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山牆的安妮》:三個錯誤,每個錯誤都是一次成長

我覺得一個人能夠坦然正視自己以前的錯誤就是很了不起的。而且對於我們這些做了錯事感到後悔的小孩而言,就會認為以後仍然有機會做一個高尚的人,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勉勵啊!(安妮)


《綠山牆的安妮》:三個錯誤,每個錯誤都是一次成長

《綠山牆的安妮》是一本兒童文學名著,作者是加拿大的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馬利,她於1904年完成這部小說。

這部兒童小說於1908年出版發行,並一舉成為暢銷書,第一年重印六次,第二年英國版重印十五次。

不僅如此,還被譯成數十種文字,多次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音樂劇等,使得主人公安妮成為許多女孩子的偶像。

安妮純真善良、熱愛生活,自幼父母雙亡,後被綠山牆的馬修和瑪莉娜兄妹收養。她個性鮮明,富於幻想,而且自尊自信,憑藉著刻苦勤奮得到了收養人的喜愛,也贏得了老師和同學的關係和友誼。

安妮在綠山牆逐漸長大,在日常生活中犯了不少錯誤,每一次犯錯,都使她的經歷變得更為豐富,人生經驗也更加厚重。

《綠山牆的安妮》:三個錯誤,每個錯誤都是一次成長


其實,安妮能夠被馬修和瑪莉娜收養,就源於一個美麗的錯誤。起初,兄妹倆本打算收養一個男孩,由於傳達時的口誤,史賓塞太太給他們帶了了一個女孩。於是,善良的兩兄妹將錯就錯收養了可憐孤苦的安妮。

雖然安妮是被瑪莉娜收養的女孩,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瑪莉娜竭盡所能,努力為瑪莉娜提供最好的教育環境,伴她成長,將她撫養成才。這其中有苦也有樂,有得也有失。

這裡將細細分析安妮所犯的三次錯誤,給她個人所帶來的成長。


《綠山牆的安妮》:三個錯誤,每個錯誤都是一次成長

第一個錯誤:大發脾氣,舉止無禮。不要因為別人的錯誤而發脾氣,那樣你會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安妮在綠山牆莊園居住已有兩週了,蕾潔夫人迫不及待來看看。她這是第一次見到安妮,竟然就毫不顧及地批評了安妮的相貌。

安妮很瘦,頭髮是紅色的,臉上也長滿雀斑,不管從哪一方面看,確實不是一個漂亮的女孩。

但是有著強烈自尊心的安妮不能容忍別人嘲笑自己的相貌,於是安妮當著蕾潔夫人的面大發脾氣。場面一度變得很尷尬,蕾潔夫人憤怒地離開了綠山牆。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每個人都有尊重的需要。在每個人心底的深處,都有著被尊重和被接納的渴望。受到蕾潔夫人的嘲笑和羞辱,安妮才會大發脾氣以表達不滿。


《綠山牆的安妮》:三個錯誤,每個錯誤都是一次成長

當安妮正趴在床上大哭時,瑪麗娜卻在一旁給安妮講道理,讓她回答自己哪裡錯了。結果,安妮非但不承認錯誤,也不去道歉,甚至用“絕食”來抗議。

從心理學上看,安妮大哭,並不是一件壞事,這是宣洩情緒的一種,把受到的屈辱和憤怒都發洩出來,這對她是有好處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情緒優先”原則,也就是說,當大腦中負責產生情緒和調節情緒的杏仁核被激活時,主管理性思維的大腦皮層卻被抑制了。

當安妮大哭發洩情緒時,她大腦中的杏仁核被激活,大腦皮層就暫時不活躍了,也就是她做不到一邊哭一邊分析自己哪裡錯了。這也是不管瑪莉娜如何苦口婆心地勸說,安妮堅決不去向蕾潔夫人道歉的原因。

到了第二天,待安妮心緒平靜下來之後,瑪莉娜再次來到安妮的房間,而這一次安妮就非常爽快地就答應了。心緒平靜,杏仁核也趨於平靜,這時大腦皮層可以進行正常思維了,所以安妮說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也願意去向蕾潔夫人道歉。

