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老了,願意去養老院養老,還是在家靠子女照顧?

東郭講古


我要帶著我老伴旅遊,為什麼老了就要去養老院,大把的青春獻給了孩子,現在老了還不能無拘無束的為自己過活幾天嗎?



China超級奶爸


養老靠誰的問題,已經廣泛討論過了吧。問題中靠兒女和去養老院這兩種方式都過時了。最佳方案是二者結合;或者二者都不選,靠自己養老是最靠譜的。養老還是要依靠自己的硬朗的身體,靠內心豐盈充實的積極樂觀態度。


先說子女養老是否可行。現代社會,人口流動性大,父母和子女遠隔千里之外,養父母老,很多子女有心無力,譬如一對在北京的小夫妻,雙方都是湖南人,北京有80多平的二居室,剛夠一家三口居住,如果雙方父母都來北京定居,就是7口人住80多平的房子。居住空間擁擠不堪不說,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的衝突更大。而且對雙方父母而言離開自己熟悉的老家,來城市生活各種不便,沒有人說話,沒有人一起玩等。那些想要讓子女養老的最好想辦法是把子女留在身邊。


再看去養老院的可行性。養老院其實層次不齊的。有特別高端舒服一個月上萬的,負擔得起如此昂貴的費用的,退休工資能夠上萬的老人,也不是普通老人。其他老人除非子女很有錢願意給你出這個費用。低端的養老院也很多,去了之後死氣沉沉,沒有活力和朝氣,遠離你原來一直生活的社區和村落,天天與老人為伴,在養老院等死,估計你也不願意。因此去養老院只是個迫不得已的選擇。

總之,養老還是要靠自己。只要你身體健康、還能動彈、還能自理的時候,一般都是儘量選擇自我養老,去養老院和靠子女都不如自己行動自如。正真的養老機構養老已經在淡化,在養老院中把老年人圈起來養,並不利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所以靠子女養老,還是去養老院對很多人而言,不是一道選擇題,或者說根本沒有這兩個選項。只要你身體健康,活到八九十歲功能完好都不用操心,真正要操心的是你失能不能自理了如何照顧的問題,一般由子女照顧,子女遠離的,請親戚朋友照顧,或者生病失能了再跟子女搬到一起住。子女照顧困難的情況下才去養老院或者請護工幫忙。


雲說養老


我陪朋友去過一次養老院,從此打消了將來送老人家去的念頭。嚇到了。——什麼都好,但一群暮氣沉沉的老年人在一起是絕對談不上快樂的——沒有聲音,行動遲緩,有的拉在了床上裸著身子讓護工擦洗,四人間沒有隱私,一屋子臭味。護工是好的,房間也不錯,吃的也可以,多點錢還有單間,但我還是流下了眼淚。唯獨有個信佛的老太太非常篤定,雖盲了自己的事情仍然自己做,自己住單間四千元一個月,子女常來但她不讓常來,她是要念佛求往生的,不茫然有追求自信的樣子。其他的人就呵呵了。家裡的老人未來不準備送養老院,但自己將來就不知道了,但願上天獎勵我最後一福。


手機用戶52664978287


是去養老院還是靠兒女養老,

可以說,我的孩子都很孝順,從小就和我同甘共苦在我身邊掙錢幫助家裡,在我身邊長大成人,現在孩子們的生活也過得去,我有我的生活來原,我可以自己獨立生活,孩子們也願意在我身邊,孩子們不希望我去養老院,孩子說了,當老人不能動了,還能有多少時日在身邊團聚,去了老人院就是現時間的相見了,我的孩子們很害怕我離開他們,每次有病時孩子都是先把錢給我,別當務病情,我想孩子做的對,就隨孩子的願望吧


活好自己看世界


我父親現在住在養老院。媽媽不在十七年了,爸爸也中風九年了,中風後住家三年,保姆換了二十幾個。我工作在外地,一年回家三五次,每次保姆離職於我就是一場戰役,一邊請人幫忙照顧,一邊重新請保姆,工作忙飛不回去就一天幾十通電話,節假日更是考驗,後來老頭子自己找了養老院入住,解決了一日三餐和護理問題。剛入住也不習慣,單間冷淸兩人間又太吵,把他接到我住的城市半年重新找保姆又嫌沒親戚朋友吵著回養老院。現在,隨著年齡越大護理升級費用也上漲,又換了家醫養結合的養老院,基本肯定餘生離不開養老院了。不是居家好還是養老院,而是現實讓你只能選擇養老院!


