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少爷”越来越多,不打工,不干活,还不缺钱,这是为啥呢?

棒奔霸


千遍万遍一句话,是补偿,现金到手任性套钱,不知有多少农村人等着占地而发财,怪现象谁来阻挡。


游尘看景


作为一个80后农民,自己想想确实感觉挺失败的,已经到了人到中年的年龄,有个十几万元的存款,20年前盖得老房子,有个4万元左右的小车,自己做点出力气的小生意,一年有个五六万元的收入,除去一家人的花销所剩无几,自己也没有什么什么技术头脑,人生这一辈子大概也就如此了,所幸两个孩子积极向上、三观端正热爱生活、父母身体健康,豁达开明,其实想想我身边的大多数农民父老乡亲不都是如此吗?

我们鲁西南农村是应该是整个山东地区彩礼最多的了吧,看看现在刚刚结婚的新婚夫妇,说不羡慕是假的,但绝对不眼馋,19岁就结婚的小孩子,家里面二层楼房住着,15万左右的车开着,银行还有个几十万的存款,生活啊一样是农民,我咋就混的这么惨那!

农村“大少爷”越来越多,不打工,不干活,还不缺钱,这是为啥呢?

首先来说题主问题中说的大少爷应该是指,在农村里面即将结婚或者是刚刚结婚的男女夫妻吧,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父母整好赶上这几年乡村经济发展迅速,打工挣钱确实有一定的积蓄,在加上父母看孩子小,不舍得让其出力气干活,至于打工更不行,没结婚的在家里面忙着相亲订婚,肯定不能外出打工,结婚的毋容置疑那就是看家生孩子。

按照我们这里的彩礼来讲,结婚的标配,2层楼房、轿车一辆、30万元左右的彩礼,再加上各种电器家具,农村结婚又早,所以大多数不到20岁左右的男孩女孩,刚刚结婚就已经有了这些足够厚的家底。他们的父母年龄大都在40岁左右,正是干活出力的正当年,所以但凡是有什么农活事情,都完全照办了,大人疼孩子,所以就有一套说法,让他们玩几年吧,等年龄到了就知道干活了。试问一下,对于一个刚刚成年的男孩女人,在农村生活有车有房、有钱、有人干活给零花钱,他不玩他能干吗呢,毕竟那些明事理知晓父母辛苦的还是少数。

其实很客观直白的说,我上面说到的那些彩礼,结婚花销,对于大多数农民家庭都是承担不来的,村子里面这几年结婚,不欠钱的寥寥无几,一个婚结过后,亲戚邻居几乎都借遍了,没有谁会嘲笑谁,反而大家都会去互相帮衬,因为他要走的路,借钱的过程,就是你以后所要重复的。

结婚后,那些知道父母疾苦的,男孩会上进干活,帮助父母还钱,女方会适当的把彩礼拿出来一部分给公公婆婆解决困境,可是大多数那,还不是置若未闻,只顾着小两口欢天喜地的独自开心去了,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三五年过后,生活就会让彻底的改变他们,一个男孩总是会慢慢成长为男人的,不同的是,有的需要一年二年,有的需要三年五载,有的需要一辈子。

我敬仰而又可怜那些无私的父母,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结婚生活真真正正的付出了一切,不要责怪他们教子无方,他们只是贫穷过,只是感觉自己还能继续干活,想让孩子生活的更好一些,至于以后,他们想的是孩子总是会长大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是农村小小李,如果你对我的回答有些许满意,希望你能给我一个关注和点赞,你的小手一挥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农村小小李


农村“大少爷”越来越多,不干活,不打工,还不缺钱。这是为傻呢?

我有一个表侄,三十岁了,生养的两个子女。按理是而立之年,上有老,下有小,是艰苦创业的大好时光,可他什么都不做,白天睡觉,晚上做“夜游神”,以麻将为友,以扑克为伍,夜夜沉醉于赌博之中。赢了,呼朋唤友直奔宾馆,行酒猜令,俨然一个富家公子大款一般;输了,回家开口给父母要。父母有钱时就给他,没有的时候,他便凶相毕露,手持菜刀棍棒,大声呼喝父母:“我从一数到三,再不拿钱来,我他妈的开始打人了。”父母无奈,只好四处去借钱来给儿子赌博。终于,这个不学无术,好吃懒做的表侄去了他该去的地方一一一监狱。

