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的肉又不多,壳还不好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吃小龙虾?

芍筠


这个问题问的好,点个赞,说句心里话,我自己也做过小龙虾吃,小龙虾做起来很麻烦的,需要很多配料,小龙虾也要很多步骤去处理,去头,去虾线,用牙刷把小龙虾刷干净,做起来要放很多调料才好吃。

而且小龙虾没什么肉,吃起来也麻烦,人们喜欢吃,主要是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导致的。这是根本原因。

你说来个清蒸小龙虾,根本没人这么做,原滋原味都不要,可见大家的口味。

因吃惯了外面重口味的食物,放了很多调料味精下去。

讲句难听的话,我们喜欢吃的原因,就是喜欢吃那种味道,吃味精调料饱都不过分。

根本原因不是小龙虾,而是我们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



阅读迷


小龙虾的肉又不多,壳还不好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吃小龙虾?

相信付出爱是让自己幸福的最好方式,深深地相信,美食是抚慰人心的不二法门,更多美食问答,请关注觅源良食,让我们给您答疑解惑!

吃小龙虾,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除了它的美味,还有小龙虾给我的美好回忆,多年前,在读初中的时候 ,老爸因为工作关系,在外出差,一年也回不了几次,所以,家中只有我和老妈,那一年的暑假,是我的人生来中,最美好的一年,往年家中亲朋好友川流不息,家中天天都是满屋子的人,唯独那一年,家中的清净让我感觉,这才是家的味道;

除了家中的清净,那年暑假,还有美食作伴,老妈隔三差五就给我买小龙虾,那个年月的小龙虾真心不贵,那时考验我们的是勇气,敢不敢吃?菜市场卖小龙虾的摊贩不是特别多,小龙虾也没有现在这么有身份,但是,我爱吃,最爱吃老妈做的红烧虾球;

小龙虾的肉又不多,壳还不好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吃小龙虾?

好像就在前几天,我和老婆一起去菜市场买菜,犹豫不决不知道吃什么,两人就在菜市场闲逛,聊天的内容自然和食材脱不了关系,我说,要不买点小龙虾吃吧,老婆说,吃小龙虾不太划算,肉又少还不好剥壳,不如买基围虾划算,买基围虾,最好买超市刚刚死去的那种冷冻虾,经济实惠相对来说,也更好吃;

今天,整好看到题主的这道问答题,小龙虾的肉又不多,壳还不好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吃小龙虾?我坚定的认为,吃小龙虾和吃基围虾,完全不是一种体验,吃基围虾,特别是白灼的,蘸着调料汁,确实美味,但是千万不要将这两种食材,放在同一个维度进行讨论,因为,吃小龙虾除了它的美味,更多的是还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

1、就拿口味来说,小龙虾最好吃的是麻辣小龙虾、蒜蓉小龙虾,而且大大小小的餐饮店,都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的迭代升级,各种新奇的口味不断在刺激着消费者,刺激着大家消费;

2、消费者对小龙虾有着旺盛的需求,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小龙虾开始占据着我们的双手和嘴巴,比如,请客吃饭,餐桌上好像没有一大盆小龙虾,就好像缺少诚意、比如下班回家,刷刷电视剧、看看球赛,没有小龙虾好像就差点意思;

大家对小龙虾的需求,已经从餐桌上的一盘美味佳肴上升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舒适的环境里,很想有小龙虾来作伴的程度;

3、用玩手机的双手,来剥小龙虾,在朋友聚餐时,好像只有小龙虾能做到,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手机,开始毫不拘束的聊天,小龙虾让我们又回到了那种多年前朋友间的亲密,好像让我感觉,小龙虾好具备社交属性一般,因为我们很难找到双手不拿手机的理由,但是在给小龙虾剥壳的时候,我们找到了;

4、小龙虾的肉少,壳又不好剥,看似好像是缺点,但如果我们真的是要大口吃肉的话,今天我们都不会去讨论这个话题,小龙虾是高蛋白低脂肪,多吃也不会长肉,加上各种不同的口味,让我们无论在任何场合食用小龙虾都会感觉到负担,不用担心长胖;

