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如何體現其核心價值?

catcatkk


中華文化的最高價值是“和”。

孔子主“中庸”,“君子和而不同”,是”人人之和”:

老子“水利萬物而不爭”,是“人物之和”。

即使兵家也必談上下之和、將帥之和。

“家和萬事興”,“和”乃中華文化的最大價值。

新中國第一次在萬隆會議亮相,就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至今為多少國家認同。

海上絲綢之路,是“和合之路”,共同發展,是和平之路。

因而即使從現實政治,中國這一古老智慧,仍起著巨大作用。


小數點9464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基本倫理觀可以概括為追求普遍和諧。中國的普遍和諧觀念,講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自我身心內外的和諧這四個層次。這種普遍和諧觀反映在核心的倫理價值上,不外乎內外兩個方面:其一為內求,其二為利他。在觀念層面,內求即喚醒個人自身的良知,利他即仁愛之心。在中國儒家經典《大學》中,明確提出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即叩問內在良知,為內求;“親民”即對人仁愛(忠恕),為利他。堅持這兩條倫理價值,則行為就能“止於至善”,恰到好處。而在行為層面,內求有改過遷善的意思,利他則有社會公益的內涵。首先,中華傳統文化的普遍和諧在強調整體的同時也注重個體主體性的發揮,因此,在行為上,個體自身的和諧是其應有之義,表現為個體能動地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氣、形成積極品質,從而使個人自新,自身健康發展;其次,中華傳統文化的普遍和諧強調萬事萬物一體和普遍聯繫,因此,個體在行為上表現為與外部環境中的人、事、物全方位的和諧狀態。通過傳統文化薰陶,可以強化內求、利他等兩種核心倫理價值,在此基礎上,有利於個體在行為上表現出自身的和諧以及與外部環境的全方位和諧,對於全社會和諧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傳統的現代


傳統文化是歷經千年,古人用生活實踐發現的真理,對我們今天的思想啟迪仍然具有巨大作用。我們應該傳承優秀的符合時代潮流的內容,剔除迂腐僵化的部分,合理吸收,辯證看待。

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是以經歷科技實力為潮流,社會競爭日趨尖銳,精神世界未能同步發展,造成精神苦悶抑鬱現象很普遍。而傳統文化對天地自然的認識,精神領域的追求與闡述到達了極高境界,對我們迴歸精神家園具有方向性的幫助。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對天地人的解釋確實是今人應該借鑑學習的。儒為做人,釋為修心,道為知行。其實這些東西沒有任何宗教色彩,由於歷史原因,可能被異化甚至迷信。然而系統學習起來很龐雜,需要慢慢領悟,在生活中學習。它確實能給我們的精神提供無盡的滋養。

時代趨勢就是人類生存發展的趨勢,現代物質社會偏重物質力量沒有錯。但需要相應的精神世界來平衡人們的思想意識。而傳統文化做為一個全面系統的認知,而且表達方式非常接近我們的思維習慣,那都是老祖先的諄諄教誨。我們有責任傳承傳統文化,繼往開來,創造出屬於今天的社會文明。


道成肉身


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孔子為代表的道儒文化為主體,中國約5000年曆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

中華傳統文化核心價值有哪些?有:陰陽五行;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修身克己。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思想。

中華傳統文化核心價值簡單易懂地解釋就是勸人做善事好事,修身養性,做一個對社會有正能量的人。雖然有些論點還需討論,但是,其中那些優秀的價值觀還是值得我們去傳承的。

尤其是在我們當今發展資本,運用資本的時期,更需要中華傳統文化。

當前我國正在轟轟烈烈地建設自己美好的家園,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經濟發展迅猛異常,令世人瞠目結舌,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醜陋的思想,例如吃喝嫖賭抽。這些惡劣的社會風氣就是被這些缺德的人給攪合壞了,因此,我們很有必要運用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來教育這些人,同時健全完善法律法規,遏制這些人的缺德作惡行為。

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全民動員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以中華傳統文化四個核心價值觀來充實自己,在社會上興起扶老攜幼,助人為樂,大公無私的奉獻犧牲的精神的高尚品德。多宣傳,造輿論,組織學習,舉辦演講演出,編演影視等等當代文藝形式,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結合“四個核心價值觀”:陰陽五行,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修身克己去衡量自己的言行。這樣我們的社會風氣就會好轉,人們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就會豐富多彩,社會更加安寧,我們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夠實現!


