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需要的步兵戰車,火力優先,還是防護優先,有人還是無人?

大馬哈魚12


淘金客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步戰的火力優先還是防護優先,我覺得要分傳統、現實和未來等幾種情況看。

傳統步戰

傳統步兵戰車的任務非常明顯:伴隨主戰坦克一同進攻,並利用搭載的步兵和車載武器消滅敵方的反坦克火力點,以及其它目標。從這個意義上看有人無人不用糾結,搭載步兵是首要任務,無人怎麼行。火力還防護優先呢,淘金客認為這種任務應該以防護優先:火力不足有同行的坦克來補充,防護這個事沒人幫得上忙,還要伴隨坦克,所以防護也應該向坦克看齊。

現實情況

不過在當前的戰爭環境中,大規模的裝甲集群衝鋒幾乎沒有,步戰往往和坦克一樣身陷情況難明的巷戰之中。這種環境下,坦克炮的射角太低難以有效對付較高處伏擊的目標,不過之前的步戰機炮射角也不咋的,需要有一定的改進。這個階段步戰的防護以防破甲彈為主,換高射角武器,周視能力要強,有一定的清障能力、防雷能力為佳。

未來發展

如果治安戰、巷戰這樣持續下去,加上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也許步戰真的會無人化,成為遠程控制作戰平臺,或者僅保留1-2名乘員。節省的空間和重量用於強化裝甲,代替坦克先行進入危險戰區,並掩護防雷裝甲運兵車。如下圖俄羅斯的無人戰車。


史海淘金客


未來步兵戰車還是需要防護為主。只有防護保護好了,才能有效支援步兵作戰


虹橋管大哥


步戰車也有很多類型啊,不同作戰場景下對步戰車的火力、防護、機動的需求也不一樣。但總體來說步戰車不是坦克,它更多的是一種能搭載步兵的移動火力平臺,在武器上更多的是能與坦克高低搭配,彌補坦克與步兵之間的火力空白。

現代步戰車上一般三種武器,機炮/低膛壓炮,導彈,機槍

20-40mm的機炮用來拆輕型掩體,輕型裝甲目標。也有使用大口徑榴彈炮或者低膛壓炮的,這種主要用對付各種掩體,殺傷有生目標,屬於一種支援武器(帶大口徑炮的一般都能玩炮射導彈)。

步戰車上有反坦克導彈或者防空導彈(M2布拉德利可選裝拖式或者毒刺,但一般是拖式),顧名思義在遇到重裝甲目標時不至於沒戰鬥力。同時,導彈也能用於摧毀碉堡或者建築等大型掩體

同軸機槍用於對付步兵這種軟目標,不浪費機炮炮彈。


這三基本已經能讓步戰車履行自己的職責,沒必要給步戰車搞一門坦克主炮,這樣一來整個底盤都得重新設計,重量也會上升,效能上和輕坦衝突。

防護方面則很講究你拿步戰車幹啥,一般步戰車也就是防護機炮這一級別,還不能是太猛的機炮。但最近基於坦克底盤重型步戰車越來越紅,主要是因為反恐治安戰的大背景下,步戰車經常會遇到路邊炸彈襲擊,也需要經常鑽城區作戰,容易受到四面八方的筒子襲擊,因此裝甲一定得厚,因此體重往往都在50噸以上。現代更多的也會採用無人炮塔或者無炮塔設計。


最後...步戰車有人和無人

兄弟,你要知道步戰車有個很大的功能是運兵... 所以一定是有人的,如果是無人,那則是另一種東西


瘋狗的輕武


步兵戰車是戰場上僅次於坦克的一種重要裝備,既能少量運兵,又能達到火力壓制,所以世界各國一直對步兵戰車不斷的改進升級和優化。那麼,這個問題我們先按部就班來分析回答!

首先解答步兵戰車是有人操作好還是無人操作好,眾所周知,人工智能或者遠程操控在某一方面確實比人強大,傷亡率幾乎為零,但是,某些方面卻無法代替人類。所謂無人操作其實是在後臺操作,是通過攝像設備傳送回來的畫面進行遠程操作,這就導致視野有侷限性,現場周圍的因素是沒辦法進行研判,所以還是有人操作比較切合實際(當然,幾百年以後發明更高等級的智能機器人又另當別論)。

然後再來看看防護方面,世界各國都在不斷的加強坦克以及戰車的防護,以慕求最大限度減少車內人員傷亡和生存率,各種主動被動防護裝甲應運而生,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各種更大殺傷力的火箭筒、反坦克導彈也不是吃素的。就目前而言,防護這塊已經到了一個瓶頸,也就是說,就這樣了,該死的還得死。所以防護這塊我們就假設是目前最高等級吧,暫且撇開一邊,尋求更有進攻性的解決方法,畢竟主動更勝於被動,這就涉及到火力問題了,讓我們用火力來彌補上述的兩個問題。

火力是一個涵蓋面比較大的問題,它不僅僅代表進攻的武器,引導武器的各種設備包括防空雷達和火控雷達也應該歸納為火力這個範疇。那麼這方面我們要細分來探討未來戰車有哪些需要改進和增加的設備!