5、旺盛的需求让从业者疯狂涌入,全社会都在讨论小龙虾,大家的关注度都被小龙虾所吸引,特别是在夏天;

小龙虾变成了撬动社会经济的一个点,因为有大量的食客,小龙虾能够带动当地的旅游,带动当地的社会就业,全民都在参与,全民都在关注,因为以上的这些原因,所以小龙虾才会受到大家的喜欢,肉少壳又不好剥,但是大家就是这么喜欢;

小龙虾的肉又不多,壳还不好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吃小龙虾?

写到最后,还想啰嗦几句,我们都是受社会舆论、大环境所影响的,当我们感觉大家都在讨论小龙虾、食用小龙虾的时候,我们自己就会不由自主的参与其中;

小龙虾的肉又不多,壳还不好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吃小龙虾?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说一说您的看法?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分享带来快乐,我们在评论区等您;



我们尽量做到恰如合适、通过原创图文,在文字与图片之间为您分享一道道菜肴,它们美味、漂亮、营养,您要什么样的美食,在这里希望我们能够给您!

觅源良食


武汉这边都喜欢吃小龙虾,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正是吃小龙虾的时候。其实我对吃小龙虾还好,我媳妇特别爱吃这东西。前天买了六斤小龙虾,她一个人吃了至少三斤多。

有的人确实喜欢吃小龙虾这不可否认,虽然说小龙虾肉不多,大多数人吃的就是那个味道。昨天我又买了几斤,自己做的,我自己吃了几个,我姐她们也爱吃小龙虾,一顿下来基本光光。

小龙虾不管怎么做,它的那个味道总会让人嘴馋,爱吃的人谁会闲什么麻烦剥壳的,会吃的很。跟爱吃螃蟹的人也是一样,除非你不喜欢吃这东西。今年的小龙虾还算便宜15块钱一斤,往年最少都是20多块钱一斤。





成杨


小龙虾真正走上餐桌,不过二十多年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鳌虾,原产美国,已有200多年的食用历史。上世纪30年代,日本人把小龙虾带到了中国。由于小龙虾在中国天敌稀少,凶猛顽强,它迅速压倒了所有中国所有本土小龙虾。

小龙虾过去是污水沟的常客,在湘鄂苏赣一带的沟渠池塘,随处可见小龙虾,多得人都看不上。在湖北潜江,老百姓把它作为一大害,捉起来用石滚把它压碎,做猪饲料用。

(蒜蓉小龙虾)

小龙虾走上家庭餐桌,已经到了80年代。关于到底是从什么时候,以及哪里的人将小龙虾改蒸为炒,《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的答案是:“上世纪80年的湖北潜江,油田家属们最早开始炒制小龙虾。”当时湖北潜江是江汉油田五七厂的所在地,五七厂一家大排档的厨师,尝试用油焖的烹调方法制作整只小龙虾,同时放少许白糖,加适量的啤酒焖煮,后来精选大号的小龙虾制作油焖虾,称为油焖大虾。油焖虾关键在于油焖,每份虾需植物油七八两,焖烧半个小时以上。90年代初,油焖大虾由潜江传到武汉,武汉也由此拉开了大规模吃“虾子”(武汉人对小龙虾的称呼)的序幕,清蒸、蒜蓉、油焖是武汉人吃虾子的老三样口味。

(盱眙万人龙虾宴)

放眼全国,江苏的小龙虾做法更精细,油焖、蒜蓉、水煮、干煸、椒盐、麻辣、清蒸、酱骨、麦香。苏北小县盱眙是著名的小龙虾产地,,十三香则是盱眙小龙虾特有、也最为出名的一种烹饪方法。但“十三香”只是一个统称,实际含有三十多种中药和香料,至于具体的配料和种类,则缺乏统一标准。

