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五一才開學?想請法院把孩子判給別人!”

即使能夠安全地留在家裡,也並沒有太多具體工作要做,全國女性,尤其是已婚已育女性也漸漸要被逼瘋了。


除了不得不時時刻刻看到丈夫那張不上班就懶得洗的臉,每天心裡暗暗發誓一到數次“疫情過去就離婚”這種小事之外,最可怕的大事終於來了——關於孩子們不早於五月才開學的噩耗看上去似乎已經漸漸變成了實錘,因為大大小小的學校已經實施了網上開學……


雖然部分地失去了我們最依賴的男人——快遞小哥,絕望地等待著我們最不能失去的女人——保姆阿姨,但在孩子這件事上,全國媽媽們原本還有一點盼頭——隱忍地熬過這個寒假,孩子一開學自己就能從豆豆媽、甜甜媽再度變回在名利行走的Maggie、Jennifer!


“聽說五一才開學?想請法院把孩子判給別人!”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朋友圈、媽媽群、業主群裡全都哀嚎一片——有娃家庭要面臨的第一件事,是悲傷的期限要暴增至6倍!


“聽說五一才開學?想請法院把孩子判給別人!”


主婦們除了每天早上7點就要爬起來上各個買菜app搶菜搶肉搶水果,做全家人早飯、午飯、晚飯、夜宵,消毒滅菌各個角落,洗衣服、洗襪子、洗內褲,抽空跟同事開電話會、視頻會、寫報表PPT…… 之外,如今還得跟著孩子上網課!


當你投訴樓上鄰居沒公德製造噪音、粉塵汙染的時候,鄰居本人也很想哭——我家孩子在上體育課呀!


幫忙帶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要百米衝刺般地進入視頻流時代,他們要下載並學會使用釘釘,甚至zoom,一邊給老師添堵一邊給自己添堵。


“聽說五一才開學?想請法院把孩子判給別人!”

(以上截圖來自朋友圈的各種親媽供稿)


本來,在這個永生難忘的春節,有孩子的朋友都告訴我:在這種時候,有娃可以雞一雞,簡直是最好的心靈療愈。


其他人可以除了睡覺就是實時刷著手機破口大罵、痛哭不已、甚至因為太絕望太難過太憤怒,覺得活不下去!但中國家長不會啊!即使頭一晚上氣得渾身顫抖、徹夜難眠,凌晨4點才將將睡著,到了早上7點也會有一坨孩子準時跳到身上、騎到頭上、花樣百出地把當爹當媽的挖起來!


活不下去?不存在的,火柴棍兒支著眼皮也要活下去!


這在家帶孩子的每一天,都是戰鬥的一天!


你堅持喊娃認字、練字、讀中文書、聽原版英文、Raz kids打卡、彈鋼琴、上花樣百出的網課,做夢想要孩子趁著放假彎道超車,精確算好運動和曬太陽的時間;娃卻爭分奪秒地想要看動畫片、看電影、玩遊戲、搭樂高、玩玩具、搞破壞、出去浪、要大人陪、或者乾脆就是滿地打滾耍賴皮。


你們鬥智鬥勇,你喊娃學習,娃老實了一會兒,就要上廁所、餓了、沒勁兒了、可憐巴巴問你“我為什麼就不能玩一會兒呢?小孩兒就應該可以玩一會兒啊!”,總之娃寧可歡天喜地擦地、倒垃圾、躺著賴一會兒,只要不學習。


你威脅利誘、軟硬兼施,找兒歌、找匹配的動畫資源、嘗試各種各樣據說適合兒童心理的在線課,試圖啟發娃的學習興趣。而娃有時像個天才,舉一反三,令你難以置信;有時又像個傻X(真的,好多媽媽在相互談論自己娃的學習時,都忍不住爆粗口),讓你懷疑這孩子是不是出生的時候被擠了腦袋。


然而,更多時候,你只能絕望地承認,好吧,娃這輩子不可能是天才了,充其量是個有點兒聰明勁兒的普通孩子,只能竭盡全力好好地做個普通孩子,普通長大,正常做人,不要更糟糕就好。


“聽說五一才開學?想請法院把孩子判給別人!”


