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涨了拿不住,跌了就死捂,这是某些散户的什么毛病?病根在哪,如何克服?

小桥观澜


根本原因有两点:

第一,买入的逻辑不清晰,即买入的理由,以及依据买入理由所制定的交易策略,比如:是中短期交易或是长期持有,预期收益和止损点位是否清晰。没有既定目标!完全被情绪所左右!

第二,没有执行力和定力!有了拟定的交易策略,还需要有坚决的执行力!不为外界所动!否则只能被市场氛围所感染 ,迷失自我,自然也就追涨杀跌!

这两条看似简单,但却是很多交易者终其一生都难改正的缺点!这也是绝大多数散户赚不到钱的原因!


顽强的宇哥


这个问题主要的病根是“贪婪”。

我一个朋友股龄9年了,按理说应该赚了不少钱,可现实的他却还亏了几十万,甚至在15年这样的大牛市都没有赚到钱,反而还亏了?他是如何做到的,听我往下说:

我的这位朋友从开始炒股就有个毛病,喜欢买入股票一次性重仓,不重仓心里总感觉不舒服,运气好点买入后就上涨,第二天继续上涨,由于他平时习惯性的盯盘,经常喜欢对买入上涨的股票进行预判当天的涨幅点位,造成的后果就是每天都想做把T,其实这是贪婪在作怪,总觉得会下跌,下来在买入,这样一来可以摊低成本,还可以快速获得较大的收益。但现实中确是卖完后就大涨,多次卖飞自己持有的股票筹码和大涨无缘。


在牛市中同样也是克制不了贪婪的欲望,看着自己持有的股票每天就涨那么一点点,其它股票天天大涨,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平凡换股,追涨杀跌,最后到了牛市尾声开始下跌然后被套,一波大牛市做下来接受不了亏损出局的事实,总认为牛市还未结束,死扛结果本金亏损惨重。


那么我们如何克服?

1,用自己的闲钱,闲钱,闲钱做投资,不借钱,不融资,这样一来从心态来讲不容易出现浮躁情绪。

2,对投资的行业,股票基本面能做到足够的了解,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信心,愿意做公司的股东而不是做一名赌徒。

3,选择好公司,好行业,最重要的是等待好价格的出现,只要满足了这三点你买入后即使下跌也不会很慌张,因为它早晚会价值回归,即使上涨你也拿的住,因为你知道自己买在了低点,未来上涨空间巨大。


刚兄—80后价投者


这个问题我有一些心得,我也是散户,但跟问题描述有点不一样,我是涨了不愿意卖,结果又跌回去了,跌了就更是死也不卖。

07年是大牛市,那时候炒股,有一次买中了一支股票,翻倍了都舍不得卖掉,最后又跌回去了,赚了50%离场,后悔不已;当跌了的时候,就死也不肯出来,对于亏损出场完全无法接受,那时候买的中石化现在账户里还有。

为什么散户会这么操作呢?我觉得有财富的边际效用和专业化程度两个原因。。

财富边际效用

其实,人性都一样,都贪心,但是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散户对财富的边际效用要大于富人。比如,1万元收益,对散户吸引力大,而对富人的引力小。相反,损失1万元,给普通股民带来的伤害一般要大于富人。

受财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影响,散户的期望收益率要高于机构或大户。这将导致散户容易在以下四个方面犯错:

一是操作执行。

散户在炒股时即使获利,但是由于期望收益率太过,常常不能及时落袋为安。反过来,一旦被套,又很难下得了手割肉,发生亏损时,痛心不已。所以,机构和大户敢于割肉,而很多散户下不了手。

二是风险决策。

为了追求高回报,散户在选股时就容易做出冒险决定。很容易将所有资金压在一两只股票,而且往往是风险大的股票中,这意味着散户的投资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但是,机构和大户一般会做大类资产配置,注重风险对冲。大类资产主要包括房产、股票、期货、黄金、债券、基金、货币这几大类。不管哪一年,资金都在这几大类中游走。

比如2008年,欧美股市、中国股市、私募、对冲基金都大幅度的下跌,但债券、黄金、全球地产信托和美元指数则是上涨。又如2013年,商品期货、中国股市、黄金都下跌,但是欧美股市、美国私募基金、对冲基金、全球地产信托则上涨。

富人知识将部分资金配置到股票中,即使亏损,他们更能够承受,因为可能还配置了对冲资产,可以降低亏损风险。如此,当亏损时,他们可以更坚决地执行清仓操作;当获利时,达到预期收益,他们更可能套现了结。

第三点是投资周期。

为了追求高回报,散户偏好做短期,而无法坚持长线。因为只有短期,频繁交易,才有可能获得预期回报。短期的市场不确定性要大于长期,很多人会预测未来十年牛市或熊市,但是很难准确预测明天的股票走势。

投资专家经常告诉我们,切忌频繁操作,一年的交易机会只有几次。但是,为什么散户做不到?

