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上次發了一篇文章,講的是濟南同一個地點,前後100年的變化。廣大朋友紛紛吐槽,其中很多是批判的,都在惋惜於那些被破壞的建築。今天我要發的是,濟南的同一個地點,100年前後幾乎沒有變樣的景緻。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清末,濟南李公祠(紀念李鴻章的)後的飛龍樓(後稱集山樓)。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集山樓今貌。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1917年的歷下亭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2017年的歷下亭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坐落於大明湖北岸的北極閣,又名真武廟,也叫做北極廟,是大明湖景區重要古蹟之一。這座廟宇始建於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重修,是濟南市區現存最大的道教廟宇。上圖為清朝末年的北極閣。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如今的北極閣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1887年,為了宣傳西方科學知識,英國浸禮會宣教士懷恩光在山東青州創辦博物館,稱為博古堂。1904年,懷恩光將博古堂遷到濟南並擴大規模,翌年在南關土圍子(外城牆,今文化西路)內建成第一期工程,命名廣智院。1910年,廣智院全部建成。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如今的廣智院舊址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膠濟鐵路濟南站,位於車站街30號,現為鐵路博物館。1899年,膠濟鐵路開工修建,1904年全線通車,當時的濟南火車站就是這座大樓。(濟南老百姓記憶中,印象最深的那座火車站是津浦鐵路濟南站,於九十年代被拆。)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膠濟鐵路濟南站舊址今貌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濟南府電報收發局舊址俗稱老電報大樓,位於中國山東省濟南市經一路91號,建於1904年,為濟南現存最早的電訊建築,採用巴洛克建築風格。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2013年的電報局舊址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德華銀行舊址位於經二路191號,經二路緯二路交叉口東北側,建於1901年,是一座雙坡紅瓦的二層德式別墅,並有地下室一層,這也是德國人在濟南建造的第一座建築。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建國後,這座大樓又先後成為濟南市人民銀行,1980年一度為濟南市工商銀行的辦公用房。最近掛的牌子是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營業部管理部和國家金庫濟南支庫。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洪家樓天主教堂坐落於洪家樓1號,1901年興建,1905年建成,由方濟會會士奧地利籍修士龐會襄設計。1902年,天主教山東北境教區的方濟各會荷蘭籍主教申永福(EphremGiesen)在得到“庚子賠款”以後,主持在洪家樓動工興建新的主教座堂,到1905年座堂完工。圖為1912年的教堂。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此為2014年的洪樓教堂。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山東郵務管理局舊址也稱濟南郵政大樓,位於經二路老市政府大院正門對面,大緯二路路口西側路南。該建築於1918年3月動工興建,1919年竣工,是當時濟南商埠區最為高大宏偉的建築之一。這座建築原為3層,1922年屋頂毀於火災;1923年重修,將原有坡屋面改為平屋面,成為兩層。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山東郵務管理局舊址今貌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經四路基督教堂位於經四路425號,是濟南商埠區的地標性建築,也是濟南最大的基督教堂,始建於1924年,1926年落成。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經四路教堂今貌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濼口附近的津浦鐵路黃河大橋,它從1909年7月大橋正式開工,直到1912年11月16日才建成,耗時三年多,圖為竣工後的濼口黃河大橋。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黃河濼口大橋至今仍在服役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齊魯大學(Cheeloo University),正式校名為山東基督教共和大學,為1904年至1952年在中國山東省辦學的一所教會大學,由來自美國、英國以及加拿大的14個基督教教會組織聯合開辦。圖為1917年,由校友出資捐建的齊魯大學校門。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如今的校友門。上面有“山東大學”四個大字。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1913年10月成立的濟南教育圖書社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現此建築仍默默屹立在芙蓉街南首。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上圖為民國時代的靈巖寺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靈巖寺今貌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位於經五路324號山東省立醫院院內的仁和樓,該建築是山東省立醫院院內最老的樓,也是濟南商埠區佔地最大的西式建築。1897年,德國人在此創建了“萬國締盟博愛恤兵會醫院”,以便為修建膠濟鐵路的員工提供醫療服務,後被日本人竊據。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如今,當傳承君每每走近這些地方時,瞬間被一種的力量所感動,彷彿穿越百年以前。此刻,全身心體驗一種歷史的感動,也是一種文化的感動。變是進步,不變是傳承,無論怎樣,濟南這座古城,都值得去了解、去熱愛、去珍惜!


“老濟南文化傳承者”獨家整理製作

圖:董點攝影、傳承君;歷史資料照片來自網絡


100年過去了,濟南的這些地方几乎沒有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