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動漫的水平是怎樣的,與日漫比起來如何?

無-知之幕


如果單單考慮動畫方面,二者差不多,若考慮綜合方面,則毫無疑問是美漫更佔優勢。

影響力方面二者旗鼓相當,美漫略佔優勢,迪士尼、DC、漫威等等美漫系列全世界接觸過動漫的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日本動漫機器貓,龍珠,阿童木,吉卜力動畫(宮崎駿)算是最出名的。

經濟方面,美漫秒殺日漫,瘋狂動物城,玩具總動員的總票房(約29.23億美元),就比宮崎駿和新海誠的所有動畫電影的總票房(約21.96億美元)還要多。

雖然宮崎駿的千與千尋至今位列動畫電影綜合榜首位,然而僅此一部,影響力還無法與美漫相提並論。

比歷史氛圍,1937年白雪公主出的時候,放眼全球,無人能比,到了1940年也就貓和老鼠能和其一比,還不算經濟方面,然而貓和老鼠也是美漫...然後,中間還隔著中國的一個大鬧天宮,日本當時還沒有什麼動畫能比的過大鬧天宮,本來中國動漫可以有大發展的,萬惡的廣電,扯遠了...

再看看漫改電影,日本的死亡筆記和浪客劍心算是不錯的,但是能和美國隊長,X戰警,復聯,蜘蛛俠,超人相比麼?

迪士尼的總收益是非常大的,其資金能夠買下好幾個吉卜力公司了。

所以綜合能力美漫更強,單論純粹的動畫產業,二者旗鼓相當,美漫在歐美太平洋地區更有優勢,日漫在亞洲地區更有優勢。



青衫依舊夢


美國動漫跟我們平常所理解的動漫不太一樣,亞洲地區的動漫行業,大都是從漫畫和到動畫、從輕小說到動畫或者兩者之間的逆向創作,所以我們聽到最多的是的詞是“漫改”和“輕改”,而美國動漫則有更強的指向性:影視化。

得益於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美國早早就實現了影視行業的工業化,所謂的工業化就是將影視作品打包為產品投放到生產線上,從最開始的原作到影視化再到周邊產品和附加產品的資本化,美國有一條效率極高且體系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美國每年的電影產出量佔世界電影產出量的8%~10%左右,但電影票房總額卻佔到了世界電影票房的70%~80%。影視文化產業是美國文化產業的主要構成部分,約佔美國總體經濟產量的20%,然而就是這20%的產出為美國提供了1700多萬個工作崗位,也是這20%,保證了美國穩定的對外文化輸出戰略,不斷鞏固自己的文化軟實力。

那麼問題來了,美國的影視化能力跟美國的動漫水平到底有什麼關係?

我們知道日本的動漫產業輸出規模是全球最大的,但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只是狹義上的說法,僅僅侷限於與動漫行業直接相關的產業,說白了就是音像、TV和動漫周邊。美國這些年的TV動畫產出量非常少,這也就造成了美國動漫產業表面數據上的欠發達。

實際上,美國動漫產業近八成以上的功力都用在了影視化上,舉個例子,我們所熟悉的《鋼鐵俠》、《蜘蛛俠》、《美國隊長》等超級英雄系列的電影都是漫畫改編過來的,這些在全球範圍內極度火熱的電影作品,每年都會給好萊塢的影視巨頭帶來幾百億美元的創收。

但我們總是習慣上將美國的電影歸結到真人電影領域,這就造成了一個誤解:美國的動漫水平遠遠不及它的電影水平,日本動漫才是老大,這是典型的形而上學式的偏見。

我們不妨就針對這些偏見來分析一下美國動漫行業的真實水平。

偏見一:美國動漫沒有深度

這個偏見說實話是美國自己的鍋,每年奧斯卡評選,男女主、男女配以及最佳電影的含金量都是公認的專業,但偏偏最佳長片動畫這一項,水的讓人心疼,從01年設立奧斯卡最佳長片動畫獎以來,九成九的獎項都讓皮克斯和華納兄弟旗下的子供向作品拿去了,這其中能稱得上是實至名歸的,只有08年的《機器人總動員》、09年的《飛屋環遊記》和17年的《尋夢環遊記》,其他幾部,雖然製作夠硬,但在表達的核心主題和內容方面上都不算深入。但這些動畫遠遠不能代表美國動漫的真實水平。


