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是怎麼死的?夸父為何要逐日?夸父的終極追求僅僅是太陽嗎?

夸父追日為什麼會死?這個傳說背後的故事是什麼?歷史上真的有夸父這個人嗎?夸父逐日的終極意義?夸父是渴死的?還是累死的?夸父為何要逐日?夸父是誰?


夸父是怎麼死的?夸父為何要逐日?夸父的終極追求僅僅是太陽嗎?

夸父逐日,告訴我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關於夸父這個神話故事傳說很多,探究源頭,我們可以從古籍中尋找夸父的影子。

一、典故之一出自楚國所作《山海經·海外北經》

原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譯文: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丟棄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夸父是怎麼死的?夸父為何要逐日?夸父的終極追求僅僅是太陽嗎?

夸父的傳說,悲壯而蒼涼!


二、典故之二出自戰國列子的《列子·湯問》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裡焉。

譯文:相傳古代勇士夸父身材魁梧、力大無窮,認為世界上沒有做不成的事情,他拿著手杖去追趕太陽,他翻過許多座山,渡過很多江河,累得精疲力盡也沒有趕上太陽。他還是不死心,一直堅持找,直到他快到大湖邊時,他因勞累過度而死。

原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譯文: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夸父是怎麼死的?夸父為何要逐日?夸父的終極追求僅僅是太陽嗎?

最早的神話故事《夸父逐日》,口渴而死!

《夸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在這篇神話中,巨人夸父敢於與太陽競跑,最後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為桃林。這個奇妙的神話表現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願望和頑強意志。

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個善於奔跑的巨人,他與太陽“逐走”。他口渴如焚,雖然接連喝乾了黃河和渭水兩條大河,仍不解渴,又趕往大澤,終於沒來得及喝大澤的水而渴死。他遺下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還能為人類造福。夸父敢與太陽決一高低,可以奔馳於天地,可以飲幹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為桃林,真是氣概非凡,本領非凡。夸父這一神話人物形象,具有超現實的想像、誇張的浪漫主義魅力。

夸父是怎麼死的?夸父為何要逐日?夸父的終極追求僅僅是太陽嗎?

夸父是個巨人,善於奔跑,他可以媲美飛鳥!

夸父逐日實際上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次長距離的部族遷徙,是一次很有膽略的探險。但是,由於他們對太陽的運行和我國西北部地理狀況的認識是完全錯誤的,最終悲壯地失敗。

夸父是怎麼死的?夸父為何要逐日?夸父的終極追求僅僅是太陽嗎?

遷徙,是個充滿了未知的旅途!

在遠古時期,任何一個部族在一個地方定居了相當長時間,其原始的,破壞性的勞動,必定會使那裡的資源受到破壞並趨於枯竭。土地肥力下降或鹽鹼化,狩獵和捕魚範圍增大而獲得的數量卻減少,諸如此類都是不可避免的,能獲得的食物和其它物資只會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一種選擇,部族必須遷徙,移居到新的,更好的地方。


夸父是怎麼死的?夸父為何要逐日?夸父的終極追求僅僅是太陽嗎?

一路向西,可以找到夢裡水鄉?

夸父遇到這個問題時的決定是:向西,去太陽落下的地方——禺谷。這個決定,在現代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因為我們知道:大地是球形的,圍繞著太陽運轉,太陽根本不會落入地球,更何況向西遷移,不是被高山擋住,就是進入沙漠,適於人類居住的地方不多。現在科技發達,人們尚且難於很好地生活在綠洲中,至於遠古時代的闖入者,生活下去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對夸父族這樣的一個內陸部族來說,作出這個決定卻是正常的。大地是球形的,地球繞太陽運轉以及我國西北部的地理狀況,他們一無所知。他們最多可能從靠近黃海、渤海的部族那裡知道:東面,就是大海,太陽從海中升起。至於西面,盡頭是禺谷——太陽落下的地方。


夸父是怎麼死的?夸父為何要逐日?夸父的終極追求僅僅是太陽嗎?

夸父族人,需要逐日而居!

