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元朝到清朝,北京為何能夠作為首都呢?

鄧衍強


北京是民族大融合的象徵,長期以來來自北方的敵對勢力,終於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

北京自古就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中間地帶。北京人喜歡提“燕京”,是燕國的領地,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了。北京更典型的兩個名字,一個是“幽州”,一個是“北平”。

幽州,就是神秘而遙遠的地方。北平,就是盼望北方平定的意思。因為這裡總是不平靜,總是開啟戰亂之門。

到五代以後,中原王朝終於徹底失去了這塊土地。遼國把它建成南京析津府,是遼國五京之一。後來金國海陵王南遷,在這裡建立了金中都,北京成為北方遊牧民族最重要的政治中心。

元朝在北京建立元大都,北京成為同時執掌北方遊牧民族和南方農耕民族的天下共主之地。明朝定都北京,是要繼承元的大一統。因為這是自秦始皇一統天下以來,一次新的、更大範圍的大一統。

雖然明朝心有餘而力不足,大一統沒搞成卻搞成了“天子守國門”,但是他的精神被清朝所繼承。大清實現了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新的大融合。

北京是這次融合成功的象徵。定都北京,可以鞏固民族融合的成果,繼承中華帝國的版圖。

當然北京也有劣勢,主要是外蒙古終於沒能保有,北京再次面臨和明朝類似的困境。但是,從地圖上來看,東北戰略位置前突,被各種外國勢力包圍。定都北京對於鞏固東北意義重大。至今東北人入關,第一站一定到北京。

附圖可以看到遼南京、金中都和元大都的相對位置關係。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喜歡歷史的老夫子回答您的問題。

從元朝到清朝,北京一直都作為首都自然是有其道理的。從歷史上看,北京屬古代燕國轄地,雖然偏荒,但卻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在三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北京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擁有著軍事上的天然優勢而被歷代所重視。

元朝之所以在此建都,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地理位置所決定的。其一,北京左環渤海,右擁太行,南襟河濟,北枕居庸。可謂進可攻、退可守。再者,隋代開通大運河,南北漕運貫通,保障了北京的南方供給。其二,蒙族建立元朝在北京建元大都是最佳的位置選擇。除了上面說的地理位置,再就是北京距離元朝蒙古大本營距離是最為理想也是最為合適的。過了燕山就是草原,往南則是中原大地。這樣的攻守平衡的地理位置,以及易於控制國家便於各方面發展的國家中心,元朝建國沒有不在這裡建都的理由。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是暫時之舉,當初有想法在北京建都。只是因為種種原因,在幾地建都的方案都沒有實施。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一是這裡是他的根據地,二來也是因為北京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成祖遷都成功,把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再次疏理,更加保證了北京的供給平衡。所以出於戰略上的考量,朱棣在元大都旁邊建起了龐大的宮殿群,由此拉開了北京發展輝煌的序幕。

到了清代,將北京紋絲不動照搬明朝宮城在此建都,原因依然是前兩朝固有的想法。所以直至今日,北京依然作為祖國的首都,確實是她具備了作為國家中心的各項功能,可以在國家政治軍事以及經濟建設、文化傳播等等方面發揮她的首都作用。


史鑑說文老夫子


個人理解認為,無論元代還是清代,選擇北京為首都,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第一,心理因素,以上的都是傳統北方的民族,從心理以及適應度來說,有建都北方的需要,更有安全感,北京作為傳統燕雲十六州的核心,各方面條件更為成熟,第二,戰略位置,古代,對於中原王朝,北方一直是主演的戰略威脅,而北京的戰略位置尤為重要,通過建都北京,可以更加的鞏固北方的國防,第三,從兩宋戰亂以後,中原傳統的漢文化以及政治中心都南移,從現實的角度,北方地域的民族融合更為廣泛,對於外來民族的牴觸沒有南方強烈,建都北京顯然更有安全保障。加之前朝修的大運河,通過改善,也解決了北京的物資相對匱乏的物流問題,所以,建都北京成為了現實。


內蒙的兔子


明朝本來是象徵中國大一統的格局 無奈卻成了天子收國門 只有清完成了在北方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



納蘭118


政治中心在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