盡善盡美Ss


我們是個獨女戶,跟女兒養老沒想過,也不現實。

老伴我倆早就商量好了,能生活自理時就在家養老,等些年身體不行了就去養老院,只有這一條路可走,沒得選擇。

養老錢也已準備好了,再加上微薄的退休金,找一個一般點的養老院應該不是問題,也只能這樣了。真不行就把自己的房子賣了作保障。

再等到身體出問題時,我倆就去籤份遺體捐贈書,完成這一生的最後一個小心願,也算是這一輩子所做的最後一份善事罷。一切全免,省事。靜靜地來,悄悄地走,很好。

這一切都已經計劃好了,做到有的放矢,免得到時慌了手腳留下遺撼。






樂逍遙肖學彬


我是阿魚的夢,我來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剛巧,這個問題,前幾天我剛剛跟兩個妹妹探討過,我們都有同感。我的答案是:如果我老了,我既不想去養老院也不想在家裡讓孩子照顧。

為什麼呢?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曾經在一個鄉鎮敬老院借住過一段時間,我親眼目睹並瞭解院裡老人們的飲食及生活狀況。當然,那個年代的敬老院的條件與現在的老年公寓是沒有可比性的。敬老院裡的老人情況也各不相同,有的是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有的是隻有女兒的老人(當時在農村,只有女兒的人家也被算作是孤老的,可以由村裡出資進敬老院的),有的是既有兒又有女的老人,因兒女都在外地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父母,所以孩子們自己出錢把父母送到敬老院裡請專人看護。

在敬老院居住的那段時間,偶爾會看到有兒女的老人的孩子帶著水果點心等好吃的來看望父母,而那些無兒無女的老人則圍在一邊用充滿羨慕的眼神看著他們,那種從心底裡流露出來的孤單和寂寞至今想起來仍然歷歷在目,如在眼前。可能是那時留給自己的印象太過於深刻的緣故,所以在我的潛意識裡,對於敬老院這個地方是有很深的排斥心理的,所以當我老了,在我還有意識的情況下,我是不會選擇去敬老院生活的。

其次,我也不會選擇在家裡讓孩子照顧。因為當初我們這個年齡在外工作的人,大都只有一個孩子。孩子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要去努力去拼搏,去養家餬口,去過屬於他自己的生活。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未來的競爭肯定會越來越激烈越來越殘酷,孩子所面臨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我不能自私地去剝奪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我不想連累孩子,給孩子添麻煩,成為孩子的負擔,我要健康而有尊嚴地活著。

等我老了,如果可能,如果我有足夠的錢,我想和老公及姐妹們以及知己一起過愜意的群居生活。我們可以建一座四合院(當然如果條件不允許,在農村有幾間窗明几淨的大瓦房也是極好的,不但空氣好還沒有汙染)各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有獨立的衛生間,可以擁有共同的廚房和娛樂設施。那時,我們都有足夠的退休金,不會拖累孩子。同時我們還有充分的自由。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下下廚房,大顯身手,做幾道拿手菜,切磋切磋廚藝。不想自己動手做事時,可以僱保姆、小時工、或者僱家政服務員為我們做飯洗衣,做家務。而我們可以坐在一起看書,聊天,喝茶,下棋,一起晨練散步養花遛狗,一起出去旅遊,一起拄著柺棍話斜陽!

那個時候,我們大家和和美美在一起,互相關心,互相照應,互相慰藉。沒有猜忌,沒有嫉妒沒有鄙視,沒有利益衝突。大家以一種平和、知足和感恩的心相處著交往著。不無聊不孤單不寂寞,晚年生活過的充實又有趣,開心又幸福。如果孩子想我們了,可以在週末或空閒的時候帶上孫兒來看望我們,大家一起說說笑笑,把酒言歡,盡享天倫之樂。那個時候,什麼功名利祿,什麼錢財地位,一切皆已悟透看淡,就這樣恬適安然、歲月靜好地度完自己的往後餘生。

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晚年生活。





阿魚的夢


我媽媽前些年總說行動不便了就去養老院,省得給我們添麻煩。當時我們也答應了,認為養老院都是專業人員照顧,有問題隨時有人幫助,而我們兄妹幾個在不同城市工作照顧起來會不方便。但是,有一次我跟隨一個考察團去了一家聽說是很不錯的養老院考察後我立刻改變了主意。以後一定不讓我媽媽去養老院。

那家養老院條件確實不錯,新樓房,有單間,房間各種行動不便老年人的設備都有,電視空調微波爐等等各種家用電器。但是,整個養老院死氣沉沉沒有一點活力,配備的各種乒乓球檯,健身房沒有幾個老人去活動,老人家幾乎都是一臉迷茫的坐在一樓大廳發呆,相互之間幾乎不交流。有些人耷拉著腦袋,垂著手一副奄奄一息的樣子。。。看得我心裡非常不是滋味。在養老院裡我感覺不到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熱情。讓人感覺到這是一群等死的人們。太可怕了。我不能讓我媽媽晚年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


雨巷6201


女兒不孝的悲哀,難道是母親教育的失敗?