《淮南子》中的天文篇,即為例證:日出於易谷,浴於咸池,……至於昆吾,是謂正中,……至於虞淵,是謂黃昏……再者,現代漢語的最常用詞語中仍舊遺留著遠古時對太陽運動認識的痕跡。如“太陽東昇西落”,“日出”,“日落”等等。這些詞語都隱含著古代的觀念:太陽從大地上升起,落下。

關於聯想的話題:夸父部族應當是以農業生產為主,他們肯定已經認識到了陽光決定了季節,決定了農業以及其它的生產活動,那麼,在太陽落下的禺谷裡,陽光是最充足的,對於因資源不足而面臨困境的夸父族人,遷移到那裡去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不幸的是,他們卻走進了沙漠。沙漠之中,到處是黃色的沙丘,白天一片酷熱,又十分缺水,乾渴令人難於忍受。從記載上看,他們在沙漠中找到了河流,並把這條河的主幹叫河(黃河),源頭的分支叫渭(渭河)。這種河是在夏季由遠處高上的冰雪融化彙集形成的,是季節河。隨著時間推移,由夏入秋,氣溫下降,冰雪融化減少,就會變淺,乾涸。當夸父族人發現河水突然迅速變淺,水面變窄,水量不斷減少時,他們明白賴以生存的水源就要消失。是堅持前進,還是退回去?夸父決定:留一部分人在綠洲,其他的人在夸父率領下,向北,去尋找大澤。


夸父是怎麼死的?夸父為何要逐日?夸父的終極追求僅僅是太陽嗎?

沙漠奪走了生命,還能往前走嗎?

很有可能,他們看到了海市蜃樓,但不管是什麼原因,結果是一樣的:向北走,還是沙漠。沙漠是嚴酷的,又是漫無邊際的。在跋涉中,體力迅速下降,又沒有足夠的水。最後,夸父和他所率領的族人都倒在沙漠之中。

這就是夸父逐日傳說中的實際情況。人類在遠古時代是以破壞自然環境為代價,才能夠生存下來,居住一處,就會破壞一處。所以,遷移,拓荒是較為頻繁的。而夸父逐日,由於其非凡的膽略,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被記住的因水源不足而造成的拓荒失敗。

夸父逐日,是一個部族的活動而非神之間的爭鬥。證據很明顯:前一篇記載是貶抑性的,“夸父不量力”,這是其他部族對他們的計劃和結果的評論。而後一篇豪氣干雲的記敘則是由夸父族人留傳下來的。另外,如果把這兩篇記載中提到的河、渭理解為沙漠中的季節河,而不是理解為黃河、渭河,則兩篇記載都是寫夸父族在沙漠中生活的情景。


夸父是怎麼死的?夸父為何要逐日?夸父的終極追求僅僅是太陽嗎?

沙漠深處,無水,只有黃沙!

夸父的失敗,使遠古的人們認識到征服西北的無比艱難。從此,水,而不是戰亂,決定了中華民族只能向南發展。幾千年來,南方一直在移民開發,原始森林、荒蕪之地不斷變為繁華的城鎮,而西北部至今還是地廣人稀。

夸父是怎麼死的?夸父為何要逐日?夸父的終極追求僅僅是太陽嗎?

夸父的遺址在哪裡?

夸父遺址能夠被髮掘出來嗎?也許,只有中國的施利曼才能做到。當年,德國的施利曼僅僅憑著他對荷馬史詩的熱愛,憑著他的財力和毅力,終於將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僅僅是神話的東西變成了考古發掘史上最激動人心的發現。

夸父是怎麼死的?夸父為何要逐日?夸父的終極追求僅僅是太陽嗎?

夸父逐日的原因,就是為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們深入探討追日原因,是人類尋找火種的一個過程,是人類對超越生命的一種不懈追求。

一、追日原因

夸父逐日是為了給人類採擷火種,使大地獲得光明與溫暖。夸父是“盜火英雄”,是中國的普羅米修斯。蕭先生的看法,頗有幾分浪漫色彩。還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種爭鬥,夸父代表“水”,而太陽代表“火”。

水神、火神相爭,水火不容。夸父逐日的故事,給人以豐富的想象,也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如何理解這個故事,已不僅僅是學術界關注的問題,而它積極的意義在於,人們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認識這個世界,去實現自己美好的追求。


夸父是怎麼死的?夸父為何要逐日?夸父的終極追求僅僅是太陽嗎?

夕陽裡,夸父決定了,繼續逐日!


二、作品主題思想

《夸父逐日》的主題思想即古代先民企圖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縛以及對生命永恆的渴求。

遠古先民,通過幻想、想象與逐日等神話來表現他們對生命——時間——生命的思考:有限的人類生命,強烈地嚮往永恆的時光。有限的個體生命,“飽嘗”時光流逝帶來的痛苦。人類為追求永恆的生命,不息作出卓絕奮鬥。


夸父是怎麼死的?夸父為何要逐日?夸父的終極追求僅僅是太陽嗎?

夸父的族人,如今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