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總結提煉出來的方法或規律,建立成知識框架或體系?

123Juns


思維導圖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你可以隨意增添和移動樹枝,在樹枝上填上內容即可,這樣就可以建立自己獨有的知識框架。

推薦你在電腦端下載xmind思維導圖工具,免費,輕便好用。

過去我常用思維導圖寫讀書筆記、複習筆記,或思考一些比較系統的問題,確實不錯。另外,當你形成了系統性思維以後,其實用什麼工具都不重要了,比如印象筆記,也非常棒,雖然沒有框架,但自己完全可以用文字進行條分縷析。

本人長期關注時間管理的道術器用和積極心理學,歡迎關注我。


時間心語


這個問題問得好,題主是在輸入知識並提煉總結之後,想要形成知識的鏈接。這樣,學到的知識就可以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我的以下回答來自我的學習輸入,這是一次小小的輸出,我算是知識的搬運工吧。

把散落的知識點形成知識晶體/框架/體系,能增強知識的強度,不易遺忘,方便提取。

這就比如天空中的星星,單獨認識天空中的星星很花眼,但按照星座圖來認,就容易很多,因為有了架構。我們大腦中形成的知識框架越多,知識提取能力越強。


把知識鏈接成知識晶體,可以參考以下四類框架結構:關聯結構、樹狀結構、順序結構、數據結構。

1. 關聯結構:體現事物的相互聯繫

比如“底層為基礎,逐漸升級”的金字塔結構,四分法的四象限結構,各種公式等等。

2. 樹狀結構:體現事物的層級,包含關係

最經典的樹狀結構,是一本書的目錄,這也是我們通常做演講、記筆記的思路。

現在最常見的樹狀結構,就是使用廣泛的思維導圖了,從一個主題,層層細化。很多人喜歡使用思維導圖,就是覺得它可以幫助把知識點從面到點,從點到面地一目瞭然。

把知識點樹狀管理,編成口訣,也是一個好方法。比如SMART法則,1箇中心就包含5個要點。比如這四個框架結構,方便記憶就可以記成“關樹序數”。

3. 順序結構:體現先後、因果關係

這種結構以流程圖的方式呈現,展現事情的前後、因果和邏輯關係。

4. 數據結構:體現數量的差異關係

平時常見的就是柱狀圖、餅狀圖、增長曲線,展示的是事物空間、時間上的差異性。


如何培養給知識點搭框架的能力?

1. 學習結構模型

每次看到一個結構模型,思考這個模型希望表達的關係。琢磨明白。

2. 自己模仿使用

琢磨明白一個模型後,可以自己試著畫一遍。看看自己畫的和原圖有什麼不同,是更高明瞭還是有遺漏,有差距再調整。然後,把這個模型用到自己想要管理的知識點上,畫出自己的模型。這樣慢慢的,結構模型就為我所用了。

3. 用寫本書的思路,編一個目錄

寫一本書就要有大綱,有主題,有每一章每一節的重點,前後還要互相關聯、遞進或者互為因果。當你能夠用寫書的思路,來鏈接頭腦中的知識點時,那恭喜你,很厲害了。我學習的大咖老師透露,他們都在用這個辦法,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哦。


如果以上對你有啟發,歡迎點贊+關注我。我是職業諮詢師原小青,一起成長,更好地長成自己。


青青生涯原小青


這個很容易呀!

一般地看,能達到網友[123Juns]這個程度的人很少、很稀有,可謂是鳳毛麟角。

能把學說、學問"總結並提煉出方法或規律",這是什麼檔次的能力和智慧?毫無疑問是專家學者的能力、智慧,甚或是哲學家的能力與智慧喲!有了這樣的能力智慧,怎麼會對"建立知識框架或體系"顯得無能為力、躊躇不前呢?

在學術理論上,如果真正“總結提煉出來了方法或規律”,待要“建立知識框架或體系”,那可謂是“小菜一碟”了。事情很簡單:看“總結提煉出來的方法或規律”是屬於哪一(什麼)學科,再依據學科“建立知識框架或體系”。

預計涉及三種不同情況:1.如果被“總結提煉出來的方法或規律”超越了特定學科知識成就的巔峰,則應以該學科原有的知識成就為基礎,再在其上拓展新的、更高的境界。可以展望,那將是皇冠上的明珠,輝煌耀眼!

2.如果被“總結提煉出來的方法或規律”是前所未有的新學科、新領域,那便是首開先河,是地地道道、完完全全的創新創造。這種情形下,便可新建一門學說學問,其“框架或體系”自然由創立者主導確立。——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掌握了規則先導權和制訂權;是毋庸置疑和無可動搖的開山鼻祖!

3.如果被"總結提煉的方法或規律"不屬於任何單門學科,而是關於人類全部知識智慧、學術理論的總體歸納綜合、總結概括,即關於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規律的一般科學,那理所當然是高屋建瓴的哲學理論。倘若在哲學上有新建樹,超越以往的各哲學門派名人大家,則更是“開天闢地”、獨樹一幟,偉大無比了。

在學習知識智慧、積累實踐經驗、提高認識才能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有很多心得體會。但是,這些心得體會是不是能夠上升為普遍通用有效的“方法或規律”則是另一碼事。一般不愁建立不了“框架或體系”,而是咱們個人的心得體會有多大的適用性、即有多大的應用價值。

中國近代以來,我們民族最傑出的社會運動指導人才當數偉人毛澤東。他是領導中國人民改天換地的舵手、嚮導,開創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新方向,建立了嶄新的社會制度。要說“建立知識框架或體系”,咱們可以踏踏實實地向毛主席學習。然後用自己的知識才華,在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凝心聚力,實現國家崛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事業。(完)


柔柔春風1


當我們一開始去翻開一本書,覺得它很厚,第二次看它時,仍覺得很厚,第三次看它時,帶著疑問去看它,再多思,第四次看它時,再提綱要領式去看它,如此反覆,直到有一天,您會發現書的厚度越來越薄,到最後一本書便是幾句話了,到這個時候,您的知識框架也就有了。


雨後滴水


知識學到最後其實都是相同的,這就是為什麼研究學問要先從一個體系入手,有了自己的認知以後可以融會貫通其他體系的知識,慢慢會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1.3-5年的時間深入學習一個領域的知識

2.去實踐,去偽存真。

3.再去吸納別的領域的和研究領域相關的知識

4.提煉總結出自己的體系


老羅說銷售


根據自身需要與經歷,把我們所有掌握的知識總結歸納,應用到我們實際問題上來,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準才是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