其实,这不是自律的问题,也不是贪心,而是散户财富的边际效用更大。这个规律促使散户频繁交易,屡屡火中取栗,深入险境。亏损的概率则大增。

机构的资金量大、财富边际效用相对较低,他们可以降低投资收益率预期,追求稳定收益,可以承受长周期。巴菲特每年的收益率看似不高,但是他的秘诀是“复利出奇迹”。

最后一点是资金管理。

在高收益预期的驱使下,单户的资金管理容易盲目而混乱,经常选择一次性“All in”,试图一口气抄底,获得最低的筹码。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全部本金都抄到山腰上了,一次性把子弹打光了,没有补仓降本的机会。同理,出来时,也容易整体清仓,如此一次性大进大出,资金管理风险很大。

大资金一般会留部分操作资金,极少会全仓、重仓杀入,仓位管理更科学。即使大举抄底,也是分批,按比例、时段、价位建仓,而不是一次性买入。卖出时,也是如此。这种资金管理方式要比我们风险更小。

专业化程度

炒股,是进入门槛最低的行业,但却是获利门槛最高的行业。开个咖啡店,都需要学习专业的知识。而炒股,散户们却常常忽略其专业性。更为残酷的是,散户往往面对的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他们拥有高学历、专业技能、巨大的资本量以及严密的分工管理。

在资本市场中,个人的能力很难抵得过机构的团队力量。

散户个人的资金量无法与专业机构相比,机构在筹码数量上有优势。另外在信息的来源、分析及识别上也都强于散户。

巴菲特也需要请专业的投资经理,负责他不是太清楚的科技股项目。

更重要的是交易执行,其实交易员并不神秘。交易员最大的优势是有足够的筹码,可以获取更加真实有效的盘面信息。交易员最大的素养就是高效果断的执行。每个交易日早晨,领导都会安排交易计划和目标,交易员负责完成目标即可。

散户炒股其实最难的是执行,交易员最大的优势就是执行。优秀的交易员,并不是追求盈利,而是追求操作正确性。操作正确率越高,获利自然就越高。因此,他们在交易执行上更加彻底。而散户个人操作,往往非常关注获利或亏损,因而容易出现非理性操作,要不贻误战机,要不错过逃生机会。

所以,个人操作很难与机构抗衡,代理人组团作战,散户难有胜算。

总结一下,散户“十炒九亏”,并非个人能力问题,也不完全是人性问题,实则规律使然。散户对财富的边际效用要大于机构和大户,这一规律使得散户在投资预期、资金管理、操作执行等方面都处于风险状态上,很难获得期望的回报,甚至时常陷入险境之中。

另外,机构代理人的专业性,也极大了增加了散户获利的难度。


智本社


我就是散户,所以我经常显现出这种现象。我说一说我和我身边一些散户的心理。股票涨,其实明明知道还会涨,但是不敢确保,赚钱了赶紧跑,落袋为安。万一跌了呢,之前挣的那点钱全没了,白忙活。所以每次涨一点不敢等着继续涨。

跌了呢?之前投进去的钱亏了不少,那就只有等着涨回来,现在就抛的话,不管亏了多少都心疼。所以一定要死等涨回来,越跌越不甘心,有时候也后悔还不如刚开始亏不多的时候就抛了,现在亏得更多,再抛更亏了,前面没抛现在更不跑了。

当然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大仙,就是说什么都能插上话,什么话题他必须是最懂得。涨了,他或她过来说啦,现在涨得不错,赶紧跑,再不跑来不及了。人家大户挣足了一跑就大跌,你就来不及了。跌了呢,别跑了,现在都跌成这样了,大户们把底子砸的很结实了,就等你们散一跑,人家进入就涨了。虽然知道他们是乱侃,没什么实际理论基础,但是有时候还是会受影响而随着做出决定


回击喷子


这其实反映了很多散户朋友的一个心理,就是浮盈浮亏的认知心理。

股票涨了,赚钱了,账面上有浮盈,很多人就会有兑现盈利的冲动,觉得只有兑现了浮盈,才能变成实际盈利,今后再找别的股票继续操作。所以,涨了很容易拿不住,涨一点点就跑掉了。或者有人想做波段,看到涨了先卖掉,想等跌的时候抄回来,至于抄不抄的回来,那就看命了。