湖南的小龙虾最早则是从洞庭湖畔的常德,岳阳,益阳开始吃的,后来扩展到全省,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口味虾”。主持人汪涵在《天天向上》中曾不只一次称赞过正宗长沙口味虾鲜辣香的口感。

拯救簋街,重麻重辣成了小龙虾最流行的味道

过去龙虾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武汉、南京、上海一线。现在从东北到新疆都兴起龙虾热,一到夏季全国一片红。据某美食点评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小龙虾销量最高的10个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成都、天津、南京、郑州、西安,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大城市。

北京的簋街、上海的寿宁路、长沙的南门口,消耗的龙虾每天是要以吨计的。簋街甚至就是麻小的同义词。

麻小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进驻簋街的,有多种说法。一种是花家怡园的老板叫花雷在1999年开始正式售卖小龙虾,加重麻重辣炒制,一炮而红,周围商户竞相模仿。

(麻辣小龙虾)

小龙虾拯救过簋街。据媒体报道,2000年初,簋街西段开始拆迁,大批餐厅撤退,金鼎轩搬去了地坛,最早做小龙虾生意的“接头暗号”挪去了天津。两年内,100多家餐厅只剩下40多家。2002年3月14日,坚持到最后的几家饭店在“鬼街”举行告别晚宴,一家都市报推出系列报道《别了簋街》:“……承载着新一代北京人夜生活文化的簋街将暂时与人们告别。这里是年轻人梦开始的地方;这里是的哥们夜间的希望;这里是小老板们发财的天堂。高高挂起的红灯笼、流香溢辣的麻辣小龙虾将留在食客们记忆中。簋街拆了,朋友们到哪里去大快朵颐?情侣们到哪里去谈情说爱?拆了,才知道它在北京人的夜生活中是何等重要。”。

为了拯救簋街,2003年,簋街花家怡园老板花雷决定效仿江苏盱眙的“龙虾节”(从2000年开始举办),组织留守的商户举办“麻小节”。为期一周的麻小节吸引了十几万人。吃麻小比赛中,一位名叫尤雅的11岁小姑娘,在2分钟内吃掉了30只麻小,震惊四座。

“麻小节”异常成功,麻小变成了簋街的图腾,簋街也成了北京夜生活的新名片。每个来北京的外地人,几乎都会慕名而来朝圣一番。对不甚熟悉北京和对饮食没什么要求的人来说,簋街麻小就是北京美食的代名词。

据《人物》统计,簋街最红火的麻小馆子——胡大饭馆每天消耗辣椒2000斤,花椒200斤,麻椒150斤,大豆油3000斤,菜籽油、牛油各400斤,至少售出6000斤——7万只小龙虾(“五一”“十一”甚至可以卖出10000斤)。簋街也开创了小龙虾论只卖的先河,2003年的时候,根据大小不同,每只小龙虾2-4元不等。但现在价格早已水涨船高,比如胡大的麻小就分为4元、5元、7元、10元、15元5个档次。

小龙虾制霸夜宵界,得益于城市夜市文化的兴起与平民主义

小龙虾制霸夜宵领域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从无人问津到不吃麻小就不知如何度过漫漫长夜,小龙虾为什么能让大多数人都开始好这一口?

首先是夜市文化的兴盛。上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夜市遍地开花,小龙虾从家庭餐桌走向市井食肆,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尤其在生活节奏快的大城市,食客抛弃了白天的西装革履,显露出了精英面具下世俗和草根的心,下班之后去小酌一杯,吃点合心的食物,是很好的减压方式。

其次,味道浓烈又有硬壳的食物好像天生容易讨得人们的喜欢。比如麻小的流行肯定和辣椒脱不开干系。美食记者小宽曾考证过,以北京一地的民间美食流行上可以看出从90年代至今,几乎所有民间流行的味道都与辣椒有深厚的关联。比如簋街流行过的河南红焖羊肉、酸菜鱼、水煮鱼、鸭脖子、鸭头、毛血旺、万州烤鱼、麻辣牛蛙、火锅等等。此外,对许多人来说,吃有硬壳的食物有一种与之搏斗的快感。 不少食客都认为:吃龙虾的乐趣在于破壳而入之际所产生的那种囊中探物之快感及由手掰、齿咬等较复杂的动作带来的一点点探索精神。

