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赤壁戰敗後仍有所建樹,為何劉備夷陵戰敗後竟抱病而終?

曹操赤壁戰敗後,仍能東征西討,有所建樹,劉備夷陵戰敗後,竟一氣之下抱病而終,兩位三國豪傑骨子裡的東西究竟有何不同?

逆商是人們面對逆境在逆境中的成長能力的商數,用來測量每個人面對逆境時的應變和適應能力的大小,逆商高的人在面對困難時候,往往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毅力,鍥而不捨的將自己塑造成一位立體的人。相反那些逆商低的人常常畏畏縮縮半途而廢,最終一敗塗地。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逆商對政治人物比情商和智商更為重要,因為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時常發生,失敗考驗著政治家的逆差高低,並直接關係到大業的成敗。三國時代的豪傑曹操劉備的逆商就具有很強的可比性。曹操馳騁疆場贏過很多次,大的如官渡之戰,也輸過很多次,著名的如赤壁之戰,可他不論面對多大的風浪,總能毫不氣餒,坦然處之,然後從頭再來,如赤壁之戰戰敗,二十萬萬大軍死的死,傷的傷敗的一塌糊塗,不僅統一江南無法實現,連個人性命差點丟到,他依然不減英雄氣度,當時曹操是五十四歲,這次大敗後,他又活了十二年,期間還風風火火的三次南征孫權,並西攻馬超,連帶輸下漢中,直到六十六歲去世,反過來再看劉備,劉備建立西楚政權後,章武二年,於夷陵之戰中 大敗於孫權之手,被火燒七百里連營敗得很慘,當時劉備投入的兵力為四萬,即使傷亡慘重,仍有複雜的一週作為後盾,假以時日完全可以重振雄風,可劉備面對挫折心力交瘁,竟然一病不起,完全是一副輸不起的樣子,他好不容易挺到次年的四月二十幾裡日,將本事平平的兒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撒手人寰了。

劉備和曹操最大的差距是逆商,而不是通常人們所說認為的智商,因為作為一個政治領袖,他們的智力確實可以由智囊團彌補,但逆商卻是任何人也彌補不了的。


  • 文/葛依源


曹操赤壁戰敗後仍有所建樹,為何劉備夷陵戰敗後竟抱病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