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为什么不会通货膨胀,而是物价下跌?

Lost-学不会


何为大萧条?自然就是经济出现了崩溃,股票市场大跌,房地产大跌,物价大跌。这就是一个通货紧缩的时期,一切都变得奄奄一息。

1929年,还是一个金本位的时代,货币不可能成为大规模的印刷工具。每印刷35美元的货币就需要1盎司的黄金做储备。在经济出现萎缩之时,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财富去购买黄金,于是货币会变得更加的紧缺。

在当时的西方国家都承受不了这种大萧条带来的冲击,于是纷纷退出了与黄金挂钩。包括英镑、法郎、马克等货币也纷纷退出与黄金挂钩。到了最后只有美元坚持了下来,并固定了以1盎司兑35美元,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这就是国际上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把黄金输送到了美国进行兑换美元而进行黄金储备,从而也奠定了美元霸权的基础。

美国经济大萧条,使得在短短几年里美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股市大崩盘,楼市也出现了大跌,还有近万家的银行出现了倒闭,整个工业体系出现了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一些西方国家为了掠夺世界财富,缓解国内危机,于是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发动了骇人听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当时的其他西方国家大多采用了货币大幅贬值的方式,同时以宣布退出金本位为代价。而美元当时还坚守着金本位的战略,在无法进行货币大幅贬值的前提下,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自然也就不可能形成通货膨胀的格局,只能选择经济萧条和通货紧缩的方式来承受危机的到来。


鞅论财经


1929年上台的总统胡佛是一位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美国英雄”。他在竞选演说中对人民许诺,“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但由于胡佛在经济领域顽固奉行自由资本主义经典理论,在随后到来的经济危机中应对无力,从而使他的诺言成为一张永远无法兑付的空头支票。

1929年初,股市的狂热已失去控制。9月26日,英格兰银行宣布:为停止黄金外流和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地位,将再贴现率和银行利率提高6.5%;9月30日,伦敦又从纽约撤回数亿美元,从而诱发了美国股市大幅度下跌。10月15日,纽约股市开始出现大量抛售,但由于大投机商抛售谨慎,市场反应较为平和。 然而,危机却以极其突然的方式到来了。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股市开盘后,股指循着前一天的走势,温和地上涨着,只是成交量明显地放大。到了大约11点的时候,股指才突然掉头向下,接着大幅跳水,到了11点半,股市已经完全处于无法控制的狂跌状态。据说在1个小时内,就有11位知名的股民自杀身亡。偶然目睹这个场面的丘吉尔感叹道:“上帝啊,这是多么可怕的一天啊!” 当天下午,摩根财团联合其他银行业巨头,拿出2.4亿美元联合基金护盘,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股票。在这以后几天里,股票行情逐渐稳定,美国财政部和一些经济学家、银行家和大城市报纸纷纷向公众保证:股票价格的下跌问题不大,应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投资,这样对国家经济是有好处的。10月25日,胡佛总统也发表文告:“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 10月28日,也就是胡佛发表文告的第三天,美国股市再次惨跌。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大幅度崩盘。据《纽约时报》统计,纽约股市50种股票的平均价格几乎下挫了40档。此后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竟达100亿美元!

在“大萧条”中,企业破产l09371家,私营公司纯利润从1929年的84亿美元降为1932年的34亿美元。1931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53.8%。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重,作为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标志的钢铁、汽车和建筑等行业的衰退更是明显。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其中,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美元跌到28美元,20种铁路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到1933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还达不到1929年的1/3。在这期间,5000多家银行倒闭,8万多家企业破产,1400万工人失业,几乎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处于失业状态。

导致了通货紧缩,物价下跌。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意在讽刺胡佛总统。除此之外,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被叫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纽约大街上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财经大作家


哈喽,大家好,我是生活中的金融,关注我,不迷路,投资理财来领路。

1929年美国的经济大危机是历史上一次重大经济危机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股灾。这场危机始于1929年,结束于1933年,但绝大多数国家持续到30年代末,甚至有的国家持续到了40年代末。

