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腦洞:以隔離法防控疫情,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實踐


開腦洞:以隔離法防控疫情,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實踐

明朝時期對傳染病有系統研究

瘟疫,自古以來就是國家極其重視的大事,稍有規模的疫情,都被史官記錄在冊。

1932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救荒史》,是我國第一部較為完整、系統、科學地研究中國曆代災荒的專著。

作者鄧拓根據史籍記載統計出中國古代各時期發生重大疫情的大概數目:秦漢13次,魏晉17次,隋唐17次,兩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

天津中醫藥大學的王玉興教授在2003年發表的《中國古代疫情年表》中列出了更詳細的數據:

從公元前243年到公元1911年,在這2154年裡,中國發生重大疫情共352次;

其中,秦漢34次,三國8次,兩晉24次,南北朝16次,隋唐22次,宋金70次,元朝24次,明朝39次,清朝115次;平均6.1年發生一次重大疫情,後期頻率更快,到了清朝,這個數字是2.3。

開腦洞:以隔離法防控疫情,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實踐

建安七子圖建安22年(公元217年)的大瘟疫致使七子中五人死亡。

最嚴重、最典型的有兩次:

一是公元217年(漢末建安二十二年),江淮地區發生過一次重大疫情。

曹植在《說疫氣》一文中這樣描述這場災難:

“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當時站在中國文學頂峰的“建安七子”之中有5人(徐幹、陳琳、應瑒、劉楨、王粲)死於這場瘟疫。可以說,這場大疫在奪走無數人生命的同時,也重創了文壇。

開腦洞:以隔離法防控疫情,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實踐


二是發生在明朝末年的鼠疫。

當時,北方大旱造成大面積饑荒,百姓四處尋找能吃的東西,樹皮、草根吃完了,飢不擇食的人們就捉老鼠吃。要命的是,無處覓食的老鼠體質變弱,自身攜帶的病菌較平時增多;加上當時天氣很旱,鼠洞裡溫度升高,鼠疫桿菌大量繁殖。於是,

鼠疫爆發。

古人是如何防控疫情的呢?隔離的手法,很早就有。

孔子的得意門生冉耕,字伯牛,春秋末年魯國人,為人正派、品德高尚,與顏淵並稱,名列“孔門十哲”。

有一天,冉耕病了,孔子前去探視,然而,到了地方,只是隔著窗戶跟學生說了會兒話就走了。

這可不是敷衍了事,而是懂得防疫——冉耕的病可能傳染,目前正在家中“自我隔離”。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也,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養內避外”是古代應對疫情的重要理論依據。一旦發生瘟疫,人們通常都要先對病人執行隔離。

開腦洞:以隔離法防控疫情,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實踐

清朝傳染病隔離場所

古代“隔離期”怎麼過?

在古人看來,被隔離起來的病人,應該注意哪些地方呢?概括起來,有五點:

飲食宜清淡。晉代醫學家葛洪認為,隔離治療的病人,飲食方面要特別注意,他在《肘後備急方》中指出:“一家合藥,則一里無病,凡所以得霍亂者,多起飲食。”清代醫學家王學權在《重慶堂隨筆》中則提出:“宣氣之法,不但用藥為然,如衣被宜潔淨,飲食宜淡泊。”

通風要做好。有些病人一旦被隔離,就關門閉窗,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實際上,古代醫學家早就認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

明代醫學家謝肇淛在《五雜俎》中指出:

“閩俗最可恨者,瘟疫之疾一起,即請邪神,香火奉事於庭,惴惴然朝夕拜禮許賽不已。一切醫藥,付之罔聞。不知此病原鬱熱所致,投以同聖散,開闢門戶。使陽氣發洩,自不傳染。而謹閉中門,香菸燈燭,焄蒿蓬勃,病者十人九死。”

開腦洞:以隔離法防控疫情,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實踐


接觸要減少。一旦被隔離,為減少傳染,病人儘量不外出。清人鄭光祖在《一斑錄》中指出:“歷觀時疫之興,必甚於儔人廣眾往來之地,罕至人家深庭內院,故養靜者不及也。”

探視須謹慎。傳染性強的病人,隔離期應禁止醫生以外人員探視;病情稍輕的,也儘量不去被隔離之家,非去不可時,一定要更加註意。

清代醫學家陳耕道在《疫痧草》中列出了“五宜六不宜”:

“凡入疫家視病,宜飽不宜飢,宜暫不宜久,宜日午不宜早晚,宜遠坐不宜近對。即診脈看喉,亦不宜與病者正對,宜存氣少言,夜勿宿病家。”

後來,為強化防疫,居家隔離的做法逐漸演變為一種制度。

據說,西晉時有一項規定,如果大臣家裡感染瘟疫的人數超過3人,即便他自己即使沒有發病也不能上朝,必須在家隔離,時間不少於100天。

直到吏部尚書王彪之提出縮短隔離期的建議,100天的超級長假才宣告終結。

下面內容,引自《晉書·王彪之傳》:

“永和末,多疾疫。舊制,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無不染。若以之不復人宮,則直侍頓闕,王者宮省空矣。’朝廷從之。”

居家隔離雖然便利,但要做到嚴格執行,必須有其它措施予以保證。於是,中國人早就建立起疫情報告制度。

秦朝規定:鄉里如果出現疑似的傳染病病例,典甲有責任調查和迅速上報,朝廷根據疫情派來醫生檢查和治療,並對相關人員採取隔離措施。

典甲,秦朝時的鄉長,管轄範圍約百戶,相當於後來的里正。疕,頭瘡。

患有傳染性疾病的人將會被送往“癘所”進行隔離治療。

開腦洞:以隔離法防控疫情,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實踐


開腦洞:以隔離法防控疫情,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實踐


到西漢,出現有專門的“傳染病醫院”。

公元2年(漢平帝元始二年),朝廷闢出空宅,把病人集中起來給予公費醫療,不僅如此,還賜安葬費以便及時安葬死於瘟疫的人,一方面減少疫情傳播,另一方面撫卹活著的人。

南北朝時期,齊太子蕭長懋等人設立了專門的病人隔離機構六疾館,用來收治需要隔離治療的病人。

在繁盛的唐代,官辦醫療機構更加發達,朝廷設有養病坊,在各州府也設置有類似機構,負責各地醫事管理和疾病診療,當大的疫情發生時,也承擔臨時性收容和隔離救治任務。

宋朝的將理院、元朝的廣惠司、明朝的惠民藥局等,都是樣承擔隔離治療的官辦醫療機構。明朝時,各州、府、縣普遍設立惠民藥局,抵禦疫病的能力大為增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