然而,神奇的是,當父母們對孩子忍無可忍、暴跳如雷的那一刻,在這個特殊時期,反而會獲得某種難以言喻的內心平靜。


在這些忙碌和疲憊裡,生活不知不覺恢復到常態,那些日常的雞飛狗跳像是某種讓我們找到安全感的儀式。

那些跟小孩子零零碎碎的爭執、辯論、互相傷害,好像仍然跟往常一樣,是足以統治我們生活的大事,而不是別的那些真正可怕卻又無能為力的事。


有娃雞著,日夜相對的家庭矛盾轉移了,大家有事做了,對未來充滿鬥志了,再也不覺得活不下去了。最關鍵是,許多爸媽還自我成長了,疫情結束簡直可以去考教師資格證了!可以去拿西點師證了!陪娃練琴不僅原本的音盲能識五線譜、連指法都能彈對了!可以每頓飯四菜一湯不重樣,下一步簡直配得上學習冬瓜雕花技巧了!


喧囂的一天過去,你凝視著睡夢中看上去那麼香甜的孩子,親吻他鼓鼓的面頰,抱抱她小小的、柔軟的身體,無端會滋生出無限勇氣,無論面對如何的天災人禍,都想要帶著孩子好好過下去。


“聽說五一才開學?想請法院把孩子判給別人!”


只是,當開學變得遙遙無期,家長們的這點小確幸消失了——就像吃一口紅絲絨蛋糕是幸福,一天三頓都吃蛋糕連吃3個月是酷刑一樣。


好了,現在一聲令下,全中國所有小孩都要老老實實地坐在電腦前,沒有電腦就得抱著巴掌大的手機屏幕,用大人們遠程辦公、枯燥乏味的辦公軟件,上毫無準備的直播課。


而最可憐的,是不得不重上一遍學的這屆家長。往常只需要拼一次早起把娃扔到學校,現在好了,每天需要身兼語文、數學、英語、體育、美術、音樂、電腦、鋼琴課……助教,監督課堂紀律,維護網絡環境,在各地封閉的小區裡絞盡腦汁張羅iPad、藍光眼鏡、無教材製作教具,早午晚還需要提供食材豐富、配比科學的食堂小飯桌。


看了一下日曆,今天是2020年2月14日。我的好朋友、兩子之母、短短一週配齊了4臺iPad、2個藍光鏡、2個手寫板、1臺投影儀、3臺wifi路由器的前主婦、現任“網管”,發朋友圈痛定思痛:“

我反思了一下,都怪自己當初發騷要過情人節,才有今天的下場……”


有什麼辦法?孩子是親生的。


“聽說五一才開學?想請法院把孩子判給別人!”


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安全地呆在家裡,全身心地帶孩子。很多家長,是家長的同時,他們還是醫生、護士、警察、老師、快遞、環衛工人,在這個時期,他們每個人都承受著比平時十倍百倍的壓力。


我的高中女同學,是當地一家醫院的護士長,她的兒子7歲。作為護理骨幹,疫情一起,她就沒有離開過醫院,沒日沒夜,好幾天才能在手機裡跟兒子連線幾分鐘。最近她請戰上了醫院第二批馳援武漢的名單,很快就要出發,她的孩子,又該怎樣度過這個漫長又痛苦的寒假?


有孩子的家庭任何時候都比別的家庭難。平常如此,疫情時期更加如此。


所以玩笑話歸玩笑話,誰都應當對中國家長多一分理解和敬意。


身為家長,他們不能沉浸在憤怒、恐懼、懷疑、消極中,他們必須時時刻刻運轉起來,像小小的永動機,用自己有序的小日子,把這個國家的大生活努力維持在正軌上。


這些普通的、會被一個幾歲小孩逼得跳腳的父母,他們也是這個國家最沉默最可靠的脊樑。


家裡也許有年邁的老人,還有被關得快抓狂的小孩,得讓每個人吃飽穿暖,保證學習和健康,身為父母,恨不得要考慮到所有可能出現的細節。他們不是神經質,只不過因為他們是要為整個家庭負責的人,承受不起任何一個家庭成員的任何損失和意外。


每個人都在這場風暴裡。但是隻有父母面對天真的小孩時,是要一直安慰、努力微笑的。每一個父母都在竭盡全力為家庭架設一個小小的、安寧的港灣。而他們自己,就是那面隔絕風雪、撐起保護的牆。


中國父母,是這個社會最容易焦慮、又最能抗壓的穩定器。一邊著急,一邊前進,並且從不放棄,你說牛不牛逼?


八十年前英國政府有一句話,就說得很對——


Keep calm and carry on!


“聽說五一才開學?想請法院把孩子判給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