《綠山牆的安妮》:三個錯誤,每個錯誤都是一次成長


瑪莉娜以身作則,親自帶著安妮去向蕾潔夫人道歉。安妮誠懇的道歉態度,使她獲得了蕾潔夫人的原諒。

蕾潔夫人是不應該那樣胡亂評價別人,這是她的不對。但這並不能作為你犯錯的藉口,一個人不能以他人的錯誤為藉口去犯錯。做錯了就要勇於承認,待會兒你去給蕾潔夫人道歉,請求她的原諒。(瑪莉娜)

瑪莉娜也承認蕾潔夫人有錯在先,但她仍然要求安妮去道歉,這是因為高尚的人不因別人先犯了錯而放縱自己去犯同樣的錯。老子在道德經的第六十三章也提到“報怨以德”,意思是用恩德去報答怨恨的人與事。可見,古今中外,看法如出一轍。

《綠山牆的安妮》:三個錯誤,每個錯誤都是一次成長


第二個錯誤:過於冒失,犯下錯誤,情緒激動時需學會剋制

二月的某一天是戴安娜的生日,戴安娜邀請安妮晚上一起去參加由辯論俱樂部主辦的音樂會。音樂會結束後,安妮和戴安娜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家裡其他人都睡覺了。安妮提議看誰先跑到床上,她們跳上去,結果撞到了正在床上睡覺的約瑟芬祖母。

約瑟芬祖母非常生氣,認為女孩們太不守規矩,立刻要回去,並不再支付戴安娜下個學期的音樂課學費。

安妮聽到這個消息後,心情非常悲傷。為了朋友可以奉獻出生命的她,鼓起勇氣向約瑟芬祖母承認錯誤並願承擔懲罰。最終,約瑟芬祖母不僅原諒了她,還和她成為了一對好朋友。

《綠山牆的安妮》:三個錯誤,每個錯誤都是一次成長


從發展心理學上看,同伴交往是童年期集體歸宿感的心理需求。兒童的歸屬感從家庭向社會同伴轉移,從同伴中得到友誼、支持和尊重成為他們必需的精神寄託。

戴安娜邀請安妮參加音樂會,就是她們的同伴交往。從書中可以看到,安妮非常珍惜這份友誼,她為了支持戴安娜繼續學習音樂,鼓起勇氣向約瑟芬祖母承認錯誤,並承擔所有責任。這份可貴的精神令人感動。

另外,同伴交往還有助於增進良好個性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同伴的社會交往、共同遊戲等活動,要求兒童遵守規則、承擔責任、服從權威、完成任務,要求善於團結協作、助人、謙讓,這些都會促進良好的個性品質的發展,增強社會責任感。

安妮和戴安娜在比賽誰先跑到床上去這個比賽中,就表現出了良好的個性品質,彼此都遵守遊戲規則,出事後又主動承擔責任。安妮為了幫助戴安娜爭取音樂課學費,一再請求約瑟芬祖母的原諒。

《綠山牆的安妮》:三個錯誤,每個錯誤都是一次成長


我們只是鬧著玩的,並沒有冒犯您的意思,而且我們並不知道您睡在床上啊!所以我覺得您應該原諒我們,如果可以的話,原諒戴安娜也行。她做夢都想學音樂,您就成全她的願望吧!(安妮)

華盛頓小時候,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他很高興。想著父親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於是,華盛頓就把花園邊上的一棵小胡桃樹砍倒了。

父親回到家看著砍倒的胡桃樹非常生氣,華盛頓勇敢站出來,向父親承認錯誤。他的父親說,誠實是件好事,誠實比一棵胡桃樹更加寶貴。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但是明知前方是危險卻不後退,邁步向前勇敢面對,這需要很大的勇氣,這也是兒童之間的同伴交往在一步步促成這良好品質的形成。

