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农民有什么影响?疫情过后如何才能使广大农民增加收入?

农事观察


主要影响到沃柑的销售,正是沃柑的成熟期,马上可以上市,可这次的疫情导致外面的老板进不来,现在沃柑无法卖钱,降低老百姓的收入,希望疫情过后能得到政府的帮助,也可以去外面打工。


云南农村小胖妹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啊,刚才我就跟我朋友在视频上讨论过这个问题,因为我本身就是农民工,我是做工地的,因为今年因为疫情影响,所以说工地都暂时不会开,起码要到三四月份,四月底才会动工,本来农民工的生活压力就比较大,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只有回到农村解决温饱问题,因为工地不开工,没有收入,回到农村消费会相对来说小一点,现在全国疫情这么严重,如果想疫情过后增加收入的话,这个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的。


大熊日记1


大家好,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下面针对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有何影响?

一、农业生产方面

1、主要粮食生产影响有限。农业春耕生产由于目前刚过春节,全国性的农业生产春耕还未大规模开始,南方的水稻尚未正式开始育苗插秧,北方小麦也不到收割时刻;从生产工具来看,由于疫情的持续性不确定,生产人员尚不得集中,劳动力将持续解放,因此,对于春耕的机器设备将进一步依赖,对于5G科技设备也将进一步加大需求。如果疫情防控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我国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将不会受影响。

2、果蔬生产影响参差不齐。对于散户影响较大,对于主产区影响较小。考虑到流通环节人员的减少,蔬菜水果采摘等绿色种植业将受到比较大规模的影响,新鲜的果蔬如果不能快速运输到市镇,果蔬将会大面积受损,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增收致富。这对于中小散户和不成规模的种植地区将有比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很多农村限制赶集,蔬菜将大部分在熟人间流通。但是,对于大规模果蔬生产基地,如山东寿光,海南,以及各大城市周边果蔬基地,受政策影响,为保证城市居民基本供应,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流通,甚至经由绿色通道,影响甚微。

3、肉类、禽类表现不一。生猪价格将在国家政策影响下稳中有降,传统肉类将保持价格基本稳定,养殖户风险不大,但是对于禽类和尤其是特种养殖(比如竹鼠、野鸡养殖)受疫情的病源的不利影响,将受到严重打击。

二、农村生活方面

农村消费从基本消费来说,稳定压倒一切,排除人为的恶意哄抢或对某一特殊商品的消费(比如口罩),衣食住行用,柴米油盐酱醋茶基本生活所需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保证供应,由于农村自给自足较为稳定,自有土地,有亲朋好友的接济,特别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强有力领导,基本生活所需影响甚微,对于出行、娱乐、购物、旅游等深层次的消费受到影响。受外出管控,外出务工农民也将更加关注关爱农村自身家园发展,花更多的时间来打理自身的家园,期盼更多农村美好。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脱贫攻坚在农村基层的强有力作为,使得农村自身生态环境十分宜居、环境卫生持续改善,加之居住分散、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小范围的封闭更加有利于疫情的隔离,传播较小。这是农村和城市相比,疫情相对较小的显著特色!

三、农民增收方面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收官之年,国家富不富,主要看农户。我国疫情总体可控,不会影响农民的增收这个基本判断不变。对于农民来说,受疫情影响,会更加坚定地方党委政府对于农业生产的结构升级,市场的改变和需求也会倒逼农民对种植养殖做出调整,这也将促进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做大做强做出规模和特色,农民依靠土地的经营实现小康才能真正实现。对于农民工来说,将推迟进城务工,收入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国家对疫情防控的胜利,将快速回归城市,更好地服务城市。

总体来说,新型疫情目前对于农业生产持续、农村生活稳定、农民增收实现影响有限,我们可以乐观预见国家将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能够快速恢复国民经济,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农业发展、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正在逐步实现。


济宁东哥


疫情对农民的影响分为几个方面:

第一、对一些经作区的农民来说,影响是比较大的,春节前后,正是蔬菜、草莓、柑橘等经济作物好行情的时候,而疫情的发生,使这些产品不能及时销售出去,而投入又比较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收入。

第二、对比中部地区的农民来说,2月开始,正直小麦打除草剂、杀虫剂、增产类药剂的时候,然而因为疫情的影响,农资产品无法及时运达到乡镇、村上;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的产量,不过目前刚开始用药,后期如果能跟得上,影响不大。

第三、对于已经没有土地,只能外出打工的农民来说,疫情期间没有收入,这其实跟一些非农户口的城镇居民一样,疫情期间不能上班,势必影响收入。加上购房产生的房贷,压力会比较大。

第四、对于有春耕习惯的地区,疫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耕种,不过很多地方已经下发通知确保春耕农资供应车辆放行。

以上是疫情对农民影响的一些分析。那么,疫情过后,如何才能使广大农民增加收入呢?

