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百五十年的大清朝历史中,出现过几个自然科家?几个哲学家?

用户1161025766548


对于清朝历史中具体出过多少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我无法统计,但可以说几个相对比较出名的人。

据清史稿记载“梁份,字质人,南丰人。少从彭士望、魏禧游,讲经世之学。工古文辞。尝只身游万里,西尽武威、张掖,南极黔、滇,遍历燕、赵、秦、晋、齐、魏之墟,览山川形势,访古今成败得失,遐荒轶事,一发之於文”。以十年心血撰成《西陲亥步》、《图说》、《西陲今略》凡40卷。

刘献廷。字君贤,祖籍江苏吴县。他对古今气候变迁、河流侵蚀作用,地理位置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都有独到见解,著作仅存《广阳杂记》5卷。

明安图,字静庵。康熙四十九年,被选入钦天监学习天文、历象和数学。通过长期科学实践,两次参加对新疆西北地区的地理测量工作,获得大量科学资料,为绘制《乾隆内府舆图》和《皇舆西域图志》提供了重要依据,是清代著名的科学家。

至于哲学家也有,比如王夫之提出气是宇宙本原,气有聚散,但无生灭,是永恒无限的。崔蔚林,字夏章。著书论述致知格物说,反对朱王之论。认为义利、毁誉、死生是治学大关。

此外,清朝还有很多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但无法给出具体的数字。


史海钩沉阅古今


恕我直言,终其满清一朝也并没有出现一位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家。

牛顿于1643年出生,1644年满清入关。

牛顿于1686年出版了《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这一部伟大著作,此书奠定了人类近代以来物理学甚至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榜样地位。几乎从此以后每一门科学的发展都以成为物理学那样完美的演译逻辑体系为最终目标。

而那时候的我们,封建集权越来越严重,政府“大兴”文字狱,束缚百姓思想,犬儒主义盛行,到后来的闭关锁国,整日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在这种环境中孕育出来一位自然科学家来基本是不可能的。

直到庚子国难中国才恍然大悟,短短两百年,我们已经被西方科学秒的连渣都不剩。从那时候起,真正的“科学思维”理念才逐渐传入中国。

而哲学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清朝也是没有一位。

清朝盛行朴学,因此清朝的学者们注重训诂学,和考究学。学术氛围也没有两宋和明末自由。而哲学家应该自成一派,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从这一点来说,清朝并没出现一位哲学家。

但从广泛意义来说可以称为哲学家的有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船山(我更倾向于船山先生为明朝人),还有乾隆时期的经学家戴震。此外,我也在想不出清朝能有一位在思想上有自己一些建树的人了。(李宗吾?呵呵)





吾与轩


不算明末清初的那些个科学家和思想家的话。到清代前中期以后还是有一定的数量的杰出人才的。

关于哲学家:

1、唐甄,明朝灭亡的时候才14岁,按活到1704年,整体而言算清朝人吧。唐甄(1630—1704),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四川省达县(今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蒲家镇)人,明成祖朱棣的老师唐瑜的第十一代孙,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唐甄与遂宁吕潜、新都费密,合称“清初蜀中三杰”,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列为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杰出思想家”。他的主要思想是批判封建专制,提倡社会平等 ,大胆批判专制君主,是 清初经世致用之学的积极倡导者 ;

2、戴震(1724年1月19日—1777年7月1日),字东原,又字慎修,号杲溪,休宁隆阜(今安徽黄山屯溪区)人,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官。乾隆四十年(1775年)第六次会试下第,因学术成就显著,特命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卒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享年五十五岁。戴震治学广博,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又进而阐明义理,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之说有所抨击。其视个体为真实、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对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梁启超、胡适称之为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

3、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关于自然科学家:

4、明安图(1692——1765) 清代蒙古族杰出数学家、天文学家。字静庵。蒙古正白旗(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人,为蒙古族人。康熙四十九年(1710),被选入钦天监学习天文、历象和数学。康熙五十一年(1712),因才华出众,成为得宠的官学生,并从康熙在皇宫听西方传教士讲授测量、天文、数学。初任钦天监时宪科五官正。乾隆二十五年(1760)后,升任钦天监监正,执掌钦天监工作。通过长期科学实践,成为我国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地理测绘学家,乾隆二十一年(1756)、二十四年(1759),两次参加对新疆西北地区的地理测量工作,获得大量科学资料,为绘制《乾隆内府舆图》和《皇舆西域图志》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天文学工作中也成绩卓著,对天文、历法、气象进行实地观测,进行科学研究;

5、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汉族,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清初天文学家、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被世界科技史界誉为与英国牛顿和日本关孝和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梅文鼎专心致力于天文数学的研究,他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法,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梅文鼎介绍和发展来自西方的数学知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后世颇有影响;

6、李善兰,原名李心兰,字竟芳,号秋纫,别号壬叔。出生于1811年 1月22日,逝世于1882年12月9日,浙江海宁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天文学、力学和植物学家,创立了二次平方根的幂级数展开式,研究各种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现称“自然数幂求和公式”),这是李善兰也是19世纪中国数学界最重大的成就;

7、徐寿(1818年2月26日—1884年9月24日),字生元,号雪村,江苏无锡人,清末著名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 在中国,系统地介绍近代化学的基础知识大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这一方面,徐寿做了重要的工作,许多科学史专家都公推徐寿为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批评指正。

 





南岭说史


清代科学家在天文、数字、物理、化学、农田水利、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做出来重大的贡献,以及他们在国际上的地位都很卓越。

他们的研究成果,或居世界领先水平,或与世界保持同步,或为中国独创。如方以智的三棱晶能把光分成五色,比牛顿分光实验早30年;孙云球发明了探照灯比俄罗斯人制造的探照灯早98年;薄砡制造了千里镜用于发炮比西欧各国早15年。再如,《物理小识》中记载中国炼焦的方法比欧洲开始炼焦早146;王锡阐天文学研究成果与欧洲古典天文学成果相比,不相上下,中国还略胜;陈司成是世界上最早用呻剂治疗梅毒病的实践与成果,早于西方近百年;

中国清代人文的落后表现之一是在哲学,宋代理学盛行,明代心学流行,到了清代,照理来说,气学应当大盛,气学的气质不同于理学的形而上学,也不同于心学的“唯心主义”,更加注重经世致用,科学技术,偏“唯物主义”一方。



笑说过往云烟


所以说还是大萌好!大清误国三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