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心自卑的人往往都非常自负?

焦大看天下


朋友你好。这里是心理咨询师老友手札,很高兴回答朋友你的问题。


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就是

——为了自我保护、为了自己能继续相对正常的活着。

这样的答案,可能看起来有些“让人意外”,那么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吧。


当你往水池里丢一块石头,你觉得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

很简单,就是本来平稳的水面开始泛起一圈圈涟漪。

那么,在石头丢进去之前,水面的平整是因为整个系统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接着外力介入,打破了这种平衡,开始出现涟漪。


而人、人生也是如此,需要保持相对的平衡。

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生活要求保持、我们需要保持就能保持的,那么,就会出现一些内心冲突来打破内心的平衡。

这种打破平衡的状况,就比如我现在内心非常、非常的自卑。


自卑是一种打破内心平衡的元素。

它打破了我们内心的平衡之后,就会使我们在心理上,不自觉的感觉低于他人。

那么基于生存本能,我们就需要让内心的这种失衡重新回归平衡,也就是“把自己装在自负里”、“把自己伪装在高高在上里”。


是的,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补偿。我们通过刻意夸大一种,去帮扶另外较弱的那部分。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协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实的样子。祝好。


老友手札



自负之人必有可怜可恨之处,这类人自卑心理产生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其成长经历当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家庭环境、父母教育等等,虽然很有后天的一些问题存在,例如:长相、能力等等。简单来说,一个人之所以会自负,会对自己产生超出合理范围的超高评价以及对他人产生贬低,其本质是对于自卑的补偿心理。


通常情况下,自负并不是自卑的初始状态,而是通过某种经历而导致了他们习得了这种思维过程,例如:偶然间,他们发现对自己吹捧一下会得到周围人的赞扬,贬低他人可能会让自己更舒服一些,逐渐,自负的思维就产生了,甚至有一些人长期蒙骗自己而无法自拔。


心理博学社


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有些人非常的自负。一旦你说了一些不同意他们的话,他们往往会暴跳如雷,其实这样的人根本不是自信,而是一种骨子里自卑的表现。

在心理学看来,一个自负的人,其实是非常自卑的。为何如此,我们今天可以为大家分析下几个具体原因。

第一:希望通过补偿机制让自己感受好些

为什么自负的人不是自信,这是 因为一个自负的人,他的自信并不是建立在准确的自我认知中。

他们之所以自负是通过自己想象出来的,当他们觉察到自己非常自卑的时候,为了防止自卑进一步恶化,他们会通过大脑的补偿机制,增强自己自信的感受,从而抵消自卑的情绪,恢复自己的自信。

比如很多人爱炫耀的人,他们内心也非常的自卑。但是他们是希冀通过炫耀让别人来羡慕自己,让别人认为自己很厉害,从而减少自己内在自卑情绪。

这种补偿机制虽然能弥补我们内心的自卑,但是这种自信并不是建立在自我能力上,而是建立在外表上就会显得非常的虚弱。

一个人越自卑的时候,他的这种补偿机制会越明显。在生活中你也会发现,有些人越自卑无能,他就越喜欢批评别人也是如此,他希望通过这种批评证明自己很厉害,事实上,这种自负反而会让别人觉得他不可一世,并不能帮助他和他人建立友好的关系,反而会让别人越走越远。

二、自负的人,希望通过自己无所不能证明自己的优秀

在生活中,你会发现,很多自负的人,他们最喜欢摆出的一副姿态就是自己非常的能干,这种喜欢表现自己能干的一面,如果过于突出往往会形成表演型人格。

他们会让我们无法看清自己,脾气也会变得格外的暴躁,多变,很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过于自负的人之所以自卑,他们会把优秀看得很重要,一旦认为自己不够优秀,就会无所适从。

真正自信的人来自骨子里对自己的欣赏,更来自平和的心态。而自负的人却会把优秀变成衡量自我价值重要标准。

优秀虽然是建立自信的重要方法,不过优秀并不是终极目标。优秀是我们对自己负责所呈现的一种状态,如果我们过于在乎自己是否优秀,就会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建设。

真正的自信来自对自我的锤炼,这种锤炼不仅是自我能力塑造,还有自我人格魅力的塑造。自负的人之所以自卑,往往是这种认知上的失调,他们喜欢用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却忘记了自我人生的塑造。

