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傢俱樂部退出,中國足球聯賽到底應該怎樣設計合理?

比目魚資訊


資本介入太猛。小球隊平民球隊玩不起。不符合足球發展規律還會有玩不起的球隊


燊哲


近兩年多14家中國足球甲級乙級俱樂部退出,中國足球職業聯賽。

退出聯賽,籠罩中國足球!

這段時間中國足球協會公佈了中國甲級聯賽,中國乙級聯賽和中超冠軍賽俱樂部,提交的工資表,但是仍然有三家中國足球甲級俱樂部,六家中國足球乙級俱樂部,未能按時提交,工資獎金確認表就此退出中國足球職業聯賽,近兩年中甲中乙已有14傢俱樂部先後退出!

經過了解,理由以及事情經過,苗頭為2018年七月,以及2018年12月,2019年二月,中國足球乙級聯賽幾支球隊的欠薪行為,被取消註冊資格,這種事情在中國足球聯賽俱樂部不勝枚舉,而且往後中國足協接受對涉及工資獎金確認表,造假,瞞報,脅迫,或實際存在欠薪等行為的舉報,若經查屬實,則該俱樂部仍不能獲得新賽季准入資格。

反思一下,中國足球聯賽因為錢太多,花錢太多,而導致上頓接不上下頓,中國足協設計的藍圖規模是美好的,但是因為基礎建設較差,以及中國足球在中國的地位如實尷尬,新賽季有可能很難湊滿32支球隊滿額參賽。

中國足球協會,足球聯賽整體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中超,中甲,中乙,中冠等各級別聯賽構成金字塔,但是經過中超聯賽近幾年來十分燒錢,所以低級聯賽,中甲以及更低級別的聯賽的生存門檻也變得更高,很大時候發生中乙,中甲,賽季投入接近上億元,所以,馬上爆出欠薪,最終無奈解散,可以看出,中國職業聯賽的體系搭建很不完善,低級別的足球聯賽生存狀況大多數是一些投資人,但投資人面臨的不僅是資金問題。

個人看來中國足球現在追求的不是追求各級別參賽球隊的數量,只有大力發展青訓青少年培訓,讓低級別聯賽健康持續發展,才能夯實中國足球塔基,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要不然哪怕建立起來的職業足球聯賽體系也是紙老虎,一吹就倒,從基礎抓起,一步一步的打好地基,才是最重要的。




方哥哥呦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關於聯賽應該如何設計,我覺得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十傢俱樂部扎堆退出原因。沿著這個原因,再去探尋中國足球聯賽應該如何設計。

開頭語:一場疫情讓中國各個行業都受到極大的衝擊,儘管官方認為中國的經濟不會受到大的影響,但是,所謂“站著說話不腰疼”,為什麼這麼多企業,這麼多員工,寧可冒著被感染的風險依然選擇復工,道理很簡單,因為車貸房貸重壓下的老百姓,沒人幫他們去還款。尤其是在“績效為主”的工資體系下,即便是企業願意給在家的員工發放基本工資,可是那點微薄的收入,在當今社會,又能做些什麼呢?因此,選擇復工是無奈之舉,因為他們需要生活。而那些足球俱樂部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聯賽的停滯,意味著他們喪失了營收的資本,對於沒有大企業支持的低級別聯賽俱樂部來說,根本熬不過去。

保定容大老闆孟永強宣佈,保定英利易通足球俱樂部正式退出2020年中乙聯賽,退出中國職業足球聯賽。這是本賽季第10支退出中國足球的職業球隊。而僅僅24小時之後,孟永強就收回成命,當然,目的不是繼續搞足球,而是要跟足協死磕到底,已經沒有聯賽看的中國球迷,似乎在經受著雙重打擊。中國的足球聯賽到底是怎麼了?

