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志願者,是救人,也是自救”

“做志願者,是救人,也是自救”

“這是一場毫無準備的襲擊,我們都想做點什麼。”帶著這樣的想法,武漢市漢陽區市民王炯和趙良(化名)自““封城””之日起,加入志願者車隊,穿梭於武漢及周邊地市,接送醫護人員、病人,運送各類緊缺物資。

與此同時,身在全國各地甚至遠在海外的志願者們,也紛紛行動起來。

朱科是湖北孝感人,陪妻子回河南開封過年的他時刻惦念著孝感疫情。他組織熱心市民籌錢購買防護物資,分發給孝感市各醫院及鄉鎮衛生院。

在上海讀醫學專業的吳勇(化名)在廣西北海老家過年,他在網上看到一個志願者團隊招募有醫學背景的人,他立即加入。一個多星期以來,他常盯著手機,為武漢及周邊地區疑似感染新冠肺炎或確診的輕症患者線上提供專業的醫學分析和建議。

“宜昌是家,怎麼能不幫呢?”遠在美國密西根州讀博士的王曉雪是湖北宜昌人,疫情日益嚴重,她持續關注宜昌各醫院防護物資緊缺問題,並和醫院負責人對接,在美國募集物資後發往國內。

這些志願者,他們身在四方,有著各種身份,在抗擊疫情的當下,他們有著共同的身份:心繫湖北疫情的志願者。

我在武漢做志願者:是救人,也是自救

凌晨5點多,天還沒亮,趙良已經起床,準備開車出發。有醫生上班需要車送,前一晚,趙良已經和這位醫生確定好上車點,趙良去接他上班。路上,趙良留意著微信“志願者群”中的信息,看看是否還有人需要車。每趟行程,他都想盡可能的多載幾個人。

趙良在運輸物資 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供圖

今年30歲的趙良家住武漢市漢陽區,是地道的武漢人,對武漢有著很深的感情。一直在國外工作的他回家過年,沒想到竟發生如此嚴重的疫情。

1月23日凌晨,武漢宣佈”封城”,並停用公共交通。“肯定有很多醫護人員沒法上下班!”這樣一想,趙良萌生了接送醫護人員的想法。接著,他加入了志願者微信群,找到了和他一樣有此想法的人。

很多醫護人員也加入微信群,他們有需求會發到群裡,志願者們看到就會呼應、聯繫、線下接送。

“有一次,我從早上5點多出發,一直到次日凌晨2點半,還有護士深夜趕往醫院上班要用車。那天,我回到家已經凌晨4點了。第二天早上9點多又出發送人。”趙良稱,這樣的狀態大概持續了一個星期,“每個時間段都有醫護人員需要接送,他們太辛苦了,他們才是拿命拼的一線工作者。”

除了接送醫護人員,趙良還接了很多為醫院運送物資的任務。“一跑就是一天,每天行程約400公里。”趙良常常忙得沒時間吃飯,“飢一頓飽一頓”,他索性買了餅乾、點心放在車上。

“做志愿者,是救人,也是自救”

趙良發朋友圈稱“終於搞定回家吃飯”。

有次,趙良剛把物資送到醫院,得知醫院食堂的廚師回家,沒人給醫護人員做飯,他把車上的“存糧”都給了醫護人員,自己一點沒留。“這沒什麼,都是小事兒。”趙良說。

被問及是否害怕感染,趙良爽朗地說,“我不知道身體能不能扛得住,但是我心裡不害怕這個病毒。每天做好消毒、防護,沒啥問題。”

從1月23日至今,趙良每晚近11點才回家休息。他坦言,“很累!但動力很足!疫情就發生在身邊,最初做志願者時,我都來不及想就加入了。”

和趙良一樣,武漢市漢陽區39歲的王炯也是一名運輸志願者。“就像去打仗一樣,總得有人上前。”王炯說。

王炯背後是一個近2000人的志願者團隊,他們自發形成,不計酬勞,穿梭於武漢及周邊地市。

“做志愿者,是救人,也是自救”

志願者王炯在和醫院工作人員交接物資 。

和王炯、趙良一樣的武漢市民想為武漢做點什麼,因為“這是救人,也是自救”。

王炯回憶,剛加入志願者微信群時,群裡只有50人。30分鐘內,人數升至500人。兩天內,4個微信群全滿,人數升至2000人。王炯感慨萬分,“這像一場眾志成城的戰爭,我們都是集結而來的士兵。如果醫護人員是上戰場的人,我們做的就是保證彈藥補給。”

就這樣,志願者車隊在武漢跑起來,若周邊仙桃、宜昌、荊門等地有需要,他們也去。

“志願者是義務勞動,油耗和吃飯也是自費。”他稱,有時候開車顧不上吃飯,有時找不到地方吃飯,常十幾個小時吃不上飯。加入志願者團隊後,他擔心給家人帶來感染風險,便單獨出去住。好在,家人都理解並支持他。