所以自负的人活得非常的痛苦,因为他们是活给别人看得,而不是给自己看的,在为人处世中,他们也会因为这种表演型人格很容易有失落的情绪。

第三:自负的人之所以自卑,是因为对真实自我缺乏最正确的认知

自负的人之所以自卑,乃是因为对真实自我缺乏最正确的认知。他们不知道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的人生目的是什么。

真正的自信是找到自我存在的基石,这种自信不是依赖他人而存在。而自负的人却是把自我建立在别人认可的基础上。

当别人认可自己的时候,他们会激情四射,而一旦遭到别人的否定,就会变得非常失落。所以这种自我是非常虚幻的。

自负的人之所以自卑也是因为过于把某些东西看得过重,却忘记了自我成长的目的并不是证明自己有多么厉害,真正自我是建立在自我确认的基础上,这种自我确认是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比如林清玄曾讲述自己在写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而蔡志忠曾说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喜欢漫画,这将是自己一生的事业。

这两个人其实并不足够优秀,他们在学生时代,国学与数学都不好,但是当他知道自己的长处,并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的时候,即使别人批评他,也不会阻碍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自负的人骨子里自卑,是从来没有去思考自己是谁,自己一生能做什么。正因为如此,他们的骨子里对自我建设也是无力的,只是希冀通过外在的厉害去弥补内在缺失。

所有自信都是建立在自我确认的基础上以及自我的认知上,一个真正自信的人一定不害怕批评,他能欣赏别人,也能尊重差异,这才是真正内在的自信,既懂得包容万物,又能持续进化自己。


远源流畅


自卑和自负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有的人自卑,有的人自负,还有的人自卑和自负其实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三种性格心理的人,其实都是同一个病症,都是要么心理曾经有过创伤留下过心理阴影,或者是心理脆弱所造成的一种低卑或高傲的心态,都是一种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的一种感觉。

当然,自负是外在的,自卑才是内心的。其实不论自负还是自卑,都是一种内心自卑,没有自信,没有信心,缺乏安全感的一种感觉。如果想要消除一个人的自卑和自负,首先要克服他的自卑,激发他的自信以及鼓励他的决心,还要克服他的耐性和耐心等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事实,这也需要调整他的这个人也得有一定的耐心、耐性和决心等!!


当代诗人李秋忠


自负就是更高级的自卑!自卑的人,总是与人比,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比的多了,就感觉自己什么都不行。即是自己有些方面还是可以的,他也认识不到。

自卑的人,眼睛总是盯着别人,只要是他没有的,他总是想象着要得到,不管具不具备条件,有没有可能,想的多了,慢慢地就麻木了,甚至丧失了凭自己的能力,也能达到某种状态。

自卑的人,行动力很差,因为思想活跃,跳跃性的思维,经常断片,常常想到一件事情,还没开始做,就已经想到所有的困难,想象中的困难大的会让自己打消开始念头。放弃了后,马上就又转到到另一件事上,重复着不间断的反反复复。想累了,就会停下来安慰自己,总会有出头之日。

当长时间不断地念头在脑子里出现,有时候浅尝辄止的行动,略知一二,也会成为谈资,为自己的不成功找借口,让自己暂时得到一种满足感。满足感后接着就是深深地得自责,感觉自己很无用,又加深了自卑的感觉。

一些健谈的自卑者,还爱比较,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还死不承认自己的弱点。到了死要面子活受罪这种境界就是自负。

自负的人目空一切,看着谁都不顺眼。尤其是对待那些有些成功的人,在他眼里会挑出无数的毛病,刻薄的批斗人家到一无是处。面对一个不如他的人,他会把人家贬到一文不值。

很有意思的是,当一个正常人当面与他面质到他哑口无言的时候,自负的人会生气到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眼珠子都翻到天上去了!


国泰民安盛世情


都知道人的自卑情绪通常源自于对自身处境的不满,那么一个自卑的人往往都非常自负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 1、内心太过脆弱

自卑感本质是对自己软弱和无能产生的情绪反应,严重时,这种情绪非常具有摧毁性和毁灭性,它让一个人对自己的存在感和生命的意义感发生怀疑,所以当这样的情绪越积越多,就需要去寻找一个出口,或者说一种心理补偿,来获得某种优越感,以证明自己的存在的心态就开始偏向自负。

2、过度轻视自己脱离客观认知

人的消极情绪会让人脱离客观认知,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充满自卑情绪,他对自己这个生命客体的判断和自我认知变得模糊,这意味着,他会过度轻视和看低自己的不足,感到比真实的自己更差。