虛假繁榮掩蓋下的中超聯賽,我們竟然還妄圖做世界第六

探索中國足球聯賽該如何發展,或許我們首先該瞭解,為什麼現在的中國聯賽在沒有比賽的日子裡出現了這麼多的問題。其實,自從中超聯賽進入“金元時代”以來,中超俱樂部在亞冠賽場上靠著大牌外援威風八面,但是,與此同時,每個賽季,我們都能看到中甲,中乙俱樂部解散的消息。

其實,中超俱樂部的成績僅僅是虛假繁榮。就在去年,足協大會上,有領導還喊出了要把中超打造成“世界第六聯賽”的口號,並且信誓旦旦的說,要以此為目標。現在看來,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說到底,中超俱樂部這些年的繁榮,靠得是錢,是企業家的投入,跟中國足協沒多大關係,他們只是坐享其成,而從未為此付出努力。因此,足球俱樂部成了企業的附屬品。企業效益好,俱樂部就好,企業效益差,俱樂部就差。

而更為關鍵的是,由於國有企業跟不上時代潮流,佔用國家資源但是卻無法有對等的產出,因此,民營企業已經成了中國足球距俱樂部的主要投資者。其實,中國的國企儘管有一些世界500強,但是,在國外人眼裡,類似於中石化,中石油這樣的公司,根本不配在這個榜單裡面,管理混亂,吃拿卡要,烏煙瘴氣,根本不像是外國的那些優秀企業是靠著自己的經營與管理才發達的,他們靠的是國家。

如今,國家看不下去了,開始轉型,因此他們的資金也就沒有那麼充裕。讓恆大這類的優秀民營企業給超車,也就在所難免。

但是,人家民營企業與你國企高足球的目的可不一樣。人家不是為了什麼政治生涯,更不會為了什麼面子。企業的目的就是合理合法的賺錢,因此,足球就是人家賺錢的工具。賺得到就搞,賺不到就不搞,道理就是這麼簡單粗暴。

而事實上,中國的民營企業根本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更是跟恆大這樣的大企業玩不起用金錢打造的軍備競賽。當企業自身都難以維持運營的時候,人家哪還有功夫管你足球俱樂部的死活,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俱樂部扎堆解散的原因。

聯賽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對於一些小俱樂部來說,意味著要在沒有收益的情況下賠錢養活俱樂部。這就好比是不讓你上班,但是還要每個月還鉅額的房貸車貸一樣,你沒錢之後,只能是把房子或者是車子賣掉。

中國俱樂部首先要有自負盈虧的能力

弄清楚第一個問題之後,我們再來討論聯賽應該如何設計。其實,本賽季開始,已經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中國足協,開始了一些列的改革措施,但是主體思想就是一個:儘可能的減少投入,限薪,或者是限制外援的轉會費用就是這個目的。但是,我可以在這裡斷言,這個政策就會像是之前的U23新政一樣,毫無用處。

中超俱樂部的頻頻解散,表面看似是資金鍊斷裂的問題。但是,說到底還是因為俱樂部本身沒有自負盈虧的能力。以恆大為例,截止到目前為止,恆大俱樂部每年虧損許家印超過8個億,但是,為什麼人家還是願意不計成本的投入呢?

因為,在俱樂部身上虧的錢,在別的地方可以賺回來。一年8個億,恆大在廣州一天估計就能在房地產市場給賺回來,對於恆大集團來說,最終還是賺的。當年,恆大亞冠客場血洗全北現代,恆大估計馬上飆升,你說他們賺了還是虧了?

但是,問題也在於此。現在這一屆政府原因投資足球,所以民營資本源源不斷的進入足球市場,假如政府換屆之後,市場風向標轉變了呢?當你不能再給恆大集團創造價值的時候,人家還會這麼給你投資嗎?不撤資都是好的。

民企不是慈善家,人家要為集團的整體利益出發,需要理性的看待問題,正是因為這份理性,人家才可以有今天的規模。其實,像是日韓的俱樂部,人家國內的經濟比中國好的多,能夠支撐起俱樂部的民營企業也比中國多。類似於恆大這種級別的企業,在日本不說多如牛毛,起碼比中國多了去了。但是,人家的俱樂部不會讓企業這麼幹預足球。

權責的劃分明確,讓日韓俱樂部有著獨立造血的功能,更為重要的是,有獨立自負盈虧的能力。哪怕是有一天你企業離我而去,我也有自己生存的能力,就是日子稍微緊一點而已,但是足夠撐到找到下一個合作者。但是,中國的俱樂部可以嗎?不可以,恆大今天撤資,明天俱樂部就得解散。

