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皇室都能查到族谱,刘备还能沦落到织席贩履?

太白说历史


我们都知道一个家族都是有族谱的存在,古代皇室也是如此,三国时期额刘备在演义中成了皇叔,在正史之中刘备按照辈分来说不应该是汉献帝的叔叔辈。既然问道皇室都能查到族谱,刘备还能沦落到织席贩履,我们当然以演义来分析刘备为什么会沦落到织席贩履的地步。

刘邦斩白蛇起义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建立大汉王朝,在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也是论功行赏封了多异姓王,可是刘邦认为有这些异姓王的存在会影响汉朝的基业,为了汉朝基业刘邦立下白马盟约非刘姓不能封王。汉朝至此只有刘氏皇室才能被封王爵,这样虽然解决了异姓王作乱,但刘氏王侯也因为皇位之争影响到了皇权,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实行推恩令逐步淡化刘氏王侯的权利。

刘备在演义中乃是中山靖王之后,中山靖王是汉景帝之子,汉景帝之后把皇位传给了汉武帝,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团实行推恩令。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哥哥,本身没有登上九五之位,其也落个清闲,汉武帝自然也会让这位皇兄一生富贵,刘胜一生喜爱男女之事,其子嗣多达一百多人,刘备就是刘胜子嗣中的一脉。

汉武帝到汉献帝之间经历了多位帝王,到了汉献帝时期,汉献帝可以说是一位傀儡皇帝,一个傀儡皇帝自己直系亲属或许都很难包拯他们衣食无忧,就连汉献帝每时每刻都担心自己死于非命。刘备在同曹操拜见献帝之时,刘备是否是皇族后裔已经不重要了,辈分是否比献帝高也并不重要,此时的献帝只会把刘备奉为皇叔,让其发展自己的势力以图后进。

演义中刘备是中山靖王第十七代孙,中山靖王刘胜、陆城亭侯刘贞、刘昂、刘禄、沂水侯刘恋在到最后一个济川侯刘惠,刘雄→刘弘→刘备。其中刘雄通过举孝廉,显然刘邦在其爷爷那时日子还是不错的,但是刘备的父亲早逝,让刘备和其母亲没有经济收入,自此才沦落到织席贩履为生。

《三国志刘备传》记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演义和三国志记载虽然有点出入,其实差别不大,刘备之前的日子可以说是比较富裕的,毕竟其父刘宏还是一方县令,当时汉室势威也不至于一个县令无法果腹的地步,刘备父亲去世的早,让刘备和其母亲以织席贩履为生,虽是如此,刘备也是出身皇室,结交当时的名门也属正常,毕竟汉朝是在乎一个人出身的。

通过以上我们很容易了解到,刘备堂堂皇室后裔以织席贩履为生是因为推恩令和其父早亡的缘故,中山靖王一脉经过十七代的推恩令,加上刘备这一系中还有犯过过错的,自然到了刘备这辈与平民无异。如果刘备父亲不早逝或许刘备生活也不会如此,刘备其父早逝让一个家庭没有了收入,孤儿寡母为了生存也只能织席贩履了,饶是如此,刘备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能在群雄并立的时代三分天下,自然有其独特的能力和魅力。


豫北老崔


我是向日葵,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但经过了几百年,这中间的关系有很多都连都不起来,中山靖王有一百多个儿子,要理顺关系几乎不太可能,所以,这成了一笔胡涂账,刘备这样说不能证明,但也没有理由去否定,刘备的爷爷刘雄做过范县县令,刘备的父亲刘弘也做个一个小官,官太小,所以史书上鲜有记载。

从刘备的宗族考察可以看出,他的出身并不寒微,乃是官宦世家之后,刘备还和皇室搭上了关系,这也是以后“刘皇叔”的由来。

本身,刘备可以靠着父亲刘弘做公务员的薪水,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刘弘在刘备很小的时候就死了,使的刘备失去了依靠。

父亲去世之后,家里一下子就陷入了经济危机,刘备的母亲也算是大家闺秀,他会织席,但是又不好意思扛着席子到集市上叫卖,刘备的母亲放不下这个面子,于是,母亲叫刘备将织好的席子拿到集市上去贩卖,就这样刘备和母亲只能靠织席贩履维持生计。

