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俠世界之中,有哪些人物堪稱“仁義禮智信”的代表?

董仲舒:“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


《紅塵闖江湖》系列第12篇

武俠小說,是我國通俗小說的一種重要類型,多以身懷絕技的豪俠義士為主人公,講的是“江湖”之中的快意恩仇,因此對於民眾有極大的吸引力。

而我國武俠小說中的兩位扛鼎人物非金庸和古龍兩位先生莫屬,兩人的風格迥異,但又各富特色和魅力。

金庸的武俠世界之中,有哪些人物堪稱“仁義禮智信”的代表?

其中金庸的小說雖然說的是“江湖”,但融合了許多我國古代的文化,三教九流,醫卜星象,詩詞歌賦,棋琴書畫,甚至連烹飪都不例外——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的女主角黃蓉,就曾以兩道精緻而美味的“玉笛誰家聽落梅”和“好逑湯”,徹底折服了嗜吃美食的九指神丐洪七公,這才有機會讓他傳授郭靖武功。

而說到中國傳統文化,自然又以“佛道儒”三教為核心,所以金庸的小說中也大量涉及這三方面的知識,此外作為一個非常傳統的知識分子,金庸先生在儒家文化上的造詣尤其深厚,所以他的小說中又以儒教思想為中心,頗有幾分“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味道。


金庸的武俠世界之中,有哪些人物堪稱“仁義禮智信”的代表?


再具體到儒教文化的基礎教義,創始人孔子列舉的是“仁義禮”,亞聖孟子又加了一個“智”,而提出“獨尊儒術”的大儒董仲舒再加了一個“信”字,合起來就是“仁義禮智信”五個方面,簡稱五常。

《孟子》:“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三綱五常也可以說是整個儒教文化的“提綱挈領”,成為了後面近兩千年的國家官方指導思想,金大俠當然也是深諳此道,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也不乏“仁義禮智信”五個維度的體現,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典型人物。

仁——蕭峰

《孟子》:“仁者愛人。”

仁,其實是孔子思想的絕對核心,在記錄孔子一生言行的《論語》之中曾經多次提及,而且每次的總結都不一樣,也許就連孔子自己都無法對這個概念一言以蔽之,所以只能從不同的角度來多次予以闡述,希望弟子們能夠綜合起來得出一個相對接近的結論。

這就像是道家的“道”和佛家的“空”這兩種核心思想一樣,很難用一句話來闡明其含義,畢竟“道可道,非常道”,“仁可道,也非常仁”了

不過孟子對於這個仁字有一句經典的話——“仁者愛人”,意思是說仁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愛人,先愛自己,然後愛家人,再愛朋友,愛陌生人,愛仇人,並最終發展到愛天下人,也就是一種博愛的精神。

無獨有偶,大乘佛教的核心教義也是如此——“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要求信徒不僅要自己修行增加智慧,同樣要去幫助別人也就是“度人”來增加福德,福德雙全,才是圓滿境界。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能愛的人越多,就表示越接近“仁”,而金庸十五部作品中的主角雖然出身不同,性格各異,但無一例外都有一顆愛人之心。

但是在這些“仁人”之中,位於翹楚的無疑是郭靖和喬峰兩人,這也是唯二擔得起“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這最高評價的角色。

金庸的武俠世界之中,有哪些人物堪稱“仁義禮智信”的代表?

這裡我們拿《天龍八部》裡的蕭峰來舉例,他的經歷極為複雜,命運彷彿和他開了個玩笑一般,他父親本是遼國契丹族的貴族,結果中了算計臨終前把他託孤下來,所以他又在中原長大,自己也一直以漢人自居。

但是一場爾虞我詐的算計和陰謀之後,他終於發現了自己的身世,而中原的親朋好友都不顧他之前為漢族人做出的巨大貢獻,以“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堂而皇之的理由對他各種排擠和追殺,一直把他逼迫回了北方草原,結果蕭峰又陰差陽錯之下救了遼國皇帝耶律洪基,被封為位高權重的南院大王。

