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现在很慌怎么办?

小姐自然醒


21考研得你,还有十个月就要上考研初试战场。别着急,既然选择考研,必然需要付出的。首先,确定你所考的专业。第二,是确定你考研想去什么地方。第三,再想去的地方里面找到你可以报考的学校。第四,努力学习公共课知识,政治,英语,数学。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必须加强。第五,专业课可以在5月份启动学习。今年的十月份报名。十二月份考试。所以时间来得及。


研路


现在距离2021考研还是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只要合理的安排好复习计划,结果一定会很美好。本人两次考研,现在把一些经验和小技巧分享给你,希望会有些帮助。

首先是整个时间上的规划,整个是分为四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暑假前,主要是复习数学和英语。数学是用的张宇的1000题和同济版的课本,因为我是数学专业的,所以基础部分过的比较快,在暑假前是做完第一遍1000题,对考研数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英语就是背单词和做阅读理解,保证每天至少做一篇阅读理解的量。第二个阶段是暑假这段时间,就是7-8月份。这个阶段是强化阶段。数学用的是张宇的闭关修炼,英语侧重阅读的正确性练习,同时政治开始接触,政治书很繁杂,所以建议直接报个班,更节省时间。第三个阶段是9-10月份,这个阶段主要是真题的练习。所有科目都要认真仔细的研究真题,我的安排是上午完成一份数学真题,并进行改正,下午做两个小时的英语真题,英语我是两到三天完成一份,阅读做逐句翻译,确保单词都认识,政治继续接着暑假的安排走。第四个阶段就是11-12月份,也就是最接近于考试的时间,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是查漏补缺,做模拟卷的同时复习以前积累的错题,模拟卷不在数量多,而在质量。

其次,在自己制定好计划之后,就严格按照计划来就行,不需要去跟身边的同学比进度,也不需要跟别人比今天学习了几个小时,考研不是时间战,不是学习的时间越长就一定能考上,如果你能在计划之内高效的完成任务,可以做适当的放松。

最后,相信自己就好了,乾坤未定,你我皆有可能。


用户3840840736165


不管有没有这次疫情,2021年的考研人数都会增加,有了这次疫情之后,2021年的考研人数将会增加的更多。下图展示的是2013-2019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其中2020年是874万,从2016年到2020年,短短5年的人数又增加了100多万。


受疫情的影响,今年各大高校大范围的春招将不大可能出现,这就意味着就业机会将会大幅减少,这相对于一直增加的毕业生人数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短期内找不到工作的这些学生怎么办,必然会有一部分人流入到考研和考公务员的队伍。反观历年的考研报考人数呢?2018年238万,2020年已经涨到了341万,短短两年人数又增加了100万。按照考研人数每一年50万人的增长速度,2021年考研人数应该在390万,受疫情的影响,更大可能性将会超过400万。超过400万再对比2020年毕业生人数874万,这就意味着有将近一半的大学毕业生都参与到考研的队伍中。


除了考研人数增加之外,另一个可能大幅增加的就是应该是考公务员的人数了,经过此次疫情之后,更多的人将会意识到有一个铁饭碗将是多么的重要。

对于2021年考研的人,要做好准备打一场硬仗,更要做好考研人数暴涨的准备。总之就是考研越来越难了,对于今年考研的学生来说,今年能走就走,能调剂则调剂,拖到下一年考上的希望更小。


考研小秘书


慌什么?慌什么?慌什么?疫情影响你了?十二月份才考研啊?目前影响的只是2020年的复试啊!

先来一盆冷水

要说疫情有影响的,影响的只是那些没有自律的人,人家都说独处或者假期是人与人拉开差距的关键,我觉得这话简直就是真理!你天天在家躺着玩手机,你以为所有人都和你一样?是不是每次颓废的时候都会告诉自己:等开学了上班了,我一定好好努力,现在就好好休息放纵一下吧,但残酷的现实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不信你去某音短视频搜一下, 多少人在家努力看书,努力复习,多少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不是在家努力写论文?不开学不是假期延长了,而是告诉你要学会换个方式学习和办公。商业自习室在去年为什么火了,不正是为了那些上班族们准备充实自己的?我相信这次疫情之后,很多远程办公的东西也会慢慢完善起来的,所以,什么能影响你,只有你自己的心态!

再来一杯蜂蜜水

回到题主本身吧,2021年考研生,慌?没必要。要知道,往年一般都是2月份过年,放完寒假基本就是三月了,所以我经常说考研的话,其实三月份准备就来得及,而今年过年比较早,现在才2月份,即使2月底才开学,复习考研也是正好的时间,所以从时间上来说,2021年考研根本不用慌了!