最重要的是,夜宵属于平民,小龙虾恰恰代表一种平民主义。与肉质鲜美价格昂贵的澳洲龙虾相比,小龙虾价格相对亲民,普通食客也能消费得起。和朋友一起,高挽衣袖,双手抢虾,大声说话,不顾斯文扫地,一下子缩短了彼此的距离,不再显得那么生分。而麻、辣、烫逼得人大汗淋漓,也最容易逼出大实话真情感。吃小龙虾的“忘我”和“放肆”,几乎可以成为交情的某种试金石。

但以上理由仍不足以解释小龙虾的红火,比如簋街流行过那么多平民的麻辣吃口,为何只有麻小成了经典?这或许跟从众的消费心理有关,毕竟理性消费只是理想,从众才是常态。

小龙虾到底是高级还是低级?

曾有网友指点了吃小龙虾应该遵循的动作要领: 一,双手微抬,食指、拇指、中指分别按左钳右尾的姿势两点持之,中间留出充裕的可咬地带,方便把一只完整的龙虾分成头尾两部;二,沿着虾尾背的路线掰开一处缺口,然后以舌尖轻点以探测温度,再张嘴作○型,上下唇密裹龙虾缺口处,此刻,宜紧闭双眼,想象太空舱的对接,轻轻一咬,再用力一嘬,新鲜虾肉被完整带出,竟是超乎想像的嫩滑爽口;三,掰断俗称为大钳的螯肢,轻轻嗑碎外壳,参照去皮后的芒果食用法取其肉;四,将浸入其中的汤汁源源不绝地吸入口中,任由其漫过舌面,再由口腔四壁细润味蕾,花椒、茴香、八桂、胡菽、甘草、干姜、丁香等十余种作料,唤起种种错综复杂的体验,交糅融汇,直捣肺腑,于最后一刻达到他人莫能察觉之最高境界。

吃麻小能吃出仪式感的人,终究还是少数,麻小更多与随意、不雅观联系在一起。尽管有国外大厨把小龙虾做成能上台面的高级料理,但三匠行(sanjiangxing)的观点是,小龙虾在中国很难有高级感,因为品尝它对味蕾没有什么要求,更不需要投入额外的注意力和时间成本。除了清蒸这种做法,更多的时候,人们吃小龙虾吃到的不过是让口腔发麻的调料,你无暇也不可能分清,到底是小龙虾好吃,还是调料好吃。

麻小的味道,或许是简单低廉极富侵略性,就像夏夜的躁动和青春旺盛的荷尔蒙,这也是没有人会在宴请等比较正式的场合点麻小的原因。不过,每一种食物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麻小天生是市井美食,与大排档相得益彰。不要尝试让麻小变得讲究,比如戴塑料手套吃虾,这就是一种赤裸裸的邪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食者的手感和进食的快感,更少了一种呼之欲出、新鲜灵动的市井气,没有了吮吸手指那一下,还吃什么麻小啊?


三个料理人


中国每年要消耗掉近90万吨小龙虾,吃出了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

现在的人吃东西重注口味,你做的好吃,那肯定是有人吃,小龙虾属于外来物种,在国外是不吃小龙虾的,中国南方沿海地区也不吃,因为小龙虾的生长环境非常脏,本身带走很多病菌,而且清洗的时候非常麻烦,有些卖小龙虾的直接用药水清洗,非常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而小龙虾做成麻辣口味的,那味道真是别具一格,让人垂涎三尺,尽管它脏,它肉少,它难扒,它昂贵,它要比普通的大虾都要贵,夜摊都要六七十一斤,但还是挡不住吃货的脚步,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现在这个衣食无忧的社会,人们吃东西根本不在乎它有多少能吃,而是它好不好吃。而且我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只要有食材,我们的大厨就能烹饪出美味的佳肴。


