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事能力差,干的事情又少又慢,但是工资是最高,你怎么看?

松果66458736


【纸箱客】观点:题主所说的“能力差,干得慢,干的少,工资最高”的同事,纸箱客认为只是个例,在任何一个企业,几乎都不可能出现题主所描述的同事,除非这位同事是题主所不知的---老板的孩子(但只要是真正干事业的老板也不会这么愚蠢,毕竟这样做会打破公司的平衡,甚至引来像题主一样的人的【讨伐】)。

一、企业作为一个让老板盈利,让员工有收益的平台,是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则】的,这个规则适用于【圈子】里的每个人,不会有例外,否则就会失衡。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分配的失衡,因为最为支撑企业的员工来讲,有可能对于工资的高低,工作量的多少并不是很在意,但如果出现某一个同事特别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怨言、怠工甚至更严重的事件,他们不管这位高工资的员工是不是工作量最大,工作业绩最好,质量最高,他们关心的就是那个【结果】--最后拿到手的工资。

所以,无论是企业老板也好,人事部门也罢,更多的工作就是维护企业的【平衡】,这个平衡的维护点可以是:行业内平衡、同一区域周边企业的平衡、工厂内部的平衡、近似岗位的平衡,只有平衡了,企业才会良性的运营。

二、题主提到的这位同事“能力差,干得慢,干的少,工资最高”,明显这种现象已经打破了企业的平衡,游离在了圈子之外,相信题主发现了,作为老板或领导一定也发现了,纠偏就在明天,题主拭目以待。

没有人能够既无能、又无业绩,还能在公司取得高的工资,这对于个人来讲属于【天上掉馅饼】,对于企业就是一颗【臭炸弹】,即使引爆还会熏很久才能消除这种【臭】的影响。

而且,企业的负责人也不会允许题主所描述的这种现象、这样的人出现在企业当中,或许这一次是某一个环节的【意外】,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相信,题主说的事情会很快地得以纠正。

总结:

题主能够发现企业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说明自身很优秀,同时也很关注公司管理的细节,所以纸箱客建议以后这样的问题可以直接和公司上级领导沟通,如果非要在平台发布,建议可以这样提问:我发现了同事的这种情况,该如何和领导沟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的话,会对题主更加的有帮助。

个人见解,我是纸箱客,欢迎【关注】并交流,关注后可以看到更多的回答和分享。

纸箱客


2014年7月,我表弟研究生毕业以后回到家乡河北廊坊,在一家小型外资企业上班,做研发工程师,月薪3500。

同年9月份,公司通过猎头招聘来了一个研发工程师,小张,月薪5500。小张从上海招聘过来,由于小地方不好招聘技术类人才,再加上猎头推荐过来,该外企的总经理忍一忍就给了offer。

关键是,这个猎头推荐过来的是我表弟同学校低一级的一个师弟。

也就是说,表弟读了3年研究生,毕业后比晚一级的小张低了2000块。

当时表弟找到我,一起分析一下:

1 小张从上海过来,上海薪资一定比廊坊高,现在继续延续较高的薪资是合理的;

2 小张是通过猎头推荐过来,而表弟是校招进来,猎头和校招进来的薪资一定不一样;

3 小张有两年的工作经验,2年能拿到(在廊坊)相对较高的薪资,说明该类岗位薪资水平还可以,表弟需要加油。


通过与表弟后续交流得知,小张好吃懒做,开始的时候仗着大城市回来的,对研发主管安排的任务能拖就拖,完成的质量差。这几年拿着较高的薪资,实际的工作量和质量都很差。

2018年年底,表弟离开了这家小的企业,转投天津发展。离开的时候,表弟已经是研发部的主管,管着师弟小张,薪资也从3500涨到了7000,而小张依旧是5500每个月......

感悟:

1 一时的低薪资不是问题;短时间的落后,不是落后;

2 拥有高薪资、个人成长的核心是坚持不断的努力;

3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时运气得到的,没有真实实力总会还回去,上天饶过谁?


曹哥,世界500强中层经理,浙江大学MBA,多年管理经验,洞察人性,深入思考成长的规律!点击关注“曹哥聊职场”,有更多高价值信息为您参考!


