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新冠特免血漿治療的醫生:呼籲治癒者都來捐獻血漿

新京報訊(記者 海陽)2月13日晚間,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發佈通告稱,由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製備的治療性新冠特免血漿製品已經投入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該通告中提到,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開展了十餘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漿治療,臨床反映,患者接受治療12至24小時後,實驗室檢測主要炎症指標明顯下降,淋巴細胞比例上升,血氧飽和度、病毒載量等重點指標全面向好,臨床體徵和症狀明顯好轉。

2月14日,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的一位負責人劉仁(化名)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接受血漿治療的患者病情在好轉,他希望有更多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能夠捐獻血漿。除了治療外,這些捐獻的血漿還能為疫苗開發提供寶貴數據。

新京報:首批接受血漿治療的患者療效如何?

劉仁:在接受治療前,這些患者的狀況很糟糕,由於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和藥物,我們嘗試性地採用血漿治療這種方式,說通俗點就是“死馬當活馬醫”了。採用血漿治療之後,這批患者的病情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精神狀態和進食狀態也在好轉。此前,新冠肺炎病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呼吸困難,現在患者們覺得呼吸通暢了,體溫也降了下來,肺部炎症相關的指標開始下降了,但是還沒有到康復標準,不能太過樂觀。

新京報:從治癒者捐獻血漿到製成可以輸入的血漿製品,要經過怎樣的流程?

劉仁

:捐獻者每次捐獻的血漿量大約在300ml左右,足夠一人次即一個病人的一次治療使用。之後,我們會將血漿送到中國科學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武漢P4實驗室),他們首先會檢測血漿中還有沒有新冠病毒,之後對血漿進行病毒的滅活處理;下一步,對血漿進行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常規傳染病檢測;最後,檢查血漿的抗體滴度(注:病毒滴度即病毒懸液的濃度)。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另據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宣傳科回覆,血漿治療是按照輸血的常規操作流程進行血漿的靜脈輸注,其他治療手段按此前繼續維持。每個病人的輸注次數因人而異,視第一次輸注後的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

新京報:合格血漿的抗體滴度應該在多少範圍內?

劉仁:我們現在暫時認為,抗體的滴度不能低於1:320,也不能高於1:1000。如果太低的話沒有療效,如果太高的話可能說明血漿的抗體能力太強,擔心它會引起患者的炎症風暴。

呼籲更多治癒者捐獻血漿

劉仁:前期我們沒有大張旗鼓地發佈招募廣告,只進行了小範圍的捐獻者招募。第一批捐獻者有30多人,經過篩選甄別後,有20多人捐獻了血漿。2月11日,我們獲得了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同意後,開始公開招募捐獻者。

新京報:血漿捐獻者會有顧慮嗎?

劉仁:有的患者一開始答應捐獻血漿,後來反悔了,擔心對自己的身體有負面影響。事實上,血漿的生長週期不像血細胞那樣長,在增加營養的條件下,血漿的補充週期只需要幾天。捐獻血漿不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影響,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接受。

新京報:是否鼓勵治癒者多次捐獻血漿?

劉仁:血漿製品的製備過程非常漫長,我們現在康復病人相對較少,血漿也少,因此,我們呼籲康復者們能捐獻的一定要來捐獻,既可以到湖北省人民醫院的獻血屋,也可以來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除了有可能的治療效果外,治癒者的血漿還可以為疫苗和特異免疫球蛋白的製備打基礎,提供數據。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捐獻。不過,對於已經捐獻過血漿且有再次捐獻意願的治癒者,我們要考慮到他的病才剛好,並不鼓勵他連續來捐。

新京報記者 海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