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刊文建議完善互聯網無障礙立法

​轉載自《法制日報》,原標題:我國“互聯網盲道”首個國家標準即將實施,完善細化互聯網無障礙立法刻不容緩

《法制日報》刊文建議完善互聯網無障礙立法

圖:封面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侯建斌

隨著人工智能在各個場景的落地,如何讓視障者在互聯網領域享受到同樣的便捷,成為社會各界一直想要解決的痛點。在此背景下,不少無障礙產品開始進入越來越多的場景,但由於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視障者運用互聯網無障礙的工作和生活並未真正實現。

如今,這樣的設想離現實更近了一步。今年3月1日起,《信息技術—互聯網內容無障礙可訪問性技術要求與測試方法》(以下簡稱《互聯網無障礙要求》)將正式實施,這是我國“互聯網盲道”首個國家標準。

《法制日報》刊文建議完善互聯網無障礙立法

圖:標準封面

“國家標準的出臺,有利於推動殘疾人信息交流無障礙尤其是網絡信息無障礙。”受訪的業內專家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這項標準不僅將為政府網站或移動App提供統一的無障礙建設的技術標準,而且將給企業研發互聯網產品提供指引。

不過專家同時提醒,這個標準屬於國家的推薦性標準,只是解決了視障者實現上網無障礙的部分問題,並不能完全解決所有難題。專家建議,進一步完善和細化互聯網無障礙立法,並呼籲從中央到地方應將無障礙設計納入政府網站績效考核,根據國家標準設計考核指標。

產品水平參差不齊,國家標準應運而生

2019年12月3日,“全國盲校智能無障礙公益行動”在北京市盲校啟動。當天,北京市盲校獲得阿里釘釘捐贈的智能辦公軟件和多項硬件設備。

在北京市盲人學校校長司佔樹看來,這些設備安裝在學校門口、學生公寓樓、醫務室,不僅可以幫助盲校更加安全、智能、便捷地接待社會各界公益志願者,而且將更便於盲童和家長視頻交流。

而這只是互聯網無障礙產品便捷視障者的一個縮影。  

《法制日報》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發現,已有不少互聯網企業研發出無障礙產品,幫助視力障礙群體。例如,PC版QQ使用了標準無障礙接口,與讀屏軟件進行合作,在電腦端幫助視障人士暢聊;美團推出“美團語音盲人定製應用”,加入語音點外賣功能,讓全部操作都能通過語音交互實現;百度AI助盲行動實現從盲人按摩店啟動,通過智能音箱完成店內AI試點改造,到盲人按摩師可以用語音去操控接入的燈光、空調等設備,不必再用手去慢慢尋找開關。

“近年來,我們發現雖然互聯網技術極大地方便了視障者的生活,但在工作上視障者並沒有享受到互聯網技術帶來的便利。”阿里巴巴合夥人、釘釘副總裁方永新此前透露。

2019年10月,騰訊QQ與信息無障礙研究會聯合發佈《視障人士在線社交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另一個角度佐證了方永新的判斷。

《報告》顯示,視障人士軟件使用需求與使用現狀極不平衡:對於在線學習、旅行和求職類軟件,視障人士的使用需求雖然高達70%,使用率卻低於24%,無障礙實現程度並不理想。《報告》同時透露,目前,互聯網無障礙還存在使用難點。例如,讀屏軟件無法讀出全部內容,軟件與輔助軟件不兼容,無法準確獲取圖片中的文字信息等。

中國殘疾人信息和無障礙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學軟件學院常務副院長卜佳俊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互聯網內容如何被視障人士感知和理解,仍然是視障人士上網面臨的主要門檻之一。而在其背後,折射出的是互聯網內容的生產、運營者研發出互聯網產品的無障礙水平參差不齊,“互聯網盲道”標準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副教授化國宇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這項國家標準為企業的互聯網產品提供了指引,能避免企業在網絡無障礙領域的低端和無效建設。化國宇認為,這項標準解決了網頁和App的無障礙設計的技術標準,但卻並不能完全解決視障者的上網難題。例如,上網用的手機和電腦這些設備也有國家標準,但由於國標屬於推薦性標準,企業自願採納,很多無障礙上網設備、產品不僅不達標,還存在一些質量和安全問題。

頂層設計考慮不周,國標落地難點多多

《法制日報》記者查詢法律發現,根據標準法有關規定,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而國家標準還可以分為強制性標準、推薦性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是推薦性標準。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國家鼓勵採用推薦性標準。

那麼,新出臺的“互聯網盲道”國標屬於推薦性標準還是強制性標準呢?