3、想要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获得心理补偿

相应地,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获得心理补偿,他会夸大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优点,以为这样就实现了自己生命能量的平衡,可以继续保持一种相对正常的生活,但是自己又往往掌握不好分寸,补偿好了还继续补偿,以至于出现丑陋的疤痕,变得厌世或轻生。

总之,人都不会十全十美的,自卑感是人人都会有的一种正常情绪,区别只在于程度上的差异,适度的自卑感会让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始终保持学习状态,对自我成长其实有很大的激励和督促作用,但是当这种自卑情绪对我们构成比较大的困扰时,就会对自身产生负面影响。


碧浪达夫人


自卑和自负本质上是一样的。

它们出于同源,叫做自恋。

可以说,自负和自卑是自恋这个硬币的两面。

自负的人会觉得对自己有一种超乎实际的完美主义想象,坏的是别人,自己是完美的。

自卑的人,其实本质上也一样。他虽然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但是本质上他是独一无二的,是特别的。他对自己同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幻想。

总之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自己有超出现实的幻想和期待。都没有办法真正的去面对和接受现实的状态。

所以自恋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恋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当中必须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或者说必须需要去完成整合的一个阶段,一般发生在婴幼儿时期。

当我们还是婴儿期,和妈妈共生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我跟妈妈就是世界的全部,这个时期叫做共生期。

在共生期的婴儿是有全能感的,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全部,而周围的环境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满足的,我饿了就会有奶,我累了就会哄我睡。这就是自恋的起源。

同时婴儿也会根据自己得到的相应的回应。来评判自己是不是足够好,足够受欢迎。如果饿了哭了有人回应,那么我就是「好的」,而没有人回应,那么我就是「坏的」。

再大一些他就会发现,原来我跟妈妈是分开的。这就是人生命中第一次分化出「主体」和「客体」,也就是可以分清我和你是不同的。这是自我的歧视,或者说是自体感到起始。一般这个时期是在半岁到2岁左右。在这个阶段他会想要开始离开妈妈,但是他又需要妈妈。不停的重复经历这种离开返回—情感充电体验的阶段。好比是一个扫地机器人,要出去探索,但是眼睛要不停的回望着妈妈。

这个时候如果养育者没有给到合适的回应,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他会认为满足自己的是好妈妈,而没有满足自己的是坏妈妈。也就是会特别的偏执分裂,对这个阶段的孩子非常的难哄。不管怎么做,都感觉很难去当一个好妈妈。

而自恋性的问题往往就是在这个时期没有很好的度过。假如养育者习惯性的忽视孩子的需求,忽视孩子的哭闹背后的情感诉求,那么孩子会转向于封闭式的自恋。他把这种情感投注都投注到了自身,而无法投注到外界他人。他会觉得自己是好的,独一无二的,受人喜爱的,这个时候他也习惯性的会封闭自己,而无法面对现实。

所以有自恋性问题的人往往有一个特征,就是他的内心当中始终充满了自己的全能幻想VS.而现实有限性冲突当中。

因此我们会把自负的人叫做厚脸皮自恋,

而把自卑的人叫做薄脸皮自恋。



一张心理薛洋


很多时候人都会有自卑情结,当一个人面对他无法适当对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时,这时出现的就是自卑情结。 这本身也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情节严重,极端自卑,那么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因为极端自卑,性格变得更加内向,不敢与人交往,害羞,紧张,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情况严重者还会导致抑郁症。 二是,因为内心极端自卑,而自尊心又特强,所以他不想让人看到他自卑、脆弱的一面,也是相当在乎别人看他的眼光,这时他迫切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起来,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为一种病态的自信,即自负。这种人其实他内心是相当脆弱的,不堪一击。


黑夜中的一绺光


因为他们内心有个观念在主导着他们,你就是是非成败高于一切。他们或者受原生家庭影响。或者后天形成。他们把是非成败看成衡量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看不到许多其他的因素,因而就会在功成名就的人面前自卑,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自大。

这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只是同一个事情表现出来的两个方面。

不是心理出问题,而是观念出问题。只有纠正他们根上的源头,才能解决问题。

我是小番茄通俗心理学,用最通俗的语言帮你解决心理问题,欢迎关注我。


小番茄通俗心理学


这是一种是对自己的极度不信任,总感觉什么都没有别人好,然后会变得胆小懦弱,不敢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自尊心非常的强,所以不能接受别人任何的不支持和不赞同他想法做法的行为,在外人的眼里就会是自负。这是两种极端的表现形式,但大部分都会在这两种形式中间呈现,既不会表现的太自卑,也不会表现的太自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