1,車內遙控操作武器: 步兵戰車所配備的大口徑機槍、小口徑速射炮、各種煙霧彈干擾彈,這些標配自然不在話下,但是在使用這類武器的方式應該是隱藏方式,也就是說操作員在車內通過攝像設備對著屏幕進行遙控射擊,避免人員在車外造成傷亡。

2,攝像以及太赫茲先進成像設備: 由於人員在車內,視野受到很大的侷限性,那麼,應該增加三百六十度攝像、紅外攝像一體設備,讓戰車周圍白天黑夜都一目瞭然無死角。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進攻性的太赫茲成像,所謂太赫茲來源於科幻電影,說白了就是敵人躲藏在牆壁、碉堡、坦克戰車、屋內,利用太赫茲成像儀能夠看穿敵人的紅外特徵,再利用穿甲彈進行穿透殺傷。這樣可以化被動為主動,提前瓦解敵人的埋伏,大大減少步兵戰車的傷亡。

3,太赫茲反地雷探測器: 利用太赫茲的強大穿透性,對行駛過程中的戰車前方三十米內的地面進行掃描,及早發現地雷,這也大大增加戰車的生存率。

4,太赫茲緊湊型陸空雷達以及防空彈炮合一總成: 大家都知道,在戰鬥機雷達沒發明之前,空戰僅憑肉眼,眼睛看到對方了才打開機炮進行射擊。雷達發明以後戰鬥機彼此不受肉眼限制,遠隔幾十公里就能彼此發現對方,然後發射空空導彈進行射擊。可想而知,雷達也是至關重要。那麼,步兵戰車或者坦克最大的敵人也是從天上來,例如強擊機、武裝直升飛機、無人機、甚至短程反坦克導彈、火箭筒、末敏彈,等等。如果是集團作戰,有獨立的防空部隊護駕還好辦,但是對於小規模行軍,或者打著打著打散了,步兵戰車就很容易成為攻擊目標。如果獨立配備了這樣的雷達設備就可以及時探測來襲的空中目標,進行有效攔截。起碼能夠探測十五公里以內的敵情就能大大減少空襲的成功率。

如果步兵戰車有以上改進,那會是一個質的飛躍。順便解釋下太赫茲的原理,其實這東西跟醫院的核磁共振差不多性質,雖然目前還停留在研究當中,但是,原理不復雜,起碼不會是天馬行空,以目前科技水平做出來是非常有可能的。其他也就沒什麼說的了,再說下去估計條友們會說你怎麼不用核動力,怎麼不用激光炮,哈哈😄,當然了,我們要結合現在的科技水平嘛,不能做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廚妖路小福


從目前軍事科技的發展來看,似乎防護大於火力。

在海灣戰爭爆發前,各國裝甲車的發展更看重的是機動性,只要能夠擋住基本的步槍子彈便可以了,以前是需要步兵坐運輸車到戰場五公里外,然後下車攜帶裝備徒步進入戰場。所以裝甲車需要極強的機動性,能夠將人員裝備直接投入到戰場。

而隨著現代武器性能的發展,特別是武器精度和威力的發展,讓這些裝甲車進入現場後危險係數大增。連美國原本重點打造斯特瑞克旅計劃,也破產了。

所以從新世紀後,裝甲車朝著更為均衡的方向前進,裝甲厚度極速增長,馬力加大,噸位也大大提升。比如德國的拳擊手,噸位達到了30噸左右,行駛速度卻超過100公里每小時,這就大大提高了現場生存率。不過雖然機動性和防護型增加火力卻沒有加強,僅有一些小口徑速射炮,這也是因為現在各種火力範圍非常齊全,裝甲車的作用不需要攻堅,而是快速投入戰場即可。

更目前世界各國趨勢都是如此,連中國未來的發展規劃也一樣。可見,裝甲車朝著機動性更強,防護更佳,生存率更好的方向前進!