曹哥聊职场


在私企里这种现象应该很少存在。公司会更注重效益,不会养闲人,如果真是同事工作能力差,时间长了老板会有所衡量的。

在国营行政事业单位确实不好说。我一个小姐妹儿就经常跟我抱怨她单位一个同事,没什么学历和工作能力,但却很招领导待见,经常性就给安排些跑跑腿打打杂的工作,福利待遇比她们这种参加考试进来的还好。或许有人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是不是心里特别不平衡,感觉特别不公平?这是很正常的心理表现。

假如真遇到这种情况,那我们就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了。第一,像我小姐妹儿同事这种人,也许他的工作能力不强,但也会有他的过人之处,一贯被大家厌烦的溜须拍马谗言媚笑不也是一种本事吗?第二,我们不要把大把时间放到他们身上,缩小自己的关注圈,扩大影响圈,闲暇时间多读读书,提升自己的能力,机会来临的时候,你的心里就会平衡啦!第三,每天保持一个好心情,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三人必有我师焉,或许看不惯,但不生气你就赢了。


学沐思君


我是一个生意人,所以平时走的地方比较多,也认识很多公司单位领导,你说的这种现象其实很多地方都有啊!例子我能举一堆!

我有个哥们的项目部的副手,就是个九八年的小男孩,专业不对口,回公司也基本上是打游戏为主,不怎么做事,底下的同事非议得多了,我那哥们就给他配了个小办公室,让他要打游戏就里面呆着!

没办法啊兄弟,我那哥们私底下跟我说,这小朋友外公是建委老领导,门生也多,爷爷农行老行长,还有行政单位里的亲亲戚戚多得很~让他去跑这些地方都顺利又痛快!

当初去这小朋友来上单可没少花心思!竞争对手还好几家呢!

你看,这就是人家高薪的价值所在!

道理其实很简单,大家要知道,存在就有其合理性!

要知道现在的社会,节奏飞快,商业机构的存亡兴替也很快,以至于机构本身对效率的追求就放到了极致!甚至功利性很强!

所以没有哪个无缘无故仅靠吹须拍马的人一直能在公司内部生存更别说居要位享高薪了!

若你真认为你的一个能力差劲的同事还一直拿最高薪,那很大可能是你看偏了,人家最具价值方面你没有发现而已(当然也有特殊例子但甚少)!


流芳百世翡翠订制馆


首先你觉得不平衡你就输了,输在了没有大的格局!同事能力差工资高,挣得是老板的钱,你不用为老板省钱,有那时间想想自己能力强为什么工资却不尽人意,有时候这个社会就很奇妙,早早辍学的人当起了老板,吭哧吭哧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甚至读研三年后找不到工作,所以做任何事不违心,不后悔,想要变的好就要从自身变强大……那时候格局就要再扩大


萧涵紫叶


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我们不要看在一时。

1、作为企业来讲,利润是生存的根本。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时代,利润高,这个现象存在,大多是些关系户。因为关系的原因,企业愿意养着他们,能养得起。现在不行了,供大于求,企业倒闭、裁员的消息不断,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时代,这种现象,渐渐的少了,几乎没有了,有也是个发现的时间问题。

2、作为个人来讲,评价总有个过程。企业的薪酬是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每年都有调薪、降薪的人,这需要个周期。而不是你看到的今天好,今天工资就高了,明天不还,明天工资就降了。除了计件工资、提成工资外,很多岗位还做不到如此精准。

3、从旁观者角度看,未必客观、真实。从个体心理来讲,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付出的比别人多、工资应该比别人高。事实是,很多人都高估了自己。公司有公司的薪酬评价制度,每个岗位有每个岗位的价值,孰重孰轻,只有站在公司的角度评价,才接近于客观、公平。

4、一个优秀的职场人,最好不要关注这些。一个人的职场是由能力和机会组成的,任何时候最重要的关注点,就是自己的能力如何提升。有竞争力的能力了,即使遇到这个不公平的环境和待遇,可以一笑而过;而不具备竞争力的人,即使一时的“得意”,谁能保证他这个工作能做多久?

我就是这样看,职场。


思者在


不仅抱怨同事能力差,还有不少人抱怨领导也没什么本事

《人民的名义》高书记关于任命干部的辩论:

虽然有诡辩的嫌疑,但说得很真实。

即使很多人现在觉得你领导很蠢,但起码他选择领导这块就比大多人有能力多了,起码他选对了赏识他的人,然后他当了领导。

而大部分人没有,还在等待着“伯乐”。


HR常问的一道面试题:

如果你和你的上司出现矛盾了,你会怎么处理?

