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種莊稼不賺錢,大片大片的耕地種上了樹,這種現象正常嗎?

鄉村糧油坊


是啊,我想有這樣幾個原因:第一不賺錢,第二農村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第三還是地方引導性。現象背後看本質。分在哪裡。如果是傳統產糧區就不正常,如果本來就是林地等改造的未嘗不是好事。


精釀大連


以前的莊稼地栽種果樹在我們這邊好像是一個比較正常的事情,我們這邊山地比較的多,所以很多人都把以前種莊稼的土地栽種上了果樹,只有一些離家比較近,土地比較肥沃的地方留下來種莊稼了。

當然了造成這種現狀的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種地不賺錢了。以前的時候種莊稼一畝地能賺個千八百的,大家都感覺挺好的。而到了現在,種莊稼一畝地還是能夠賺個千八百的,大家就感覺種地真的不賺錢了。

就拿最簡單的人工來說,以前種一畝地的玉米按照六個工算,那時候錢比較的實,人工也比較的便宜,一天一個工才二十塊錢。這樣算下來一畝地的淨利潤還能夠到七八百塊錢。現在的人工應該是一百到兩百,一畝地的收入去掉人工基本上就剩不下多少錢了。如果遇到那種不好的天氣,可能都會賠錢。

栽種果樹的話,收入就會比較的高了。就拿我們這邊種的最多的桃樹來說吧!我們這邊一畝成年的桃樹,正常收入的話應該在五千左右,如果遇到豐收年七八千應該也可以。不過前提是你要管理好這個桃樹。因為栽種果樹的話,想要賺錢最主要的就是靠管理。

當然了除了管理以外,還有就是品種的問題。從最近幾年的桃市來看,我們這邊蟠桃算是一個比較穩定的品種。每年的價格都比較的穩定,而且結果率也比較的高。

對於耕地種果樹這個問題,在平原地區應該不大常見,最主要的還是在山地地區。因為現在平原地區可以採用機械化種植的方式,這樣可以減少大量的人工,從而提高畝產的淨利潤。


臨沂百態


首先,我想說下我們家這裡,不論種地還是栽樹,都不掙錢!地太薄了。我家現在有5塊地,大概6畝地吧!租出去一塊,每年1000元。剩下3塊栽樹,一塊種玉米。一塊楊樹林,長了10年賣了4000塊。一塊板栗,每年大概800元。一塊核桃樹,每年長不太多核桃,種玉米的,年景好的話,能賣1000元。也就這樣了,前幾年鼓勵退耕還林,現在好像又鼓勵退林還耕了。至於說賺錢,真正的農民在土地上是賺不到錢的,其中的辛苦難以想象。自家的地裡邊,不種作物的話,會被人家笑話的,


炙薪


現下屬不正常的正常。

從2008開始我家鄉大面積種樹了,是高密西鄉政府要求建綠色森林區的示範幾個鄉鎮。

高密大地九年十旱。山東最大的峽山水都見了底,種糧光澆水的錢能買回畝產量還有餘(農業種糧補貼,種子,化肥,農藥,地膜,人工等資金另算)。

種樹政府雖免了農業補貼,速生楊樹須八年左右生長期,賣給木業加工行業後每畝地每年純收入五百元以上。現今不行了,持續的乾旱不夠水錢。

由其這幾年濰坊地區下了幾次大雨,包括今年臺風“利馬奇

”,別的地方鬧了水災,高密卻安然無恙。

看來種樹也過時了,最壞是撂荒了。怎麼辦?這種情況土地流轉給誰?請支高招!


滄海舊曲


整片的種莊稼的一等土地,現在大片大片的種上了樹木,看起來不正常的事情,現在卻變成了現實,並且農民們還是樂意的,因為它的經濟價值要比農民種地生產糧食效益還高,投資小,無風險,農民才選擇種上了樹木,特別是我地種植的速生洋樹,它的經濟價值遠遠超過種糧食的純利潤收入。

造成大片良田不種糧食種樹的原因,還得從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說起。

改革開放後,農業也進行了改革,從原來的集體農業改變為一戶一田的小農經濟種植模式,在前期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工業經濟發展的速度增長了幾十倍到上百倍,農業的經濟發展只增加了三到四倍,有於工業的經濟收入帶動了物價的膨脹,其中也包括農民種地的生產資料,使農民種地無有任何收入什至賠錢的情況下,更進一步造成了雪上加霜,使農民種地生產糧食根本無有生存的餘地。這在國民經濟發展上,使農業和工業上的勞動者的經濟收入上嚴重失衡。

隨著我國林業加工業的迅速壯大,使林木的種植效益猛長,農民在種地生產糧食無有收入什至賠錢的情況下,無奈只有選擇棄農改林,才造成了現在的大量良田種上了樹木。可是作為不懂農業知識的人他完全不清楚,這是一種毀田現象。因為養好一田良田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要想使大片的原來的良田現在的樹林田地,還恢復到原來的良田的土質,是需要是一叚時間才能恢復過來的,在這恢復期間將會使我國的糧食產量受到重創。

作為現在的這種棄農改林的勢頭,還在繼續惡化,這將對我國的糧食安全生產和市場供應產生不穩定的因素。

作為國家現在應該加大力度制止,加大力度對農業進行補助生產,大力推動大型農場化生產,和提高農民的生活富利水平,把農民種地生產糧食和農民生活富利也納入到,國家經濟分配的大蛋糕中,使農民種地生產糧食上完全有了生活保障後,農民才會真正的回到安心種地生產糧食上來,如果到時還有農民違規的情況,國家政府加大處罰,到時候這些違規農民無話可說,在現在農民種地生產糧食無有任何收入什至賠錢的情況下,去說服制止農民改林種糧,卻實是無有任何說服力的。