言者青青


中華傳統文化是一個很宏大的話題,討論這一問題前必須明確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濃縮出不同於西方文化的獨特性,才談得上發揮其在新時代的價值。篇幅所限,本文僅從子女教育方面來闡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性。

中國人的家庭觀是不同於西方人,如果說西方的家庭是開放的,那麼中國人的家庭相對封閉,正所謂“家醜不可外揚”。在西方,子女一旦成年即脫離父母,獨立組建家庭,與父母呈現相對平等的關係。而中國人的子女一輩子也不可能完全獨立於父母生活。

一個簡單的比喻即可看出中西方對家庭的不同理解。西方父母有點像教練員,他們通過自己的能力以及生活經歷,教會孩子如何獨立生活,子女一旦成年,就將他們推上人生賽場,父母只是指導、加油、助威,但比賽最終要自己去完成,父母無法代替。

但在中國,更像是接力賽,父母也是這場比賽的參與者,他們不僅要很好的跑好自己這一棒,更要順利的將接力棒交到子女手中。由於是同一場比賽,這就決定了父母必然要深度參與其中,在子女能力有限時還要帶著子女跑,甚至替跑。西方的父愛、母愛體現在培養子女的自身能力上,給他們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指導,而中國人的父愛、母愛是貫穿子女人生長跑的始終的。因此,我們常常看到父母一直到人生的最後時刻還在為子女操勞,成家立業、買車買房。對於子女來說,父母一旦離世,令他們痛苦的不僅是無法再和父母一起生活,更在於無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這說明,中國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不平等的,是傾其所有的付出的。

由於這種不平等,造成中國人的子女永遠無法獲得和父母平等對話的權力,因為,權力和付出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付出不對等,權力自然無法對等。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很強調“孝道”:父母為我們付出了一生,再不孝就是忘恩負義了。我們應該深刻理解“孝”產生的原因在於我們是在進行一場接力賽,父母是我們的上一棒。

進入現代社會,再一味強調“孝道”是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的,但是,如果我們深刻理解產生“孝道”的原因在於“接力賽”的本質,我們就明白了,報答父母的愛最好的方法,是將接力棒完美的傳遞給我們的後代,用父母對我們的愛去愛自己的後代,將這種關愛一代代傳遞下去。

中國父母的愛縮短了和子女的距離,相比西方家庭那種相對平等的愛來說,更有溫度,更利於建立溫暖的家庭關係,但其弊端也顯而易見:子女一定程度上喪失獨立性。因此,我們應該本著中國人溫情的家庭觀念,結合西方平等、獨立的家庭觀,在新時代建立一種既不溺愛,又不冷漠的家庭關係。當然,如何把握這個度並不容易,這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但無論如何我們已經置身於這場接力賽,只能堅持把接力棒傳遞下去。

一點淺見,供大家探討。


東方未明888369


"中"為正,中正為德,"中庸之道"即是"德道,"傳統"是傳承的統一的來自於本源的文化,那裡是全人類思想、文化的源泉,是天人合一的文化。


是引領後天的低頻人心意識回到先天高頻的清靜的本心,即合於道、歸於光明本源。其核心價值的體現是引領真正中毉的先行者,是解決世界健康危機的唯一途徑,讓人們走出健康、幸福危機,修復丟失了功能,恢復本我,達到天人合一,最終超凡入聖。


中醫魂魄學


作人的原則,作事的方式,過日子,生活在繼續的形式。傳統文化始終與時俱進,引領我們前行。

社會如何發展,科技進步。過日子,吃穿住行,傳統節日,人生禮儀,民俗民風。都立足於傳統。

天地人,人為本。誠實守信,獨立自主,尊老愛幼這些作人的前提不會變。


隴右行思見聞錄


首先明確,目前的提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要輕易的與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劃等號。

其次,沒弄清楚前不要胡說,先去研究“兩辦十八條”,講的很清楚。

最後,具體怎麼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是研究“兩辦十八條”。

拜託各位,不要各顯神通了,以免給想要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更多人制造人為的干擾項,反而使其困惑。


文心橋


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在新時代實現核心價值。個人認為:

第一,兼容:保持傳統文化的風格,融入新時代的特色。

第二,傳承:對傳統文化的亮點、優點,進行優化、進化、淨化。

第三,創新:結合新時代的文化特色、社會環境、發展訴求、審美藝術等,吸收新技術、新思想、新紀理念,對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表現手法、傳播途徑、傳播渠道等進行創新。讓傳統文化煥發青春,在保持核心要素的前提下,展示新時代人民對藝術的追求、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對幸福生活的讚美!

第四,弘揚:一個沒有歷史的民族,不是一個完整的民族。一個忘卻歷史的民族,必定沒有未來。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著力構建體系化、規範化的教育、培訓、宣傳的平臺,讓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隊伍中,進行創作和發揚。

讓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瑰寶,得到不斷的傳承和發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