書中的耶律洪基是個野心勃勃的君主,一直想要南下吞併大宋,但是蕭峰並沒有因為自己和中原武林的私人恩怨而遷怒整個大宋朝的軍民百姓——他同樣也不希望遼國的將士們受到傷害,所以最後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來“勸諫”遼國皇帝,而罷免了宋遼兩國之間的一場干戈。

愛人的最偉大的方式莫過於救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而蕭峰卻是救了兩國無數人的命,也包括許多他的仇人——力行近乎仁,而蕭峰為仁則付出了一切

義——胡斐

義字也有很多種解釋,但是在武俠小說之中,自然要更多的體現江湖義氣的這一面。

何為江湖義氣呢?簡單來說就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扶危救困,解人之厄,為兄弟不惜兩肋插刀。

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這樣的人可以說數不勝數,但是《飛狐外傳》中的胡斐卻表現了一種更高層次的“義氣”——他不僅幫助朋友,同時也對陷入危難的仇人出手相助。

金庸的武俠世界之中,有哪些人物堪稱“仁義禮智信”的代表?

書中有一個特殊的場景,當時商家堡的商老太為了報仇喪心病狂的把不分正邪兩派的許多武林好手都困在了精心準備的鐵堡之中,然後讓人放火準備把他們都燒死,後來胡斐因為年紀輕身材瘦小,從一個狗洞中跑了出來,然後又開門放眾人出來。

但當時他的仇敵王劍傑被煙燻倒了沒發出來,就連他的親兄弟王劍英都被火勢所懾只是外面呼喊而不敢進去,但胡斐卻不顧之前這兩人要殺他的仇恨,在紅花會好手趙半山的幫助下冒險把他救了出來。

胡斐當時還只是個小孩子,但卻體現了江湖中人最高等級的義氣——以德報怨。

禮——黃藥師

《論語》:“不學禮,無以立”

禮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外來說是各種倫理規矩,但從內來說則是對個人感情的約束,所以孔子也說過“克己復禮,為仁”,而一個人如果在禮儀上有所欠缺的話,也是儒家的大忌。

《射鵰英雄傳》裡面有五大頂級高手,每二十五年在華山之頂“論劍”一次,爭奪天下第一高手的名號,這五人分別是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以及中神通全真教主王重陽。

而在這“五絕”之中,黃藥師向來以性格怪異,亦正亦邪著稱,行事完全任由本心,最不喜歡受世俗禮法約束,故名“東邪”。


金庸的武俠世界之中,有哪些人物堪稱“仁義禮智信”的代表?


他雖然飽讀四書五經,但卻並不盲目信從,哪怕是孔子孟子這種儒家的聖人也常常被他冷嘲熱諷,甚至還破口大罵,但是他所厭惡的其實只是儒教某些人的繁文縟節和心口不一,對真正的忠孝禮悌之人卻會發自內心的尊敬。

有一次他和歐陽鋒偶然相遇,歐陽鋒就笑談他殺了一個滿口之乎者也的讀書人,因為他最討厭的就是孝子賢孫和酸腐儒生,還把那書生的人頭丟給黃藥師,他以為黃藥師也是同道中人。

但是結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黃藥師雖然根本不認識那個讀書人,卻挖了個坑把那人頭埋了,還恭恭敬敬的磕了幾個頭,因為他最尊敬的就是真正的孝順之人,讓歐陽鋒討了個沒趣。

而金庸也是通過黃藥師這個角色表達了他對儒教一些“糟粕”的不滿和嘲諷,但絕不是全面否定儒家思想。

智——黃蓉

儒家思想中“智”的方面主要來源於孟子,大家都知道相對於孔子的溫潤平和,謹小慎微,孟子行事說話都有些不拘小節,每每喜歡用寓言或者誇張或者故意以荒誕的角度來說明問題,並最終達到明理的目的。

而這方面同樣在金庸的小說中有所體現,和絕大部分武俠小說只是一味的鬥狠鬥勇甚至拼命不同,金庸的江湖中不乏“以巧破力,以柔破剛”的案例,也有不少以智慧和頭腦靈活著稱的人物,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和任我行,《鹿鼎記》裡面的韋小寶,《倚天屠龍記》裡面的“逍遙二仙”和趙敏等等,但是其中翹楚,恐怕還得數《射鵰英雄傳》裡面古靈精怪的女主角黃蓉。

金庸的武俠世界之中,有哪些人物堪稱“仁義禮智信”的代表?

