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有遠見的父母,都對孩子心狠?

農家小胖嫂


謝謝您的提問,在回答問題先,我想先講一個真實例子。

暑假我與孩子一起學游泳,上課第一天我們班有2個孩子不敢下水的孩子坐在泳池邊哭了起來,一名8歲,一名10歲。教練在耐心做孩子心理工作,示意2名家長不用擔心。

8歲孩子的媽媽看起來有點狠心,面對孩子的哭鬧,她面部表情平靜如水慢慢走到孩子邊上說:媽媽有事先出去了,你沒準備好哭一下我理解,等你準備好了就必須跟教練好好練習哈。”說完就轉身,出了訓練場。此後孩子媽媽每天都狠心的把孩子交給教練。


10歲孩子的媽媽見到孩子哭了,表情凝重了起來,看得出來她很憂慮和不捨。她急急的跑過去蹲在孩子邊上,安慰說:別怕,你是最勇敢的,媽媽和教練都在看著你呢。媽媽一直都在你邊上,別怕!孩子見媽媽這樣說,反而更哭了,撒嬌的說,就等等再一去。

12天的游泳培訓結束時,8歲孩子早在練習第8天已字,學會游泳了,結業時已可自由遊了一圈又一圈。而10歲孩子12天后依然不會游泳泳帶著浮板在玩水,一練習想方設法的說服教練他要找媽媽,要唱水,要尿尿一節課下來,正真學習時間很少很少。孩子媽媽每天都陪蹲守孩子,孩子稍有要求就立即滿足,孩子不學習的藉口越來越多。孩子也在媽媽的不捨裡找到安全避風港不願吃苦,教游泳的教練也沒信心能一定教會這位孩子。


古人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孩子長遠而思慮,孩子成長離不開學習,學習不是易事,孩子要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也不容易。我們大人做事也有想放棄和灰心的時候,所以狠心的父母理解這種情緒,在孩子想放棄時狠心的父母會想辦法幫助孩子堅持的,監督孩子形成好習慣雖然痛苦,但狠心的父母明白一旦孩子的良好行為型後,以後就好辦了。

狠心不是用語言的攻擊和簡單粗暴的體罰去掌控孩子,而是狠心的父母明白孩子現在所走的每一步都影響著孩子的未來。希望通過現在狠心傳遞給孩子的是執著,堅韌,努力…等精神。

狠心的父母在該講規則,講禮貌,講認真努力會以身作則,不妥協的去形影響孩子。狠心的父母知道良好的行為和良好的品格在孩子越小時越易容形成。


正如著名的哲學家稻盛和夫曾說過:過份強調孩子的自主性,結果變成了放任自流。只給自由與自由結雙成對的義務,幾乎不教。

在孩子規則意識和自主思考能力薄弱時,更需要在父母監督下形成的。雖然在監督的過程中很痛苦,但狠心的父母知道一旦孩子從小就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行為後,以後就好辦了。

我們可想像一下,我們和孩子約定從山腳一直爬到山頂,在中途孩子各種理由想放棄,但狠心的父母這會是不會因為孩子各種理由和孩子們累而停下腳步,他會堅持和耐心的引導孩子一起爬到山頂,一起遼望山頂的美景。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 與你分享更多正能量的育兒知識,讓我們與孩子一起成長。


曉笛育兒分享記


為什麼有遠見的父母對孩子都心狠?

這裡的心狠,不是心狠手辣,不是惡毒。是為了讓孩子以後在社會上獨立,所必須採取的手段。在現在的物質社會。每個家庭有個孩子都當做寶,掌上明珠。父母疼,爺爺奶奶疼,姥姥姥爺疼。這又不讓孩子做,那又不讓孩子做。讓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這是非常不好的。第一個這會讓孩子建立一個錯誤的世界觀。他認為周邊的人都要對他好。會讓孩子以後經不起挫折。第二會影響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以後會眼高手低。

我舅舅舅媽就是這樣,對孩子太好。導致我表哥三十多歲,現在一事無成,又不上班。整天呆在家裡,有時候到處騷跑。關鍵還到處借錢不還。而且謊話連篇。這都是小時候慣的。對孩子不心狠,沒讓孩子養成獨立的習慣。導致現在養廢了。

還有一個比較恰當的比喻。就是你建立一個遊戲賬號,你要不斷的打怪升級啊。你不打怪升級。你這遊戲賬號不是廢了。每天掛機有用嗎?只有不斷的錘鍊,才會有所成就。

所以說有遠見的父母從小就會對孩子心狠,讓他們獨立。不是不疼孩子。其實父母也心疼。只不過他們知道如果孩子不經過這些苦。哪來以後生活的甜。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將來過上更好的生活。取得更大的成就。