现在的农村,如果你有兴趣,到田地里去看看,劳动的的人尽是四十岁以上的,四十以下的寥寥无几。为什么年轻人不干活,怕干活了呢?原因很简单,父母们的娇生惯养和教育不当使他们的孩子好逸恶劳,坐吃山空。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风气,各种娱乐工具的普及,有些负面的东西不能正视,误入歧途的年轻人往往不能自拔,劳动在他们眼里是低级下贱的,麻将,康乐球,鬼步舞等他们视为高级时髦,不会就意味着低人一等,久而久之,人人效仿,不劳动、图享乐的风气就此形成。

享乐需要钱啊,父母就是他们的靠山!计划生育产生的子女父母们视为掌上明珠,毕竟现在生活负担没有以前重了,有多少财富尽往孩子身上撒,只要孩子高兴自己再苦也心甘情愿。被宠坏了的孩子长大后自然而然接受父母的施慧以为是理所当然!开口要得,就好;要不得,就怒目相对,或者挥拳相向。“大少爷”的脾气不好惹啊!

对这些“啃老族”,我敢断言,如果他们的父母一旦离去,他们将是社会一大毒瘤。没有了父母的经济支撑,他们不劳动,不去偷抢,吃什么,用什么,穿什么,不犯法才怪!


袁计溶


相信每个村子里都有从来没有打过工,也从来不缺钱花的“大少爷”,甚至在这几年这样的所谓大少爷越来越多,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逍遥日子,那么他们每天消费的钱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这种大少爷越来越多呢?


这种从来不打工也从来不缺钱花的大少爷又被称为寒门富二代,他们往往出身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却从来都是大手大脚的花钱,在外人看来以为家中开矿的。我们村子中有几个年轻人就是这样的寒门富二代,其中一个还是我的远房亲戚。我家亲戚这个寒门富二代先称他为小王,小王是在他妈妈生了两个女儿后冒着被超生罚钱的危险生出来的,听我奶奶说,小王的爷爷知道老三是大孙子时,激动的都老泪纵横了。小王家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家庭,家里的家务活全是两个姐姐干,小王则负责吃香的喝辣的,正是因为家人的溺爱,小王在上学时就不好好上学,所以早早的辍学在家,去工厂打工又吃不了苦,所以一家人安心的让小王在家啃老。虽然小王没有工作出手却很阔绰,穿的是名牌,拿的是最新款手机,出门从来都是打车,但是小王的父母却在六十多岁后仍然给别人打工,穿的也是很多年前就不流行的旧衣服。邻居亲戚看不过眼都纷纷劝小王父母别再宠着小王,好心没好报,换来的都是小王父母的不理解。


在农村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大少爷”“寒门富二代”,第一个原因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决定。在以前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尤其是老来得子的儿子,恨不得含在嘴里怕化了,扔在手里怕摔了,正是因为从小就开始的溺爱,让很多年轻人丧失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能力,所以在长大以后根本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只能啃老来养活自己。

第二个原因是父辈的教育不当。很多父辈农民本身没有多少文化,再加上每天干的都是体力活,回家以后累的只想休息,所以对子女的教育不是漠不关心就是对子女的教育不正确。很多人在自己的儿女犯错误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子女做的对不对,而是一味的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正是因为这种不正确的教育,在子女进入社会中后无法融入大环境,所以只能在家里挥霍父母的血汗钱。而父母面对这样的情况后并不是督促子女找工作,而是自己加倍努力工作好让子女有足够的钱来挥霍。正是因为父母的默认甚至是鼓励,才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少爷。



之所以大少爷越来越多,除了这些大少爷本身就有的问题以外,更主要的是父母的默许和纵容。你们村子里有这种大少爷吗?你觉得这种大少爷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欢迎回复讨论。


悠悠乡村路


老金,村里老人叫他金少爷。二十五岁。父早亡,母改嫁。有三个姐姐。是我老公村里最得闲的人。据说他只在几年前出来打工过半年,回去给房子按了个大门。之后就再也不肯出来打工了。每天就白天去这溜溜那逛逛,晚上去钓鱼。饿了就要么去街上吃个老友粉,要么去叔伯家蹭饭吃。在就去叔伯家拿米回来弄,菜也是看那家的长的好是自己爱吃的就摘。回报是钓到的鱼要吃就去拿不要钱。