“如果我老了,堅決不到女兒家去。我一定毫不猶豫的走進敬老院。這是我自己的決定,也是我的同學無數次告誡我的話。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我的女兒根本沒法依靠,跟她在一起,累不死也要累個半死。”這位50多歲的女人,談起了以後養老的打算,她都會作以上的表示,這也是她的真實想法。

劉女士是一個苦命的女人。從小就被遺棄,生活在上海的孤兒院裡,後來被養父母抱養。她沒有看到過自己的親生父母,更不可能享受到親生父母的疼愛。養父母把她養大之後,從上海來到了個地級市。在這個普通工人家庭,她與其他窮人家的孩子一樣,度過了自己人生中的青春年華。


後來,養父母又抱養了一個小男孩,等於給劉女士找了一個小弟弟。劉女士是家中老大,從小就很能吃苦,很早就上班了,為這個家庭付出了很多。結婚成家之後,不料想,災難從天而降,她的丈夫因患病離他而去。30多歲她開始守寡,帶著自己的女兒和自己的公爹一起艱難地生活。

公公今年93歲了,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前些年,她一邊伺候公公,一邊撫養女兒,生活特別的艱辛。好不容易供女兒讀完大學,女兒也順利地在省城一所學校當了老師。外甥女出生之後,由女兒的婆婆帶著。婆婆去年有病臥床後。女兒對婆婆不管不問,同時,不容商量地把女兒送到了母親家裡。

母親照顧90多歲的公爹,本來就不容易。如今又增添一個十分頑皮的外甥女,每天家裡都是亂糟糟的,老人不滿意,發脾氣,小孩哭鬧,亂跑亂竄。劉女士生活在夾縫之中難以自拔。但她很是無奈。劉女士一邊要給老人做飯看病,儘量的讓家中的環境安靜一些,另一方面,又要照面好頑皮的外甥女,上學下學,洗衣做飯,洗澡輔導功課,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劉女士有三高症狀,她常說,在這種高壓力的生活環境下,自己隨時都有可能暈死過去。這些年,她省吃儉用,是從牙縫裡省出40多萬元,資助女兒在省城買房。但這一切都是白費。

劉女士的情況比較特殊,沒有兄弟姊妹和親戚,一切困難只有靠自己硬撐著。女兒遠在幾百公里外,根本幫不了自己一點點。就是週六週日到家之後,爺爺的事兒、女兒的事兒一概不管。更不做飯,不洗碗,不洗衣服,在家裡,看著母親把飯端到桌子上,才去吃飯,吃完後碗一撂,要不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要不就是玩手機。

女兒每一次從省城回來,總要帶回大包大包的東西,但包內從來沒有見過一根菜毛,有的都是女兒自己一週以來的髒衣服,讓媽媽給自己洗。有一次,女兒甚至把丈夫的髒衣服及內褲,都從幾百公里外,帶回到母親家,讓母親去洗,讓母親心裡很不是滋味,邊洗邊哭,長淚橫流。

就是這樣一位女兒,不懂得感恩,不懂的付出,只是一味地向媽媽索取。這樣的女兒誰能依靠嗎?劉女士時常在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

此時此刻,我想起一幅畫:母親就像一頭瘦骨嶙峋的老牛,拉著一輛車在上坡的路上艱難跋涉。上面坐著90多歲的公公,30多歲的女兒,還有五六歲的外甥女。女孩兒在車上吆喝著、抽打著母親,讓母親拉車的度快些快些再快些。可母親抱病拉車的痛楚,沒人去關心,沒人去體諒。

劉女士常說,女兒是人民教師,可這樣的教師能教出什麼樣的好學生呢?她說這一切的苦果,都緣於自己對女兒從小太嬌慣了,一切都晚了。這是一個母親的自責。但是僅有母親的自責就夠了嗎?女兒難道不應該想一想嗎?為人妻、為人母,捫心自問一下,你做得怎麼樣?難道自己沒有責任嗎?這個問題在時常拷問每個有良知的女兒。你怎樣才能讓母親放心地住到你家養老呢?

你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女兒的所作所為究竟是誰造成的?


分享感動和感悟


我於1987年就在養老院工作,那時收養的都是五保“三無”老人,無工作單位、無子女、無收入來源。條件因陋就簡,因地制宜,只是吃飽肚子,有衣穿即OK。那時我正值中年,望著老人,想到自己將來老了也將如此,不禁一陣惆悵……

現在我已退休,還能動彈,權且居家養老,待以後如何?則不去想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