文權武


有遠見的父母,他們會考慮到孩子的將來。有句話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充滿智慧的父母通常是非常理性的,他們對孩子"狠"一點,是想讓孩子更加自律一點,為以後的生活做長足的準備。



但是這種"心狠"並不是在態度上對孩子兇狠,而是能夠堅定自己的決心。如在孩子寫作業時,當孩子不願寫了,父母不會寵愛孩子,而是會對孩子講道理或用其他辦法鼓勵孩子完成作業。他們不會答應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一般來說,對孩子心狠的父母,其教育方式是控制型。他們會要求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和規則來做事。屬於高堅定低和善型。他們擔心如果自己不能控制孩子,那麼孩子就不會按照自己理想的標準去發展。他們可能會沉迷於網絡遊戲、愛看小說等等,就考不進好的學校,找不到好的工作,過不上好的生活。父母的擔憂導致他們必須對孩子"心狠"一點,這都是為了孩子著想。



有遠見的父母,他們看到了孩子的未來是一個充滿了競爭的社會。現在很多大學生他們畢業就意味著失業。無論是考公務員還是考研都越來越難,因為人數也越來越多,競爭非常激烈。在我們這個保育院裡,有的老師參加了幾年的考試都沒有考進來。還有很多朋友的孩子考研幾年都沒有成功。有的是因為基礎知識沒有掌握牢固,還有的是因為筆試過了而面試又沒過。若孩子沒有前面的努力做基石,後面的考試又怎能輕而易舉的通過呢?因此,現在不對孩子心狠一些,遲早會被這個社會淘汰出局的。



"心狠"的父母在他們看到孩子努力的同時心裡也是很心疼的。並不是漠視孩子的付出。我有一位同學的孩子從高三開始每天1點左右睡覺,父母也是非常心疼孩子的。給孩子做各種好吃的補身體,加強營養。我的孩子高考前沒有太晚睡覺,但每天學習的時間也非常長,我們都希望孩子那時多看一會書,多刷一點題。而不要在考場上留下遺憾!如今,我同學的孩子被保送到北京人民大學,我的孩子考上廣東一所大學。感覺那幾年大家都沒有白白付出。當然,在父母"心狠"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孩子是否能承受得了這樣的壓力。因為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有的孩子因為承受不了有的有抑鬱症,有的逃離學校自暴自棄。因材施教才符合教育理念的。



父母在對孩子"心狠"的同時,也要把握好一個度,不要對孩子厲聲恐嚇。要多看看進步努力的過程,給予他們鼓勵和適當的表揚。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和家庭教育指導師。感謝您留言關注和點贊,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雨後山林靜


為什麼說有遠見的父母,都對孩子心狠?

看到這個問題很有感觸,讓我想起父親對我們的教育就是這樣,從小教育我們要勤奮,不得懶惰,在很小的時候就放手讓我們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我們的獨立性。

他常對我們說的話是,你可以不聰明,但是千萬不能懶惰,勤能補拙。

我們的家境不算差,在童年時期,超越了很多同齡人。但是在假期,父母會帶我們一起去店裡幫忙,把我們兄弟倆推出去外面,學著與人交流,做生意。

現在,雖說我們沒有太大的成就,但是和很多家境差不多,被父母寵壞的同齡人相比,我們的生活還是積極向上的,還算是獨立自主的,沒有躺在父輩的功勞簿上混吃等死。

有遠見的父母,心都有點狠。

做到這一點的,我認為非《虎媽戰歌》一書的作者蔡美兒莫屬。

美國著名教育家安•赫爾伯特這樣評論作者蔡美兒的育兒戰術:“蔡美兒非常誠實地描寫了自己的戰術,令人震動......她是一隻咆哮的老虎,很少軟言。她指出,這是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會自然主動地要求“堅持不懈地練習、練習、練習”。

的確如此,你的孩子可能聰明,有學習的天賦,但同時他們的天性也會自我放縱,傾向於為自己找藉口。

我們需要勇敢地面對,當我們嚴厲地管教孩子時,可能會面臨的各種叛逆的結果。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努力工作會帶來內在的自信。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優異的學習成就,讓他們更自信,自我價值的實現會給他們帶來更加長久的滿足。