股票跌了,亏钱了,账面上有浮亏。他们会想,只要不卖出,就永远是账面亏损,不是实际亏损。在这种心理之下,越跌越捂着,甚至越跌越加,最后全仓套牢。

不得不说,这就是把心理账户当成实际账户的一种误区。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不愿意承受损失,以及对损失的痛苦感大于盈利的快乐感。有不少人说,只有偏执狂才能赚大钱,一般人很难摆脱这种人性的弱点,更别提克服了。

想要真正克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忘记成本。事实上,你的持仓成本,对于除了你之外的任何人都毫无意义,别人不会因为你成本是多少钱,而拉到或者砸到多少钱,过分纠结于成本,就会陷入浮盈浮亏的心理误区。只要股票没有卖出的理由,你就持有,而不是看他已经赚了多少,要守住收益;在下跌时候,看看当初买入的理由是否成立,一旦不成立,一刀断魂不再留恋,不是说这个股票亏的钱一定要在这个股票上赚回来,死扛死等是最笨的,找个能赚钱的浓眉大眼的股票,比守着你这个歪瓜裂枣,要靠谱得多。

(晴溪)


孙建波


涨了拿不住,跌了死捂着。我觉得是大多数人亏损的主要原因!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如果你这次交易亏损了10%,那么你必须盈利11%才能回本;

如果你这次交易亏损了50%,那么你必须盈利100%才能回本;

当你如果亏损达到60%,你必须盈利150%才能回本。

要是在我所从事的数字货币这一领域,跌60%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当你一次亏损达到60%,基本上你想回本已经很难了。

所以我认为在交易中不是我们没有赚过钱,而是大赚大亏让我们无法盈利。

我认为盈利是通过控制亏损获得的

所以我认为这不是某些散户的主要毛病,而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最主要原因是交易没有目的性,为了交易而交易。真正想控制这个病根,我觉得就是在交易之前,一定要先想明白你的止损点和盈利点在哪里?控制好你的盈亏比!

我认为比较理想的盈亏比至少要达到:2:1以上,因为对于大多数散户来说,胜率都是非常的低。如果你的胜率能够达到40%以上,也就是你判断方向的准确性能有这么高,我觉得你就是一个高手了。

举个例子

比如我们做了10笔交易,如果你想盈利20%,而且你的胜率可以达到40%,那么如何做到。

20%=40%*200点(扩大盈利)-60%*100点(减少亏损)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很简单的发现,当你的盈亏比达到2:1的时候,你有40%的胜率的时候,你做10笔交易就可以获得20%的利润。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去仔细想,或者没有意识到,因此,交易都非常的随意。所以我认为散户亏钱的主要原因是在交易前没有想好盈亏比,就进行交易,这也是他们亏钱的病根。

以上仅个人观点,如果觉得不错,欢迎关注我,在交易的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每日币势


处置效应导致投资者“售赢持亏”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你拥有两只股票,股票A是你花100元买的,现在市价5000元,股票B也是100元买的,现在市价15000元。可惜现在你必须支付你的5000元孩子下学期学费,你需要钱,但现金又不足,你不得不卖其中一只股票筹集现金来支付学费,你会卖哪只股票呢?


如果你本能的回答,你会出售盈利的股票B,那么,你就同大多数人一样。通过进一步观察,我们发现这是不合理的:你出售的是你正在盈利的股票,却保留了亏损的股票。为什么?估计还是因为对亏损的恐惧和对盈利落袋为安的心理。一旦你出售股票A,你就会直面一个损失,这是你最不想面对的。所以你出售股票B,而不是股票A。


科学家舍夫林和斯塔特曼把这种效应命名为“处置效应”。投资者大多倾向于“售赢持亏”。基于损失厌恶,当存在着避免损失的前景时,投资者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想到会把账面损失变成实际损失,想到要向税务局、自己和家人,最糟糕的是向合作伙伴承认这种损失,就会使投资者变得更愿意承担风险,因而紧紧抓住亏损的股票。


均价回归谬误让人坚守亏损股票希望回本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们持有亏损的股票,是因为他们期望,在未来这些下跌亏损股票能够击败获利的股票,是因为他们期望,在未来这些股票能够击败获利的股票。这种想法被称之为“回归到平均”。根据这种观点,现在下跌的股票在将来的某一天肯定会重新上升,而现在上涨的股票会重新回落到股市现实的地面上。


而证券公司的那些账户数据证明了这种观点是不可靠的。至少在一到两年的时间段内,被出售的获利股票的业绩明显好于仍然被持有的亏损股票。粗略估算,如果考虑出售亏损股票的税收好处,这种处置效应给投资者造成了至少4.4%的利润损失。