美國動漫通常分為三種,一種是腦洞極大,善於諷刺現實的作品,比如《瑞克和莫蒂》、《辛普森一家》、《馬男波傑克》和《飛出個未來》,這幾部動畫涉及到的社會、歷史、政治、經濟等領域的知識,遠比市面上大多數的文學作品要來的更加深刻,就拿豆瓣史上評分最高的《瑞克和莫蒂》來說,《瑞克和莫蒂》以超現實主義的題材為主,內容多涉及到未來概念的產品和事物,經常通過瑞克和莫蒂的親身經歷來映射現實。第一季動畫裡,傑瑞和寵物狗那集,小狗Snuffle變聰明後表現出和人類同樣的征服慾望,對人類進行壓迫統治,這一集諷刺的是現實中的種族問題;X愛機器人那集,影射的是家庭教育,父母的待人接物方式會極大的影響到孩子;冥王星那集,反映的是真理存在的主觀性和利益至上的辯證性……


《馬男波傑克》通過喪文化和荒誕的情節來反向傳達人生的積極意義。

《飛出個未來》和《辛普森一家》則是肆無忌憚的拿各國的社會和文化問題來調侃。


第二種美國動漫是改編電影的原作漫畫,比如《V字仇殺隊》、今年將要上映的《死亡空間》、斯嘉麗主演的《幽靈世界》、布魯斯·威利斯主演的《罪惡之城》、金凱瑞的經典電影《變相怪傑》、科幻電影《守望者》等等,這些都是有原作漫畫的,並且我個人覺得這些原作漫畫要比電影裡展現出的更加飽滿。其中,《守望者》的原作漫畫是唯一以漫畫題材獲得雨果獎的作品,其實所展現的超時空概念和平行宇宙中的社會基礎都堪稱史詩級的構造。 斯坦李老爺子筆下的漫畫世界,不僅僅是個人英雄主義,漫畫橫跨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線中不僅僅描繪了科技的發展與人類社會所產生的矛盾,對人類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學的闡述也有具有非常獨到的觀點。蝙蝠俠世界中的哥譚市簡直是人性世界的縮影,能支撐那麼多小丑角色拿到奧斯卡獎,不僅僅是尼克爾森、希斯·萊傑和華金·菲尼克斯出色的演技,也得益於小丑這一角色本身飽滿的形象和漫畫所賦予他背後的社會屬性。

第三種則是我們所熟知的正能量動畫電影,常常以友情、愛情和生活的角度來弘揚正能量。比如《魔弦傳說》、《生命之書》和《尋夢環遊記》。以夢想為出發點,最終回到生活本身,將人生哲學化為一個個簡單的角色形象


偏見二:美國動漫都是3D的

這一點與上述偏見有相似之處,國內的各大影院上線的通常都是子供向的動畫電影,這些子供向電影為了達到畫面流暢、設計新穎、色彩飽滿的目的,通常會用3D技術來製造。實際上上,美國本土的2D動畫比3D動畫還要多,上世紀引入中國的《宇宙巨人希曼》、《星際恐龍》、《正義戰士》、《太空堡壘》、《忍者神龜》都是2D的,那時候美國已經開始運用3D技術了,只不過還不夠成熟。

本世紀美國的很多動畫也都是二維的,比如《成龍歷險記》、《星際寶貝》、《哈莉奎茵》、《俗世樂土》、《探險活寶》等雖然都是歐美風,人物外形比較立體,但都屬於2D動畫,且這些2D動畫反而才是美國本土動畫的主要力量,3D動畫主要是出於商業化角度拍成電影的。值得一提的是,以Netflix為代表的在線影片租賃提供商,這幾年一直在與日本動畫公司聯手製作一些2D動畫,2D動畫雖然成本較高,但畫面衝擊力往往是3D動畫在技術角度上無法彌補的。