经济来源靠改嫁的母亲以及三个姐姐。家里盖的两层楼也是如此。感觉他就是个没人管的大孩子。就这样的没人敢给他介绍妹子,他又不肯出来打工挣钱找老婆。白长了那张脸——眉清目秀的。

老公说农忙时他叔啊婶啊叫他去帮忙他是不去的,叫他接个人或者送东西可以。一开始他的姐夫们还可怜他,房子的事都有他们的功劳,后来看他这样不自重——懒惰成性也就撒手不管了。他的经济来源就他出嫁多年的妈和几个姐姐从自己的钱里抠了,哦,对了还有他晚上去钓拿去买鱼的钱。加上他们村是搬迁村人均一年有六百块。反正单身汉也花不了多少。就这样得过且过的活着。大家背地说起他来是用做反面教材的:哦都不管你,让你像金叔似的一天天就什么事也不干,到处跑,不成人。大家觉得从小他没人管,废了这辈子。当面就客客气气的。

还有一个叫进民的男孩子,和我们是上下屋。很胖很懒。这个是给他父母惯出来的。二十一二岁吧。父母能干加上不当教育或者说父母只在乎他吃饱穿好导致他现在这样的。学修车的嫌脏,不肯下手,去那都待不长。每次出来几个月就又回家。别说给钱家里了,每次出来都还要给他车费。有一次他妈跟我家婆说:人家说我宠我进民,这么大还帮他洗衣服。我自己的孩子我知道,衣服是从小到大都洗的,我看不得他丢在那里我也是闲着,自己的孩子自己不疼啊。有什么办法。现在孩子又不多生活也比过去好了。这些都没事,就是觉得他胖了点。怕过俩年不好讨老婆。彩礼我们都备好了。所以也不愁,胖就找胖的。孩子我们帮他们带。

没父母给计深远会造就少爷,有父母不会给孩子计深远也一样会造就少爷。


珍的似水年华


笔者的堂哥,就属于这样的“大少爷”:

笔者的堂哥,现在33岁。大学毕业以后,应聘到了新疆的一个企业,工资5000元左右,也算可以了。可突然有一天,企业给二叔打电话,说堂哥已经好多天没上班了,让回去领堂回家。回家之后,问堂哥是什么原因不上班的,他也不说,反正从此以后就不出去打工了,也不帮着干农活,整天的生活就是电脑、手机,已经两三年了。



通过笔者的了解,发现这并不是少数现象,而是越来越普遍的问题,可以算得上是假“啃老族”了。那么,是为什么呢?



父母的溺爱。

现在30岁左右的一代人,都是计划生育政策相当严格时候出生的一代人,有的是独生子,有的是两个孩子,很少有四五个孩子的情形。这代人与父辈们相比,也是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的一代人。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日子也是越来越好,除了必要的生活支出外,也有更多的钱来给子女买东西;而且,由于孩子比较少,不管是父母亲还是爷爷奶奶,都比较疼爱,甚至是溺爱,“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要钱给钱、要物给物,更别说干体力活了。所以,就养成了长大以后还是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不愿意出去打工,也懒得干农活。



心理落差大。

特别是那些从小到大成绩优异,在学校,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从来都是受夸奖的那一个;在家里,是家人心中的乖宝宝,很少责备。但是,出了学校这座象牙塔,离开家这个避风港,当自己需要一个人面对复杂的社会的时候,就会发现人与人之间不是那么好交流的,钱也不是那么好挣的,与自己当初的期望相差甚远,心理落差大,受不了,所以就会回家,时间长了,也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好了。



眼高而手低。

还有这样一类人,看着其他人可以挣大钱,就眼红、羡慕,总是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得一份比其他人更好的收入。瞧不上收入较低的工作,更不愿意去出卖自己的苦力挣钱,每天都是想着赚钱的好主意,但是,很快发现并不现实。属于眼高手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一类型。(图片来自网络)

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类现象出现的呢?

