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交警鄒家寧:警隊“大管家”防疫卡點每天接觸上千人以上

在哈爾濱市交警支隊松北交警大隊提起哪個人最忙?大家馬上就會想到鄒家寧,他給人的印象是年紀輕輕辦起事來卻不失沉穩,他風趣幽默,但不失莊重。年紀輕輕的他在工作上可謂是一個不知疲倦的勞動者,他在工作中幾乎是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可以說加班加點最多的是他,工作最忙的也是他,他也被同事們戲稱為"大管家"。疫情來了,他主動請戰上一線,內勤轉外勤,在哈大高速卡點站崗,平均每天攔停車輛500臺左右進行車內人員測溫,接觸千人以上。"工作是危險的,但危險的工作也得有人幹!希望大家對我們的工作多一份理解!"鄒家寧說,因為工作性質,他每天下班後都是自行在家隔離不出門。

90后交警邹家宁:警队“大管家”防疫卡点每天接触上千人以上
90后交警邹家宁:警队“大管家”防疫卡点每天接触上千人以上

為防疫主動請戰 歸隊為同事配齊防護物資

1991年出生的鄒家寧是一名預備黨員,大學本科畢業,2014年12月參加公安工作,本是交警松北大隊政工,屬於內勤工作。一年到頭才能回家看望父母的他,今年由於工作繁忙,直到大年三十晚上才驅車數百公里到達吉林老家,父母還沒有和他親近夠,一場新型冠狀肺炎在各地爆發,只在家住了兩天,他主動跟領導提出立即返回工作崗位,一路上沒有休息直接回到單位投入工作。為了讓戰友們安心在前方工作,他主動承擔起了後勤保障和宣傳推廣的所有工作,疫情爆發後,物資缺乏,為了給戰友們提供良好的後勤保障,他四處聯繫為戰友們購買一批防護物資,從裝備到餐食,他都事無鉅細的做好,每天都會收集相關防控知識為同志們普及相關防控知識,從疫情開始至今一直沒有間斷。口罩是此次疫情的必需品也是消耗品,疫情爆發後基本很難買到,2月3日,疫情防控阻擊戰已經進行了近十天,大隊發的一次性口罩本應該是4小時換一次,但是因為物資缺乏,同志們的口罩只能是用酒精殺毒後反覆帶,不捨得扔掉。鄒家寧一直將物資的供應掛在心上,當天晚23時終於聯繫到了一家口罩及相關物資供應商,他立即驅車前往廠家,確定產品合格以後,馬上購買了500個口罩和一批消毒液,他沒有耽誤時間,於4日凌晨,第一時間親自到各個卡點將口罩和消毒液送到同志們的手中。

90后交警邹家宁:警队“大管家”防疫卡点每天接触上千人以上

內勤轉外勤 卡點站崗每天接觸千人以上

鄒家寧在保證同志們的後勤裝備的同時每天都會把他們的工作紀實,編輯成視頻或是簡報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等自媒體進行宣傳推廣,讓同志們的付出得到人們的關注,這也是另一種宣傳、另一種號召。為了收集這些工作紀實材料,他基本上都是早早地到崗位去拍攝、去了解崗位上了發生的實際情況,轄區內的五個卡點崗位他幾乎是天天跑個遍,收集回來的素材,再回到辦公室進行剪輯、整理,這項工作通常是在晚上八九點鐘以後才會開始,一個人在辦公室默默地工作到凌晨已經是經常的事了。通常,他都是每天早上7時之前上班,晚上11點之後下班,他說:"我就是自己一個人在哈爾濱,家人們都不在身邊,我就多幹點工作,幫大家多分擔點。"。

90后交警邹家宁:警队“大管家”防疫卡点每天接触上千人以上

內勤工作已經非常辛苦了,但是鄒家寧覺得不上一線就不算真正上了戰場,他也想為抗疫出一份力,有了這個想法他立即跟大隊領導主動請戰,在完成內勤工作以後,加入到外勤的工作中。

在防疫的哈大高速卡口一線,鄒家寧盡職盡責,像一顆釘子一樣堅守崗位。13日,哈大高速因雪封閉,他和同事們在卡口就勸返了數百臺車,這還是接觸車輛和人員最少的一天,鄒家寧一天說了好多話,嗓子都啞了。原來,防疫期間,哈大高速卡口每天車流在3000臺到5000臺左右,平均日流量4000臺,每天保證卡點8人以上執勤,每人需要攔停500臺左右車輛進行測溫檢查,每輛車內一般在兩人左右,卡點交警日均接觸人員在千人以上。

遇到可疑車輛、可疑駕駛人,鄒家寧總會主動上前盤問,引導至防疫部門檢測區,"遇到體溫超標的,我就會引領車輛去進一步檢測,大約平均每天都會幾十臺車需要引領到防疫部門去檢測,可以說我們每天都可能接觸到發熱人員,所以為了社會安全,工作之餘,我都在家自行隔離"。

記者臨走時,他高興地告訴記者:"作為預備黨員還有幾個月就轉正了,這次疫情讓他更深刻理解了一名黨員該有的擔當和責任。"

90后交警邹家宁:警队“大管家”防疫卡点每天接触上千人以上

"疫情不退,我不退"在他看來不止是一句口號,鄒家寧說他多站一會兒,辛苦了這麼多天的同志們就可以多休息一會兒,沒有過多的語言,也沒有華麗的辭藻,他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擦亮了頭上的警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