偏見三:美國動漫的題材和內容過於狹窄

這種看法大多數時候都是跟日漫一起比較出現的,我們所熟知的日本動漫,自從出現番劇制度後,每年都會有校園、青春、戀愛、體育、熱血、科幻、奇幻、推理、懸疑等多元主題的動畫,而我們平常接觸最多的美國動漫,無非就是各種總動員系列以及漫威和DC系列的超級英雄。我們通常會將身邊接觸到的概念和形象當做某個群體或某個事物的整體屬性,這其實是一種倖存者偏差。

美國動漫,大多數都以電影的形式輸出到了全球各地,但他們本地人民日常所接觸到的TV動畫,實際上是非常多樣化的。而且從內容上來看,反而是日本動漫的世界觀更狹窄一些,日漫中眾所周知的神作像是EVA、叛逆的魯路修、高達系列甚至大友克洋、押井守、湯淺政明、庵野秀明等知名監督和導演所監製的動畫,實際上都是以分析日本國內的社會問題為主,基於日本自身的地理和經濟問題,帶有濃濃的昭和和平成氣息。

這些內容深度上堪稱優秀的動畫作品,實際上很難與世界範圍內的宗教、歷史、社會以及政治問題形成學術上的共鳴。而美國動漫,得益於多元化的種族文化、高度發達的經濟體系和信息科技,往往在作品的開闊性和包容性上更勝一籌。


綜合來說,美國動漫在各方面以及各種意義上的水準都不下於日本動漫,只是由於我們跟日本動漫中所承載的文化相對來說更容易產生共鳴,再加上其他政治和文化壁壘方面的問題,導致我們對美國動漫產生了一些很難扭轉的誤區和偏見。

在不涉及原則的前提下,藝術是不分國界的,我們要儘量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去了解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特殊文化,不要輕易被帶節奏。


去年異聞錄參加了一個美國動漫主題的漫展,承辦漫展的大廳裡有很多關於權力的遊戲、指環王、哈利波特這些魔幻現實主義的元素,而國內以及日漫主題的漫展上,我們見到最多的可能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二次元作品,這可能也是其中的差別之一吧。


二次元異聞錄


從我的體會來看美國動漫與日本動漫有幾點不同:早幾年,動作神態上美國的動漫面部的肌肉表情和動作變化較多,而日本的動漫則在面部設計上主要通過眼睛和嘴巴的變化來表達角色的心理活動,另外,美國的動漫形像特徵的誇張程度要比日本的動漫大,美國的動漫歌戲劇(喜劇情節)成分較重,美國的動漫要比日本動漫在故事描述上情節要緊湊,美國的動漫故事多英雄主義,情感方面描寫的類型較多,但比較概括,而日本的動漫故事蕪雜(當然手冢治虫的作品還是比較不錯的另外藤本弘的《機器貓》更是充滿了豐富的想象童真,儘管其影響的利弊到目前也廣受爭議),其少數片子的取向也有問題如X戰記、天使禁獵區,在情感方面描寫類型較單調(多家庭與愛情方面),但描寫得比較細膩(尤其是在心理方面),在動畫角色和場景的繪畫上日本動畫也顯出比較精緻的一面。最近幾年,日本的動畫風格開始有所變化,也受到了美國的動漫影響,出了幾部藝術性和故事性較高的影片(如宮崎峻的片子等),在科技手段也應用於其中的同時商業性的成分也在增強如最終幻想等,同時美式動畫的誇張手段也開始浮現如爆笑熱帶雨林,海賊王等。日本漫畫的分類很多繪畫手法也很多不能一概概括,與美國動漫比其中可能有失偏頗,所以只能泛泛而談。


好看的動漫分享


雖然重點看個人喜好,個人還是更推崇日漫一點。

美漫大片很炫,畫風偏成人……但主要是宣揚美國的價值觀一些,而且關於歷史方面的也較少……畢竟人家沒多少歷史對吧?而且,美漫也有的很值得深入思考(例如辛普森的一家),但……不咋好懂啊。

日漫的話題材足夠廣泛,有起X爽文一般的,有晉X文一般的,但也不缺乏那些治癒或致鬱的。而這些,或純粹的娛樂與放鬆(但日漫裡純純粹粹的搞笑番其實賊少),或是毫不掩飾的映射這個社會的某些問題,也有的歷史改編(分為架空和遵循原本兩種)。且不說日漫畫風普遍比較年輕可愛或清秀這一點,只是關注內容來說,有血腥暴力也有黑暗童話,但也有溫馨抒情。