欢迎点击右上方红色【关注】,【农策分析】带您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帮您解读更多涉农政策。

农策分析


这种人世界上很多。

我大学时,同宿舍的兄弟去扶贫,走进山村,看到一个壮年男子躺在床上,啥都不干,等着扶贫,连碗都不洗,天天就是睡了吃,吃了睡,有上顿没下顿,等着亲戚给他送饭,等着村干部给他发低保,没老婆也无所谓。

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现在的中国社会,虽然在城市买房还很困难,但是一些劳动型工种的工资并不低,比如快递员、外卖送货员,只要肯干,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还是没问题的,还可以在三四线城市买个比较好的房子。

除了老弱病残,不干活的大少爷主要两个方面,一是懒,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没有责任感;二是怕没面子,特别是农村,觉得都得进政府或者当大老板,但是眼高手低。

这种人没办法


谈笑阁


农村“大少爷”越来越多,不打工,不干活,还不缺钱,这是为啥呢?有人说,穷人家的孩子应该早当家。那么,啥叫当家呢?还有句话,叫做,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也就是说,所谓的当家就是懂得量入为出,对赚多少钱花多少钱有个计划性。那么,现在的农村为什么会出现一大堆少爷呢?他们,一个个浑身名牌,天天晃晃悠悠不打工,打打牌、泡泡吧,扣扣女混日子。但是,出手阔绰,看样子不缺钱。他们的钱哪来的?

1、你们那,农村大少爷多吗?

其实,所谓的农村大少爷,就是说农二代或者农三代,人家不再务农了。人家也不再打工了,人家浑身名牌了,人家有时间又有钱了。那么,他们的钱哪里来的?其实,我们都知道,60/70后们,大多是靠进城打工赚到的第一桶金。回农村老家建房子,有些建成三层小洋楼,气派的很。还有一些,进城买了楼,从此,他们的二代,三代都是城里人了。这些后生往往不再务农,打工的也越来越少了。

2、农村大少爷住楼房、开小车哪来的钱?

其实,农村大少爷的大量出现,不是个别。是很普遍的,原因就是60/70后们靠打工或者做生意甚至拆迁获得了第一桶金。从而,有了楼房、小车。这些后生们生来就过上了好日子,自然不知道苦日子怎么过。那么,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一方面,农村独生子女多,六个口袋供他一个少爷花,那当然是相当阔绰了。再加上,这些年,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增多,一年到头,种子化肥都有补贴,被征地的村庄还有各种分红。这一算,农村的大少爷们还真阔气。

3、农村的大少爷如此普遍,是好事还是坏事?

其实,农村的大少爷们之所以如此多,这是和农村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相联系的。农村人富了,自然不能苦孩子,甚至要溺爱孩子,宠着他们。那么,这些人不做任何事情,不产生任何价值。他们的出现和存在是好事还是坏事?其实,在城里也一样,出现了大量的宅男甚至是啃老族。他们活着就是啃老,老人不易。但,好坏家产摆在那,够啃就行了。人家愿意,恐怕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4、长此以往,将来这些大少爷们怎么办?

有人说,金山都有吃空的时候,这些大少爷们将来结婚生子。老人们逐渐老去,需要人照顾,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他们怎么办?其实,这些事情外人的操心都是于事无补。关键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决定将来自己的命运。小编看到过很多一两代人实现逆袭的家庭。就是说,经过一两代人的接力奋斗,成功的从农民转化为市民。也有的,家庭成功的从北方人,转化成南方人。甚至,有的家庭,成功的从中国人,转化为外国人。但是一个家庭一旦坐吃山空,将来的日子可想而知。


聚焦三农热点说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大少爷”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但目前只是个别现象。其实不光是在农村,在城市当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样的孩子和我们称之为“啃老族”的情况很是相似,虽然已经到了该挣钱养家的年纪了,但是完全没有一点这样的意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先说一个本人身边的例子吧,老家村里的一位老邻居,这位老邻居的生活条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到十几年前一直算是村里面条件非常不错的人家。这家人的男主人按照村里的辈分本人应该喊声大伯的。大伯会修理自行车,那时候自行车可是家庭主要交通工具,这位大伯早早的就在县城摆了一个修理自行车的摊位,生意真的算是很不错,没几年就在家里面盖上了二层楼,那时候村里面可没几家有楼房的。这位大伯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儿子是最小的,这样的家庭想想也知道,儿子自然是备受宠爱了。

这位大伯的儿子小时候学习就不好,但是大伯在城里修车就把儿子送到了城里的学校,后来考大学复读了几年也没考出好成绩,大伯拿出来不少钱把儿子送到了一个不正规的大学,毕业后还没毕业证。大学毕业后大伯又托关系给儿子找工作,后来总是干没几天就不干了。大伯的这个儿子那时候就开始了在家中打游戏、看各种网络修仙小说的生活,每次见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本厚厚的比字典还大的小说。