以史知今


步兵戰車,是一種裝有裝甲的軍用車輛,主要任務是搭載了機械化步兵分隊,協同坦克作戰,消滅敵方輕型裝甲車輛、步兵反坦克火力點、有生力量和低空飛行器等目標。

任何武器系統的研發,設計者都是在滿足軍方諸多要求的前提下, 對各項互相影響、甚至互相沖突的設計進行協調和取捨。步兵戰車自然也不例外。是火力優先,還是防護優先,需要根據軍隊的作戰需求和戰術思想而決定。不同的需求則會使步兵戰車的研發選擇大相徑庭。

比如,蘇聯則是奉行以裝甲部隊為核心,航空兵為輔助的大縱深突擊戰術,也就是“鋼鐵洪流”,重進攻、輕防禦,所以蘇聯的步兵戰車強調火力和機動性。

而冷戰結束後情況又發生了變化,繼承了蘇聯大部分遺產的俄羅斯, 其迅速萎縮的綜合國力和急劇惡化 的地緣政治態勢,迫使其放棄了戰略進攻思維,轉向戰略防禦。俄羅斯步兵戰車的設計也受到國家總體戰略的影響,不在著力強調火力和機動性,防禦方面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像俄羅斯新式的庫爾幹人-25步兵戰車與老式蘇聯時期的BMP系列步兵戰車相比雖說不上是天差地別,但已是大為不同了。

至於,步兵戰車無人化是不太可能的,步兵戰車就是用來搭載步兵作戰的。無人不搭載步兵的話,還叫什麼步兵戰車,那叫做火力支援車。

就到這裡,以上是本人個人觀點,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這個問題比較空泛,說起步兵戰車,這傢伙是運送步兵的,當然現在的步兵戰車有輪式的,也有履帶式的。履帶式步兵戰車比較常見,一般是伴隨坦克的最佳夥伴,各國裝甲和機械化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多人印象裡,早期的步兵戰車是皮薄餡大的那種防護弱的戰車,不過現在的發展來看,防護和火力都有增強。

當然步兵戰車也隨著坦克的發展而發展,至於未來步戰車的發展,火力強大的步戰車也有,防護能力強的也有。

世界步戰車發展過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國的M2“布萊德利”步戰車,和俄羅斯的BMP-1/2/3系列。單純說火力的話,之前的步戰車主要武器是25-30毫米機關炮,後來還有35/40/50毫米的機炮。現代最新研發的步戰車 有裝備45毫米機炮的可能性。但是火炮非常先進,配備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將用鎢合金彈芯,火炮初速高,能穿透100毫米以上的裝甲。同時還配備配備火控計算機、激光測距儀和熱像儀。

還有反坦克導彈。當然俄羅斯的BMP-3主炮直接上升到了100毫米,最大的亮點是配備另一種彈藥為9K116-3激光制導導彈,,最大射程5500米。錐形裝藥彈頭可以穿透500毫米厚的垂直鋼裝甲板,改進彈頭後的9M117M可以穿透700毫米厚的鋼裝甲,這打坦克的實力呀,加上搭載步兵,簡直就是一個移動的堡壘。

有了這些武器,當然防護就不能和坦克相比了,世界步戰車防護最好的要屬以色列了,“雌虎”步兵戰車,總重達到了62噸,防護能力和梅卡瓦相當。當然火力也不俗,配備穿甲能力極強的MK.44型“大毒蛇”機炮。防護和火力這回都有了。還有防護和火力都兼備的是俄羅斯最新的T15步兵戰車和庫爾幹人25步戰車。

配備了機炮和反坦克導彈,其中庫爾幹人-25步兵戰車的設計風格向西方靠攏,車體高大,也是加強了防護,車體兩邊披掛裝甲,整個“庫爾幹人-25”車族有救護車、指揮車、搶修車、120毫米迫擊炮載車等,一個平臺多種用途。未來也會向著這個方向發展。

至於步兵戰車無人化,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步兵戰車主要定義就是運送人員的,無人駕駛,那不就是遙控武器戰,類似於俄羅斯“天王星”系列,“天王星”系列無人戰車讓世人嘖嘖稱奇,用在戰場掃雷的“天王星-6”無人掃雷車,有用於偵察和作戰的“天王星-9”無人戰車,以及用於戰場消防的“天王星-14”無人工程車。目前已經投入實戰,體型也不大,要是發展目前大小的無人戰車,就是敵方的活靶子,所以無人化發展不起來,發展的那就不是步戰車了,就是無人戰鬥車或者遙控武器站了。


雷姐的機械空間


你都已經提到了“步兵戰車”無人還叫什麼步兵戰車?當然是火力和防護並重!


裝機帝


都不是!

是信息化和機動優先……


太平洋水師


本人觀點是未來步兵戰車應該是火力優先,因為無論步戰車裝甲防護有多好,依然無法扺擋不住坦克一炮,所以在防護方面能夠抵禦35mm以下的攻擊就夠了。未來步戰車應該會慢慢減少乘員最後變成無人戰車,因為根據現在坦克的發展,漸漸無人化應該可以說是發展趨勢,所以未來步戰車應該是無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