1.有遠見的父母,首先對自己狠。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想讓孩子對父母心悅誠服,做父母的,也必須足夠努力和優秀,給孩子做好學習的榜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和孩子共同成長。

你必須讓孩子看見你的努力,用你的一言一行去影響他們,去帶動他們。

2.有遠見的父母,比孩子更瞭解他們自己。

比孩子更知道他們最適合什麼,在可塑性最強的階段,儘可能的早一點做好人生的規劃。有人說要將選擇權交給孩子,事實上,在孩子做孩子的很長時間內,他們並不是很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適合什麼,等他們在時間中蹉跎,有幾分醒悟的時候,早已過了最該努力的年紀。所以父母早一些,通過自己的人生經驗,分析孩子的性格特點以及孩子的天賦所在,引導孩子走正確的路,做正確的事,更能縮短孩子成功的距離。

3.勇敢地面對教育孩子過程中,孩子出現的各種叛逆行為和激烈的情緒。對“不努力”說“NO”。

人的劣根性在於貪圖享受,成年人如此,孩子也不例外。如果給孩子太多選擇的權利,結果孩子很輕易地會選擇放棄,因為沒有什麼人天生就喜歡努力。孩子也寧願張開雙臂去擁抱輕鬆。

蔡美兒認為,最不利於保護孩子自尊心的行為,就是你眼看著他們在困難面前放棄努力而不作為。

4.擁有教育孩子的智慧,不斷調整教育孩子的“戰術”,有耐心,堅持到底。

教育是個系統而又複雜的技術活。沒有個性完全一樣的孩子,也沒有哪一種教育方式絕對有效。父母和孩子都在不斷試錯中調整自己的言行,找到最有效的方式。也許父母會遇到孩子很多對抗的行為,但是隻要堅持不放棄,同時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會朝你所期待的方向去走。

5.樹立努力的目標,不斷精進,讓卓越成為一種習慣。就像蔡美兒所期望的那樣,一隻狗狗也必須有它的夢想。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第五層,自我實現的需要認為:個人的理想、抱負、個人能力發揮到最大程度時,能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事情,會使人感到最大的快樂。

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完成自我實現,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對於每個人來說,才是最大的幸福。

我是程俊,教育領域創作者。分享養育孩子的快樂與煩惱,謝謝大家的關注留言與轉發。

程俊談教育


我們總忍不住愛的天性,給予孩子太多呵護。有些人更理性的行為就會顯得心狠。說說我兩個孩子的事吧。

我女兒上八年級了,能洗衣服洗碗,整理房間,還燒得一手好菜。每當女兒從學校回家,我都會感到輕鬆不少。

開始的時候,女兒也是不愛“幹活”的,覺得別人聊天自己洗碗很不公平。也會把自己的衣服泡在水池裡,等著我洗衣服的時候一塊洗。 有時候心疼她還小,就遷就一下。但大部分時候,我還是會堅持原則的。



我跟女兒說: “現在爸爸媽媽年輕,完全可以照顧你。可你有沒有想過:等爸爸媽媽老了,你怎麼辦呢?

父母沒辦法照顧你一輩子。 趁現在你還在我們身邊,還沒出去闖蕩,媽媽教給你基本的生活技能。這樣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去到哪裡,你都能繼續幸福的生活下去。”

這樣的話說多了,女兒深以為然。

七年級住校的時候,女兒回家跟我說:

“媽媽你知道嗎?我們宿舍只有我一個人會炒菜!她們只會泡方便麵。人家李爽連襪子都不會洗,都是攢著回家讓媽媽給洗。”

在女兒舍友家長的眼中,也許我這樣的就算心狠吧。但還算不上有遠見,我只能儘量向遠見靠攏。



兒子出生的時候,女兒6歲了。不光我們,連女兒也會對小萌寶嬌慣一些。 我儘量讓自己不偏心,不管大的小的買東西都是一樣。倆孩子打架了,我也不會偏向小的。

但我還是高估自己了,因為我們總是忍不住愛的天性,為孩子做的太多。

德雷克斯說: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以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我以為自己一直在踐行,結果星期天兒子人品大爆發,不但掃地洗碗擦桌子,還把自己的校服都洗了。

“媽媽我棒不棒?”我承認我驚呆了,原來8歲的兒子可以自己洗衣服了,我怎麼不知道呢?