提问者提问的问题,笔者将从多方面来阐述回答,为什么刘备少年时期会沦落到织席贩履的局面?以下是笔者的分析。

中山王刘胜,刘备是他的后人


第一,刘备的祖先中山王刘胜,喜好酒色,生了一百多个孩子,刘备的曾祖父刘贞也在其中。

中山王刘胜,汉景帝刘启之子,也是汉武帝刘彻异母兄弟,但是为人,好酒色。不理政务,天天沉迷于酒色当中,造成自己妻妾成云,生育儿子一百二十余人。

《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

毕竟作为汉武帝的兄弟,可以依靠国家的给予的大量俸禄来养育这些众多的孩子,等到刘胜死后,他其中的一个儿子刘贞,也就是刘备分支的祖先,被封为涿县陆城侯,但因为献祭金不合格被削去爵位,定居于涿县。这样到了刘备祖父的刘雄的时期,已经失去了爵位,通过的自己的努力,和旁人的帮忙,也就是只是做做了一个区区的县令。

而到了刘备父亲刘弘的时候,他们所谓的汉室宗亲身份慢慢被边缘化了。没有作为皇室宗亲应该享有的权利。

中山王刘胜好女色(上图)造成自己的儿子众多(中图),(下图)为刘备祖父刘雄


第二,刘备的父亲刘弘英年早逝,使的刘备与母亲失去依靠,断了经济来源。

刘备的父亲刘弘,因为自己的先祖们犯了错误,被朝廷免了世袭的侯爵身份,致使刘弘只能通过举孝廉,勉强做了一个小小的地方官,从刘备的父亲开始,刘氏宗亲的身份和影响力是一代不如一代,但是,刘弘的这个小官身份的薪水,还是足够能解决家里的开销。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

可是天有不则风云,刘弘因为一场大病,英年早逝,致使刘备娘两失去了经济来源,不得不自立更生,另谋出路。

为了生存,刘备的母亲不得不去学织席,学会之后,在家里织席,然后让刘备拿到集市上去贩卖,就这样,娘两分工合作,解决了家庭的生计问题。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当刘备坐在集市上贩卖草席的时候,由于他没落皇族的身份,难免会受到流言蜚语的袭来,身份的落差和内心失衡,并没有使少年刘备走向极端,他也并没有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成为一个愤青。刘备早年间的“织席贩履”,历练了刘备的性格,这些后续都成为了刘备赖以生存的本领。

刘备的父亲刘弘(见上图),(下图)为少年刘备去贩卖草席的集市,


第三,东汉末年,宦官乱政,以致皇帝不能自保,群雄并起,致使刘氏宗亲,失去了权势。而刘备也是其中失势的一方汉室宗亲。

东汉末年,宦官乱政,其中以十常侍最为厉害,使的刘氏天下岌岌可危,当宦官势力与外戚势力火拼时,使的掌握地方权力的州牧及刺史纷纷割据一方,不再受朝廷节制。譬如益州刘焉,汉中张鲁,他们不在受朝廷节制,各自为政,以致于所谓的刘氏天下已经是名存实亡。

《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第六十八》是时,让、忠及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皆为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贱,为人蠹害。

而那些刘氏宗亲,贵族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渐渐没了权利,在“一旁靠边站了”,而作为没落皇族之一的刘备,则更没有了“市场”,自己的祖父先前是待罪之身,还被免去了世袭的侯爵之位,已经让刘备的身份没有了汉室贵族的光环。在加上父亲的不幸英年离世,使的自己失去了唯一的依靠。

这个时候,刘备必须找寻自己的出路,但在找到出路之前,首先得能够活下去,有口饭吃,所以年少的刘备是一是为了生存,二是形势所迫,不得不织席贩履。

东汉末年,宦官十常侍集团在商讨专权乱政的事宜(上图),汉中军阀张鲁(见中图),以及青年时期找寻出路的刘备(见下图)


总而言之,刘备由于家道中落,父亲英年早逝,外加上时局的问题,不得不早早出来以织席贩履为生,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早早出来养家糊口,也增长了刘备的见识,为他以后从政打下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strong>


向日葵爱历史


历史记载,刘备确实是汉室子弟,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汉代有专门的宗室管理机构,宗正。

每一位宗室成员,都要依据父系血统做出明确的记载,也就是属籍。来源就是父亲的申报及提交相关户籍证据,这是法定义务而非可有可无。

否则将失去汉室宗亲身份。可以想象,作为汉室宗亲,没人愿意丢弃这个身份。因为理论上宗室子弟最终可以因功封王,建国立社稷,非宗室没这个可能。

至于刘备为何穷?

