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岁多小孩打妈妈,婆家没人劝阻,还对着孩子笑,你会发火吗?为何?

用户102313675280


哪个孩子不爱妈,证明你平时没有好好的陪伴管教孩子,但是你提这个问题,应该你们家老少在一起是开开玩笑,逗小孩子玩的,但是,小孩从小就要教育,不好的,坏毛病就要大人教他改正过来,不能让孩子一错再错,尊老爱幼,人品要端正。

所以孩子犯错不可怕,关健是大人如何教孩子改正改好过来。


风中奇缘y


孩子是你生的,教育问题和婆家没关系,怎样教育好孩子是爸爸妈妈的责任。


江南五月花


首先,感谢系统推荐以及两位头条朋友@jcamet/@小可爱麻麻170101/提出问题及邀请回答。

其次,想说,在育儿方面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前一期(暂且算是第一期吧)回答也是借鉴了他人经验以及对自己观察所悟所感而胡言乱语,没有针对性。

其实,现实中在教育幼儿方面的确有很多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值得学习和借鉴。在这里请允许我讲一个我身边的故事。在我家楼下平房里住着一对年轻夫妻有一个孩子,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几乎没有看到有其他老人帮他们照看小孩儿,大部分时间都是妻子在家照看着。家里的事情很多,妻子很忙,但从没有见到过这个年轻的妻子发过脾气,尤其是对离不开身儿、撒不开手的幼儿,既看不到她的烦恼,也看不到她的幽怨,总是耐心地呵护着。有时我也会小心的问她:“你就不烦吗?怎么总是那么心平气和的样子呢?”她笑着平淡地说:“烦有用吗?既然没有人能帮上忙,可不就得靠自己呗。开心点总比愁眉苦脸强吧,让自己开心点总能让自己心情好一点。”的确如此。我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想说明一点,就是在教育幼儿上一定要有耐心,要平和,要对等。

建议两位头条朋友,对待孩子千万不要简单、粗暴,当面发火也不合适,毕竟孩子年幼无知,一定做到耐心,讲方法,否则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不可弥补。同时把我第一期做的回答转发给二位,看可否有借鉴,如若回答没有道理或者错误,请弃之,或删除。

下面是第一期回答内容:第一,学会“顺从”。就是大人要先学会顺从孩子。孩子年幼无知,来在世上首先见到的是他的亲人,成长过程中也是在亲人呵护的环境中,他无时无刻不在学着身边人的言行,因此有着自己模式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要求。孩子离开他生活的环境到了另一个环境中,即使是自己的父母家中,相对熟悉的原来生活的地方,他并认为有多好或者适合自己,他还没有适应这新的环境,这时父母就要先学会顺从孩子,让他一点一点,逐渐学会适应这个新的环境,一点一点修正孩子在新的环境的生活规则。

第二,学会“适应”。不光孩子要学会适应家长,父母也要学会适应孩子。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他已经习惯了一定生活方式,到了新的环境中需要改变,也需要时间,也需要心理调整,这时家长不能要求孩子一蹴而就,对孩子的一些习惯也要学会适应,用自己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习惯影响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学会“表达”。生活中的孩子不是不听话,和父母之间只是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规范、生活标准不同,孩子适应了原来生活环境,习惯了那里人的表达方式,什么该做,怎么做,什么不该做,如何表达自己的诉求,并在新的环境中还是这样要求自己。在父母看来,孩子任性不好管理。其实,父母这时应学会表达,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和说话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和沟通,给孩子一个他想知道的父母想要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轮廓,给孩子一个消化和理解的过程,让他自觉纠正自己。

第四,学会“要求”。就是父母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要求,告诉孩子父母的想法和对他的标准,不是简单的禁止孩子做这个,不许孩子做那个,让孩子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是符合父母要求的,才是对的。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教导晚辈要从幼年时开始,便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思想,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总之,父母要有耐心,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方式,还要自己做的够好。父母是孩子的影子,你没有做出样子,他就不会有形。


贰零贰零111


小孩子惯他或她惯他或她喝,在教育方面不能含糊,要教孩子尊老爱幼。孩子都是惯坏的。自己的孩子教育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用户5230736721866


我觉得你的教育有问题,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