我承認自己做得不夠好,但是會一直努力。

總之,心狠的家長不是兇惡地對待孩子,而是為了孩子的將來打算,壓制自己氾濫的母愛,鼓勵孩子發展有價值的生活和社會技能。狠心的父母也是普通人,只不過愛得更加理性。

我是@菲姐育兒園。分享育兒經驗,推送育兒理念,喜歡我的內容就關注我吧!歡迎大家轉發,點贊,留言。

菲姐育兒園


孩子成長離不開學習,學習不是易事,孩子要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也不容易。

我們大人做事也常有想放棄和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所以狠心的父母知道這種情況,理解這種情緒,每每在孩子想放棄時,決不心軟,一定會狠心地想辦法幫助孩子堅持、堅持再堅持,努力監督孩子形成好習慣。這過程雖然痛苦,但有遠見的父母明白,一旦孩子的良好行為定型後,接下來的事就順風順水,一路凱歌高奏。

慣子如殺子,此話一點不假。我有一個親戚就是最好的例子,父母從小對孩子太好了,並導致他兒子三十多歲了,現在仍一事無成,又不上班,整天呆在家裡啃老。有時還到處瞎跑,最可惡的是還會招搖撞騙,而且謊話連篇——在旁人看來就是標準的巨嬰。這都是小時候被大人慣的,沒讓孩子養成獨立的習慣,才導致他現在被養廢了。

狠心並不是用語言的攻擊和簡單粗暴的體罰去掌控或打罵孩子,而是狠心的父母明白孩子現在所走的每一步都影響著孩子的未來。希望通過現在狠心傳遞給孩子的是執著,堅韌,努力等精神。所謂孩子學步時第一次摔倒最好不要立即扶,書包要讓孩子看書背,沒特殊情況必須風雨無阻去上學……曾經有一同事的女兒,父母從小就依著她、慣著她,還在幼兒園時稍不如意就不上學——感覺孩子還小,就一直依著她。上小學時,路有點遠,也不過三華里左右,總騎車接送……一年一年,現在也基本廢了,成天在家“抑鬱”,好在國家政策好,撈了個低保,要不能怎麼活都成問題。

狠心的父母在該講規則、講禮貌、講認真的時候更會注意儘量以身作則,不妥協、不心軟地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孩子,教導孩子。我的孩子偶爾小病不想上學,我就陪著他步行去學校,三華里的路,一般都不用車送。

苗要從小育,育苗要從小!狠心的父母知道,良好行為和良好品格在孩子越小時越容易形成。

在我印象中,常有聰明的虎爸、虎媽決不姑息、遷就孩子的缺點。能較真實地做到這一點的,我認為非《虎媽戰歌》一書的作者蔡美兒莫屬。美國著名教育家安赫爾伯特這樣評論作者蔡美兒的育兒戰術:“蔡美兒非常誠實地描寫了自己的戰術,令人震動……她是一隻咆哮的老虎,很少軟言。她指出,這是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會自然主動地要求“堅持不懈地練習、練習、練習”。

現實中,有的孩子可能較聰明,有學習的天賦,但同時他們的天性也會自我放縱,常為自己的失敗或懶惰找藉口……這時就需要大人果斷地指正,嚴厲地管教。

有時或許你眼前的孩子正面臨著各種叛逆的情結,但父母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努力一定會帶來內在的自信。對於孩子來說,不斷的成功與奮鬥,會讓他們更自信,自我價值的實現會給他們帶來更加長久的滿足。

有遠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會和孩子共同成長。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是第一任老師,永不退休的班主任。要想讓孩子對父母心悅誠服,做父母的就必須足夠努力和優秀,給孩子做最好的學習的榜樣。

狠心摔孩子的手機,不讓他玩,父母卻總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這是另一種無用功。我曾經不看電視,就果斷地把有線電視報停,連續幾年不看電視,不打麻將、不打牌……靜下心來帶孩子進圖書室,下圍棋、打球……付出總有回報,我竟然把麻將、撲克等都戒了。

你必須讓孩子看見你的努力,用你的一言一行去感染他們,去帶動他們,像無形的鞭子在抽打著他們前進、前進,堅持、再堅持。有個40多歲的媽媽為了輔導女兒作業,一狠心竟自學考上了大學,與90後一起上大學。

有遠見的父母,一般比孩子更瞭解他們自己,比孩子更知道他們最適合什麼。在可塑性最強的階段,儘可能地早一點做好人生的規劃。有人說要將選擇權交給孩子,實行快樂教育——那是扯蛋!有見過牛快樂耕田,警犬快樂工作的事嗎?沒有,快樂教育其實就是孩子喜歡做的事,那往往會毀了一個孩子。

