛盾本来就不可调和,如果这样,只会火上浇油,老师们感觉委屈,家长感觉老师太不称职,时间长了,互相敌对,怎么有效合作?

实际现在各地已经做的很好了,每个学校大门口都公示有举报电话,每个家长如果对老师有什么意见都可以举报。

教学是一项专业技术比较强的工作,任何外行人都无权瞎指挥。让老师保留一点基本的尊严吧,安安静静教书,别折腾他们了!

大家说呢?


人生如梦LLH


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纳入到老师师德考核,这样更能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涵养。如果学生和家长对老师的意见很大,学校应当反省自己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校整体水平提高。

我们学校在几年前曾采用过类似的方式考核老师的师德,由于制度不够完善,现在正在完善相关制度。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前,都会召开全校师生大会,一是与家长交流意见,二是让家长明白孩子在校的表现,三是由学生和家长对任课老师进行民主评议和建言献策。



由于家长与任课老师不熟悉,在民主评议老师时,家长都要征求孩子的,孩子说这位老师不错,家长会满分通过。孩子对某位老师有意见,也会影响家长对老师的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在评价老师时,往往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标准。有的学生不会按照学校的评价标准来打分,对喜欢的老师打满分,对不喜欢的老师打0分,学生的评价不能客观反映老师的真实情况。对于打0分的老师,也没有说明打0分的理由,这让学校在考核老师师德时很不好办。


在民主测评老师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人为因素干扰,有的老师在测评前给学生要好评,给其他老师的测评带来了不公平性,平时认真负责管教学生的老师,往往不受学生喜欢,因为学生的认知程度有限,班主任也不受学生喜欢。那些不管教学生的老师在测评过程中往往能够得高分。这种现象违背了对老师民主评议的初衷。


把学生和家长对老师的民主评议纳入教师师德考核的政策非常不错,要出台相关的配套制度,确保测评过程中的公平公正,让老师明白自己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形象,对那些师德师风存在问题的老师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加强老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刻不容缓,家长和学生对老师师德的评价,会促使教育教学管理迈上新台阶。


Lance课堂


对北京市将家长学生意见纳入教师师德考核,我不持赞同态度。表面看起来,是师德考核的多元化,多方参与,会更接近真实。其实必然,这样做负面的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对于尊师重教的倡导和氛围的形成,弊大于利。

1、学生很难对教师作出客观的评价。

学生是未成年人,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还不能准确判断是非。这个阶段的人,对一个人的评价就是凭感觉。而老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学生不会喜欢。

而那种和稀泥的,无论学生做错了什么都不批评教育的,会深受学生欢迎。这样,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得出的结论不是刚好跟实际情况相反吗?如果一定要学生评价老师,可以将学生的意见反着看。

2、家长未必做到公正客观,而且家长对教师并不是很了解。

家长本来跟老师是一条道上的,但是,现在的教育生态环境大家都知道,家校关系微妙,一些家长对教师过去苛求,自己不懂还要对教师业务工作指手画脚。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要坚持自己的正确做法,就必然得罪一些家长。

何况,有些家长简直就是无理取闹,必然老师个别辅导必须辅导自己的孩子,而个别辅导是老师根据学习情况根据需要作出的。有些家长要求老师只能表扬其孩子,不能批评,任何情况下也不可以。正直的负责任的老师肯定不会答应家长这种无理取闹的行为。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家长评价老师的师德,结果只有一个:不合规!可是,这结果是客观公正的吗?肯定不是!

3、对于师德的评价,应该由学校相关部门和同事作出。

师德评价,本来就不容易,不像考试那样,看一眼分数就知道谁高谁底。教师只要认真履职,完成教学和其他分工任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德就是合格的,就是优秀,不需要找一些对教师只知道姓名基本上不了解的人来进行评价。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捆住教师的手脚,磨掉教师身上的正气,逼他们去迎合家长!

教师背负的道德十字架已经够沉重了,还是不要再层层加码,用一条又一条的绳索,将他们捆绑地无法动弹了。

无论是师德还是教学质量,都是尊重出来的。对教师评价体系建设,应该将尊重纳入其中!