因为刘备祖先丢失了侯爵,祖父是最后出仕当官的,不过一个县令(600石),这样的收入仅仅只能温饱而已。刘备父亲没有出仕当官,又死得早,家中衰落下来。门当户对的母亲自然也没什么嫁妆,当然很穷。

经历西汉东汉300年时间,宗室子弟遍布全国,穷人肯定很多而且是大多数。所谓皇帝也有几门穷亲戚,就是这样的。

大儒卢植:

但正因为刘备是宗室子弟,同宗叔叔刘元起就对刘备进行了扶持,出钱让刘备与儿子一起拜到九江太守,同郡大儒卢植门下。

右北平郡,而非北平郡的公孙瓒:

刘备在卢植门下没学到什么经义文章,却非常喜欢美服犬马,但也结识了后期的重要投资人,师兄公孙瓒。


四川達州


东汉末年皇帝都已经自顾不暇了,又怎么会注意分支的子嗣活的如何。况且刘备父亲早亡,刘备虽然有汉室血脉但是和庶民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了。

传承

古代的皇室传承非常庞大,登堂入室的大多只有皇帝一脉嫡系的那些人。刘备属于皇室的分支并不是嫡系,到刘备祖父这一辈连郡守的职位都没能坐上。若大的皇族何止千万人的存在,又怎么会注意到刘备一人。所以皇室分支只能一辈一辈的没落。



刘备父亲早亡

并没有刘备父亲活着时的官职记载,而且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很大的可能就是刘备父亲还没有开始仕途时就已经去世了,所以导致刘备少年时过的比较凄苦。如果不是刘备后来飞黄腾达了,那么自刘备及其后代基本与庶民没有差别了。


族谱

东汉末年时即使皇帝查阅族谱也不能确保所有皇族都能衣食无忧。皇帝自身尚且朝不保夕,更何况一个皇室分支的孩子了。除非这个皇室分支有非常卓越的能力且世人皆知,才有可能会被任用。一个孩子即使再聪明也得不到朝廷得重视,而且皇室传承想一颗大树一样开枝散叶,一颗大树又怎么会在意一个小股枝叉是否枯死。即使皇帝真的查到了刘备,发现一个汉室宗亲竟然靠织席贩履为生,没准直接就划出族谱了。皇亲国戚太多了,朝廷也会选择优胜劣汰节省一些开资。

总结:历朝历代的皇室宗族都是非常庞大的,更有的朝代依靠联姻来套牢朝廷大臣,让外臣的后代具备皇族血脉。所以即使是皇亲国戚没有惊人的才能也是不得重用。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青梅煮酒品三国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就完了

不知道是不是在各地都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就是“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就完了”,意思是说一代兄弟姐妹非常亲,二代为表兄弟,表姐妹,也比较亲,到了第三代、四代,也就是自己的孩子,和表哥表姐的孩子就不亲了。亲情就慢慢淡薄了,甚至不怎么来往了...

虽然这个说法不是绝对的,但却很现实。

刘备为什么会沦落到织席贩履,还是要从他的老祖宗刘胜说起

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之一,是个典型的皇二代。由于没有继承正统,所以,他除了安图享乐之外,也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干了整日间享乐歌舞,沉迷酒色。根据《史记·卷五十九·五宗世家第二十九》记载,“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枝属百二十余人”

什么意思呢?是说刘胜这个人啊,特别的好色。色到什么程度呢?他竟然有120多名子女。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家族体系啊。

根据《三国演义》罗贯中的记载,刘备为汉景帝的玄孙,也就是刘胜的曾孙,就是刘胜儿子的儿子的儿子。

想想看,120多名子女会给刘胜生下多少孙子,然后这些孙子们(这里可不是骂人啊)又会生下多少孩子。别说刘胜仅仅是一个中山靖王,他就是继承大统的刘启,这些土财产也不够分的呀。

再说,一只手的五根手指还又长又短了,刘胜对这120名子女也有亲有后,以此类推,到了刘备这一代,除了少数得到王室关照的之外,大部分的都已经落魄了。

而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在介绍刘备身世时,说道“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刘备幼儿时便失去了父亲,没有得到什么家产,又失去了父亲,和刘氏一脉几乎可以说断了联系。所以,落魄到织席贩履,也就不足为奇了。


始终先生


答:呵呵🤭,是能查到族谱。但是族谱有的时候也是可以篡改的!