最后说一下小龙虾哪里不能吃,小龙虾的头部是吸收和处理毒素最多的地方,也是最集聚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地方,头部不能吃。


肠道(虾线),小龙虾的肠道消化系统,聚集重金属,要把虾线挑出来

虾黄,在脑袋部位,和肝脏挨在一起,很容易受到感染,最好不吃。


另外,选小龙虾千万不能吃死的,容易中毒


杨二浪


小龙虾,又被称作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最早由日本引入,主要作为牛蛙的饲料,或是宠物。

属于杂食性动物、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极强,无需人工孵化,在池塘投放原种后,即可大量繁殖,若是掘洞出大坝,很容易对附近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小龙虾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在高污染水质的毒素下,依然能够存活(小龙虾很脏,清洗要废很大功夫),对水文环境整治有很大共享。

小龙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肉汁松软,爽滑可口。虾肉中含有含镁、锌、碘、硒等,辅助调节心脉,防止动脉硬化,扩张冠动脉。还有,小龙虾中含有虾青素,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且有利于消除时差反应,促进术后伤口愈合。

小龙虾在大城市中较为流行,口味多样,有油焖、爆炒、麻辣、十三香等口味,适合各种人群。其实,在以前的时候,小龙虾多是在小城镇中,而且个头比现在的大很多,只是烹饪方法单一而已。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小龙虾在大城市中渐渐流行起来。

对于大城市的人来说,生活压力大,需要外在的强烈刺激,酒精与麻辣,啤酒与小龙虾,无疑是一种较为不错的选择。

有人嫌弃小龙虾的肉少,但其实吃小龙虾,并非是为了吃虾肉,更多的是,为了那一股味道,带着透明塑料手套,拿着小龙虾,猛然吸一口,那股强烈的酸辣味,贯彻整个口腔,吃了好几个后,嘴唇也变得麻麻的了,再配着啤酒,仿佛忘记了一切烦恼。

对于我而言,这才是小龙虾的真正魅力所在。

西方人很少吃小龙虾,一是西方人的烹饪习惯与东方不一样,无法把小龙虾做出东方这样的麻辣风味,而且西方人并不喜欢辣味。二是西方人觉得吃小龙虾费事,懒得花功夫去折腾,其实与上文说的一样,吃小龙虾并非是为了吃肉,而是为了那种辣味,但偏偏那种辣味,西方人不喜欢。或许,这是小龙虾在西方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吃小龙虾的时候,要注意去掉虾线,还有就是头部不能吃。因为小龙虾的头部,吸收了水体大量的杂质废物,吃多了的话,对于人体有害。而且,头部的味道并不好,与尾部的虾肉比起来。

以上便是关于小龙虾的知识分享,若是还有什么遗漏,欢迎在评论区补充。


厨房杂记


每当夏季来临,伴随着湖北江苏的小龙虾的大量上市,长江南北黄河两岸的大小城市,红红火火的小龙虾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夏日的序曲。十几年前北京东直门外的一条无名小街,每当夜色降临,火红的灯笼点亮街衢,下班的年轻人就会络绎不绝的布满街道,寻找自己喜欢的小龙虾店铺,麻辣鲜香的味道弥漫在空气里,欢快的碰杯声,到凌晨不绝,当地人管这条街于是叫“鬼”街,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著名吃小龙虾的簋街。十几年过去了,她的魅力依然不减,反而更加旺盛,夜色里不经意间就会看到某某明星,某某老板,更少不了那些俊男靓女来装扮夏季迷人的夜。