所以我更偏愛日漫,能在動漫或深奧或淺顯的體現什麼,哪怕是普通的戀愛也各不相同,雞湯也變著法子給你喂。



LNB爆笑動漫


大家好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我覺得動漫的話咱們國家也有很多很不錯。如果你指的是動畫片,那就...咱們國家的動畫片太幼稚,而且會生硬的搬給你很多東西。比如教育,愛國...而國外的動漫很自然,生活就是如此所以沒必要刻意的整的那麼美好。生活中總有黑暗,不能不去觸碰吧?最主要的就是國外的很多東西是需要自己思考的,不是直接告訴你的,這就是每個人看動漫都有不同感受的原因。咱們國家都是告訴你,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沒有一個想象的空間。比如東京食屍鬼,按照咱們的標準誰是好人?誰又是壞人?宮崎駿的動漫愛情都沒有直接表達我愛你這三個字,都是愛情貫穿但是又很自然。美國的動漫就像好萊塢電影一樣,總有一個平民英雄,總有一個熱情浪漫奔放的愛情和接吻。生活中幽默風趣冷笑話。還有就是表情,美國的東西,表情誇張豐富,日本的很可愛,黑線什麼的,咱們國家......沒有表情...如果笑也算,那就算吧。 歡迎大家關注我 哦


動漫頻城


美國動漫,它最為強大之處就是將周邊與本體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商業化比日本更為完整。如果說日本的周邊遊戲手辦算火爆的賺錢手段的話,那美國的迪士尼樂園可能就真的算是一種讓人驚訝的斂財手段了。不光這些,當日本的初音未來等2.5次元虛擬偶像在舉辦演唱會的時候,美國史克威爾公司旗下最終幻想13的女主塞拉法隆已經成為了香奈兒等奢侈平的代言人……

可我們將目光投向中國,會發現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儘管現在的年輕人對其有所改觀,但動畫還是停留在動畫片的階段,動畫始終還是被冠以幼稚的代名詞……這是中國每一個人應該反思,值得痛心的地方。國漫在進步,但任重而道遠……

日本動漫動漫界地位相當於好萊塢電影電影界日漫通常都漫畫動畫遊戲三線位動漫動畫和漫畫簡稱島國漫畫何也必我說像1963年《鐵臂阿童木剛》1969年《哆啦A夢》迄今已創作超過四十年1995年神作EVA時候創作水平見斑而且人物上說時候唇形根據日語發音而現大多數國家動畫人物說時嘴也還張合日本動漫發達也因同於其國家動漫死板總主觀給觀看青少年給予教育知識有劇情且內容緊湊畫風優美




大雜燴菜


歐美漫畫與日式漫畫的區別主要在 畫風 與 情節

歐美漫畫 的畫風主要對人物進行貼近現實的刻畫 尤其是臉部 不會出現目前日本漫畫把頭髮去掉人人都長得差不多的情況

另外 歐美的英雄題材的漫畫 對戰鬥爆炸等激烈場面又有著與日本漫畫不同的一面 強調用粗線條配合帶邊框的文字進行描寫

說道情節 日本漫畫涉及的範圍廣 題材多 甚至校園家庭都能畫出不錯的作品

而歐美漫畫 則是以 個人英雄主義為主 並且擁有超能力 從被輻射廢料弄出超常視力的夜魔俠 到太空變異的 Fantasic4 從 美國隊長到再生俠(SPAWN) 無一不是單槍匹馬 對抗無數惡勢力的英雄!


騰富貴


美漫更加註重故事性。例如復仇者聯盟以及忍者神龜,或者成龍歷險記。非常注重每個故事之間的串聯,從故事當中體現出英雄主義。但日漫非常注重人物形象的描繪。例如一拳超人,火影忍者,犬夜叉等,看完之後都會給人一個非常深刻的人物形象。



漫剪小生


美國的動畫片比日本的差遠了,在中國,日本的動畫片最領先


AAA步驚風


風格不同而已,水平都是頂尖的,這沒的說。國漫這兩年也是崛起的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