这样的情况一致持续到现在,大伯的儿子现在已经三十几岁了,工作失败之后,因为在家养尊处优,体重已经飙升到快三百斤了,继而导致的是次次相亲失败。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大伯年龄已经快七十了,生意也不好了但却依然在路边摆摊修车,但是儿子却依然在家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对于这样的情况相信不少的朋友的身边也存在,或者也听说过类似的情况。对于这样没有“羞耻心”的啃老族我们对其的劝说有时候真的是没用的,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已经将父母要养自己的想法根深蒂固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不全在孩子,还有父母的问题。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有时候我们觉得把子女送到最好的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要知道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教育,而学校教育是要排在其后的。父母给孩子的不光是好的物质生活,还要有足够的精神关怀,只要物质和精神都富足了,孩子才能够更好的成长。

而现在不少的地方父母为了挣钱不得不背井离乡,农村出现了不少的留守儿童,这就导致不少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了空缺,孩子的家庭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其实不只是农村,城市当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父母为了挣钱工作而忽视孩子的成长健康问题。所以说对于这样的所谓的“大少爷”也好“肯老族”也罢,很大程度上都是家庭教育失败的结果。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大少爷”,一听到这个词,就想起了过去富贵人家的“少爷们”,他们的生活衣食无忧,并且整天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家里有丫鬟伺候着,而出门在外也有仆人们追捧着。遇到什么事情了,也往往都只会依靠父母。这样的人,在过去也被称之为“纨绔子弟”。可是近些年,农民的日子是逐渐富裕了,农村的变化也挺大的。而这些变化中,有些好现象,也有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在农村里有些人家的孩子,那就和过去的“大少爷”差不多,他们在农村里不干活,也不出去打工,可是却并不缺钱花,抽的是好烟,穿的、用的还都是名牌,这是为啥呢?

村里老王的孩子已经30好几了,自从大学毕业了以后,在外面也是闯荡了几年之后,就不愿意再出去打工了。整天在家里不是捧着一个手机玩耍,就是坐在电脑前玩游戏。常常白天起不来,晚上睡不着。经常都是大中午了,父母连喊带骂好几遍之后,才起床来吃饭。而吃完以后,不是出去疯玩了,就是躺在床上玩手机。没钱了就会向父母伸手要,吃的、穿的、用的全部都是父母买单。

前年,父母好不容易给张罗着给相亲了一个对象,本来以为成家了以后,小王会改变这种“大少爷”的毛病,会因为压力大而出去打工。可是成家了后,夫妻两人家小孩子一起待在家中啃老,这可让老王两口子是苦不堪言。村里很多人看不习惯了,都劝说老王不要在这样惯着他们了,但是老王却说,他是家中的独子,不管不行啊!再加上他们两人是在镇上做点生意,手头也相对来说比较富裕,所以,即便老王两口子已经都快60岁了,还会把30好几的儿子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养着。就算是他们的心中有不满,也就只好继续忍气吞声,任劳任怨。

像老王这天的家庭,在农村里真的不是个例。近两年像老王儿子这样的“大少爷”在农村里确实也是呈现出了增多的趋势,基本上每个村子里都有。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农夫认为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生活水平提高了,育儿观念发生了变化。

以前一直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确实在过去是如此。可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条件也相对来说富足一些了,并且现在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老辈人都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孩子不听话了,往往就是一顿责骂。可是现在对于孩子,多数家长都不敢要求过于严格,甚至还有些家长害怕孩子。

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

自从计划生育以后,在农村里也有不少的家庭是独生子女。而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父母们也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什么都是给他最好的,从小就对其百依百顺,生怕孩子受到任何的委屈,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安排一切,即便是长大了也是如此。

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乏管教。

还有很多的孩子从小就是和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生活的,父母常年不在家,孩子门业缺乏管教。而爷爷奶奶却对孩子看管不够严格,毕竟隔了一代了,老辈人看管起来也费心,看得过于严厉了,会担心孩子父母有意见,所以往往都是由着孩子的性格来,爷爷奶奶和父母一起宠溺惯出一身少爷病的孩子。

老话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另外还有“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而其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就和父母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对于孩子过于溺爱,这样不是在爱孩子,其实是在害孩子。在家里可能是少爷,但是在踏入社会以后了,那就没有好果子可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