純正農家蜂蜜


00

用戶6155092113515

24分鐘前

農民種地一年能掙幾個線,農民辦個工廠又要拆,出路在那IL?為了養家出外打工,這就是這個時代的農民工。農村單一種地的摸式延績了幾千年,不走工農結合的路,把農村出現的工廠全部拆了筒直叫人實難理解?農村不辦工業,不建工廠光種地,農民是旡法生活下去的,農民離鄉背井的去打工是必然的。走農村農工並舉的發展道路是一條正確唯一可行的路,歷史將作出證明。打壓農村工廠、折除農村工廠,歷史必將證明大錯特錯的。

土地的價值在於提供了勞動的條件,種糧、做工,工業化之後,後者的作用更加顯現出強大的價值。國旡工不強,民旡工不富,就是這個道理。土地上建廠是農民改變土地種糧為做工的的勞動形式,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體現,是勞動形式的轉變,何罪之有?全部折除,打壓,難道是勞動有罪了嗎?讓土地改變種糧為做工,就是違法了嗎?天理何在。筆者秦嶺

相關問題

農民沒有土地還叫農民嗎?農民離開土地和村莊進城能生活嗎?

農村土地拋荒,如何保護農民的利益?


用戶6155092113515


農村現在有一種現象,就是土地上大片大片的都種上了樹。有的種著果木林,有的種著一般經濟林,成片成片的林木美化了環境。但是有人說,這是種莊稼不賺錢,而改種了樹。我覺得這種現象應該客觀分析,忽然之間種樹增多,可能有三大方面的原因。

第一、可能是因為種地不掙錢,而改種了果木林,在土地上種植成各種各樣的水果。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個好辦法,因為水果的價值會比種植莊稼高。但是,種植什麼樣的水果價值會更高呢?他們有沒有經過市場調查呢?這應該是一個問題。

第二、可能因為種地不掙錢,而隨手栽了一些林木,主要目的就是不讓土地荒廢。能掙錢就掙錢,不掙錢就那樣放著。這種現象在農村雖然不是很普遍,但也是存在的。無論栽種什麼林木,長大後還是可以賣錢的。

第三、栽種樹木可能並不是因為種地不賺錢,而是有什麼風聲聽到可能要佔地,栽種樹木而期待賠償,這種現象在農村比較普遍。因為各個地方開發經濟區或者各種其他開發的現象比較多,只要看見有測量員來測量過,隨後土地上就會長出一片片的林木。

因此從我的觀點來看,出現一片一片的林木,有可能並不是因為種莊稼不掙錢而造成的,各種各樣的原因可能都會有。但客觀而言,無論什麼原因,土地上多了這麼多林木,能達到美化環境的作用,比土地荒蕪著要好得多。





貴州山妹妹


種莊稼不掙錢種樹正不正常。說不好!都來算算唄……

我們這邊一家人,最多也就十畝左右地。每畝莊稼好收成1000斤左右,每斤1元左右。去掉種子化肥農藥澆水。最多剩下來六七百塊錢。大師小神都會算。這些錢一家人沒法生活。不吃不喝,一家人有點小病這些錢就全沒了……農民沒法依靠種莊稼……喜歡種莊稼的農民,自己動頭腦想方法,看怎樣把地,變的更有效更有益…

環保是好事,綠水青山藍天白雲不敢說。街道整潔了,路面乾淨了,垃圾不見了。這是人們看的見的事。

環保!工廠車輛搞變革,建築工地大放假,礦山煤石全綠化,禁養違建不讓幹。種樹在不好……想想農民……想想以後……

想想喜歡種莊稼的農民,為什麼不願種莊稼?不能強迫種莊稼,不要不種莊稼就把,妨礙莊稼的都殺死……想想用什麼方法種莊稼,人們有生活保障,想想怎麼做,讓莊稼有價值?

都來說說…為農說事……為國分憂…





老農王五


我認為是正常的,因為:

1:現在是市場經濟。農民的素質提高,都想發家致富,種莊稼不賺錢時,他們改變傳統種植模式是值得推廣的。

2:土地種樹,栽上果樹或速生用材林樹種,如果管理得好,經濟效率是十分可觀的,也是貧脫致富的一個好項目。

3:地土地種樹,比讓土地荒蕪好多了,由於外出務工,土地沒有壯勞力耕種,種上樹,管理簡單。


燈火輝煌888


不要太悲觀,種糧種樹。農民自會選擇,今天的農民比改革開放前要強的多,年輕人進城掙現錢,年紀大的在農村多少種些糧食或蔬菜,多少養幾隻雞,目的是減輕年輕人的負擔,二是閒不著鍛鍊身體,很多子女在城市站著腳後接老人進城,反而是老人不幹。沒事幹是主要原因,其它才是什麼語言不通等,糧價低當然和進口有關係,但是,進口大豆,玉米,小麥比國內收購便宜,而且質量好,中國人多需求量大。不進口行嗎?在達到百分之八十五人口城鎮化之後。大量土地騰出來後,就可以機械化耕種。東北已經在實驗無人操作耕種(昨天報道),糧食應該不會成為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