让我们先往后看:《晋书·卷一百一·载记第一》……元海曰:“善。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虽然,晋人未必同我。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刘备)崎岖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主(刘禅),以怀人望。”乃迁于左国城,远人归附者数万。

哼!刘渊明目张胆地就把刘备、刘禅追尊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立妻呼延氏为王后。署置百官,任命刘宣为丞相,以崔游为御史大夫,宗室刘宏为太尉,其余的人授官各有等差,国号为汉(史称汉赵、前赵)。

刘渊的族谱可是能查得到刘备、刘禅的!刘渊是刘备的后人吗?孔恂、杨珧对司马炎说:“(元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连民族都不一样!照样以假乱真。

这是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其内部的勾当,就以为真的是刘禅的后代子孙一定大有人在。

归根结底还是裴松之的那句话:世数悠远 昭穆难明!刘备的族谱现编都来的及。😂


中行偃1


学史看史明史是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要不你就去看小说算了。题主所谓的皇室都能查到的族谱是以什么作为根据?小说吗?那么我们来看看那个小说那个族谱,小说里面在前面的章节提到刘胜的儿子上贡黄金的时候,因为黄金成色很差被判定作假(实际上这是汉帝削藩的一种手段,他说你的黄金是假的就是假的)而失去侯爵成为平民,但是小说里的族谱里,刘备的前几代依然是侯爵,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嘿嘿。有人可能会说,刘备的祖先可能后来又恢复爵位呢?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东汉的历史,刘秀称帝,中兴汉室以后,只保留了海昏侯等少数几个西汉诸侯的爵位(海昏侯就是那个被霍光废了的西汉皇帝),其他西汉诸侯的爵位全部废除了,这就是说,不管前面如何,东汉伊始,刘备的祖先就是平民了。由此可以看出,《三国演义》里面那个朝堂上宣读的族谱是作者杜撰的,完全是没影子的事情。就是退一万步说,董卓一把火烧了洛阳,当时一片混乱,连传国玉玺如此重要的东西都丢失了,族谱这种东西还能保留下来,可能吗?


静夜思160519196


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人,属于刘姓皇室宗亲,因此他也自称为刘皇叔。刘备沦落到靠卖草鞋为生,只能怪刘备的祖上生活太过混乱了。

自刘邦创立大汉帝国以后,他为了巩固刘姓的统治地位,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于是实行了分封制。

刚开始,分封的对象是异姓王,不过,后来刘邦起了疑心,他害怕这些异姓王会造反。于是,刘邦就利用各种手段,将这些异姓王全部杀害,后来他将天下分给了他们的子孙们。

但是刘邦的子孙也不安分,到了汉景帝统治时期,刘邦实行的分封制的弊端就开始凸显了出来。

汉朝经过几代的发展,这些刘姓诸侯王们与皇帝的矛盾逐渐加深。随着刘姓诸侯们的野心的膨胀,刘姓诸侯王们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开始威胁汉朝中央的统治地位,于是,有一个名叫晁错的大臣上书皇帝,建议削藩,以除后患。

汉景帝一听,晁错说的有道理。于是,便开始着手削藩之事。当时最大的藩王是吴王刘濞,所以汉景帝决定先拿他开刀。
吴王刘濞听说汉景帝要削他的藩,于是就打算起兵造反。不过,为了不留下骂名,刘濞想了一个很好的借口:清君侧。就是说皇帝听信了奸臣的谗言,为了纠正帝王的错误,所以要铲除奸臣。所以他就利用这个理由,就起兵造反了。后来,刘濞又与其他诸侯王联合,一同起兵。后世称这次叛乱为“七国之乱”。

事情闹大了,汉景帝也有些慌乱了。于是他就问晁错该怎么办,有什么应对之策。而晁错却提了让汉景帝御驾亲征的建议。

对于这个建议,汉景帝当然不会采纳。如果不是晁错当初的削藩建议,估计也不会闹到如今兵戎相见的地步。于是,汉景帝便下令处死了晁错。
但是,七国之乱仍然没有收手。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现在是在造反,如果他们中途而退必然是死路一条。但是,幸运的是大汉还有一个叫周亚夫的人,在他的带领下,才将这场七国之乱给平定了。
随后,汉景帝就开始大刀阔斧的削藩了,而中山靖王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中山靖王没了权力,但是,他手中的财富却堆积如山。但是,中山靖王有一个爱好,就是喜好美人,他闲的时候,就会将心思全部都花在美人上面,最终导致中山靖王一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
其中有一个儿子叫做刘贞,他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因为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要被砍头。中山靖王为了救他,花光了家中所有的钱。
汉朝中央为了打压中山靖王这个藩王,于是就找了这个借口,将中山靖王的皇族身份给革除了。

