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战“疫”小将在“现场”

2月1日晚,从邯郸老家刚刚返京的张健接到了紧急任务:编写《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生态环境监测防护工作指南》。不顾白天七个多小时的舟车劳顿,哄好三岁儿子入睡后,张健熬了一个通宵编写出了极具专业性的《指南》。

战“疫”小将

这个春节,一场战“疫”牵动全国人民心。生态环境部2020年1月30日印发《关于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积极响应,第一时间开始编写。

白衣战士们与时间赛跑、与新冠病毒抗争。监测中心现场监测室张健,作为环保铁军的战“疫”小将,努力着。

在编写《指南》时,张健主要参考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医务人员防护技术规范及其他省份的开展环境监测的防护建议等。他说,自己从事现场监测工作,有一定经验,对实验室分析和自动监测运维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编写起来较有针对性。

《指南》主要用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和市区两级生态环境监测人员需要做好的防护建议与参考。对当月疫情期间如何规范有序的开展监测工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当领导对他的工作表示肯定的时候,他只是微笑说了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现在,《指南》已分发市区两级监测人员,以供参考。

人物丨战“疫”小将在“现场”

保障监测能力 规范第一

2月3日,张健按照上级指示,和姜涛、邬晓东等科室骨干人员迅速开展《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水应急监测预案》的编写工作,经过整整一天的讨论和反复修改,于2月4日上午完成编写并交上级领导一次性审核通过。

该预案的出台规范和细化了疫情期间应急监测工作程序:包括人员、任务流程、保障、人员防护等要求,是一份专业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极强的预案。同时,作为现场监测室应急工作的负责人,张健还组织应急组人员对应急监测仪器和防护设备进行巡检,有力保障了防疫期间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能力。

水与民生紧紧联系在一起。2月10日,按照《关于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饮用水水源地监测新增了生物毒性和余氯两项指标。张健深刻明白这两个指标对于防疫期间评价北京市水质极其重要性,经过与分析实验室技术人员多次沟通反复确认,明确了样品采集及保存要求。

人物丨战“疫”小将在“现场”

采样出发前,他和同事马秋月一起将全部现场采样工具及容器送至实验室灭菌,再逐个分发到各组并进行了细致的检查确认,同时他还通过社交平台将相关采样要求告知现场采样人员,并提出进一步技术规范,帮助现场采样人员快速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确保疫情期间样品的特征指标能够准确的满足分析要求。

人物丨战“疫”小将在“现场”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环保小将、抗疫战士,他不仅刻苦钻研掌握丰富的专业技术,带领大家不断学习、共同进步;他面对疫情决不退缩、毫不怯步,勇于奉献、敢于担当、身具时代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充分展现了党员同志的模范先锋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