《綠山牆的安妮》:三個錯誤,每個錯誤都是一次成長


第三個錯誤:思維定勢,釀成苦“果”,做食物需小心謹慎。

新的牧師亞蘭和他的妻子亞蘭太太來到了艾凡利。牧師夫婦年輕熱情,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喜愛,村民們都輪流著邀請牧師夫婦到自己家裡喝茶。

為了邀請牧師夫婦到家裡喝茶,安妮和瑪莉娜精心準備了兩天,安妮還特地為亞蘭太太製作了烤蛋糕。

下午茶時,瑪莉娜特別提醒亞蘭太太品嚐安妮親自烤的蛋糕。亞蘭太太切下一大塊,放入口中。立刻,她臉上露出一絲奇怪的表情。瑪莉娜和安妮也都嚐了一塊,結果嚐到了難吃的味道。

很快,瑪莉娜就弄清楚了,原來是她把止痛藥倒進了裝香精的瓶子裡。安妮由於感冒鼻塞,無法聞到液體的氣味,就把止痛藥放進了蛋糕。

為此,安妮倍感羞愧,而大哭不止。儘管通情達理、人格高尚的亞蘭太太原諒了安妮,安妮自己還是耿耿於懷,非常傷心。

《綠山牆的安妮》:三個錯誤,每個錯誤都是一次成長


為什麼安妮在做蛋糕時不好好檢查一番呢?一方面是因為她感冒鼻塞了,聞不到氣味;另一方面就是我們所說的思維定勢,因為這個瓶子一直是用來裝香精的,誰也沒想到有一天它裝的不再是香精而是止痛藥了。

心理學上說,思維定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表現為當解決相似或相同問題時,定勢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效率。但對變化了的情景或問題,定勢經常會產生消極作用,從而阻礙產生更合理有效的思路,影響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效率。

也就是說,如果瓶子裡一直裝的是香精,直接拿來就用,很便捷,可以有效地解決問題;如果裡面裝的不是香精而是止痛藥了,思維定勢就影響了人的判斷,還是像以前一樣直接拿來用,結果就會產生不好的後果。

這次的錯誤,雖然安妮要負一定的責任,但是瑪莉娜也有一部分責任,因為是她把止痛藥倒進去的,卻沒有及時告知安妮,致使安妮把止痛藥放進了蛋糕。

為了避免以後再犯類似的錯誤,安妮需要好好反思。幸好這是止痛藥而不是別的什麼毒藥,否則結果將不可想象。對於吃進口的食物,還需小心謹慎,檢查細緻,做到萬無一失。


《綠山牆的安妮》:三個錯誤,每個錯誤都是一次成長


胸針事件讓我知道了不能隨便動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魔鬼森林”讓我知道不能太胡思亂想,把止痛藥當香精讓我知道不能隨意在食物中添加不清楚的東西,頭髮的事讓我知道了虛榮心會帶來惡果,這次的事則讓我體會到了浪漫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我要徹底放棄這些浪漫。每一次經歷都是一次進步,我會變的越來越好的,我堅信這一點,瑪莉娜。(安妮)

安妮在小說中所犯的錯誤不止這三個,還有很多很多。但是每一次錯誤,對她來說,都是一次寶貴的經歷。每一次經歷,都讓她領悟到人生的真諦,獲得成長。

不只是安妮,其他孩子也是一樣。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單單只是身體的長高,體重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知識的積累、智慧的獲得、人格的完善、經歷的豐富、經驗教訓的吸取。後者比前者更加重要。有些事情登到成年時再去經歷就已經遲了。


《綠山牆的安妮》:三個錯誤,每個錯誤都是一次成長


孩子的成長之路,就像是摸著石頭過河,腳下的石頭是否穩當,河水是否湍急,河的對面是否是平坦的大道,誰都無法預料。

即使這樣,也要讓孩子自己嘗試著一步步前進。無論是掉進河裡,還是摔倒受傷,家長都不能將孩子保護起來,扛在自己的肩膀上代他過河,因為這是他自己的人生之路和成長之路,誰都無法代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