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待”,你尽孝心了吗?如何做的?

踏枫行歌


最简单,最好办法,是和父母好好说话。真正孝心是可以静下心来,好好陪父母说话聊天。通过聊天方式,知道父母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经济上主动承担父母的生活费用。细水长流般的坚持下去,不能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平平淡淡,开开心心陪着父母。


LingWang29


要说尽孝,我们弟兄四人可以说是表现一贯很好。

我十年下乡,归来后两个弟弟已上班,我二弟领我夫妻游玩花尽月资。我很快上班和二弟一企业一系统,不过按流程他在上层。搞计划,管采购。

后小弟上班也国企,我只要发钱尽花,那时刚从农村归来不怕花光的。每星期天必去父母家带去食品等,又去帮母亲上街看管自行车。弟弟们也同样。就是我身穿新棉服等只要母亲看好脱下相送,单位常发各种物品或从外地送来土特产,先带回父母家。

我们每月交钱,开始五元,十元,后来百元。之后母亲不让再长,因现在母亲每月两千元加上我们的近三千元。此钱基本不怎用,因我们负责生活费及装修房屋等还有购物。就是母亲住房也没让母亲花一分钱。

我妻很好表现,去年被评为幸福光荣之家,一社区两户,实我妻之荣。三个弟妹条件优越很大气。

母亲很滿意,也是我们该做的。想说一句,侄女表现非常好,对奶奶很关心,常去看望,送物多多。


李287275412李泽祥


我从小外公外婆带大,现在都离我而去,很难释怀,虽然和妈没有多大感情,但是她巳经80多岁了,我是独生子女,我是60后的,妈妈现在和我一起住,保证天天早餐不重样,都是自己做的中西点心,三种水果都切成小块,三顿饭按时,起床和睡觉都一起,衣服洗澡理发都是我和爱人自己弄,天天和她说话交流,教她手机微信,游戏,陪看电视聊聊天,谈谈现在的社会新闻,天天开心快乐



用户9647879670640


我是一位游子,18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亲人,为自己奔前程。

年轻时,总有一腔抱负,立志:“不当上什么不回家”。一晃好多年过去了,自己的理想还没实现,自己的目标还很遥远。

于是,咬咬牙挺吧!努力吧!又有好几年过去了,好不容易“如愿以偿”了,回到家里却傻眼了,深爱的父亲已经挂在墙上了。

我原以为,父母双亲会永远不老,永远不会离开我们。谁成想,转身就是一辈子啊!我方才明白,“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道理。

奉劝天下父母双亲健在的儿女:尽孝当尽早,莫等孝来迟。


潮哥1495582530712


我的爸爸去年过世了,我妈妈在我这里去年就结过来的,他身体也不太好,还是农村好,有得走动,今年在市区小区里面,她说不好玩,想回老家农村,但是我们回不去了,因病毒感染,市区人不等去农村,农村人不等出来进城,封了十天了,对于吃吧,我们吃什么,老人们就吃什么,买水果零食吧,我们也是给他们买,我对俩老人问心无悔,每一个人都有老的一天,我今天对老人怎么样,就是我们老了自己的子女对我们怎么样,我们要做孝顺,孝敬是我们做人的品德和信仰[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千里马之顺森财


听说话,世上没有不孝的儿女,不管是真心或是假意,面上都使人敬之。但实际生活中有的却措词多多,理由凿凿,总是不能赡养孝顺父母双亲。有的说,等我生活站稳步了,有的说,等我房子买喽、儿女结了婚喽,得等到时候喽等等,总是推托。究竟什么时候是时候?什么时候你才能站稳步?你能推得起,而父母能等得起吗?真正的孝顺应是在父母健在之时。

吾辈不才,如是这般。线在二老双亲健在时,首先,经常抽时间,带着妻儿到父母那里看望,说父母喜欢听的话,干父母不能干的活,常带些二老对口味的食物供二老享用。其次,回到家里,我常打扫卫生,妻子常给母亲梳头,整理头发试做饭刷碗。每次都会详细地询问二老的身体状况,药有没有了,按时吃了吗?手中还有没钱等等。再者,即使有段时间真的没能回去看望二老,也时常打电话问候,并说明原因……。可惜二老早已下世,若是现在,二老还健在并能上网查看信息,也可经常发个微信或视频通话等等。

百善孝为先,如若你想在世间打出一片天地,干成一番事业,将来让你的儿女也很孝顺,并好好赡养自己,就应及早给他们做好表率 ,趁自己父母还健在之时,好好的赡养孝顺他们。而等到百年之后,再送金山银宫,聚宝盒摇钱树都是无用的虚幻之物,白白浪费。


马现合


“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样一句伤感的话,时刻提醒我们尽可能的多尽孝,这个问题上呢,我觉得我一直在努力,但是做的远远不够好!