換言之,最不利於保護孩子自尊心的行為,就是你眼看著他們在困難面前放棄努力而不作為。所謂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用他喜歡的辦法養著他,就是這個道理。

事實上,有的小孩在童年暑期並不是很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適合什麼,等他們有幾分醒悟的時候,早已過了最該努力的年紀。所以父母早一些通過自己的人生經驗,分析孩子的性格特點以及孩子的天賦,引導孩子走正確的路,做正確的事,更能避開孩子成功的彎路。

狠心的父母不但勇敢地面對教育孩子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叛逆行為和激烈的情緒,對“不努力”一定說“NO”。人的劣根性在於貪圖享受,成年人如此,孩子也不例外。如果給孩子太多選擇的權利,結果孩子很輕易地會選擇放棄,因為沒有什麼人天生就喜歡努力。孩子也寧願張開雙臂去擁抱輕鬆——有人稱之為“逼孩子成人(才)”。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更沒有個性完全一樣的孩子,當然也沒有哪一種教育方式絕對有效。孩子的可塑性強,也許父母會遇到孩子很多的對抗行為,但只要堅持不放棄,同時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會朝你所期待的方向走下去。

狠心父母一般都能逼出最堅強的寶寶,這是自然規律,在野外的動物身上最能見到這種殘酷的現象。但人雖然不必也如此慘死,但如果太過嬌慣自己的子女,尤其窮家還出現富養兒的情形,最終往往以悲劇收場——23歲小夥餓死在家中,就是活生生的溺愛過度的教訓;還有不少這樣或那樣的巨嬰,他們不但沒有感恩情懷,只會啃老。


種金易


對孩子溺愛是父母的莫大悲哀!


笑談天下193


慈母多敗兒,古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現在,物質條件好了,誰家的孩子不是寶呢!寵愛是標配啊,但是寵歸寵,過度了就不好。今天對孩子的溺愛在未來會以痛苦加倍的還給我們。可惜,大部分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很多孩子從小就意識到,父母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我家有錢有權,不用吃苦努力,父母的錢我可以花一輩子,不知道孩子的這種想法是從何而來,是父母灌輸還是耳聞目染?!殊不知這樣會害了孩子也害了家長。雖然說我們中國人講究傳承,父母的大多會留給孩子,但授人以漁不是更好嗎!


陪讀可媽在澳洲


有遠見的父母不是對孩子心狠,而是放開緊握的雙手讓孩子獨立成長。

孩子的每個成長都有獨立性,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需要父母間斷的放手,這樣才能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 對孩子放手的第一件小事:吃飯

餵飯的時候總是跟在孩子後面一口一口的喂,飯沒吃到幾口卻繞著家轉了幾圈,這種哄喂方式沒喂到飯,孩子還養成了一個壞習慣。

其實,吃飯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把孩子固定在餐桌前,打好飯菜放在孩子的面前,不要喂,不要喂,不要喂,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會弄得一桌子一身都是飯菜,這個時候不要急,忍著。

父母肯定擔心孩子吃不飽,這個也不要急,除了主食還有輔食,總不至於餓著。

一日三餐都這樣,每天都這樣堅持著,快則一週慢則幾個月,孩子的吃飯習慣養成了,不用追著投餵,肚子餓了也會老老實實端坐餐前正兒八經吃飯。

放一時的手,促進好習慣的養成,其他的殘局就把手收回來好好收拾。


2. 對孩子放手的第二件小事:刷牙洗臉穿衣洗澡

忘記了小時候成長的模糊記憶,但是我們對自己孩子的成長有清晰的路線,基本的生活習慣養成,是每個孩子的必經之路。

說說我的女兒吧,從刷牙開始,她不接受牙膏味道,就給她買了喜歡的草莓口味,接受了這個味道就開始刷牙了。

洗臉倒是沒有排斥的,小的時候幫她洗,等她能擰毛巾了就讓她自己動手。

就這樣,刷牙和洗臉都是自己動手了,慢慢養成了洗刷的習慣。

穿衣服這件事上應該是上了中班後在學校養成的,幼兒園的老師經常跟她們班的小朋友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直到現在女兒還會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來教育我。

洗澡是女兒五歲的時候主動說自己洗,然後就一直自己洗了,中間很多次都尋求幫助,但都沒答應,順便還學會了洗頭。

放手放的自然而然,也要順水推舟。


3. 對孩子放手的第三件小事:學習

現在升學壓力這麼大,孩子的學習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父母要適當的監督,學習也需要讓孩子獨立去體會併成長。