其实,农民的收入来源是比较单一的,供应链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就会收到很大影响。因此,增加收入来源是增加收入的一个方法。比如,种植养殖相结合,我自家就是种地加养殖相结合的,当然,这也比较辛苦一点。其实,很多农村人除了种地,还会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这也很不错的。

其次,多元化种植,就是俗话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如果地比较多的话,可以多种几种作物,成熟时间不同。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其中一种作物绝收,不影响其他的收成。

另外,现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在农村也普及开了,有农产品的农民朋友,可以通过直播销售自家农产品,这也是很好的途径。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有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共同探讨一下农村发展大计[呲牙][呲牙]


椒农网事


地域不同,情况有别,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春节临近,突发新冠病毒疫情。大灾当头,人人震惊。但大部分农民打工者都已返乡回村,且置办了年货。听从政府号令,不串门,不走亲访友,只能老老实实宅在家中,吃喝玩乐。一家老小看看电视,玩玩扑克,玩玩游戏,小院内走动走动,强身健体。

疫情虽然严重,但不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因为当前正值农闲,地里基本没啥农活。我们河南周口农田都是播种小麦,春季没有早春作物。每户就那三五亩地,抽空一遍除草剂,就万事大吉了。

要说损失,就是出外打工的年轻人,不能按时返城复工,不能上班,就没有工资收入,这跟铁饭碗的公家人没法比。只能干着急,静等疫情很快过去。

还有农村经商的小生意人,不能开门营业,也是没有收入。年前进货又多,积压不少,担心时间长了发霉变质。

我们当地板材加工厂很多,一些年纪大点的都在板厂干活,每天也能收入百拾元。板厂不复工,也是在家光吃光玩。

至于疫情过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现在还很难说清楚,也只能是复工后,加班多干,拼命挣钱争取把损失补回来。





文长法wcf


疫情对于农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虽然农村不愁没饭吃,但是对于需要销售农产品或者外出打工的人来说,疫情让他们损失重大。

1、疫情防控之下,农产品销售阻力重重

虽然如今多个地区“绿色通道”已经开启,但是对于产地供应商来说,农产品销售不仅仅是运输而已。没有工人采摘、分拣、装箱、打包……很多包装厂也没开工,诸多老板表示买不到合适的箱子(要么是箱子贵,成本过高,要么是箱子不好看,影响产品在市场端的价格),因此,大多数做B端的大供应商都面临着一些阻力。

2、农民工复工遥遥无期

由于疫情影响,很多工厂、工地都处于暂停的状态,虽然说企业在疫情期间也要发放工资,但是企业也总有办法。总的来说,复工越迟收入就越少,更不用说那些年前就被欠薪的农民工,如今形势之下,能够拿到工资的几率又变小了……

其实不仅是农民,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疫情严重压制了大家的消费意愿,因此整体消费水平在这段时间都处于较低水平,没有消费就没有收入,大家都在这个大循环中。

希望我们可以早日战胜疫情,各行各业都恢复往日生机。


日常嗑农


疫情对农民工有什么影响,疫情过后又该何去何从得从大的经济形势和大的环境来分析。此次疫情的影响是全方位、全行业的,大中型企业资本、实力雄厚,能够承受短时间内的冲击,小型企业及个体户受到影响要大些,经受不住折腾,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未变,疫情所造成的经济短期不可避免出现波动,但波动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工厂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急需开工,虽然疫情还未褪去,不少农民工纷纷返回工厂,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工厂重新开工后,库存得到补充,市场重新恢复生机,中国经济有望迅速复苏。现阶段经济处于下滑阶段,随着开工率的提高,经济活动将出现下滑后迅速回升,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影响相对可控。但这需要建立在大量农民工及时到岗到位,都不能等到疫情结束。

经济发达的地区受疫情的影响也比较严重,受政策或交通等影响,很多农民工会选择暂时观望。由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使疫情过后,国外或将对来自中国内地的商品提高准入门槛,这对出口的外贸企业的市场恢复还需要等待,而在外贸企业上班农民工可能会面临上班没事做的状态。

目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疫情才结束,如果时间稍微长点,某些工厂特别是小工厂的资金链断裂,将会导致倒闭,农民工被迫失业。幸好国家也出台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减少中小企业负担,挽救更多企业,避免大量农民工失业影响社会稳定。中国经济的拉动除了出口,最值得信赖和潜力最大的是内地庞大的供需市场,所以不会出现大量农民工大量失业的情况。

今年受疾病疫情的影响,农民工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外出打工,没班上自然没收入,对生产生活会有一定影响。但想到次次疫情的严重性,纷纷待业,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农民工即使回到当地打工的城市也无法进行立即上工,并且进入城市之后还要进行最少14天左右的隔离,所以很多农民工还是选择在家呆着暂缓外出。