利率降到新低

1930年中期,美国的利率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降到了新低,但预期通货紧缩和不愿借贷情绪的持续令消费者开支和投资依然低迷。又到1931年,紧缩性周期开始。使得农业地区更加糟糕,所以商业价格普遍下跌。


这就使得美国经济几乎越来越坏,大多数人勒紧裤腰带的情况下,商品一般价格的时期,都没人买,所以,只能降价销售,从而使得少亏损一点。

全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均受冲击

在这次灾难中,全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全部遭受重创,特别是在依赖重工业的地区,许多国家实际上无法进行建筑工程。最后农产品价格下降约60%,重击农业。在当时的情况下,美国又没可代替的工种,所以第一产业遭受了巨大冲击。

错误的经济政策使得物价下跌

在那个时候,罗斯福曾经提出了通货再膨胀和名义利率的上升,这些也带来了积极效果,可是,后来这些政策被中止,从而使美国一步一步陷入危机,错误的政策使美国在这场危机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最终就导致了物价的下跌。


以上原因,就是使物价下跌的一些原因,如果你还想得到更多消息,可以去了解一下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上有各大学派对这场危机的解释。


最后,关注我,不迷路,投资理财来领路。


生活中的金融


🛑 经济危机


指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过剩。


经济危机不一定会有通货膨胀,也可能是通货紧缩


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


🟡 通货膨胀


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实际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 通货膨胀实质


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 (供<求)


🔷 直接表现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


🟡 通货紧缩


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


🔷 通货紧缩实质


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 直接表现


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


🟥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


🟦表现—并非通货膨胀,而且物价下跌


🟦原因——生产过剩


◛❒此处的生产过剩并非东西多到人们用不完,而是和当时市场有限的购买力相比较。


1929年的美国是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度,大量的资本掌握在资本家手里,资本家之外的农民和工人非常的贫穷。


农民和工人劳动生产的东西多到有钱阶层根本消耗不完这些物质,而农民因为收入少等原因根本消费不了这些东西。


股票崩盘前十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失业工人逐渐增多,工人的工资增速非常之低的。


人们的生活成本增加,超前消费普遍,负债率高,在爆发金融危机后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没有劳动收入,还不上贷款而破产。


由于产能过剩,社会总消费水平低下,因此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没有造成通货膨胀,反而是物价下跌。


财经CY


这个问题貌似是金融或经济学专业学生都会疑惑的问题,我也曾在大学时跟导师探讨过类似话题,原因很简单,让我跟你娓娓道来:

1.在经济学领域大概分为两个流派: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有效配置资源,政府干预弊大于利;而凯恩斯主义强调市场有时候会失灵,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2.古典经济学强调供给、长期、实体和结构,认为经济增长由人口、技术进步等实体基本面决定,所以古典经济学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经济像小孩的摇篮”,如果失去外力推动,就会回到原点,经济周期波动是短期的,长期会回到均衡点而凯恩斯则强调需求、短期、总量和金融,市场配置资源失灵和货币金融有关,就比如经济就像大海里的一条船,即使台风停下来,如果没有外力的干预就不能回到原点。看到这里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不是有点感觉了。接下来再看。

3.在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大萧条之前,是古典经济学占主要地位,强调小政府和自由市场。重要体现是金融自由化,对内是银行业务受限制较少,对外是资本的跨境自由流动。金本位制是维护内部物价稳定、金融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核心机制,但是问题来了,它依靠的是市场竞争的约束。所以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银行对存款的备付不是100%的黄金储备,由于黄金储备量有限,通过市场调节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银行担心储户挤兑)。在国际收支层面,一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越大,黄金流失越多,利率随之上升,