损失憎恶让投资者抱住“破船”不放,却放跑了能盈利的“航母”

回到我们的话题,对损失的恐惧使得我们卖掉了盈利的股票,保留了亏损的股票,这种交易行为大约使我们损失了4.4的利润。这就是我们为损失憎恶所付出的代价。

所以,我们不是扩大利润,限制损失,而是限制利润,扩大了损失。


心理学家托马斯.季洛维奇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诠释了这一点。设想一下,你的投资是一些船,你驾驶着这些船驰往退休的彼岸。但在这些船到达退休彼岸之前,你放弃了那些被证明适于航行的船只,而把希望寄托在修复那些不稳的破船身上。


没有水手会这么做,但相反,投资者会这么做。还是处于同样的原因:对损失的恐惧。损失憎恶也许解释了,为什么被称为“保本产品”的金融产品大受欢迎。


“斩断亏损,让利润奔跑”

“斩断亏损,让利润奔跑”是华尔街操盘手们百年之经典结论,国内后来也有“坐涨不坐跌”的说法,其意思是一样的,是说,盈利的股票一路持有,赚20%了,赚50%了或是翻番了,都不是你卖出股票的理由,而下跌的股票则一刻也不留。

其实这条策略根本就不是指导短线操作的,斩断亏损,让利润奔跑其实是一个牛熊的概念,牛市中,不轻易卖股,熊市手中股票一个也不留全部杀出。在同一个大盘背景下,不可能手中两支股一个长期走牛一个长期走熊,除了会退市的股票,几乎所有的股票都是和大盘步调一致的一起上下运动。所以前提是你处于一个上升周期的股市,只要你买对了行业和个股,并且拥有指数走牛和个股必牛的信心,耐心持有,不要轻易出局,就一定可以做到让利润奔跑!


既要敢于止损,更要勇敢持盈,重仓持有上涨周期的股票

如果你做不到持有盈利股票,那么严格止损也就没有了意义。在股市中长期获胜的基石就是,既要在行情不利时敢于止损,也要在行情大涨时敢于重仓持有,这是矛盾的心态,也是看上去非常对立和分裂的操作行为,但都是成功投资者所共同具有的“知行合一”的最大优点。

我不禁想起一个中国古代成功者的故事。汉高祖刘邦跟项羽大战十战九不胜,但依然对自己的交易体系充满信心,连续九次止损后,依然在垓下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光辉一战。双方长期在荥阳对峙,面对震荡上下,胜负难分的局面,割地求和止损观望。对于这样的平仓亏损,刘邦深知盈亏同源的道理,认为无伤大雅,却换来了项羽对他暂时放松警惕。鸿沟之约签订后,刘邦继续采用离间计削弱项羽的左膀右臂范增和钟离眜,当钟离眜被冷落,范增气得告老还乡病死以后,刘邦团队认为力量对比出现了有益自己的重大变化,于是马上重仓,甚至以类似配资的方式拉来更多的同盟军力量,从而一举击溃项羽,垫定了王朝霸业!这就是古人主动认输和敢于去赢的经典案例。


蒋生的投资笔记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有90%的散户都存在这种病,股票涨了怕跌拿不住,股票跌了等反弹死心塌地的拿着,这就是散户的心理毛病。

为什么股票涨了拿不住,股票跌就死捂是散户心理毛病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炒股其实跟去赌博一样的心理,赌博赢钱了心里高兴,想尽快跑了,用赢来的钱出去快活快活。当赌博输了,心理不高兴了,不愿意走,想翻本,决战到天亮。


而炒股也是同样的道理,跟赌博心理都非常相似的,当自己买的股票涨了,赚钱了赚钱了,心里美滋滋的,卖了再说,落袋为安才是钱。反之股票跌了,股票亏钱了,就想着还能回本没事,只是暂时跌而已,很快会涨回来的,一直死捂等待回本的那一天。

所以从赌博输赢与炒股盈亏的心里描述可以得出,股票涨就拿不住,跌了死捂就是心理作怪,心理有毛病得治。

病根在哪?

这种散户的心理毛病真正的病根在每个投资者心中;类似有种说话身体的很多病根是嘴巴,也就是病从口入;但是股市的这种心理病不是从嘴巴,而是从心理,病从心出;往往这种病很多人属于天性,与生俱来的这种病,当然后天也是可以改变或者克服的。

如何克服?