作為五絕中東邪黃藥師的女兒和北丐洪七公的徒弟,但是黃蓉卻是“入寶山而空回,近樓臺懶得月”,武功只能說是普通,不要說和丈夫師父父親這種絕頂高手相比了,就連黃藥師的棄徒梅超風都比不上,但是她的頭腦和智慧卻是異常出色。

有一次他和郭靖去闖完顏洪烈的趙王府為王處一找療傷的藥物,不巧遇到了完顏洪烈請來的樑子翁,歐陽克,沙通天等高手,黃蓉技不如人,所以只能以智慧脫身,這裡面尤其以戲弄歐陽克的場面最令人捧腹。

歐陽克走進圈子,說道:“誰出了圈子,誰就輸了。”黃蓉道:“要是兩人都出圈子呢?”歐陽克道:“算我輸好啦。”

黃蓉竟是站立不穩,險些便跌出了圈子。她哪敢再發第二招,在圈中走了幾步,說道:“我要走啦,卻不是給你推出圈子的。你不能出圈子追我。剛才你說過了,兩人都出圈子就是你輸。”

當時歐陽克明明武功高出黃蓉甚多,卻被擠兌的進退不得,只能眼睜睜看她離開。

信——江南七怪

《論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五常最後是“信”,雖然這個是董仲舒加入的,但其實在孔子的思想中同樣極為重要,一個連“守信”都做不到的人,根本就不足以論,只不過是因為太過基本,孔子才沒有特別的提出而已,但絕不代表不需要。

而在江湖之中,同樣對於“一諾千金”的行為非常看重,這裡面就用《射鵰英雄傳》中以柯鎮惡為首的江南七怪來舉例好了。

金庸的武俠世界之中,有哪些人物堪稱“仁義禮智信”的代表?

相比上面的喬峰胡斐黃藥師等高手,江南七怪武藝只能用“相當普通”來形容了,作為主角郭靖的師傅,他們也從嘉興老家先赴漠北,又回京城,再到江南,而隨著郭靖的武功越來越高,周圍或是師友或是敵人也越來越強,七怪就明顯跟不上節奏了,中後期基本變成了打醬油的角色。

但是這七兄妹雖然武功不算高,卻把“信義”二字看的極重,只是因為和全真七子中的長春子丘處機的一句賭約,七個人不惜背井離鄉遠赴大漠,並且一呆就是十八年之久,全心全意的教導郭靖功夫,而當他們再回中原的時候,韓小瑩一個不足二十的江南少女更是早已被大漠風沙消磨盡了如花紅顏,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十八年的青春價值有多大,不言而喻。

但就算是這樣,他們也依然無怨無悔,也正因如此,之前和他們本還有些芥蒂的丘處機把他們視為了生死之交,還特意在書信中高興的說道:“大夢一十八年,世人豈不笑我輩痴絕耶?

所以江南七怪雖然武功只能說是二流,但在做人上卻是擲地有聲,不輸於任何人,只要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哪怕犧牲性命也要做到,頗有幾分“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的味道。

紅塵說

以上就是金庸的武俠世界之中關於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這五方面的體現。


金庸的武俠世界之中,有哪些人物堪稱“仁義禮智信”的代表?


其實這樣的情節數不勝數,金庸先生作品中所包含的豐富的傳統文化可謂浩若煙海,哪怕只是儒家文化這一個維度也不是區區一篇文章所能闡述清楚的,否則也不會有所謂的“金學”一說了,但是紅塵君上面提到的幾個都是比較典型的例子,對於方便簡潔的把握和理解這方面的知識還是有所幫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