不知从何时开始,小龙虾像一阵风吹遍了城市的各个角落,甚至火遍了大半个中国。尤以江苏湖北为最,大概盱眙和潜江的养殖基地影响的吧,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小龙虾原名克氏原鳌虾,淡水养殖,易繁殖,生长快,随着小龙虾的风靡,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因小龙虾有极强的适应环境能力,过去在农村的脏水沟,烂泥塘里经常见到它,认为它很脏,附带细菌病毒,而产生了很多误解。小龙虾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且肉质松软,口感极佳,还可化痰止咳。

当然,小龙虾在中国的风靡离不开我国高超的烹饪技巧,看看我们的吃法,让那些外国人只知道油炸和水煮的自惭形秽。油焖小龙虾 麻辣小龙虾 十三香小龙虾 香辣小龙虾 啤酒小龙虾 蒜泥小龙虾 咖喱小龙虾 红烧小龙虾 爆炒小龙虾等等不胜枚举。小龙虾价格便宜,不像大龙虾高高在上,只在大酒店里给少数人显示着尊贵。小龙虾飞入寻常百姓家,无论是各种饭店,酒吧,大排档无不有它的身影。每当一大盘冒着热气,散着麻辣的鲜香,火红的诱人的色彩在年轻人炽烈的目光下,端上桌时必是推杯换盏的高潮。可谓色香味乐俱全 ,给人一种满足的快感。小龙虾本身没什么自身的味道,也就可以随着喜欢的调料而变化出各种随心所欲的味道。例如成都的兔头,武汉的鸭脖虽在本地很火,却不能风靡全国。

现在吃小龙虾已不仅仅吃的是虾,吃的是火辣的热情,吃的是流行的时尚,吃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吃的是剥的乐趣。同事下班约起吃小龙虾,探讨的是明天的工作,交流的是今天的友谊。情侣约起吃小龙虾,可以观察细节的性格,男孩是否会给女孩剥虾,是否会吃的满身油污,它更像一张考卷。

2018年的莫斯科世界杯,小龙虾加啤酒已是当年的标配,10万只小龙虾通过汉欧铁路发往莫斯科,给无数的球迷带来了销魂的夜晚。我们的国足是没办法进世界杯,但我们的麻辣小龙虾却真的打进了世界杯!




米虫小秋


小龙虾在我国作为一种入侵物种,因肉质较为鲜美,体型较大,被制作成多种料理,也受到普遍的欢迎。现在在大街上,随随便便就能见到一家以小龙虾为主题的餐厅。虽然小龙虾繁殖能力和抗病能力都超强,但是在我国众多吃货的包围下,小龙虾也还是要靠养殖才能过日子,同时,小龙虾的售价也节节攀升,更是能说明其受欢迎的程度。

小龙虾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


中国是吃货的天堂,很多国外不能吃,不喜欢吃,在中国都变成了美味,还换着花样变。这不,小龙虾为了在中国求得生存,硬生生进化成了多个品种,麻辣,香辣,红烧,蒜蓉,十三香,酱爆小龙虾等,也适时的满足不口味的吃货。


小龙虾都是重口味的烹饪方式,小龙虾那麻、辣,香、鲜的味道深深刺激着吃货味蕾,那是种上瘾的刺激,吃惯了家常,偶尔一次的小龙虾就成了惦记。同时,小龙虾个头大,肉少,看着消灭了整整一桌的虾壳,却告诉自己没有吃很多,有消灭食物原始的快感和装逼感。


小龙虾不仅有味,还有社交属性。在互联网时代,小龙虾好吃,还有形,拍个照,发个朋友圈,拍个视频,发个抖音,看到下方评论和点赞,那快感无与伦比。同时,众多微博大V,斗V的传播下,迅速成为网红虾,喜欢跟网红虾发生点关系,这是大众的心理。


小龙虾是美味,但是也有糟点


一是比较脏,需要反复洗刷,清理虾线,剪掉头部;二是肉不多,且土腥味较重。

这是阻隔吃货的隔离带,但这挡不住商家,为了满足吃货多吃虾少动手的习惯,商家开发出了虾球这种即食种类,大大方便了吃货。


总的来说,小龙虾的火,是在有形有味,满足吃货心理的条件下,在互联网社交属性的引爆中,火遍大江南北。因此,小龙虾不仅仅是满足口欲,也使我们社交层次的精神得到满足。


美味的小龙虾,你喜欢吗?