说一下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吧!

一,作为我们这种已婚有娃的家庭,孝敬父母就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事儿,而应该是夫妻和下一代,共同来完成,所以我们应该营造一个孝敬老人的家庭环境,让爱人和孩子的心中,都存有孝心。

二,要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老人的需求,比如我公公婆婆虽然都在农村,但是年龄差异比较大,那么需求完全不同,公公喜欢牙口不好,只喜欢烟酒,婆婆喜欢零食,但是身体不佳.....

三,所有老人虽然嘴巴不说,都希望得到的还是陪伴,那么虽然我们回老家大约50公里,也最多一周回去一次,哪怕你回去什么事儿都不干,哪怕饭来张口,老人家依然开心。

四,给老人更多的赞美 ,这一点,我们以前做得并不好,中国大部分的子女,喜欢把对父母的爱藏在心里,表面上平淡如水,父母有什么事情的时候却急火攻心。

以前,面对老人的唠叨或者哪些违背常理的谣言,我们会迅速反驳甚至争吵,现在尽可能的顺着老人的意思,心中明白就行,不去争论,你争赢了又能怎样呢!反而给老人更多的赞美,比方说他弄的饭菜哪怕味道一般,你如果说非常好吃,他们就会高兴的像个孩子....

五,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老人,打个比方,在我们的眼里,老人最需要的是养生,但是很多老人,并不服老,他们不想和社会脱节,他们想得到成就感。那么我们如果可以教会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可以教会他们连接WiFi,教会他们使用微信,甚至教会他们来制作音乐相册,他们一定非常乐意的, 想象一下,一个60多岁的老太,把自己制作的音乐相册,分享给她的好姐妹,那是多么的兴高采烈的事儿。

六,我们在照顾好老人的同时,也要照顾好我们自己,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尽孝,我们好,父母才能好,全天下的父母都一样。

以后的岁月里,我会对家里老人,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关爱;尤其不能吝啬爱的表达,对他们的赞美,这一切,是再好的物质生活,都取代不了的。等到他们放得下老家里的鸡/鸭/鹅/兔,以及农村的父老乡亲的时候,接他们跟我们一块居住。

现在的我们,怎么把我们孩子放在掌心,我们就应该如何善待我们的父母,就这么简单!愿所有老人都健康长寿!


都是我辈中人


子欲养而亲不待,它的上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两句话的原意是:树要想静下来而风刮过不停,当子女的想赡养自己的父母的时候,父母已经等不及离开我们了。这种現象在当今社会是比较多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件事呢?我个人认为应该这样做。

厚生薄死

不知道大家見到过这种現象没有,一个老人死了,儿女们把葬礼办得很豪华,少则几万元,十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上百万元。而生前对老人不闻不问,也不把钱老人用。这种做法叫做“厚死薄生”。自己脸上有光,风光无限,讲得话起。恰恰是这种要脸薄待老人的做法,使老人们苦不堪言。正确的做法是:老人在世时问寒问暖,按月给老人一些零花钱,多回家陪陪老人,四时八节给老人买穿的,吃的,使老人在物质上不缺,精神上快乐。而死后勤俭办丧事,不搞铺强浪费。

要有紧迫感

现在大家在外面赚钱很不容易。各有各的家,大部份人都不是很有钱,勉强过曰子。但这不能成为不孝敬父母的理由,要有紧迫感。因为老人一般都在70岁到80岁这个时间段就去世了,早的50岁到60岁就去世了,活到90岁,100岁的老人廖廖无几。你说你没线,等你有线了,老人早就去世了。只留下内心永远的愧疚,这又何必呢。

最后我想说的是,老人不一定要你多少钱,他们内心要的是亲情,天伦之乐。你在外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聊聊天,问寒问暖。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双亲的生曰,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适当的给老人寄点钱,这样老人们就满足了。


绿色蔬菜老罗


尽孝心不够,因远离父亲。



陈旺书法


赚钱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