用好寒假

最后我想提醒一句,既然大家都在家,那就好好利用假期这段时间,最关键的一件事就是,搜集信息!退一步说,就算你在家没心思复习,但是一定要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把你考研需要的相关信息搜集全,包括复习资料啊,复习流程啊,你想,这段时间也是研究生在家没事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不赶紧找他们请教更待何时啊?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你应该感谢这次延长开学,否则平时研究生们天天呆在实验室可就没那么好联系上了,更没有时间告诉你大把的信息了!

不慌不忙,稳中有忙,疫情总会过去的,好好利用这次机会给自己的复习开一个好头吧!加油!


看哥聊考研


1.确定自己的目标专业,看一下历年分数线自己有多大差距

2.找到差距先复习自己薄弱的科目

3.买一套教材,一套复习题,一套历年真题,把这些书放在自己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

4.淘宝上找一套视频,质量都还不错,循环播放

5.有条件的话保一个考研辅导班

6.制定学习计划截图做手机屏保,每天都看见

7.卸载手机上的游戏

预祝考研成功


中西英才


先不要慌,时间还来的及,现在你首先需要做的是让自己静下心来不要乱想,仔细认真的梳理自己复习的方向和目标,然后你应该想想自己的考研学校尽量定高点,接下来就是付诸实践的时候了,不要关心别人的状态和情绪,心中坚定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考上,好好复习,每天争取都有收获和进步。最后,送给你一个小建议就是坚持,一定要坚持,坚持下去就能成功,祝你考研成功!


Zzz勿忘初心


不慌不慌,统考时间极有可能会延迟!现在先不着急做题,先好好背背单词。



词砖家


慌啥呢?

提前准备呗。疫情目前来看对2021考研的影响还是有限的。

考研我一直认为是一场信息站,要充分了解报考学校的一切有效信息。最直接的就是去找本校的学长学姐,和他们混熟,搜集一切有关的资料。有问题就去问,关于报考的问题就问学校,细节问题就去问学姐学长,他们是过来人,很清楚里面的套路是什么。

别埋头自己瞎捉摸,如果初试过了,面试不算很大的问题。关键是要自信,面谈要表现出自己的优势所在,非这个学校不上,非这个老师不去。


一心学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当前的疫情对于2021年考研的考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方面疫情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应届生的就业,这会推动更多的毕业生参加考研,所以2021年的考研竞争大概率会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考生的复习计划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也会导致考生出现一定的心理压力。

在当前疫情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对于考生来说,应该尽快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此时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学习渠道来保证学习效率。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考研的教育资源都开始转向互联网,所以考生也应该尽快适应这一变化。按照历史经验来看,虽然通过互联网来学习没有线下那么直接,但是也能够解决一定的问题,如果能够积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案,也能够有一个系统的复习过程。

由于参加2021考研的总体复习时间已经并不多了,所以当前应该注重适当提升每天的有效复习时间,尽量能够提升到8个小时以上,这是保障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来说,如果想在考研时获得一个较好的成绩,每一科应该保证三轮以上的复习,而由于考研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所以越到后期越会感觉时间不够用,因此复习的前期一定要重视时间规划。

最后,在考研复习的前期可以按照时间来划分复习任务,这样不至于导致出现严重的偏科问题,而在复习的中后期,可以结合具体的任务来制定复习计划,而对于外语和数学来说,每天都应该预留出一定的复习时间。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刘俊明


2021考研多数人还木有准备呢,其实你木有必要慌,因为好多人说实话都木有准备呢!

所以,按如下步骤一步来:

1、自己考研的目的,是就业不好,还是本科学校普通,或者有走科研的志向等等

不管哪种原因,只要想好就行。

2、根据上述的目的选择自己专业和学校,找出自己的目标的院校和专业,查看往年的大概复试线,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做到不跟风水流,比如别人看金融和it比较火你也一扎堆的也去考,看看自己的兴趣,将来的打算和自身的实力,做到独立自主。一旦决定自己的目标院校,看一下自己每科大概需要多少分数,数学是数一数二数三、英语是英一还是英二,自己要做到心知肚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就行了。然后就开始买书复习吧。

3、了解一下了解考研的一些流程,基本的时间点要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要大致的了解一下,每年的八月和九月是各大招生院校的招生简章发布时间;九月中下旬是进行推免的时间,国庆之后开始网上报名,十一月开始现场资格审查,十二月最后一个周末考试,来年的二月10号左右发布初试成绩,三月中上旬是自主划线的学校进行复试,中下旬进行国家线出来,各大院校复试调剂全面开始。

最后复习是报班还是不报,自己决定,没法说好还是不好,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永远记住,你考研只能靠自己。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这段经历你会受益匪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