飞机火车住宿返10个点


作为吃货的我,每个夏天都会吃掉很多小龙虾。。。

或许可以说在北京的夏天,小龙虾是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北京的绝大部分中青年人不管吃不吃小龙虾的,应该都听说过簋街小龙虾,甚至胡大等一些店名,也曾成为小龙虾的代名词。说个题外话之前有人问过北京的小龙虾是按只算钱吗?我的答案是似的

在很多人看来小龙虾不仅仅是夜宵和大排档的必点菜,它也逐渐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小龙虾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吃

1.视觉盛宴:无论什么做法的小龙虾色彩都很浓郁,刺激人的视觉也刺激人的大脑,会让人不自在的想吃或多吃。

2.口味多样化:小龙虾的做法很多,十三香的、油焖、蒜蓉、冰镇、清蒸……再说我都要饿了,反正就是要什么口味的基本都能满足。


3.吃法多样化:说到这就不得不佩服吃货的想象力,什么小龙虾盖浇饭、小龙虾披萨、小龙虾三明治,无疑也让更多人对小龙虾爱了起来。

4.接地气:它不像大龙虾、鲍鱼、海参那么高贵,一般馆子都没有,更别说大排档了。小龙虾,上到五星级饭店,下到家门口的大排档,都能有它的身影。


5.妥妥的社交担当:俗话说,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但火锅真的不太适合夏天啊,所以到了夏天,没有什么是一顿小龙虾解决不了的!

不管你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吃小龙虾的时候都是一手油,张牙舞爪的,所以大家一点距离都没有,瞬间就打成一片了。

最重要的是,吃上小龙虾了,你还那有手去玩手机?

那就和大家一起扯扯八卦,聊聊心事吧。

6.安抚心灵:小龙虾不只能满足我的胃,也能安抚我的心,开心的时候吃小龙虾,可以分享开心,难过的时候吃小龙虾,可以分解不快乐,累了整些小龙虾,可以消散一天的疲惫。


说个题外话之前有人问过北京的小龙虾是按只算钱吗?我的答案是是的,尤其是知名的馆子,基本都是按只买,每只单价5元到20元不等。

当然也有不少店铺或大排档是按份买的,但其实每一份多少只大部分店也是固定的。


想知道更多美食内容和美食教学视频请关注我吧😊


一季生活


其实小龙虾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可是属于入侵生物的,一开始厨师处理不好,一股腥味去不掉,可不怎么好吃,但是后来由于中国夜市的发展,厨师们发现如果用高油高盐辣椒,掩盖其自身的腥味,还是不错的,而且你们没发现一盆小龙虾看上去让人很有食欲吗。

再加上国家对"稻虾共养"的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人对小龙虾产生关注,让它从人们印象中的臭水沟里的生物摇身一变成了稻田里的"绿色食品",当然很多人趋之若鹜啦。

还有就是很多人知道了它是入侵物种,抱着我吃它可是为国家做贡献啊的心态消灭这快被吃成"濒危物种"的可怜的小龙虾,当然它肯定不会成为"濒危物种"的啦。

最后就是依靠媒体的大力宣传,小龙虾的身份还是很有话题度的,一炒作,大家就都去吃啦,吃的人越多,商家越宣传,吃的人更多,嘿嘿。而且还被大家宣传是社交的最好方式了,因为剥虾的时候不能玩手机啊,还有那什么爱你的人就会给你剥虾啊等等。

不过还是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它始终是入侵物种,繁殖能力很强,我们吃的都是养殖的小龙虾,保不齐就有养殖的小龙虾逃窜到野生环境里去,在那里可是它的天堂,可以举着小钳子耀武扬威,大肆破坏,所以这个问题还是挺严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