因此,聯賽想要健康長久,作為主體的俱樂部首先就得有自負盈虧的能力。否則,以民營資本支撐的中國聯賽,就要長時間承擔類似於今天十傢俱樂部退出的風險,因為中國聯賽對於企業資本的依賴性太強了。

賦予中超聯盟更多的權利,拒絕足協的一言堂

中超聯盟或者說是中超公司,其實說到底都是空殼子,中國足球還是中國足協說了算,更為關鍵的是,足協的那幫人,既不懂得足球,也不懂商業運作,他們腦子裡就只有撈錢,撈政治資本,然後升官發財。不然也不會嚷嚷著把中超打造成世界第六大聯賽的“弱智言論”了,中國足協其實才是中國足球不行的根本原因。

因此,未來的聯賽體制改革,要絕對的放權給中超聯盟。看看現在英超的商業開發,英超就是獨立於英足總的獨立體系,甚至於英足總連分成都拿不到,當然,咱們大可不必做得如此“決絕”,畢竟我們與英國的體制是不一樣的,但是,賦予中超聯盟更多的權利絕對是改革現在聯賽的首要任務。

請注意,這裡用的是“權利”而不是“權力”,權利的意思是權力+利益。中超聯盟是是由十六傢俱樂部組成的,裡面盡是一些商業人才,因此,他們懂得怎麼進行商業運作,怎麼才能擴大中超聯賽的品牌影響力。而不是讓你足協今天搞個U23新政,明天搞個調節費,盡是弄一些完全違背商業規律的操作。

另外,還需要像德國足協一樣,弄一個監管機構。德國隊在2004年慘敗歐洲盃之後,德國足球監察委員會動議,讓時任的保守派主席沃菲爾德下課,以茨旺齊格為首的新銳派拿到了實權,一場青春革命悄然而至。什麼時候中國足球也可以這麼設計管理層了,或許中國足球的希望也就到來了。

因此,中國的聯賽設置應該是權責分明的,總體思想就是弱化足協的權力與職責範圍,變成一個單一的行政機構,而不是決策機構。強化俱樂部的權利。而且為了防止官商勾結的事情,還應該引入外部司法機構的監管與內部監測機構的完善,這樣才可以讓足協做出的決策顯得不是那麼業餘,也不會出現當年假球案那樣的事情。

讓一些好的制度真正的實施起來,而不是成為一紙空談

其實,我們罵足協,但是,足協並不是每個措施都是“愚蠢”的,很多東西是好的,是值得推廣的,但是,在實行的時候卻變了味道。

比如青訓設施建設的准入制度,所謂上有對策,下有政策。上面剛剛說想要參加中超聯賽,你得有一支青訓隊,這邊老闆直接從一個地方買過一支青年隊來當擺設,這就是咱們的政策為什麼推行不下去的原因。

因此,未來的聯賽設計,需要把這些好的政策數據化,檢查嚴格化。還是以德國足球的改革為例,他們也做出類似於中國足協的聯賽准入制度,但是人家的准入制度全部都是有這具體的數字的標準的。這個或許是我們聯賽未來設計一些政策需要學習的吧!

如何確保未來聯賽裡的政策可以得到百分百的施行,或許將會是未來聯賽設計的一個重要課題,如果無法做到上下統一,不僅僅是中國的足球聯賽,就是中國足球本身也無法長久。

結論:我們常說“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中國足球聯賽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或許與這也有關係。你足協不能總是讓便宜都讓你佔了,其實,不僅僅是中國的足球聯賽,任何行業都是一個道理。你得把既得利益做一個合理的分配,才會有人繼續跟你玩,這個行業才可以長久的興旺下去。中國足球聯賽到底應該怎樣設計,解決了這個問題,或許怎麼設計都能成功。


極度說球


投資與回報的不符,民眾對於中國足球的失望大於期望,造成足球市場的疲軟,特別是中超以下的低級別聯賽,看的人少之又少,關注度點,虧損度很大,沒有多少老闆願意接手,還有政府對於足球的扶持不夠,綜合多種因素,惡性循環造就的永遠會是死亡!


皖人東行


解決根本的問題,職業化。而不是現在的“職業化”


裴燿龍


聯賽全開放式,不限外援,足協自己組隊不限歸化球員參加聯賽,從中甲打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