卜佳俊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互聯網無障礙要求》屬於推薦性標準,信息技術方面的國家標準一般都是推薦類的標準,沒有強制性。這也是卜佳俊擔憂的地方,“對於推薦類的國家標準,理論上互聯網內容的生產、運營者都可以不遵守這個國家標準,導致互聯網產品的無障礙水平無法滿足視障者對信息無障礙的需求”。

並且,在卜佳俊看來,“這項標準真正落地還面臨不少難點”。他進一步分析稱:

在技術方面,互聯網內容無障礙涉及的技術,特別是移動端的技術,包括智能自動檢測、改造等不少技術都亟須攻克和完善。

在教育領域,到目前為止,信息無障礙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幾乎是空白,絕大部分的學生從來沒有接觸到信息無障礙相關的課程,甚至連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導致後續的工作中也無法顧及和考慮信息無障礙。

而在觀念方面,大部分互聯網內容的設計、研發、運營者,特別是決策者都不瞭解信息無障礙,甚至不清楚信息無障礙的基本常識。

卜佳俊說:“這也導致頂層設計的時候往往缺乏信息無障礙方面的考慮,後續再增加或者改造的代價會比設計之初大很多。”

對此,化國宇也比較認同。他認為,就企業而言,雖然某些電商平臺已經為視障者開設購物“盲道”,但大部分互聯網企業的無障礙意識仍然缺乏,在產品設計中沒有將無障礙相關內容納入考量。

完善細化相關立法,根據國標設計考核

《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於2012年正式實施。在此推動下,國務院各部門紛紛出臺各種政策標準,規範無障礙環境建設:住房城鄉建設部修訂《無障礙設計規範》、制定《無障礙及適老建築產品技術要求》國家標準;交通運輸部等七部委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老年人殘疾人出行服務的實施意見》;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全國老齡辦制定《關於開展無障礙環境市縣村鎮創建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建成150個至300個無障礙環境市縣,30個以上無障礙環境示範村鎮;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

《移動終端無障礙技術要求》等。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根據《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規定,國家鼓勵、支持採用無障礙通用設計的技術和產品,推進殘疾人專用的無障礙技術和產品的開發、應用和推廣;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無障礙信息交流建設納入信息化建設規劃,並採取措施推進信息交流無障礙建設;殘疾人組織的網站應當達到無障礙網站設計標準,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網站、政府公益活動網站,應當逐步達到無障礙網站設計標準。

但化國宇梳理發現,目前大部分省市政府部門網站在無障礙設計方面要麼缺失,要麼不達標。“究其原因,是因為《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僅僅規定了政府應當推進信息和交流無障礙建設,但並沒有規定明確具體的職責分工、推進方式和保障措施。”化國宇說,這就導致地方政府部門落實不到位。《互聯網無障礙要求》作為推薦性的國家標準,3月1日實施後同樣會面臨這些問題。

對此,化國宇建議,進一步完善和細化互聯網無障礙立法,推動地方省、市加快制定地方性法規,儘快將《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落到實處。同時,呼籲從中央到地方將無障礙設計納入政府網站績效考核標準,並根據國家標準設計考核指標。

“要鼓勵社會監督,殘聯、學術組織等社會團體和新聞媒體積極參與互聯網無障礙建設的監督。”化國宇說,可以通過社會調查、新聞報道、評估評選等方式督促各級政府、公共企事業單位、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等網站提高無障礙化服務水平。此外,制定一定的獎勵或者補貼政策,鼓勵相關企業參與和推進互聯網無障礙建設事業。

卜佳俊則建議,國家可以通過適當的准入、招標等制度或政策,全面引導和推進互聯網內容的無障礙水平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