这时候市场调节又起作用了,降低本国需求,所以导致了严重的生产过剩。供应端远大于需求端,看到这里是不是明白了一点。继续往下聊。

4.正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促使了金本位退出主宰舞台。这时凯恩斯站出来提出金本位是野蛮时代的遗产,不适合现代金融体系的需要,人们对流动性的需求波动大,黄金供给的限制成为经济和金融不稳定的因素,所以这个时候“大银行、大政府”出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让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表面上看有金本位的影子,其实完全不一样。财政主导的宏观政策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弊端显现出来,需求刺激只会带来物价上涨而不能降低失业。后来就是我们都知道的60年代通胀,70年代滞胀,再后来就是里根总统提出的供给学派改革,通过减税以鼓励私人部门加大供给的积极性。

最后总结一下,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出来的问题是资产泡沫、金融危机、贫富分化。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出来的问题是通货膨胀与短缺型经济。回答到这里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基本解决了,作为新人,期待与平台的大佬们学习交流。


可可乐乐541


1929年10月24日即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是股灾的开始,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股价便大幅下跌,人们纷纷抛售手中的股票,全天股票换手高达1895万股。

10月28日美国道琼斯指数大跌38.33点,跌幅高达13%。

10月29日美国道琼斯指数已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高达22%,至此,美国股票指数轰然倒塌。

由于股票崩盘前十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失业工人逐渐增多,工人的工资增速相对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速是非常之低的。人们的生活成本增加,超前消费普遍,负债率高,在爆发金融危机后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没有劳动收入,还不上贷款而破产。由于产能过剩,社会总消费水平低下,因此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没有造成通货膨胀,反而是物价下跌。




电商运营小姚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似乎“经济危机=物价上涨”就是天然成立的等式。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经济危机并不是都伴随物价暴涨,不同原因导致的经济危机有不同的体现。

至少,就1929年实际发生的美国经济危机,体现出来的就是物价下跌。

之所以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表现出物价下跌,主要是因为当时是生产过剩引起的。当然,生产是否过剩,并不是说人们已经东西多到用不完,而是和当时市场有限的购买力相比较。当时的美国也是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度,大量的资本掌握在资本家手里,而资本家之外的农民和工人非常的贫穷。因此,农民和工人生产的东西太多了,有钱阶层消耗不完这些物质,农民因为收入少等原因又消耗不了太多这些东西,因此突然整个市场的物价就下跌,并不是通货膨胀。最后,上演了资本家逼着农民把农场品销毁掉,因为只有销毁了,东西少了物价才会上涨。

综上,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就是通货紧缩的方式体现,并不是普遍认为的经济危机就是物价暴涨。


投资社论


大道至简,其实很多经济问题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可以很简单的就弄明白,比如这个问题,可以用很通俗易懂的语言给说明白,通货膨胀是啥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一样东西需要很多钱来购买,钱不值钱了,这就说明货币超发了,而当时引起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这需要从当时的背景说起,当时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大幅改善,产品供应量增加,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商品理所应当降价出售,而生产技术的改善导致工人需求量降低,所以失业人数上升,收入下降,购买力同样降低,这就导致产品多了,居民收入却少了,两相叠加,产品就大量积压卖不出去,产品只能不断降价,总而言之就是这次经济危机是供应过剩引起的!


房奕辰


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市场没钱,但这个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消失,而是一种转移,一方面是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投资,因为一个小公司的破产都可以引发一个产品的生产进度,从而影响一个非常大的公司,所以没有任何一个人敢投资,这样公司没有一些资金的支持再加上一些人的失业,消费越少,生产不停,不就显得生产过剩?公司破产,更多人失业,消费更少陷入死循环。另一方面是消费者没钱,市场是一个财富不断由消费者聚集到生产资料拥有者手中的单向过程,但是资本家是不可能在一个小时吃一百名工人的晚饭,产生一百名工人对食物的消费与食用,但是这一百名工人没有钱,没有钱从而无法购买食物。但是他们想吃饭想活下去,这就是一战时期的共产主义革命的动力。财富的过度聚集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而是否爆发还是要看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政府能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等等。需要明白一点是大众组成了市场,大家都没有钱,政府又不愿意背负债务雇人,保持底层的消费能力,那只有物价下跌了。


多赢的智慧


除了通胀还有通缩,经济危机收入降低,消费力变差,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