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尔道—阿巴嘎潮尔,内蒙古非遗文化,是世界四大类“潮尔”之一


蒙古民族古老的艺术有“潮尔”和长调演唱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作为草原文化的精髓,在锡林郭勒形成特有的风格,享有很高的声誉。以蒙元文化为核心,以蒙古“潮尔”、歌舞、长调、服饰、马头琴、搏克为内容,挖掘整理历史四大部落:阿巴嘎、苏尼特、乌珠穆穆沁、察哈尔的民间民俗文化,不断丰富蒙元文化内涵。阿巴嘎文化区要以成吉思汗宝格都乌拉、“潮尔”为依托,以阿巴嘎部落文化为特色构建阿巴嘎文化。“阿巴嘎潮尔”是世界四大类“潮尔”之一。

潮尔道—阿巴嘎潮尔,内蒙古非遗文化,是世界四大类“潮尔”之一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阿巴嘎旗文化馆获得“潮尔道-阿巴嘎潮尔”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潮尔音·道”的歌词内容庄重肃穆,含意古朴、哲理深刻。其演唱曲目也有严格的习俗规定它不允许在生活中亲朋小聚等一般场合演唱也不允许与情歌、讽刺歌曲、划拳歌曲等世俗歌曲混在一起演唱,只有在国事祭奠、敖包祭祀、王公贵族升迁等庄严的场合和隆重盛大的群众集会中才可以演唱,演唱“潮尔音·道”的歌手和“潮尔沁”享有崇高的礼遇,他们必须穿戴整洁、庄重,蒙古族男子所需佩戴的随身之物,如蒙古刀、火镰等一应具全。气宇昂然地跪立于聚会的主席之前或帐篷、蒙古包正中,庄严地演唱“潮尔音·道”。

  “潮尔音·道”和旋律并不象一般民歌那样古朴简单,而是非常复杂严谨。旋律多变,音域宽广,跨跃幅度大,最大可达17度,演唱要求也很高,因此,能够演唱“潮尔音·道”的人为数不多。已故的优秀民歌手有特木丁、策登等,健在的著名歌唱家哈扎布、马希巴图等优秀歌唱者(都是原来阿巴嘎人)。“潮尔音·道”的演唱曲目,有严格的前后顺序,例如,在国事礼仪中须先唱《先世的福荫》,而后是《如旭日般升腾》、阿巴嘎四季歌《汗德乐黑》最后以《圣主成吉思汗》结束。

“潮尔音·道”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和其它“潮尔”一样,形式尽管各不相同,然而其共同之处是产生和声,在音乐学术界对于和声的起源习惯的看法是欧洲的教堂音乐,所以研究阿巴嘎潮尔、呼麦、冒顿潮尔、黑拉嘎顺潮尔,对于研究和声的起源具有崭新的意义和价值,这就说明和声艺术至少在中国北方民族中已有千年的历史,因此现在对民俗文化“潮尔音·道”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其价值和意义远不限于蒙古民歌本身,而是大大地超越了这个范围,它直接关系到和声的产生和研究,所以引起了国际音乐界和其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和研究。因此要珍惜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