女兒在讀一年級,她剛接觸的新知識都是我們已經學過了的,所以看問題的時候總站在自己懂的那一面去指責她不懂的一面。

每當這個時候她都是沉默低頭,次數多了我才發覺是我太急了,於是把自己的速度放慢配合她的學習進度,就這樣幾分鐘解決了。

孩子學習走的每一步都有她自己的見解,父母想要深入瞭解孩子的學習,就必須跟著孩子的腳步走,走不動的時候推一把。


4. 對孩子放手的第四件小事:興趣愛好

沒有生來就會的孩子,都是靠後天的培養。

女兒喜歡畫畫,沒有去上培訓課,但是我陪她一起學習畫,小孩子的想法天馬行空,畫出來的東西有時候讓你感動,有時候讓你爆笑,有時候讓你哭笑不得。

女兒還喜歡手工製作,家裡不要的瓶瓶罐罐廢紙箱都會被她收藏到角落,放假的時候經常拿出她的剪刀做出各種各樣的小東西。

給女兒報了個舞蹈班,練習拉丁舞。剛開始不願意,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熟悉熟練,得到老師的獎勵,還收穫了好多跳舞的同伴。

興趣要培養,最重要的還是堅持。


放手促進成長,握手給予關愛,鬆緊節奏靈活,雛鷹才會自強。


清火火情感


遠見的父母不是對孩子心狠,而是心中有數

與遠見的父母相對的,就是隻看見眼前利益的父母,這叫近視。遠見的父母與近視的父母相比,是因為他們看到的不一樣,尤其是對孩子的成長的關鍵點看到的不一樣,特別是對孩子當下所吃的苦痛點的感受會不一樣。站在旁人的角度來看遠見的父母,可能就會認為這樣的父母心太狠了,但實際上這不叫心狠,而叫心中有數。

遠見的父母很清楚孩子正在經歷的痛苦是什麼,也時刻準備著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出現狀況而應對。他們希望孩子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克服困難,而不是總依靠父母解決問題,是在給予孩子成長的鍛鍊機會,而不是消除孩子的成長機會。

痛苦本身也是一種快樂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裡的這句經典相信大家耳熟能詳,也在不斷地提醒我們可能經歷的東西,並不是我們認為的那麼簡單,背後可能還有更深奧的道理在裡面。痛苦的當下,其實也是一種快樂,這不是讓我們去虐待自己,而是提醒我們去感受我們自己,認識我們自己。

確實,在我們體會到痛苦的時候,我們因為各種酸、各種痛,放棄了當下的動作與行為,認為這是一種痛苦的感受。但是,當你在痛苦的當下,細心的感覺身體本身那股痛,不再給痛命名為痛的時候,只是純粹地感覺那股感受給我們帶來的體驗,就會發現痛的背後也是一種自然的、輕鬆的體驗,我們仍然可以在痛苦發生的當下享受到一種安寧、自在。

人生總會是經歷挫折的,在風雨中不斷成長我們的身心感受能力,就會讓我們對自己的認識越來越清晰 ,心中的胸懷就會真正地打開,不僅能感受到在順境中自由自在,更加能夠在逆境中感受到自由自在。這樣的一種經歷,不是心狠,真的是心中有數才能明白。

教育孩子不是逼迫孩子去承受,而是引導孩子去感受。

要想讓孩子真實地體會到在痛苦當中也是一種快樂,不會輕易被痛苦與挫折所壓倒。我們要學會從心上出發,用心去體悟與感受,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當我們用心去感受別人的體會時,就是換位思考,就是用自己的角度體會別人的場景,在這種情景之下,感受內心的體驗,體會到內心的感覺,在這種感覺的認識之下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這種體會內心的方法,不僅僅是我們在做,也是要教給孩子們去練習和體會的方法。如此做,才能真正地在痛苦、挫折經歷的當下,感受到自己的內心的真實感受,也就能體會到在痛苦與挫折的當下,心中還是安寧的、祥和的、自在的、愉悅的。

結束語

有遠見的父母不是對孩子心狠,而是對孩子的成長做到心中有數。但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傷害到孩子的身心問題的,那才是真正地心狠,不顧及孩子的內心真實感覺,不引導孩子去調整內心感受,那才是真正地心狠。心狠是傷害孩子,有遠見是幫助孩子,兩者之間差距是非常大的。

@童教雷鳴,一個小小的多平臺自媒體人,專注於6-16歲孩子的潛能開發和學習能力提升,解決孩子的教育思路和方法,讓孩子少走彎路,讓家長少花錢,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