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抗“疫”觀察:小細節折射善政思維

(抗擊新型肺炎)中共抗“疫”觀察:小細節折射善政思維

中新社北京2月4日電 (記者 張蔚然)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中共正舉全黨全國之力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此次戰“疫”中,一些原本不被公眾密切關注的人、事、物曝光度大大提高。透過箇中細節,外界可“管窺”中共黨內對當下一些熱點問題的應對思考。

中共抗“疫”观察:小细节折射善政思维

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熱”網紅有“冷”思考

“一線崗位全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近日因這句話成了“網紅”。他透露,華山醫院派駐黨員醫生去武漢增援及市公衛中心增援,是不打招呼的,一般直接派駐。

然而,面對眾多記者追訪,張文宏卻不願多談這段發言,反而強調“我就是個醫生,同時搞些研究”,“對於我們一線醫生來說,此時此刻必須在忙,如果搞不清楚今天是農曆初幾、星期幾,那就對了”。

他更願聊疫情防控問題,認為“疾控防治工作,不是誰拍腦袋的事,必須充分討論論證——誰拍腦袋,誰造成風險”,希望在全國範圍內,能有越來越多領導坐下來,好好地聽聽專家組的討論。

和張文宏一樣“火出圈”的是江蘇農村一位大爺。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近日到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葛巷村檢查疫情,被67歲的農村黨員葛進江攔住,吃了“閉門羹”。他告訴婁勤儉村裡沒有發熱病人,連聲催促“如果沒什麼事,你們也是生人,你們也早點離開。”

這段視頻畫面讓葛進江成了“紅人”。面對記者後續採訪,他表示自己用的是老人機,不知道網上的事,會像此前一樣,和其他人一起24小時守在村口。

“張文宏和葛進江都在一線,火了之後都不願給自己加‘熱度’,應當鼓勵他們對問題的樸素冷靜思考。無論是疫情防控還是城市和鄉村治理,黨政部門都需要尊重民智、尊重地方知識和一線經驗,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常健表示。

中共抗“疫”观察:小细节折射善政思维

工人在趕製口罩。湯彥俊 攝

小口罩有大考量

保障醫療防護物資供應,是疫情防控面臨的緊迫事項。由於N95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全國產能還需要一定時間恢復,一些疫情嚴重地區的口罩繼續處於緊平衡狀態,口罩的調撥分配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

“其他公務人員一律不準用KN95級別的口罩,把專業的防護設備讓給更需要的醫護人員”,昆明市市長王喜良1日說。他要求各級各部門在接到下發物資後堅決執行零庫存原則,物資第一時間到位、第一時間分發,保障防疫一線工作人員的物資供應需求。

無獨有偶,湖南省省長許達哲近日也倡議全省各級官員戴一般醫用防護口罩,如無特殊必要情況,不戴N95口罩,盡最大努力開源節流。

“在一些地方,已有官員因疫情防控存在不擔當不作為問題被問責。在此背景下,湖南、昆明等省市主張公務人員不用專業口罩,表達了防護資源必須向一線醫護人員傾斜的鮮明態度。這有利於密切幹群關係,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強民眾對政府措施的認同感。”常健說。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認為,從另一個角度講,為推動全社會將防護資源優先留給醫護人員,包括黨員在內的公務人員應首先做到。“能換位思考、以身作則的公務員尤其是高級別官員,是中共黨內的健康力量,他們有助於政府和社會治理水平的提升。”

黨校變身“隔離區”

近日,隨著各地隔離觀察人數的上升,一些省市需不斷徵用新的隔離觀察場所。在此背景下,平時不大被社會所關注的黨校進入人們視野。

據媒體報道,截至目前,南京、杭州、麗水、衢州、溫州、福州、梅州等地黨校(行政學院)已作為隔離觀察場所,承擔相關人員醫學觀察和防疫隔離工作。隔離期間,個別黨校甚至提供了一些智能化、人性化服務。

比如,為避免交叉感染,杭州市委黨校率先運用機器人為大家送餐,一位隔離人員在黨校還吃到了他老婆送來的美味滷鴨。

上述做法受到外界好評。竹立家認為,因為醫療資源緊張,一些疑似患者在家自我隔離容易導致家庭成員被感染,設置統一隔離場所是必要的。不少地方的黨校遠離居民區,飲食和住宿條件比較完善,目前暫無培訓任務,可以作為集中隔離區。

“在關鍵時刻以自身所長滿足社會所需,這體現了中共執政為民的宗旨。”竹立家說。

無論是醫生、農民等一線人物還是口罩這樣的小物件,抑或是黨校發生的變化,都只是當前疫情防控大格局當中的一些小細節。專家認為,上述言行與互動體現了善政思維。當這樣的良性細節越來越多,也將有助於推動整個社會朝著善治的方向發展。(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