现在的交通方式有限暂,疫情比较严重的城市防控措施比较严厉,严防外界人员的再次进入引起交叉感染,火车或汽运受限,无法回到原来打工的城市,已经买了票只能退票。

由于上不了班,农民工要做好困难准备,尽量缩减自己不必要的浪费和开支,既然无法增加收入的情况下,要尽量做到缩减自己的开支,为灾情过后的出行打工做好资金储备。随时和用工单位保持电话沟通,了解外界的用工需求和打工去向,等到疫情过后可以组团外出打工或是考虑一下是否有合适的创业项目可以在家创业发展。

现在虽然不能外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积极参加各种网络职业培训服务,提高劳动技能,为以后打工增加筹码。只要勤劳肯干,疫情过后,农民工可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


山里那点事儿


2020年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新冠病毒致使城市封城,工厂停产、商场关闭、学校停课、交通受阻等等。如同2003年的一场非典再现。再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全国人民相应国家号召,自封在家,农村同样也实行了封闭。表现出高度的民族凝聚力,相信疫情很快就能得到控制。就这场疫情而言来说下当下对农民的影响。

首先,疫情发病时间时值我国传统农历春节,幸好没有发生在农忙时节。现在农村实行封村政策,外人不让进入,村里面不让外出,这就造成了在外务工人员同样不能外出,给家庭收入带来不小的影响。由于被封在村里,农村集贸市场也没有开放,对日常蔬菜饮食同样受到很大影响。


其次,农村有很多在家务农,搞养殖的创业者。自从各村封了村口以后,城里的超市,与农村的各种蔬菜水果价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在农业偏向于规模化种植,比如农村以蔬菜大棚为例,很多菜农实指望春节能卖到好的价格,增加收入。受疫情影响蔬菜水果到了收获季节,各地农产品流通受阻,消费能力下降,致使很多蔬菜水果没能及时采摘烂在地里。还有搞养殖的,由于各种的封闭,养殖家禽饲料用完,有的家禽只能靠每天喂水延迟生命。进而会造成家畜家禽短缺,而农民们喂养的家畜家禽,无法运送到城里。从而会更进一步导致肉蛋类价格上涨。



虽然疫情仍然十分严重,随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严格控制下,疫情很快就会过去。

疫情过后,同样是一个发展契机,由于长时间封闭,农村养殖业收到很大影响,生产减产会造成各类价格上涨,所以农民朋友应该抓住这个过度时期,加大养殖业规模,提高生产。


其次对外劳务输出上,企业停产同样急需外来农民工参期中,加快生产。相对来说更容易找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百福生


疫情下对农民来说影响最大的是南方的茶农,茶叶市场的交易牵涉到的茶农茶商数以千万计,很多地方茶叶特别是春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与其他农业项目可以对比的是不能延迟。

贵州四川的一部分早茶品种在年里就可以开始采摘,今年又是暖冬比往年还要提前一个星期,春茶历来有早三天是宝,迟三天是草的说法,没有集中人力物力采摘,茶农的损失会非常巨大。

江南地区的茶叶如早期的乌牛早也慢慢地可以进入采摘季节,现在的各地防控限制下,采摘没有人,收购没有人,就是个体最灵活的快递行业也没有铺开,所以在一些茶区都陷入了不敢加工,不敢收购的地步。

其他茶种如白茶龙井43等采摘时间比乌牛早晚十天半月的,主要的采摘旺季在三月中旬以后,目前来看大家最担心的采茶工的预先落实,过去都是在年前或正月前几天预定下来的,现在的未知性在增加。

目前比较稳定的是福建茶区的,由于他们采摘茶叶的等级是开面叶采摘,往往在四月以后,影响是最小的。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龙井茶痴


我是农村小艳子,很荣幸和大家来讨论你提出的问题,在我们农村这个时候,一般不是农忙的季节,在家里都是没有什么事情的,所以说暂时在家里呆着,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经济来源暂时还可以支撑的下去,因为农民都是种地的,家里种的有蔬菜家里面养的有鸡,有鸭,有鹅,过年的时候里面腌的有咸菜咸肉。

第一

暂时不是收割小麦的时候,也不是种水稻的季节,所以在农村来说,暂时还受不到影响,农村农忙,一般在清明过后都会下水稻育苗一年基本上都忙中两季,春季是小麦到了端午节的时候,那就是插秧所以暂时的疫情影响不了农村暂时也不影响农村下地干活,因为现在农村 ,小麦喷点农药,其他没有什么农活可干,所以现在的农民是很清闲的

第二

农村没有种小麦的,肯定会受到一点影响因为他们基本上是靠在街道上去上班,打点零工,挣点外快现在这种情况,出不去他们只能在家呆着,所以对他们出去到镇上打工赚钱的人来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他们不去镇上挣钱的话,就没有经济来源,像有些不种小麦的话,他们好多人都是在镇上有的都是到镇上去摆摊卖水果,还有的出去摆摊卖小小东西,但是现在收到病情的影响,好多人都不能出去摆摊,所以我在这里也希望这个病情,能早点过去,还我们一个健康的国家,你我也提醒大家,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去,有事情必须要出去的话,带好口罩,回来勤洗手,我是农村小艳子,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