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戰“疫”•泉城在行動|抗擊疫情,激發濟南非遺人的創作自覺,濟南市群文工作者優秀創作作品十六

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處於膠著對壘的關鍵時期,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戰略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文化戰線優勢,廣泛凝聚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進一步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濟南市文化館、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按照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防控工作部署安排,倡議並組織全市非遺傳承人用豐富多彩的非遺創作形式謳歌前線英雄、表達深切祝福、堅定必勝信念,生動反映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蹟,講好中國抗擊疫情的真實故事,為防控工作有力開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推動力,為這場戰“疫”的最後勝利提供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時艱的強大精神支撐。

文旅戰“疫”•泉城在行動|抗擊疫情,激發濟南非遺人的創作自覺,濟南市群文工作者優秀創作作品十六

文旅戰“疫”•泉城在行動|抗擊疫情,激發濟南非遺人的創作自覺,濟南市群文工作者優秀創作作品十六

文旅戰“疫”•泉城在行動|抗擊疫情,激發濟南非遺人的創作自覺,濟南市群文工作者優秀創作作品十六

文旅戰“疫”•泉城在行動|抗擊疫情,激發濟南非遺人的創作自覺,濟南市群文工作者優秀創作作品十六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濟南面塑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董鳳岐雖已耄耋之年,但仍舊按捺不住那份“不已”的壯心,用傳承數百年、技法細膩、地域文化特色鮮明的“捏麵人”方式創作出帶有濃厚學院派色彩的原創防控主題作品《敬佑中國、敬佑醫者》。該面塑作品以91歲高齡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為現實原型,生動地還原了醫務人員與病患攜手面對疫情、戰勝疾疫的凱旋景幕,巧妙地向世人展現出當前治癒率持續提升、疫情形勢正在發生有利變化的戰“疫”顯著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離不開鬥爭精神,同樣也離不開樂觀精神。保持樂觀心態、堅定必勝信念、激發高昂鬥志是我創作這件作品的初衷。”董鳳岐表示。

文旅戰“疫”•泉城在行動|抗擊疫情,激發濟南非遺人的創作自覺,濟南市群文工作者優秀創作作品十六

文旅戰“疫”•泉城在行動|抗擊疫情,激發濟南非遺人的創作自覺,濟南市群文工作者優秀創作作品十六

繼篆刻作品《中國必勝》之後,濟南微雕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王天明直言自己“言有盡而意無窮,言有窮而情不可終”,因而用素有“絕技”之稱的微雕藝術傾心創作出主題作品《送瘟神》。該微雕作品以高8釐米、寬3釐米的巴林玉石為創作材質,融革命偉人毛澤東畫像、詩詞等多種內容,集微書、微畫及篆刻等藝術形式為一體,可謂“螺螄殼裡做道場”,充分彰顯出作者的巧妙構思與精湛技藝,有力突顯著“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的戰“疫”力量。王天明講道,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面對疫情,他雖無法像醫務工作者那樣在抗疫一線衝鋒陷陣,但仍要為戰“疫”助威吶喊,盡非遺人的綿薄之力。

文旅戰“疫”•泉城在行動|抗擊疫情,激發濟南非遺人的創作自覺,濟南市群文工作者優秀創作作品十六

文旅戰“疫”•泉城在行動|抗擊疫情,激發濟南非遺人的創作自覺,濟南市群文工作者優秀創作作品十六

文旅戰“疫”•泉城在行動|抗擊疫情,激發濟南非遺人的創作自覺,濟南市群文工作者優秀創作作品十六

文旅戰“疫”•泉城在行動|抗擊疫情,激發濟南非遺人的創作自覺,濟南市群文工作者優秀創作作品十六

文旅戰“疫”•泉城在行動|抗擊疫情,激發濟南非遺人的創作自覺,濟南市群文工作者優秀創作作品十六

文旅戰“疫”•泉城在行動|抗擊疫情,激發濟南非遺人的創作自覺,濟南市群文工作者優秀創作作品十六

抗擊疫情,濟南剪紙傳承人範金枝以剪刀為武器、以彩紙為陣地,用半個月的時間裁剪出原創系列剪紙作品。其中既有《佑我中華》《拒瘟葫蘆》等擷取吉祥意象的傳統作品,又有《以愛抗疫》《跟黨走》等緊扣時代主題的創新之作。系列作品圖案造型多樣、色彩單純明快,攜有女性少有的粗獷質樸風格,在線線相連、線線相斷中顯現著身為剪紙傳承人的家國情懷與社會擔當。範金枝表示,為時代記錄,為戰“疫”助力,是非遺傳承人的使命。接下來,她將密切關注疫情形勢的變化,以更多的精品創作致敬每一個奮戰在這場戰“疫”中的中華兒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