当代师说


我真怕这成为现实。校内工作老师更专业还是家长+学生更专业?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依靠老师还是依靠家长+学生?老师的发展由自己的表现决定还是由家长+学生的嘴来决定?纳入考核的意思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老师的荣誉升迁。可谁知道这评价占比多少是客观公正的,不带个人情绪恩怨的?现在有的学生很胆敢,校园暴力频发,老师软硬不是,举策艰难。有的家长手伸得很长,表扬、批评、选干部、排座位样样他都有想法,老师多费心思排除干扰。对谁说‘不’他都心存不满,但老师一定要敢于有策略的说‘不’。如果~如果~如果有一天,家长+学生有权决定老师的命运,得罪人的事老师还会坚持干吗?对学生深入教育还是表面管理区别大大大大大了,多年的内行才能马上看出门道,外行只能看热闹,大多数人都明白要等多年后产生明显的不良后果。那就晚了。我真怕这成为现实。(试问:看到同事、朋友、亲戚家的孩子犯错误你会及时批评指正吗?)


一小草00


怎么看?我赞同考核评价创新机制,但是必须要考虑到将家长和学生意见纳入教师师德考核体系中,谁能保证家长和学生能客观公正去评价老师的师德。如果不能客观评价,必然会给教师造成困扰,既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下面我总结几点供参考。

当师德好的老师被三观不正的家长去评价,试想评价结果会是什么?

每个人的认知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认知和分辨也会层次呢。就拿那些三观不下的家长来说,他们的出发点是,要求老师满足他们的一切,如你不能批评我孩子,你不能把孩子座位安排在中后排,我孩子不能在学校受伤,不能被其他同学欺负,我孩子的成绩不能差等等。试想,再认真负责的老师如何满足家长的私欲?谁又能处处为你孩子开绿灯?只要家长需求得不到满足,家长就会对老师有意见,更有甚者还怨恨老师呢。让这样的家长去评价教师,其结果是什么?

当敢于严格管理学生的老师遇上溺爱孩子的家长,试想评价结果是什么?

溺爱与纵容是教育孩子的大忌,而现在很多家长偏偏就过度溺爱孩子,结果在不重视家庭教育的情况下,给孩子惯出很多坏毛病。在家里被放纵和娇宠的孩子,到了班上很容易成为刺头,当老师严格管理这些学生时,家长却不愿意了,常会认为老师对他的孩子不好,在背后不是煸阴风就是点鬼火。你别说,还真有家长相信这些鬼话,也加入非议老师的群体之中。现在很多老师之所以不也严格管理学生,恰就是在中伤中一步步退却的。试想,让溺爱孩子的家长去评价老师,其结果是什么?

让学生来评价老师的师德,是否考虑到学生认知和分辨力还发展不成熟呢?

我们都知道评价老师师德的过程中,作为评价者主体的学生,会带着很强的情感因素去评判。当学生喜爱老师时,自然会一好百好,自然不会把孩子师德问题当回事。当学生因为被批评,或者被惩罚后,对老师带着负面情绪时,内心对老师不满时,在评价老师师德的时候,很容易评判为差。因此,所学生纳入评价老师师德体系之中,完全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和分辨力发展还远未成熟,评价结果自然不会客观公正。

评价教师师德需要系统化考量,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机制,减少不合理评价因素。

教师师德好与不好,从其工作态度中就能看得出来,如在评价师德系统中,至少要设计有家长给教师提意见这一项,至少要求家长把事情描述清楚,不带偏见,并可印证。如再从管理能力来评价,一个班秩序好与差,直接就能看出教师在管理方面比较出色。如教师自我评价必须要有,但是要结合例证自述印证,这就可以避免部分三观不正,对孩子家庭教育极不负责的家长胡乱评价老师。评价系统是一个可跟踪式的开放窗口,供学生家长实名制评价,这就避免了恶意中伤老师的现象。

结束语:在很多地方,家校矛盾是很大的,原因是老师与家长两大群体不能公平对话,缺乏最起码的信任机制。学校教育应该具体对学生负责实施哪些教育内容,标准是什么?达到的量化结果是什么?家庭教育应该具体对孩子负责实施哪些教育和培养内容,标准是什么?应达到的量化结果是什么?这两种教育皆都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时,自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也有可能谁也不占理。所以,现在家庭教育不普及,家长素质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老师的师德不能全面提升的现状下,对教师师德考核最终仍然是缺乏理性,很容易造成新的矛盾,更不利于教师和家长的互信互利。