我在河南做志願者:抗擊疫情,我想做點什麼

朱科是湖北孝感人,春節前陪妻子從孝感回河南開封過年的他,雖遠在500公里之外,但惦記著孝感疫情。

除夕夜,朱科看到孝感疫情日益嚴重,“我能不能做點什麼?”他這樣尋思。

“做志愿者,是救人,也是自救”

朱科組織的志願者團隊將籌集的物資分發給衛生院。

當晚,他在當地網友群裡表達自己的想法,得到其他網友的呼應,大家討論到凌晨2點決定,朱科負責和孝感各醫院對接,核實醫院是否缺防護物資、缺什麼、缺多少。此外,另一行人收集網友自發的捐款,一行人協調貨車,一行人購買防護裝備,一行人負責發放。

“孝感市民很熱心,聽說要籌集物資,紛紛捐款。首筆捐款1.28萬,第二筆捐款5.35萬。”朱科介紹。

“做志愿者,是救人,也是自救”

孝感熱心市民給醫護人員送去自家種的草莓。

此次募捐,朱科組織的志願者團隊共籌集6.63萬元,均用於購買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頭套等防護物資,送往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孝感市婦幼保健院等醫院及各鄉鎮衛生院。

為確保捐款及物資落到實處,志願者每次採購、發放物資,均留憑證並公示。

朱科組織的志願者團隊籌集物資發放表

隨著愛心互助群不斷壯大,也有熱心市民想改善醫護人員伙食,送去自家生產的麵包、蔬菜和水果等。

“做志愿者,是救人,也是自救”

鄉鎮衛生院接收物資證明

“春節在家半個月,每天盯著手機看信息,忙個不停。”朱科表示,妻子和家人支持他,從未抱怨。

我在廣西做志願者:

我為病人提供醫學分析和建議

與湖北相距一千多公里的廣西北海,志願者吳勇心繫疫情,力所能及的提供幫助。

吳勇是上海某高校醫學專業研究生,春節前,他回到北海老家過年。在醫院臨床實踐過的他在朋友圈看到某志願者團隊招募有醫學背景的人。他想都沒想就加入“組織”。

這是一個幫助武漢及周邊地市抗擊疫情的志願者團隊,主要為有新冠肺炎症狀但一時沒能就診、確診的輕症病人提供幫助;為需要用車的醫護人員、物資協調車輛等。

時間久了,也常有無助的病人來諮詢病情、尋求建議。團隊負責人決定招募醫學專業的志願者,為病人提供線上幫助。吳勇成了其中一員。

他們組建了互助群,病人或家屬把病歷、醫學影片或近期的臨床表現發在群裡,志願者們在線解答疑問。

“我們主要給沒住院的病人提供幫助,根據病人的情況給出飲食、氧療或加強防護等方面建議,也會跟蹤病情。”吳勇2月13日晚告訴澎湃新聞,如果病人病情嚴重,則建議立即住院,並由志願者幫助聯繫床位。

最初,該志願者團隊只有一名醫學生在線解答病人疑問,“從早到晚,忙不過來”。吳勇和其他幾位醫學生加入後,“忙不過來”的情況日益緩解。隨著武漢各方艙醫院、火神山醫院投入使用,尋求幫助的人也逐漸減少,“說明情況在改善,”吳勇說,“我是學醫的,利用自己所學幫助他們,我做的事還是很有意義的。”

我在美國做志願者:宜昌是家,怎能不幫

“我的一切都在這裡,要加油,早點痊癒。”1月28日,遠在美國密西根州讀博士的王曉雪發了這樣一則朋友圈。她是湖北宜昌人,聽說武漢疫情後,她很是著急。

最初她因家人買不到口罩、不戴口罩出門而著急,隨著宜昌疫情日益嚴重,她開始擔心宜昌各醫院的防護物資短缺問題。

雖遠在美國,但王曉雪每天都關注國內新聞:全國確診、疑似人數的變化;宜昌新增確診病歷數量以及宜昌各醫院的求助信息。

“他們都缺成這樣了,能不幫嗎?”王曉雪2月12日晚告訴澎湃新聞,得知宜昌各醫院缺物資時,她和幾名同樣關注宜昌疫情的朋友,自發建群,通過各種途徑與醫院相關負責人取得聯繫,並一一核實每個醫院缺什麼,缺多少。

整理好這些信息,她向美國高校、北美宜昌同鄉會以及北美捐贈組織求助,同時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擴散這些信息。她的求助得到了很多人呼應。

眾人合力幫助下,他們募得一批批口罩、手套、消毒水、防護服、眼罩、面罩等,運往武漢和宜昌等地醫院。

“宜昌很多醫院還是很缺,有些醫生用雨靴代替防護靴,也還很缺呼吸機。”她對宜昌物資緊缺的形勢仍然擔心。

“對口幫扶的福建省醫療隊帶去了三臺呼吸機,剛剛美國援助團體也捐了三臺,開心!但呼吸機還是不夠,希望有人繼續捐贈。”2月12日晚上9點多,王曉雪向澎湃新聞發來這則消息。從1月底至今,她一直忙於籌集物資之事,在她看來“宜昌是家,怎麼能不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