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盛新區9個生產型企業恢復生產

分揀、複核、打包……2月13日,在廣安區官盛新區國達醫藥公司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對1000多種藥品進行分揀。這些藥品,將配送至我市各醫院、診所和藥店。

“醫療物資保障供應是防控疫情中的重要一環,作為藥品配送企業,我們也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國達醫藥公司銷售部經理尹前鋒說,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公司於1月31日正式復工。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生產。疫情發生以來,官盛新區在堅決確保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堅持問題導向,積極解決企業困難,創造便利條件,給復工復產企業吃下“定心丸”。1月25日以來,官盛新區已有9個生產型企業恢復生產。

“防疫是首要任務,發展是永恆主題,如何積極恢復生產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功課’需要做在前。”官盛新區管委會主任譙喬說,正月初一開始,管委會便對轄區內28個生產型企業、12個政府投資類項目(工地)進行了全面摸排,為涉及的從業人員一人一檔建立《春節期間流動去向調查登記臺賬》,做到人數清、崗位清、去向清、狀況清。

“疫情防控形勢時刻變化,在各種管控措施下,如何讓企業做到‘人員進得來、員工管得住、疫情防得好、生產理得順’,黨員幹部要主動作為,把工作做實做細。”譙喬說,根據各企業、項目(工地)的生產、建設所需,官盛新區在做好“四個到位”(疫情防控宣傳到位、防疫隔離措施到位、員工體溫檢測到位、體制機制建立到位)的前提下,管委會採取專車去高速路口接、專班到企業裡面蹲、專人按嚴格措施防的方式,為企業復工創造積極條件,倒排復工時間表,有序組織企業復工。

不同的企業,分類施策,是官盛新區促進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又一舉措。目前,官盛新區轄區內國藥控股等醫療企業,採取分散辦公的方式於1月25日相繼復工,確保全市10餘家等級醫院、30餘家非等級醫院、850餘個診所和180餘個自營門店的醫用供給需求;青聯眾創、京東等快遞物流行業,採取分批上班的方式,春節期間累計為全市運轉生產生活物資10萬餘件;洪亞模具等工業企業,採取封閉生產的方式,目前已完成400萬元的產量訂單;迪信通財務結算中心採取居家辦公等方式,通過視頻會議、文檔協同等多種途徑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做到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兩不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