寒石冷月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北京的做法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无论是哪位老师,应当有察纳雅言的胸襟。

在新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与其纯粹的要求社会尊师重道,不如教师完善自我。

一句话,如果我们教师没有做什么有悖于师德的事情。那就让哪些蓄意诋毁的人去尽情诋毁吧。


山人不是平地人


大体上我是支持的,而且我也不认为这会导致多严重的后果,毕竟培训机构也是这么去考察培训师的,不能说是绝对客观的课程评价体系,但至少是有多年经验教训积累的办法,算不上瞎搞。

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有的:

权利和义务相等,家长和学生获得了打分权,那么相应义务是什么?怎么平衡?

打分公正性怎么保证?

打分结果对老师有多大影响?

这都是要在实践中摸索改进的部分。但最起码,家长和老师之间权利不对等的情况会得到改善。


家庭生涯教育吴轲


我认为,家长意见,只能作为对老师师德考核的参考,而不能作为直接因素,更不能作为主要依据来评价老师。

根据我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老师和家长,越来越难以在许多方面达成一致。一个班里,说老师好的家长一般比不过说老师差的家长多。因为现实中家长介入学校越来越多,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信任和不理解的程度也越来越高。

比如在要求学生方面,学校要求是越来越严格了,严格就必然产生学校和家长的矛盾,而这种严格,学校主要是通过老师来体现的,那么,家校矛盾,就最直接地体现在老师和家长身上了。

比如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方面,老师一般是站在学校的立场上的,和家长肯定是对立面,家长的要求,很少能够得到完全满足,那么,家长的不满,一定指向老师。

许多学校对学生都有规章制度的要求,学生和家长用以抗衡和反击老师的武器,主要是“意见”。如果以家长学生的意见来考核老师的师德,恐怕对老师很不公平,尤其是那些坚持原则、不肯妥协、不会“变通”的老师,很可能面临“差评”的危险。

如果,老师真有“失德”现象,家长和学生监督、反映,都是很好的,但是仅凭“意见”,未必妥当。


胸怀宽广


北京市的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实际执行起来个人觉得有些不妥!老师的师德考核家长需要参与,但不是这么个参与法。家长很了解老师么?谁敢保证家长能客观公正的评价老师?


我认为该意见不妥的原因

  1. 恶意评分如何避免。因为这条意见,会导致很多家长只要听说老师对孩子不好了,就要给老师低分,你怎么解决这种事?只要家长跟老师意见不合,或者说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觉得老师过于严厉,因此给低分。老师的职责就是教育孩子,教育孩子能只捧着,不批评么?

  2. 家长很了解老师的为人和教学质量么?如果用一个孩子的成绩来衡量老师的师德考核,标准是什么?学习成绩?还是老师的为人?家长能跟老师接触多长时间?对老师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就参与老师的考核,这不有点瞎闹么?

  3. 家长能否客观公正的对老师做出评价。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祖宗啊,老师为孩子好管教孩子,对某些没脑子的家长而言,就是故意刁难,那么这时候的家长能否客观并且公正的给老师做出评价?如果一个好老师遇到一个蛮不讲理的老师,是不是老师的教学生涯会被这样的家长毁了?

  4. 不同学生对同一个老师的评价不可能完全相同。家长既然没时间了解老师,那么了解老师最大的渠道就是孩子。孩子心智尚未发展完全,怎么对一个老师的好坏做出正确的评价?


明确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我觉得,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没搞清楚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责任划分问题。家长和老师同时对孩子负责。为什么需要老师对家长负责的相关规定。颁布意见的人无非想让教育更加透明化,但忽略了最最重要的因素——老师是人,对于你并不十分了解的人,谁也无权做出评价!


家长要更多的给孩子家庭教育的良好环境,而老师更注重孩子的学术性教育以及群体性教育。这种意见很容易激化老师和家长的矛盾,让家长更多的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并不是坏事,但这种意见会直接影响到老师的感受啊!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随时要提防家长的恶意中伤,这不是教育的悲哀么?


关于北京市的这项意见,我就是我的观点,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