标准答案:尊重上司的决定,因为上司所站的高度比自己高,自己肯定是哪点没有想周到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的。

HR招人的时候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这明明和专业能力无关啊。

什么叫能力?仅仅是岗位专业能力才叫能力?

记得在大集团的时候,省公司领导会不定时来我们分部视察,我们领导有几次大周末还让我们回去公司“加班”。就是为了让大领导来到的时候看到我们在“加班”,

很多人抱怨:有没有搞错啊,大周末还要上班?

刚入职的时候,领导叫我帮他整理文档,我居然发现我领导——不会Word四周环绕图片!

当时我的心情是奔溃的,好好奇是怎么当上领导的


工作时间久了,就慢慢发现领导的过人之处。

省部的消息永远是我们第一个知道,以至于当初我们也是最快完成业务战略调整的。

省分部有什么好处福利,我们也是第一个享受待遇的。

工作能力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能力,还要有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抗压能力等等,如果仅仅以一点做出最终判断,以偏概全,未免有点武断了。

身在职场中有时候工作需要和不同类型的人接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才是正道。



如果您觉得有启发:欢迎点个“赞”:)

欢迎关注@公叔荣 前五百强职业经理,能跑马拉松,可阅百本书,说有趣的史,做有用的事

公叔荣


职场是个技术活,别人在你眼里看来是做的事少又慢,且工资拿得高,这事也许是各人所做的工种不同,高难度、高质量的产品是需要时间去做,并且质量有保证,对于这类高难度的产品而且工价也高。高难度的产品和普通产品相比,普通的产品肯定是做得快做得多,但工价不高,这样就会产生有些不懂得产品原理的人看来是别人做事少又做的慢。

当然,在工作中也有很多职场技巧,有的员工是老板亲戚朋友关系,也有的是资历较深并且和管理关糸混得好的老员,总之,在职场中少管闲事,多做事,做好自己份内工作,拿自己应得工资。




相识是缘78665661


关于你的这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首先,不知道你在这个单位多久了?对你这个同事了不了解?入职时人力是怎么给你介绍他的?如果你是一个公司新人的话,这个问题就是悬在你心里的一个问题,慢慢在以后的工作中去找答案;

其次,一个人在公司的贡献除了专业的、效率高之外,也会有其他的方面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比如说人脉关系、比如策略等;

再次,现在的企业里面,人员关系也比较复杂,这块就是灰色的,是拿不到台面上来说的了。

总之,这件事我觉得还是让时间给你答案吧,随着你对公司和她本人的深入了解,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的!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石榴王123


薪资并不完全跟具体的工作能力挂钩。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员工的薪资是在入职的时候,以工作年限作为参考依据确定的。当然,应聘者在一开始也完全可以主张更高的报酬,这里面有一个跟HR讨价还价的过程。期满转正后,薪资的评定就是以入职时候确定的为基础,再根据工作业绩、资历还有职位的变动等进行调整。

所以题主说的这个情况,极有可能是他的工作年限比周围的同事要长,加上入职的时候和HR谈的比较顺利,才使得他的薪资要更高一些。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闲来无事,喝酒聊天的时候,他就跟我说过:“真后悔当时没有跟人事的把工资再往高谈谈,XXX,他工作年限跟我一样,可就因为入职的时候跟公司讨价还价了,现在都比我多,郁闷。”

另外我想说的是,“No one aspect tells the whole thing”,很多时候窥一斑并不能见全豹,一件事情总有一些不同的方面是我们没有看到,没有考虑到的。出于对自己负责,也出于对别人的尊重,我觉得凡事应该多往积极的方向去思考。比如这件事,可以抛开成见,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干的事情少和慢是不是就可以直接跟工作能力挂钩,所谓“十年磨一剑”“慢工出细活”等,也同时可以作为考虑的维度。我一直主张在个人成长方面还是要功利一点,吸取别人身上的长处,见贤思齐为我所用,这对自己来说没有坏处,相反还能获得进步。

先贤不是有句话么:三人行,必有我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