其实想要克服这种心理毛病,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不难;真正想要克服这种心理毛病可以从多方面去调养,去客服的。

炒股心态要平稳,不以股票涨而喜,不以股票跌而悲。



炒股要有铁的纪律,有坚定的原则,看好的股票坚决持有,不看好的股票坚决不碰。

炒股要有心中的止损点和止盈点,只要股票没有达到止损点和止盈点,雷打不动持有。

总之想要克服炒股心理毛病,要做到“手中有股,心中无股”的最高境界。


老金财经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散户亏钱的原因。

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

一旦股票涨了,心里那个美啊,觉得卖掉把钱存兜里才有安全感,而看着后面股票又一直往上涨的时候,心里后悔莫及,觉得自己卖的太早了。当持仓的一支股票亏了呢,就觉得在哪里亏就从哪里赚回来,想着自己现在赎回来,都不值当初投入的本金,心里很委屈,不愿意卖,那就一直捂着,直到亏的血本无归,又追悔莫及。

这就是大部分散户的心里,心态太不稳定,承受不了大涨大跌,特别接受不了投资损失。

其实最重要的是需要做到不喜不悲,客观冷静,并不是涨了就卖,跌了就不卖,而且去分析股票背后这家公司的实力,值不值得继续持有下去,就像獐子岛,很多股民一而再再而三的买了舍不得卖,最后扇贝选择饿死也不给这些股民把股票涨起来。

研究股票,并不是研究他的起落,任何股票的起落都跟公司经营有关或者和市场有关,就像以前汽车刚出来的时候,或者推出政策,买车有优惠,促进了大量车企的销量,导致当年车企的股价大涨,但是现在呢,车子太多了,国家开始各种政策去限制买车,比如摇号,那队都快排到国外去了。你说你这个时候去研究股票涨跌的那个线条有什么用。

想在股市挣着钱,并不是那么容易,背后的逻辑需要很多时间去研究思考,而不是有空看看涨落线条就能赚钱的。


财经几何


这是很多人的通病,其实这个根源在于A股市场的投机性,交易者都是投机思维,都是运用博弈的手法,有的是见利就走,有的是不翻番不卖,所以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那么对于散户的这种现象,可以从下面的维度来分析。



股票涨了拿不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格局不够大。这个问题完全属于认识性的哲学问题,你不得不承认,有的人格局只能承载500万,他永远也无法具备1000万的财富。一个人的眼光只能看到10块钱的收益,你想让他看到100块钱的收益,他心态就会崩溃。所以对于绝大多数散户来说,多年经历股市的揉搓,好不容易见到了回头钱,兑现的冲动非常强烈,已经无法保证收益格局,只能是小富即安,而恰恰就是这种心态,成为他受益的一个瓶颈,很难被突破。

第二个原因,交易无目标。绝大多数散户不知道自己手里的票能够涨多少。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清晰的交易目标和策略,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比如一只股票能够涨到100元,目前的价格只是30元,但绝大多数散户心里并没有这样清晰的判断和预期,所以等这只票涨到50元的时候,所有的人基本都选择卖出锁定收益了,那么剩余的收益这是极少数人能够得到。

对于股票上涨拿不住这种心态如何克服?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交易系统的完整性,不仅要有清晰的交易策略,还要有明晰的交易目标和方向,在交易这支股票之前,要大致画出目标纬度,对于结构进行深度的推演,做到心中有数,虽然股市变化无常,但只要不出现系统性的交易风险,就要保持目标不变,心态不变,这样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就能够不断的提升格局和交易策略的明晰性,能够逐步的提高自己的交易定力。



至于说跌了捂住不卖。那属于典型的破罐子破摔思维,总期望股票能够有一天涨回来。

有很多股票确实也能够涨回来,但需要的时间周期特别长,甚至有的跨越了牛熊,耗费5年甚至10年的时间,其资金成本上消耗巨大。

这种问题存在的原因就是“想当然”,想当然认为这支股票会涨。想当然认为这支股票一定能回来。股票市场最怕的就是这种“想当然”,按照自己的臆想来规划股市,但市场往往不会按照你想当然的方向去走,最后导致自己越套越深。

克服这种问题,就是要严格的设定止损线。一旦股价出现波动,触及了你的止损线,就要无条件出局,什么都不要想。哪怕是你割肉之后,这支股票立刻涨停,你都不要后悔,因为你严格的执行的纪律,看似你账户上损失了,但其实你内心收获了更多,如果你能把这条纪律作为铁律去执行,你会受用终生,你会始终保持你账户的灵活性,只要你的账户是活的,赚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上涨拿不住,下跌不愿意走,既有心态问题,也有技术问题,需要双管齐下才能够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