而这个犯了天大错误的的刘贞,就是刘备的祖宗。既然从中山靖王之后,他的后人们就不再是皇族的身份了。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享受朝廷的俸禄了。

就这样,到了刘备这一代时也就落魄了,只得以靠编织草鞋售卖来维持生活。其实这不能怪刘备,只能怪他的祖上不争气。


公元前


刘备号称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玄孙。之所以刘备从皇室帝胄沦落为织席贩履之徒,主要是因为他先祖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

这就要从汉初刘邦分封诸侯王说起。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韩信、彭越、英布等7个异姓王。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在刘邦去世前,清除了除长沙王吴芮之外其他异姓王。在清除异姓王的同时,刘邦大封同姓诸王,并在临死时与群臣立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意图通过刘姓诸侯王巩固刘氏江山永固。



在刘邦去世后,由于刘姓诸侯王权利过大,对中央逐渐形成了威胁,就开始了中央与诸侯国之间的权力博弈。在文帝时期,贾谊就主张削藩,而文帝也采用了贾谊提出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把一些大国分为几个小国,例如析齐国为齐、城阳、济北、济南、淄川、胶西、胶东七国,以已故的齐王刘肥的诸子为王。这样,齐国旧地虽仍在齐王刘肥诸子之手,但是每个王国的地域和力量都已缩小,而且难于一致行动。但是由于条件不成熟,文帝的行动也仅此而已。到了景帝时期,诸侯国的实力进一步增长。这是景帝重臣晁错以更大的力度推行削藩,最终引起吴王刘濞等七王之乱,导致晁错被杀。平乱后,除了楚国之外,其他参与七国之乱的吴国等六国全部被废除。



到了武帝时期,任然有一些大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并且诸侯王骄奢淫逸,时常违抗中央政令,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于是武帝采用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进行削藩,就是让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其实与贾宜方式相似。名义上是施加恩惠,但却是通过剖分其国,削弱诸侯国。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样王国面积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扩大。推恩令规定每个藩王或者诸侯的儿子都有继承权利的资格,也就是他们在进行权力交替的时候,通过推恩让诸侯将权力和领土分为几个等份,之后再分别发给几个儿子,在这个过程中权力和领土都变得更小更弱。



所以,刘备的先祖中山靖王的子孙就是由王爵,通过推恩,一步步弱化权力、缩小面积,到了刘备最终退化成了最底层的织席贩履之徒。但刘备百折不挠,履败履战,又趁着东汉末年大乱,在西南杀出一片天地,成就了三国鼎立。


一壶清茗品春秋


皇室都能查到族谱?

这话或许不假,但是刘备自称是谁的后人?中山靖王刘胜

《汉书·景十三王传》载,“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

《史记·五宗世家》载,“中山靖王胜,以孝景前三年用皇子为中山王。十四年,孝景帝崩。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枝属百二十余人。”

相对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中记载的“有子百十余人”,太史公的“有子、枝属百二十余人”更为可信些,但是不管具体数量多少,中山靖王的能生是出了名的。

另外,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的“推恩令”规定,诸侯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都要在原封国内接受分封,并且新产生的封国受当地郡管理,经过数代的不断分封,N代之后,诸侯的后代就产生了一大批平民,而刘备就是平民之一。

刘备是皇族的可能性

时间: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九子,也就是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的兄弟。而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汉景帝刘启的六世孙,刘备与此时东汉的皇帝汉灵帝算亲戚的话,得算到十三代。

人物:上文交代过,刘胜做了41年的中山王,那么多年刘胜最擅长做什么呢,生孩子,那么多人,那么多代,真的能够算清?

地点:刘胜有一个孩子刘贞,被封在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为陆城侯,后来因故丢了侯爵位置,但是也没有回老家,地点上刘备是能够对上的。

是否从中受益

虽然刘备自称是汉室宗亲,不过刘备他爹刘弘死的早,他在桃园三结义前也没落到什么实在的好处。不过这个汉室宗亲的招牌在他打天下的过程中,作用巨大。曹操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可想正统的意义有多么巨大,而刘备高举“汉室宗亲,匡扶汉室”的大旗,再加上每每谈及此事,刘备那声泪俱下,堪比死了亲爹的难受样,汉灵帝都不一定哭成他那样,别说让人怀疑他是假冒的了,加分都来不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