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东部曾经的中心登州是哪里,如何形成、废止的?

安子


古代登州是现在山东省内的一个州。

登州是中国历史上位于山东省境内的一个州,地处于山东半岛,在唐朝初期的时候朝廷曾经在文登设置了登州,但是不久以后就被废除。

到了692年,朝廷又在黄县重新设置了登州,707年,登州被移到了蓬莱的管辖范围之内,蓬莱升成了县,到了明清的时候登州被改成了登州府,仍然归蓬莱管辖。

登州的形成并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生产到发展,再到消亡的过程,这个我国的社会历史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登州最开始又唐朝初期设立一直到民国取消,共经历了1200多年。

扩展资料:

登州这块地盘在登州名字还没有出现时属于青州的"嵎夷"或"东夷",春秋时期,它又成了莱子国的一块地盘。

战国时期,这块地盘被并入齐国。鲁襄公六年,灭齐东夷莱国。秦一统天下之后,分了36个郡,古登州前身属于齐郡黄县的一块地盘。

到了汉代,属于青州的东莱郡,西晋时属于青州东莱国,南北朝时属于刘宋的东莱郡,元魏时属于东牟郡,北齐时属于东莱郡,隋朝亦属东莱郡。

而登州这个名字最早是唐朝初年才出现的,唐武德四年始置登州,唐朝时期,唐初仍沿用隋朝的州、县二级政制。

武德四年改东莱郡为莱州,如意元年莱州分为莱州、登州二州。天宝元年又改莱州为东莱郡,登州为东牟郡。

乾元元年又改为莱州、登州,但两州辖区均为原光州地,登州治所在蓬莱,莱州治所仍在掖城,莱州辖区西部仍以胶莱河为界。

古登州从唐初设立到明朝初期,一直为州,到了明洪武九年,才升格为府。明朝初年.胶东地区设登州、莱州二府。

登州府领州一,县七,蓬莱、黄县、福山、栖霞、招远、莱阳、宁海州、文登。登州府治所仍在蓬莱。

清朝时期,仍设登州、莱州两府清初,二府所领州县同明朝,省、府之间是登莱青道。登州府在雍正十三年新设荣成、海阳二县。


贪狼1516


登州在我国历史上是位于山东东部的一个州,地处山东半岛,根据清光绪版《登州府志》记载:唐武德四年,以牟平、黄置牟州;以文登、观阳置登州。不过,不久被废,如意元年(692年)复置登州,之后数十余年,时设时废,直到唐中期才成为定制,延续后世1200多年。他的产生和发展到消亡是个曲折过程,这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有着紧密联系。

最稳定的时候应在明清时期,明朝时登州划分归属到莱州府下,1376年升为登州府,治蓬莱,辖宁海州、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和文登县,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市,明末成为关防重地,曾设登莱巡抚于此。到清朝基本沿袭明制,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因其地理位置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直到1914年5月,北洋政府置胶东道,治烟台,登州划为行政区,至此,登州便结束了。


历史错过的昨天


登州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曲折过程。

唐朝沿袭隋朝地方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二级制。武德4年(621年),唐高祖首次设立登州,治文登,领文登、观阳县(一说治在今海阳县发城镇),属河南道。武德6年(623年),割观阳属牟州,置清阳、廓定两县属登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登州和清阳、廓定两县。如意元年(692年),于黄县复置登州,辖黄县、文登、牟平等3县。神龙三年(707年),蓬莱置县,黄县省入,登州移治蓬莱。先天元年(712年),又析蓬莱县置黄县。天宝元年(742年),改登州为东牟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登州,治蓬莱,领蓬莱、黄县、文登、牟平等4县。

宋朝改革唐朝地方行政制度,确立了中央政府领导下的路、州(府、军、监)、县三级政区制。登州、莱州、青州、淄州、密州、沂州、潍州等7州属于京东东路,登州辖蓬莱、黄县、牟平、文登等4县,治蓬莱。元朝在地方上确立行省制度,形成行省、路、府州、县四级政区制。登州归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据古文献记载,元朝在山东地区共设置6路,23州,97县。登州、莱州2州,元初隶属益都路,后归属淄州路、淄莱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属般阳路,登州领蓬莱、黄县、福山、栖霞等4县,治蓬莱。明朝实行的省、府、州、县制,登州归属山东省(后改为山东布政使司)下的莱州府,1376年升登州府,治蓬莱,辖宁海州、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和文登县。清沿明制,登州府辖区基本无变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登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1862年登莱青胶道由莱州迁往烟台。1912年,山东(登州)军政府在登州府衙宣告成立,办事机构设在登州考院。1914年5月,北洋政府置胶东道,治烟台,登州作为行政区划划上了句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